资源描述
《测量学》试卷样卷之二(答案)
合肥工业大学 专业《测量学》试卷
大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试卷总分
大题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某地经度为东经118°50´,该地位于高斯投影3°带的带号n为( D )
A.19 B.20
C.39 D.40
2.光学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为( A )
A.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B.瞄准、精平、对中、读数
C.粗平、瞄准、精平、读数 D.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3.当钢尺的名义长度大于其实际长度时,会把所量测的距离( A )
A.量长 B.量短
C.不长不短 D.量长或量短
4.系统误差具有( B )
A.离散性 B.积累性
C.随机性 D.补偿性
5.某直线的磁方位角为88˚40΄,磁偏角为东偏3΄,子午线收敛角为西偏6΄,该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为( B )
A.88˚43΄ B.88˚49΄
C.88˚31΄ D.88˚37΄
6.在水准测量中,权的大小应( B )
A.与测站数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B.与测站数和距离均成反比
C.与测站数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D.与测站数和距离均成正比
7. 用光学经纬仪测量竖直角时,竖直度盘应( D )
A.随经纬仪转动 B.固定不动
C.随望远镜转动 D.随照准部转动
8.附合导线内业计算中,如果测量的是左角,那么角度闭合差的调整应( A )
A.反符号平均分配 B.反符号按比例分配
C.符号不变平均分配 D.符号不变按比例分配
9.某点经纬度为东经110˚20΄,北纬19˚10΄,该地所在1:1百万地形图分幅编号为( C )
A.H50 B.J50
C.E49 D.F49
10.观测一个圆半径R的中误差为m,则圆面积的中误差M为( B )
A. B.
C. D.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二、是非判断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正确的在括号内写“√”,错误的写“×”。
1.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 )
2.视差现象是由于人眼的分辨率造成的,视力好则视差就小。( × )
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对距离测量的影响比对高程测量的影响小。( √ )
4.钢尺量距中倾斜改正永远为负数。( √ )
5.水准管上2mm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水准管分划值。(√ )
6.采用盘左盘右一测回观测取平均数的方法可以消除经纬仪竖轴误差。( × )
7.在测量工作中只要认真仔细,粗差是可以避免的。( √ )
8.地形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际距离为比例尺的精度,所以比例尺越小其精度就越高。( × )
9.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主要有闭合水准测量和附合水准测量两种方法。( × )
10.光电测距仪按其使用的光源不同,可分为脉冲式和相位式两种。( × )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大地水准面
其中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2. 视准轴
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3. 水平角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投影到水平面上的夹角,也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4. 偶然误差
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都表现出偶然性,即从单个误差来看,该误差的大小及符号没有规律,但从大量误差的总体来看,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类误差称为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5. 测设
测设工作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位置、尺寸及其高程,算出待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特征点(或轴线交点)与控制点(或已建成建筑物特征点)之间的距离、角度、高差等测设数据,然后以地面控制点为根据,将待建的建、构筑物的特征点在实地桩定出来,以便施工。
6.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由于量边的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往往、不等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与横坐标增量闭合差,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而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7.汇水边界线
由于雨水是沿山脊线(分水线)向两侧山坡分流,所以由一系列的山脊线连接而成的边界线就是汇水边界线。
8.建筑方格网
在大中型建筑施工场地上,施工控制网多用正方形或矩形格网组成,称为建筑方格网。
9. GIS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采集、存储、描述、检索、分析和应用与空间位置有关的相应属性信息的计算机系统,它是集计算机、地理、测绘、环境科学、空间技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一体的多学科综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10.Geomatics
Geomatics是一个活动性的学科领域,它以系统的方法将所有用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的手段进行综合。这类空间数据是在空间信息产生和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的、行政的、法律的以及技术的工作所需要的。上述活动包括地图学、控制测量、数字测图、大地测量、地理信息系统、水道测量、土地信息管理、土地测量、矿山测量、摄影测量和遥感等,但并不限于此。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视距测量?视距测量需观测哪些数据?试写出计算公式。
视距测量是用望远镜内视距丝装置,根据几何光学原理同时测定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
需观测:量取仪器高i,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的读数并读取竖盘读数。
2.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它们与地面坡度有何关系?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h。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d。地面坡度,因为同一张地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就越大;平距越大,则坡度越小;坡度相同,平距相等。
3.下面两小题,任选一小题回答:
(1)什么是数字化测绘?简述广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主要内容。
(2)简述用土方平衡原理,进行土方量计算的步骤并写出计算公式。
解(1):数字化测图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测绘地形图方法。从广义上说,数字化测图应包括:利用电子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进行野外数字化测图;利用手扶数字化仪或扫描数字化仪对传统方法测绘的原图的数字化;以及借助解析测图仪或立体坐标量测仪对航空摄影、遥感像片进行数字化测图等技术。利用上述技术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并由功能齐全的成图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成图显示,再经过编辑、修改,生成符合国标的地形图。最后将地形数据和地形图分类建立数据库,并用数控绘图仪或打印机完成地形图和相关数据的输出。通常,将利用电子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数字化地形数据采集,并机助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简称为数字测图。
解(2):假设要求将原地貌按挖填土方量平衡的原则改造成平面,其步骤如下:
1.在地形图图上绘方格网并计算各方格顶点的高程
在地形图上拟建场地内绘制方格网。方格网的大小取决于地形复杂程度,地形图比例尺大小,以及土方概算的精度要求。例如在设计阶段采用1:5百的地形图时,根据地形复杂情况,一般边长为10m或20m。方格网绘制完后,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用内插法求出每一方格顶点的地面高程,并注记在相应方格顶点的右上方。
2.计算设计高程
先将每一方格顶点的高程加起来除以4,得到各方格的平均高程,再把每个方格的平均高程相加除以方格总数,就得到设计高程H。
3.计算挖、填高度
根据设计高程和方格顶点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一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即: 挖、填高度 = 地面高程一设计高程
将图中各方格顶点的挖、填高度写于相应方格顶点的左上方。正号为挖深,负号为填高
4.计算挖、填土方量
挖、填土方量可按角点、边点、拐点和中点分别按下式计算。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挖方量和填方量是相等的,满足“挖、填平衡”的要求。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五、成果整理(本大题共3题,第1题6分,第2题8分,第3题7分,共21分)
1.整理下列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记录(5分)
测站
竖盘
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O
左
A
0 04 18
74 19 24
74 19 15
B
74 23 42
右
A
180 05 00
74 19 06
B
254 24 06
2.整理下表中闭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8分)
测点
标尺读数
高差(m)
测站数
高差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后视
前视
A
1855
1.417
10
10
1.427
20.000
1
1941
0438
21.927
1.141
8
8
1.149
2
0284
0800
23.076
-1.418
12
12
-1.406
3
0211
1702
21.670
-1.176
6
6
-1.170
A
1387
20.000
r
4291
4327
-0.036
36
36
0
计算检核
mm (n为测站数)
3.整理下列竖直角观测成果(7分)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竖直度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竖盘
指标差
″
一测回角值
° ′ ″
备注
O
M
左
85 36 48
4 23 12
-9
4 23 03
竖盘盘左刻划:从目镜端由0 °顺时针刻划到360 °
右
274 22 54
4 22 54
N
左
96 15 00
-6 15 00
-12
-6 15 12
右
263 44 36
-6 15 24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7分,共14分)
1. 闭合导线如下图所示,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试计算判断角度闭合差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并求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X(北) 已知:
。2
1 Δ
。3
。
4
解:
=
所以,反符号平均分配,
因此改正后的内角分别为:
;;;
根据a前 = a后 - b右 + 180° 可得:
; ;
2.对某水平角等精度观测了5次,观测值分别为、、、、,求其算术平均值及其的中误差。
解:
7
《测量学》试卷第2套 第 页 共 6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