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竖向钢筋电渣焊技术交底
1 范围使用于本工程中14—22 钢筋在结构砼中的连接。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工具
2.1.1 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应有出厂合格证复试报告。
2.1.2 焊剂性能应符合GB5290-85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的规定。焊剂号的型号HJ431。焊剂应存放在干净的库房内,防止受潮。如受潮应按规定烘焙干燥。焊剂应有出厂合格证书。
2.1.3 主要机具
2.1.3.1 手工电渣压力焊设备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焊接夹具、焊剂等。
2.1.3.2 自动电渣压力焊设备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操作箱、焊接机头等。
2.1.3.3 焊接电源。宜采用次级空载电压较高(YSV以上)的交流容量为600A的电源。
2.2 作业条件
2.2.1 焊工必须持证操作,应有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
2.2.2 设备应符合要求。焊接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方便。焊剂筒的直径应与所焊钢筋直径相适应不致在焊接中烧坏。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配备齐全,以便操作者准确掌握各项焊接参数。
2.2.3 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则不宜焊接。
2.2.4 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执行《安全施工合同》,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爆炸以及烧坏机具等事故。
2.2.5 注意接头位置,要认真与钢筋工长配合施焊,严格执行钢筋下料计划,同一区段(41d)内接头根数不大于50%,且第一接头距楼地面高度≥35d,第二接头应错开≥41d,当不符合规定时,要调整接头位置后才能施焊。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电源→钢筋桩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放引弧条→安放焊剂筒,填装焊剂→试焊→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检查每根质量。
3.1.1 工艺过程:闭合电源→引弧→电弧过程→电渣过程→ 挤压断电。
3.2 检查设备、电源,确保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负荷工作。
3.3 钢筋端头制备: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
3.4 选择焊接参数(见下表):
钢筋直径
(mm)
焊接参数
(A)
焊接电压(V)
焊接时间(S)
电弧过程
U2-1
电渣过程
U2-2
电弧过程
t1
电渣过程t2
316
200--250
40--45
22--27
14
4
18
250--300
40--45
22--27
15
5
20
300—350
40--45
22--27
17
5
22
350—400
40--45
22--27
18
6
25
400--450
40--45
22--27
21
6
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
3.5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筒高度偏大5--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掩埋深度。
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处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
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3.6 安放引弧条(可用铁丝球或焊条头)安放焊剂筒,填装焊剂。
3.7 试焊、试件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批量钢筋焊接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3.8 施焊操作要点:
3.8.1 闭合电路、引弧:通电操作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电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
3.8.2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3.8.3 电渣过程:随后逐渐先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时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
3.8.4 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
3.8.5 接头焊毕,应间歇20—30S,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
3.9 单根质量检查: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工应适时敲去焊壳,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均匀(不饱满)、倾斜、咬边、未熔合、气孔、夹渣成型不良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切除接头时应切除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4 质量缺陷的预防措施
4.1 接头偏心和倾斜:
焊接接头其轴线偏移大于0.1 d 或超过2mm者称为偏心,接头弯折角度大于4°称为倾斜。
原因:钢筋端部弯扭不直,夹具夹持不正或倾斜,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移位;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预防措施:
(1) 钢筋端部弯扭和不直部分在焊前应用气割切断或矫正,有端部弯扭的钢筋不得焊接。
(2) 保持两钢筋夹持于夹具内,上下应同心,且在施焊过程中上钢筋应保持垂直和稳定。
(3) 夹具的滑杆和导管之间如有较大间隙,造成夹具上下不同心时应修理后再用。
(4) 焊接完成后,不能立即卸下夹具,应在停焊约两分钟再卸下夹具,以免钢筋倾斜。
4.2 咬边
上钢筋其钢筋边缘在焊包处有>0.5mm深未熔合者称为咬边。
原因:焊接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预防措施:
(1) 焊接电流大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需根据被焊钢筋直径进行选择,电流过大,钢筋熔化快,上钢筋很容易发生咬边缺陷,因此要适当降低焊接电流。
(2) 钢筋端部熔化到一定程度后,上钢筋迅速下送,适当加大顶压量,注意上钳口的起点和止点,确保上钢筋顶压到位,以便使钢筋端头在熔池中压入一定深度,保持上下钢筋在熔池中有良好的结合。
(3) 焊接通电时间与钢筋规格有关,焊接通电时间不能过长,应根据所熔化量适当控制,缩短焊接时间。
4.3 未熔合
上下钢筋在接合面处没有很好的熔在一起,焊包中有一条裂缝似的,即为未熔合。
原因: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焊接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被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防止措施:
(1) 在引弧过程中应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的太快和过高,以免间隙太大发生断路灭弧;但也应防止操纵杆提的太慢,以免钢筋粘连短路。
(2) 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使钢筋端部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3) 及时修理焊接夹具(设备)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正常使用。
(4) 发现未熔化缺陷时,用气割切除重新焊接。
4.4 气孔
在焊包外部或焊缝内部由于气体的作用形成小孔眼即为气孔。
原因: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预防措施:
(1) 焊剂在使用前必须烘干,否则不仅降低保护效果,且容易形成气孔,焊剂一般需经250℃烘干,时间不小于2小时;
(2) 焊接前应把钢筋端部铁锈及油污清理干净。避免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影响接头质量。
(3) 确保接缝在焊剂中的合适埋入深度。
4.5 焊包不匀:
焊包不均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不均匀,大的一面熔的金属很多,小的一面其高度不足2,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薄厚不均。
原因:钢筋的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不足,加压时熔化金属四周分布不匀;用引弧条时,安放不正偏到一边。
预防措施:
(1) 当钢筋端头倾斜过大时,应事先把倾斜部分切去才能焊接,钢筋端头力求平整;
(2) 焊接时应适当延长焊接时间加大熔化量,保证钢筋端面均匀熔化;
(3) 采用引弧条时,应置于钢筋端面中心,不能偏移。填装焊剂应均匀。
4.6 钢筋表面烧伤
钢筋夹持处产生许多烧伤斑点或小弧坑,Ⅱ级钢筋表面烧伤后在受力时很容易发生脆断。
原因: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夹具电极不干净;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预防措施:
(1) 焊前将钢筋端部120 mm 范围内的铁锈和油污清除干净。
(2) 夹具电极上粘附的熔渣及氧化物清除干净。
(3) 焊前应把钢筋夹紧。
4.7 夹渣
焊缝中有非金属夹渣物,即为夹渣。
原因: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黏度大,不易流动;预压力大小。
预防措施:
(1) 应根据钢筋直径大小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通电时间;
(2) 更换焊剂或加一定比例的萤石,以增加熔渣的流动性;
(3) 适当增加顶压力。
4.8 成型不良
成型不良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焊包上翻,另一种是焊包下淌(流)。
原因: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焊接过程中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预防措施:
(1) 为了防止焊包上翻,应适当减小焊剂电流或加长通电时间,加压时用力适当,不能过猛。
(2) 焊剂筒的下口及其间隙用石棉垫封塞好,防止焊剂泄漏
以上各质量缺陷对照检查祥见附图。
a偏心 b倾斜 c咬边 d未熔化 e焊包不匀f气孔 g烧伤 h夹渣 i焊包下流 j焊包上翻
5 保证项目
5.1 钢筋的品种和规格质量
5.1.1钢筋的品种和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96的规定。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实验报告。
5.1. 2钢筋的规格,接头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观察或尺量检查。
5.1.3 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从每批规格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现浇钢筋砼多层结构中,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的同级别同规格以300个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作为一批。检查焊试件实验报告。
5.2 钢筋焊接接头应分批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质量检查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首先应由焊工对所焊接头进行自检,然后再由质检人员进行检验,外观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 焊包较均匀,突出部分最少应高出钢筋表面4mm。
5.2.2 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
5.2.3 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
5.2.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应不超过0.1倍d,同时不大于2mm。凡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救措施。目测或量测检查。
6 成品保护及安全要求
6.1 在施工全过程中,不得随意扳弯其他相邻的钢筋,也不应扳弯待施焊的钢筋。
6.2 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S后才能卸下夹具,以免接头弯折。
6.3 适时敲掉焊包,并必须清理干净掉落的焊剂,做到文明施工。
6.4 操作者应重视安全,珍惜生命,凡安全条件不满足者不能施工,安全设施不具备者不能施工,要严格执行《安全合同》之规定。
7 质量记录
7.1 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应提供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
7.2 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复试报告单。
7.3 焊剂合格证。
7.4 钢筋接头的拉伸试验报告。
审核: 批准:
交底: 接收:
航建十九项目部
2003年7月7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