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专题二 工业文明的崛起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课程标准与考纲对照】
考纲
课标
新航路的开辟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工业革命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整体感知】
(1)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14、15世纪——1917年)
近代化史观:现代化是以商品经济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取代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农业文明的结果,它主要表现为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
资产阶级: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代议制确立
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及马克思主义诞生
思想: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世界近代史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全球化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进程
时间
推动因素
出现雏形
15、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得到拓展
17、18世纪
早期殖民扩张
基本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进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复习策略】
复习本专题,要把握一条线索,加强两个联系,突出三个重点:
把握一条线索:西方工业文明兴起、发展的历程与影响。
加强两个联系:一是把本专题的内容与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把中国近代史的相关问题置于世界历史的背景中去分析认识。二是把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联系起来,认识两者之间关系。
突出三个重点:①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②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原因、过程与影响;③两次工业革命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
第1讲 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基础强化】
一、开辟新航路
1.原因:
(1)经济根源:西欧_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_萌芽。
(2)直接原因:东西方传统商路被切断,引起商业危机。
(3)社会根源:欧洲人狂热追求黄金。
2.条件:
(1)主观条件: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________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客观条件:欧洲______和______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3.经过: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航行到达非洲最南端的“_________”;1492年西班牙支持哥伦布航行到_________;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航行到_________;1519~1522年_________船队环球航行。
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1.“海上马车夫”——荷兰的殖民扩张。
(1)条件:①经济上,_________发达,许多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成为欧洲最富庶地区之一;商船众多,有“_______________”之称;
②政治上,1581年,荷兰赢得国家独立,17世纪时,成为___________国家。
(2)表现:在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在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了马六甲和锡兰,侵入印度尼西亚一带,并一度占领了中国领土________;在美洲,建立了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殖民地。
2.“日不落帝国”——英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新航路开辟以后,大西洋航运日趋繁忙,英国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加入海外贸易的竞争。
(2)表现:①1588年,西班牙派“___________”讨伐英国,惨败,西班牙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
②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_______________等垄断性贸易公司,积极殖民扩张;
③17世纪中期,英荷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改名为________;
④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获得北美的加拿大和___________,还侵占了更多的印度土地。
(3)结果:到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逐步建立起自诩为“___________”的殖民帝国。
【问题探究】
1.根据材料分析促使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材料五:14世纪至16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是其指导思想。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材料六:教材P23『历史纵横』。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必要性):
经济根源:
社会根源:
商业危机:
宗教动力:
思想根源:
条件(可能性):
【典型例题】(2011·山东济南一模)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和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C,此题考察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上帝”暗示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黄金”暗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动力,“荣誉”体现所谓的其实精神。而开发土地资源没有认识到新航路开辟的本质原因,即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根据课文归纳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人物
国别
支持国
方向
开辟航线
迪亚士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以及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及课本,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光明,还是灾难?
⑴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⑵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⑶思想震撼之路:
⑷殖民掠夺之路:
【课后思考】阅读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
材料二: 据《明史》,明朝奉行“厚往薄来”政策,对竭诚朝贡者“皆倍偿其价”;“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赀:计算)”
材料三: 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一切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八分之一 。 ----哥伦布同王室签订的合同
材料四: 梁启超指出:哥伦布之后,有无数之哥伦布,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行的目的、性质 、影响方面有什么不同?造成中西航海命运不同的根源是什么?
【问题探究】英国为什么能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打败西班牙:
打败荷兰:
打败法国:
结论:
【典型例题】(2011年北京卷,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和理解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
【学习延伸】大国崛起之路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胡锦涛
【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殖民扩张的影响。
感恩与谢罪,道德与现实的审判
白人的后代:
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时从非洲大陆上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
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美洲黑人的的后代:“感谢当年对祖先的贩卖,要不,我们还在非洲受苦。”
【总结提升】从近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道德角度评价世界市场
【经典再现】(2010﹒山东文综27题)(25分)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哥伦布是因为“迷路了”,才偶然“发现”了美洲。也有人认为,当时即使没有哥伦布,也必然会有别人“发现”美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问题二: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2)“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7分)
问题三:交流与发展
哥伦布 明清时期的中国 世界市场 历史机遇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0分),
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宇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