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NY∕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抗根腐病(农业).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6326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90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NY∕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抗根腐病(农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NY∕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抗根腐病(农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NY∕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抗根腐病(农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NY∕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抗根腐病(农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NY∕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5部分:抗根腐病(农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 B 16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抗根腐病Code of practice for evaluation of barley varieties for resistance to disease一Part 5: Common root rot 206-12-23发布2017 -04-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刚吕NYj T 3060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分为8个部分:第1部分:抗条纹病;第2部分:抗向粉病;一一第3部分:抗赤霉病;第4部分:抗黄花叶病;第5部分:抗根腐病;一一第

2、6部分:抗黄矮病:一一第7部分:抗网斑病;一一第8部分:抗条锈病。本部分为NYjT3060的第5部分。本部分FR农业部种子管理局提出并归口。NYj T 3060.5-2016 本部分起草单位:巾罔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全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巾心、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商瑞明、邱军、冯品、玉凤诗、刁艳玲、孙丹、陈万权、徐世禹。I NY/ T 3060.5-2016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抗根腐病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大麦根腐病抗病性鉴定的技术方法和抗病性评价标准。本部分适用于大麦CHordeumvuLgare L. )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抗病性评价。2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 抗病性disease resistance 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害作用的可遗传的性状。2.2 抗病性鉴定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通过相应技术方法和标准鉴别寄主植物对特定侵染性病害的抵抗水平。2. 3 抗性评价evaluation of 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2. 4 致病性pathogenicity 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 5 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 在适宜

4、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放于植物体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 6 接种体inoculum 能够侵染寄主井引起病害的病原体。2. 7 接种悬浮液suspension for inoculation 能够使所含接种体悬浮、稀释的溶液。2. 8 黑胚粒black germ kernel 胚部呈深褐色或黑色的籽粒,包括黑尖粒和黑斑粒。黑尖粒是指因植物病菌侵害使胚部及胚周围呈深褐色或黑色并伤及胚的麦粒。黑斑粒是指因植物病菌侵害使胚和胚乳表面呈深褐色或黑色斑块,斑块累积超过籽粒表面积1/2以上,或超过腹沟1/2以上的麦粒。2. 9 tw n tw UP-w n 率率遍病普发NY / T 3060.

5、5-2016 发病植物体单元数占调查植物体单元总数的百分束,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部分巾.植物体单元为叶片或植株。对于籽粒受雯染引起的黑胚病,普遍率以黑胚率表示,即样品中黑胚粒的数量占样品总粒数的百分率。2.10 严重度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或体积占该单元总面积或总体积的百分率.亦可用分级法表示,即将发病的严重程度FR轻到重划分出几个级别,分别用一些代表值表示,说明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2. 11 僵染型infection type 用于定性衡量和表示植级的侵染型或确定为抵抗病斑。根据大麦叶片病程度,按O级、1级、22. 12 2.14 根腐病由麦根大麦根部、发育中的种境

6、,植物病残到种传菌源叶片和叶鞠产生褐成株期病斑受叶脉限黑色,变色部位甚至扩散3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3.1 病原菌分离和保存敏性坏死反应时,划为较低等的侵染型或确定为感病型示大麦品种抗叶斑病。侵染为害片、穗部和度过不良环。当幼苗受根部、下部叶间成为褐色;该病原菌侵染黄,具有黄色晕罔,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典型大麦根腐叶斑病病斑的病健交界处剪取小块组织,在PDA罔体培养基上210C培养2d3 CI后,挑取组织样品边缘的菌丝转移到PDA培养基上,在相同条件下继续培养约7c1至产泪,经形态学鉴定确认为麦根腐平齐蠕抱菌(Bsorc成i1)后,进行单抱分离和纯化培养,经过毒性测定,病原菌长期保存方法参见A.3

7、.培养基制备方法参见A.2。3.2 病原菌毒性鉴定用于抗性鉴定接种的麦根腐平齐蠕于包菌菌株先进行毒性鉴定。采用由12个大麦品种组成的一套鉴别寄主,包括:ND B1l2、垦啤麦11号、10PJ-24、垦盹麦9号、蒙啤麦3号、Tradition、Bowman、垦啤麦7号、Varunda、Morex、早熟3号和ND5883。2 NY/ T 3060.5-2016 3. 3 接种体繁殖3.3. 1 采用优势菌株进行接种。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通常采用高粱粒培养基或PDA平板法扩繁。培养基配制参见A.2。a) 高粱粒培养基扩繁:将纯化的菌株接种到500mL气角瓶中的高粱粒培养基上扩大培养,

8、经常摇动兰角瓶,防止高粱粒结集。待高粱粒表面长满菌丝后,用自来水漂洗去表面菌丝,去除多余水分,表面盖上两层纱布,置于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继续培养。经常喷水保持纱布湿润,促进产抱。待大量产于包后用向来水洗下子包子,制成袍子悬浮液。b) PDA平板法扩繁:在室温(250C)自然光照条件下.将备用的纯化菌株接种到PDA培养基上培养,5d7 d后,PDA培养基表面产生大量分生抱子,用少量自来水洗下,经双层纱布过滤后收集分生J包子,配制袍子悬浮液。3.3.2 接种体悬浮液即抱子悬浮液浓度调至10X10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平均子包子个数为3个4个(1.0X10个/mU至14个15个(5.OX 10个/mU.含

9、O.025 % Tween -20。4 田间抗病性鉴定田间抗病性鉴定在鉴定情|内进行。4. 1 鉴定病圃选址鉴定嗣设置在大麦根腐病常发区,具备良奸自然发病环境和可控灌溉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地块。4. 2 对照品种选择鉴定时选用当地高感品种或ND5883作为感病对照品种,:-JDB112作为抗病对照品种。ND5883 和NDB112的相关信息参见附录B。4. 3 田间配置及种植方式每个鉴定品种播种3行,)顺序排列,3次重复,每次重复设1组抗病和感病对照品种。鉴定圄|采用条播、等行距配置方式。旺埂宽0.5m,旺宽2.0m,哇长视地形、地势而定;垂直于l哇埂种植鉴定材料,行长2.0m,q刊巨0

10、.3m,鉴定|甫|四周种植3行当地品种做保护行。5 田间播种及管理5. 1 播种时期及播种量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品种播种时间一致,或适当调整不同品种的播期,使接种期和发病期具有较适宜的湿度与温度等气象条件。人工开沟播种.每行按照常规播种量播种。冬性和春性品种按当地生产品种的适时播期正常播种.弱冬性品种晚秋播。5. 2 田间管理按当地生产水平或田间试验要求及时灌水、追肥、中耕除草和害虫防治。鉴定期间不施用任何杀菌剂。6 接种6. 1 接种时期对于根腐病在苗期根系和茎基部的危害鉴定,在播种时将菌种一同撒入垄沟中;对于由根腐病菌引起的叶斑病和黑胚病鉴定,应在大麦抽穗期.选择在无风、凉爽Cl80C21

11、OC)、晴朗的下午或傍晚进行人工接种。6. 2 接种方法6.2. 1 苗期田间接种播种时将民满病原菌菌丝的高粱粒随同种子一起均匀撒播在垄沟巾,每延长米施用5.0g,垄沟深NY/ T 3060.5-2016 度5.0 cm6. 0 cm,以保证接种效果和增加病害严重度。6. 2. 2 成株期田间接种采用叶面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即将于包子悬浮液均匀喷洒到鉴定品种叶片表面,接种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湿过夜,第2d上午及时打开塑料薄膜,以防高温对大麦植株造成伤害。6. 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接种前6d7 d先进行田间灌慨或在雨后及时接种。接种后应浇灌,保持土壤j朝温,以满足病害发生所需湿度条件。7 病情调查7

12、. 1 调查时间在大麦三叶期调查大麦根部病害;在大麦抽穗期叶部喷雾接种10d左右,待感病对照品种充分发病(严重度达到60%以上)时开始调查叶斑病,间隔7d调查第2次,记载侵染型和严重度;在大麦成熟脱粒后,取样调查大麦黑胚病。7.2 调查方法及项目调查时观测记载每个鉴定品种和对照品种的发病状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分别按根、叶、籽粒调查记载其病情级别。调查大麦根腐病的根部病害严重度时,每份材料随机抽样20株,调查记载每株根系的病情级别;调查叶斑病时,每份材料随机抽样50株,调查每株旗叶和倒数第2和第3叶片的病情级别;成熟后脱粒调查每份材料的黑胚率,即取3次重复的平均数,每次重复计数500粒,计算黑

13、胚率。分别计算平均严重度或病情指数。7. 3 病情分级7. 3. 1 根腐病严重度记载及标准苗期根腐病是根据病害对大麦根系造成坏死症状的严重程度用分级法表示。严重度划分级别和标准及相应的症状描述分别见表1。根据各级严重度的症状描述,判断严重度的级别。根腐病平均严重度按式(1)计算。s = 2: (X; X S;) / 2: X;. (1) 式中:S 一一平均严重度;I 一一病级数(On); X; -i的单元数;S; -i级的严重度的代表值。表1大麦根腐病苗期根部病情分级标准及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症状描述O 根系无任何病吉症状1 黑根或褐根占总根系比例低于1%25%2 黑根或褐根占总根系比例26%

14、-40%3 黑根或褐根占总根系比例41%-75%4 黑根占总根系比例为7 6%-100%7. 3. 2 叶斑病侵染型和严重度记载及标准在田间成株期,叶斑病侵染型按O级、l级、2级、3级、4级划分为五级(见表2,参见附录C),各级可附加+或号,以表示偏重或偏轻。根据各级侵染型的症状描述,判明侵染型的级别。严重度用分NY/ T 3060.5-2016 级法表示,设O级、l级、2级、3级、4级,共分五级。根据各级严重度的症状描述,判明严重度的级别(见表3)。叶斑病平均严重度按式(1)计算。表2大麦根腐叶斑病成株期侵染型分级标准及症状描述侵染型症状描述O 叶部无病斑1 病斑很小或较小.lJ.状、闵形或

15、梢i阴形,褐色或浅褐色.外围组织没有褪绿2 病斑中等大小.椭阴形或长椭厕形.褐色或浅褐色.外围组织无或具有明显而边缘清晰的褪绿,不连片或偶尔连片3 病斑中等偏大.己椭阴形或长条形.延叶脉纵向扩展.褐色至深惕色.外围组织具有边缘清晰或弥散状褪绿,多数病斑连片病斑较大、较宽,多数为长条形,延u十脉纵向扩展.深褐色、灰色至灰黑色.湿度大则表面具灰黑色莓状物,外围组织共弥散状褪绿.绝大多数病斑连片表3大麦叶斑病成株期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症状描述严重度分级症状描述O 叶部元病斑病斑占旗叶面积的1%5%.ffJ2叶病斑占叶面积的5%10%2 病斑占旗叶面积的20%.倒2叶病斑占叶面积的40%3 病斑占旗叶面积

16、的50%以上.但J2片叶病斑占叶面积的80%4 旗叶病斑连片.病斑占叶面积的80%.倒2叶枯死.叶销发病7. 3. 3 黑胚病严重度记载及标准在大麦成熟后籽粒黑胚病危害症状的严重程度依据黑胚率进行分级。严重度划分级别和标准及其相对应的症状描述分别见表4。根据各级严重度的黑胚率,判断严重度的级别。并计算平均严重度。黑胚率按式(2)计算。X=Z100(2) 式中:X 样品的黑胚率,单位为百分率(%): m一一样品巾黑胚粒的粒数,单位为粒;M 样品的总粒数,单位为粒。黑胚病平均严重度按式(1)计算。表4大麦黑胚病籽粒比率分级标准严重度分级症状描述O x=o l 0X10% 2 10%X20% 3 2

17、0%X50% 4 50%X100% 7. 3. 4 普遍率记载及标准以发病样本数占调查的总样本数的百分比表示。按式(3)计算。l = (N, / N) X 100 (3) 式中:I一一发病率.单位为百分率(%): l1V-r一发病单株数,单位为株;5 NY / T 3060.5-2016 l子一一调查总单株数,单位为株。8 抗性评价8. 1 鉴定有效性判别当鉴定阳|中的感病对照品种根腐病发病率达到25%以上,该批次材料苗期根腐病鉴定结果视为有效;当鉴定圃中的感病对照品种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侵染型3级4级,严重度60%以上)时,该批次叶斑病和黑胚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视为有效。8. 2 抗性评价标准8

18、.2. 1 苗期根腐病抗性评价依据鉴定品种的病情指数确定其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抗性评价标准见表5。病情指数按式(4)计算。01 = (X; S;) / (X; S 式中:01一一病情指数;病级数(OlI)jX;一-/级的单元数;S;一-/级严重度的代表值;Smax一一严重度最高级值。当严重度用百分率表示时,则按式(5)计算。01 = 1XS X IOO (5) 表5大麦苗期根腐病抗性评价标准病情指数抗性评价O 免疫型Immune(M)00 1 10 高度抗病型Highlyresistant( HR) 10:0:;0 /25 rl JJttJL病型Moderatelyresistant (MR)

19、 25:0:;0 / 10 rll度感病型Moderatelysusceptible( MS) .W:O:;OI 而J支感病型Highlysusceptible( HS) 8.2.2 叶斑病抗性评价依据鉴定品种的侵染型并参考平均严重度确定其对叶斑病的抗性水平,抗性评价标准见表6。表6大麦成株期叶斑病抗性评价标准平均严重度兰染型抗性评价O O 免疫型Immune(lM)052.0 高度抗病型Highlyresistant( HR) 2. 0:0:;53. 0 2 巾度抗病型Modcratelyresistant( MR) 3. 0:0:;53. 5 3 巾度感病型Moclcratelysusceptible( MS) 3.55 高度感病裂Highlysusceptible( HS) 8. 2. 3 黑胚病抗性评价依据鉴定品种的严重度分级确定其对黑胚病的抗性水平,抗性评价标准儿表7。6 NY/ T 3060.5-2016 表7大麦黑胚病抗性评价标准平均严重度抗性评价O 免疫型Immune(IM)0 5 1 高度抗病型HighlyresiSlant (HR) 152 巾度抗病型Moderatelyreistanl (MR) 2,二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