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热点04-免疫调节-【热点必刷】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热点必刷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8626112 上传时间:2025-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点04-免疫调节-【热点必刷】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热点必刷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热点04-免疫调节-【热点必刷】202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热点必刷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点04免疫调节 热点提醒:毒品、疫苗等免疫学 一、单选题 1.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等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探索出一种创新治疗技术——细胞外囊泡mRNA(EVmRNA)疗法。细胞外囊泡(EV)是由细胞分泌的脂质膜结构,如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等。研究人员将mRNA装载到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细胞外囊泡中形成EVmRNA,EVmRNA被特定的靶细胞胞吞,在细胞内表达以发挥作用。EVmRNA递送系统无临床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溶酶体免疫逃逸能力。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受体自身产生的EV制作递送系统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免疫排斥 B.EV的存在可防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前被溶酶体内的酶降解 C.受体细胞摄取EVmRNA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D.EV需要有和靶细胞相识别的特定信号分子以实现mRNA的定向运输 2.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调动白细胞和某些化学物质进行保护,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发炎。天然抗氧化剂多酚存在于各种果蔬、茶、咖啡、红酒等中,有助于减少体内导致炎症发生的氧化应激,从而保护人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细菌、病毒等进入人体时,首先受到破坏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免疫细胞产生 C.多酚能清除体内自由基,阻断氧化反应,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 D.多酚类物质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能延缓机体的衰老 3.母乳中含某种抗体IgA,其特殊结构能免受蛋白质水解酶的降解。母体还可通过胎盘将另一种抗体IgG转移到胎儿血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乳中含量最高的物质主要是蛋白质 B.母体内的抗体IgA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内环境中 C.母乳中的抗体IgA通过小肠上皮细胞主动运输进入新生儿体内 D.抗体IgA与抗体IgG均由母体浆细胞分泌 4.原核生物的受体蛋白、粘附蛋白是经过糖基化修饰的蛋白质。目前对原核生物蛋白糖基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研究的目的不包括(  ) A.阐明原核病原菌的粘附及侵染机制 B.利用原核生物糖蛋白研制相关疫苗 C.在原核生物内质网中寻找多糖合成酶 D.与真核生物糖基化途径对比获得进化的证据 5.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新型免疫应答方式——训练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不属于训练免疫 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属于训练免疫 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训练免疫 D.训练免疫利用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6.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如脂多糖LPS)能够从肠道转移并渗透到肝脏。研究者对肝脏应对上述情况的机理做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结果一:肝脏细胞中存在一类T细胞,称为CD8+T细胞。若CD8+T细胞表面表达LPS 受体CD14,则称为CD14+CD8+T细胞,这类细胞不会随血液流动,而是长期驻留在肝脏组织。 结果二:肝脏CD14+CD8+T细胞占所有CD8+T细胞的比例并不稳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物能上调CD14+CD8+T细胞的比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D14+CD8+T细胞长期驻留在肝脏中有助于肝脏抵御肠道微生物侵染 B.LPS转移到肝脏后,CD14+CD8+T细胞会分泌更多的抗体结合肠道微生物 C.机体可根据肠道微生物数量和LPS含量调节CD14+CD8+T细胞的比例 D.CD14+CD8+T细胞比普通CD8+T细胞对肠道微生物有更强的特异性 7.在人体中存在组织屏障可防御外来物质的入侵。如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构成,其正常情况下可防止母体内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进入胎儿体内,但不妨碍母子间营养物质的交换。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组成,能阻挡血液中的病原体和一些引起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对于胎儿而言,血—胎屏障与皮肤、黏膜的作用类似,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母亲的部分抗体可以穿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提高新生儿抗感染能力 C.婴幼儿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比成年人更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血液中的病毒和激素等物质均被血—脑屏障阻挡,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作用 8.为研发有效的新冠疫苗,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S、N、M、E)分别免疫小鼠,一段时间后提取免疫血清分别注射给模型小鼠,而后用等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小鼠,检测小鼠肺部组织中病毒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模型小鼠体内通过巨噬细胞将信号分别呈递给某种T细胞或B细胞 B.模型小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体内增殖分化产生的某个浆细胞能分泌四种抗体 C.感染后1-3天,注射S蛋白免疫血清的小鼠体内,只有S蛋白抗体发挥作用,使病毒含量一直下降 D.感染后1天,注射免疫血清组的模型小鼠体内会发生被动免疫,使病毒含量下降 9.在正常孕妇的血清中,存在抗配偶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体(APLA),它可与胎儿细胞上源于父亲的抗原结合,阻止母体免疫系统对胚胎的识别和攻击。缺乏APLA的孕妇常会发生习惯性流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PLA由母体浆细胞分泌 B.APLA能够增强母体对胚胎的免疫反应 C.可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检测APLA D.可给患者接种适量的配偶淋巴细胞进行治疗 10.甲型流感病毒(IA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均能够导致呼吸道感染,二者流行期高度一致。研究发现,RSV可诱导被其感染的细胞高水平表达β干扰素,该干扰素能够保护细胞免受IAV的感染。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IAV和RSV均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感染过IAV的康复者血清中含有能与RSV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C.细胞感染RSV后产生的β干扰素可能会导致IAV的进化 D.可通过注射相关疫苗预防IAV和RSV导致的呼吸道感染 11.下图为小鼠感染腺病毒后身体不同部位的病毒载量变化及血清抗体变化情况。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小鼠体内只有部分细胞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 B.在小鼠感染病毒的前3天,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C.在病毒载量下降的过程中,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 D.感染7天后,图中小鼠各部位病毒载量均下降,没有传染其他小鼠的风险 12.减毒活疫苗是用自然界中与病原体高度同源且致病力极低甚至不致病的毒株或者通过实验室培养选育出致病力低的毒株制成的;亚单位疫苗是用病原体蛋白质水解成的多肽制成的;重组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基因导入到没有致病性或者致病性极微弱的病毒制成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预防天花的牛痘病毒属于减毒疫苗 B.减毒活疫苗存在突变后形成高致病力的毒株的风险 C.三种疫苗均能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D.重组病毒载体疫苗可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制备 二、多选题 13.免疫系统通过感知抗原剂量及抗体水平的变化进行反馈调节。科研人员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家兔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同时注射相同抗原,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条件均相同且适宜;45d后逐天测量并记录两组家兔血清中抗体滴度变化(抗体滴度可反应抗体浓度,抗体滴度数值越高表明抗体的浓度越高);第55d时,乙组家兔与丙组家兔交换部分血清,然后逐天测量并记录甲、乙两组家兔血清中抗体滴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仅由免疫细胞分泌 B.55d后,乙组抗体水平急剧上升与反馈调节有关 C.65d后,甲组抗体水平维持较低水平可防止免疫功能过强 D.该实验证明免疫系统可通过感知抗体水平变化进行反馈调节 14.麻疹疫苗打过一次之后会获得终身免疫,而大多数疫苗需要多次接种或隔几年接种一次。研究发现,在B细胞活化后增殖的区域有很多滤泡树突状细胞,这些滤泡树突状细胞不具备抗原呈递能力,但可将抗原浓缩、滞留在细胞表面并维持数周到数年。有人认为,这些滤泡树突状细胞表面持续存在的抗原可能为经过这些区域的记忆B细胞提供了存活的信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细胞活化与病原体和辅助性T细胞均有关 B.树突状细胞均具有吞噬、加工抗原以及呈递抗原的功能 C.麻疹疫苗能使机体获得终身免疫可能与滤泡树突状细胞有关 D.二次免疫产生抗体快,其产生抗体的量与初次免疫大致相同 15.卡介苗是对毒性强烈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培养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发现其对所有的试验动物都没有致病力,该疫苗的保护作用一般可以持续10-15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过卡介苗的人,再次接触结核分枝杆菌时会出现过敏反应 B.接种卡介苗后记忆细胞可以在10-15年内保持对抗体的记忆 C.卡介苗对接种者一般无致病力,但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 D.疫苗还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及其产物制备,不一定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 16.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介导肿瘤清除的重要细胞因子。由于IL-12在体内半衰期短(快速失活),临床治疗时多采用静脉多次给药,导致IL-12在到达肿瘤部位前会刺激、活化血液循环中的免疫细胞,产生副作用。为延长IL-12的半衰期,研究人员设计了用IL-12天然受体封闭IL-12活性的药物pro-IL-12,该药物在外周无活性;某些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可切割pro-IL-12释放IL--12的生物活性,发挥特异性抗肿瘤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推测IL-12可激活体内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以清除肿瘤 B.静脉多次进行IL-12给药引起的副作用属于过敏反应 C.基质金属蛋白酶应为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高表达的蛋白 D.可在pro-IL-12中加入肿瘤杀伤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 三、综合题 17.2023年1月29日,海南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先诺欣”(主要成分为“先诺特韦”和“利托那韦”)批准上市。“先诺欣”中的“先诺特韦”是一种3CL蛋白酶抑制剂。研究发现,3CL蛋白酶是多种新冠病毒复制的必需酶。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回答下列问题。 (1)多数情况下,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__________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2)部分人群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其机体内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激素等分泌会增加,细胞代谢增强,导致产热增多,体温会出现短暂升高。 (3)3CL蛋白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其RNA可直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参照中心法则,写出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4)“利托那韦”本身没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先诺特韦”在人体内会被CPY3A酶分解,导致其在血浆中的浓度水平降低,在临床上将“先诺特韦”与“利托那韦”配合使用,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据此推测,“利托那韦”发挥作用的机理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18.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再次遇到初次抗原入侵时,免疫系统出现的二次增强性应 答的现象,是疫苗预防疾病的基础。注射卡介苗可预防结核杆菌引发的结核病。回答下 列问题: (1)吞噬细胞在抗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非特异性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_____。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___ 和分泌免 疫活性物质,从而激活免疫细胞。 (2)通过调查发现注射卡介苗的儿童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几率也下降,出现了非特异性 免疫增强的现象。为了探明机制,研究人员对普通小鼠甲注射卡介苗并适应性饲养 一段时间,然后取无胸腺的裸鼠分为乙、丙、丁三组,进行如下处理:从小鼠甲的 脾脏中获得_____ (填“吞噬细胞”或“淋巴细胞”),注入乙组小鼠;取小鼠甲的 血浆,注入丙组小鼠;丁组小鼠正常饲养。饲养一段时间后,用_____ (填“结核 杆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乙、丙、丁三组小鼠,观察发病情况。 ①若____组小鼠病情较轻,而 ___ 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吞噬细胞的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②若_____ 组小鼠病情较轻,而_____ 组小鼠病情较重,则说明卡介苗可促进“机体产生 非特异性免疫物质”。 19.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病,其症状主要是口腔、手等部位出现疱疹,伴有发热,食欲明显降低等。EV71的结构模式图如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被EV71感染后,将会启动特异性免疫对其进行清除。该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 (2)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是婴幼儿体内缺少针对EV71的_________。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手段。EV71的四种结构蛋白不适合用于疫苗研发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3)IFIT5是一种促进干扰素分泌的调节因子,miRNA-200b是一种较短的非编码单链RNA。科学家对EV71致病机制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EV71导致宿主细胞内mRNA-200b 增加,抑制IFIT5合成,进而使干扰素含量降低,从而抑制免疫应答。请设计实验验证上述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备选实验材料:动物细胞、EV71、miRNA-200b抑制剂等)。 20.免疫疗法被誉为癌症治疗的“第三次革命”,通过诱导、增强或抑制免疫反应治疗疾病,其中溶瘤病毒疗法成为治疗癌症的新武器。下图展示了溶瘤病毒疗法的治疗机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其作用为______,免疫系统除了图中所示类型外,还包括______。 (2)图中涉及的免疫类型为______,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功能。 (3)据图分析,溶瘤病毒的作用机理为_________________。 (4)相较于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将溶瘤病毒直接注射到肿瘤区域更好,从作用时间和效果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 21.甲型流感病毒(IAV)是一种RNA包膜病毒。IAV表面存在2种糖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前者帮助病毒识别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后者促进病毒膜与宿主膜的融合释放病毒基因组。下图1表示双抗夹心胶体金法检测甲流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内部试纸条的构造,其中抗体1、抗体2分别是以HA,NA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抗体3是针对抗体1的抗体,抗体2和抗3分别固定在试纸条的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抗体1进行了胶体金标记,若抗体1在T线或C线大量聚集,将使该处显红色。图2是4个人的检测结果。 (1)甲流病毒(IAV)首次进入人体时,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是____________;第二次进入人体时,___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侵染。 (2)病毒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过强可引起“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图2表示4个人检测的结果,其中可以确定没有甲流病毒的(阴性结果)是__________,检测结果无效的是___________。分析结果甲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