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4.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环境保护主题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一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 B.臭氧层空洞 C.酸雨 D.全球变暖
2.图二漫画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危害描述,正确的是( )
A.排放氟氯烃物质-旱涝频率增加 B.排放温室气体-海平面上升
C.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土壤酸化 D.冰川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3.同图三漫画反映的属于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是( )
A.荒漠化 B.臭氧层的破坏 C.全球变暖 D.火山喷发
【答案】1.C 2.B 3.A
【解析】1.图一漫画显示出现降雨,且雨伞已经被破损。因为酸雨具有腐蚀性,所以可以推断出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酸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图二漫画显示北极熊站在一块很小的浮冰上,发出SOS紧急求救信号,这幅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温升高。全球变暖的直接危害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极冰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故B正确,D错误。排放氟氯烃物质导致的环境问题是臭氧层出现空洞,与本题的环境问题不符,故A错误。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酸雨,危害是使得土壤酸化,但与本题的环境问题不符,故C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3.图三显示河流沿岸森林破坏严重,影响了河流含沙量。这属于环境问题中的生态破坏。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的破坏同属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荒漠化属于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凌汛、火山喷发为自然灾害,不是环境问题。所以同图三漫画反映的属于同类型环境问题的是荒漠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垦荒是指对未被利用的荒地进行垦殖,使之转变为农田的过程。垦荒的过程必然会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因此垦荒需要环境和耕地建立新的生态平衡,统筹考虑。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垦荒引起的后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该地生态破坏、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 )
A.粮食缺口过大 B.过度垦荒 C.植被减少 D.自然灾害频发
5.为避免生态失衡,垦荒过程中宜( )
①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②科学监控湿地资源
③缓坡地垦荒应加大化肥施用量④草场开垦应建设水土保持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4.B 5.A
【解析】4.依据图文信息可知,通过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方式扩大耕地面积造成湿地减少,水利破坏,草场破坏,风沙侵蚀,森林减少,水土流失问题,从而导致生态恶化,环境破坏问题,继而自然灾害频发,土地生产力下降,作物减少,粮食不足问题。然后又通过垦荒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问题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B项符合题意;植被减少、自然灾害频发、作物减少,粮食缺口过大是过度垦荒的结果,故排除ACD三项,本题选B。
5.垦荒过程中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①正确;湿地的生态效益突出,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较大,需要科学监控湿地资源,②正确;缓坡地垦荒加大化肥施用量,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还产生环境污染,③错;草场开垦应建设防风固沙工程,④错。由以上可知,①②组合正确,故本题选A。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分别是( )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7.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
C.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答案】6.A 7.C
【解析】6.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三个方面。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资金,社会系统为经济系统提供劳动力和科技,可知①为经济系统,③为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②表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都需要人的管理调控,可知④表示人的管理调控。故选A。
7.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①为经济系统,②为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排向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为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提供环境资源,A错误;社会系统向生态系统排放生活废弃物,B错误;经济系统为社会系统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D错误。故选C。
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倡导唤醒全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图示意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①②③④对应分别正确的是( )
A.物质能量、人类社会、废弃物、环境 B.人类社会、物质能量、废弃物、环境
C.物质能量、人类社会、环境、废弃物 D.物质能量、废弃物、人类社会、环境
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①公平性 ②共同性 ③持续性 ④共同但有区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8.A 9.C
【解析】8.该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②为人类社会,①箭头指向人类社会,表明人类社会需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①代表物质能量,③箭头由人类社会指向环境,代表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④代表环境,表明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影响,故选A。
9.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中的其他物种之间的公平,①正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也体现了人类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人类能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体现了持续性,③正确;共同性强调全球共同应对环境问题,展开国际合作等,②错误;共同但有区别,强调全球应共同应对环境问题,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承担有区别的责任,④错误。故选C。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公平性原则: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二、持续性原则: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三、共同但有区别原则:是指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在导致全球环境退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作用,各国对保护全球环境应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随着我国大陆实行禁令,我国台湾便成为欧美国家垃圾出口的主要地区。2018年以来,共有来自五大洲、共计86个国家的废品涌入台湾,目前已逾百万吨。完成下面小题。
10.废品涌入台湾可能直接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环境污染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水土流失 D.生态破坏
11.欧美国家垃圾出口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答案】10.A 11.B
【解析】10.废品涌入会污染大气、水、土壤等,可能直接导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A正确,废品的涌入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破坏的影响也是主要通过污染环境,进而对生物和生态造成破坏,与水土流失关系较小,B、C、D错误。故选 A。
11.各国都有发展经济的权利,欧美国家垃圾出口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B正确。阶段性原则没有这个说法,D错误。持续性原则是指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与题意不符,A错误。共同性原则是指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与题意不符,C错误。故选B。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责任公平),持续性原则(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和共同性原则(虽然世界各国对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政策、实施步骤不同,但最终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总目标)。
12.“蚂蚁森林”是某电商设计的公益行动模式。用户通过在电商网络平台完成一系列低碳生活项目可获得积分,并领养“虚拟树”,再由环保组织在我国某些地区种植树木,以实现防风沙的目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蚂蚁森林”倡导的“全民种树”低碳行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答案】B
【解析】因为“蚂蚁森林”是某电商设计的公益行动模式,为公众参与环保提供途径和宣传,体现环保需要人人参与的共同性原则,B正确。故选B。
二、综合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被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碳达峰”、“碳中和”应对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
(2)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原则。
(3)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面对的现状是:由于____和____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大、增长快;能源消费构成中能源占有比重大。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请列举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公众行为:____,____。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
(2)持续性
(3)人口数量的增加 经济快速发展
(4)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解析】本题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材料,考查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的了解,考查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知识调用能力。
(1)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就是我国为应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所引发的气候变暖的威胁、促进人类走上新的文明发展道路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努力,必将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2)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大大促进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严重威胁整个地球的生物安全和生态平衡,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人类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过去200多年发展中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所造成的生态和气候难题,给自己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减负降温。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3)我国是人口大国,消费资源总量大,加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增长较快,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大国。而且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以矿物能源占比最大。
(4)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公众行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