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2024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619504 上传时间:2025-02-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4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2-2024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2024北京高三二模历史汇编 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 一、单选题 1.(2022北京东城高三二模)有人指出:在1930年的时候,有三个人即将变得世界闻名,不仅是他们本人,还包括他们的奋斗目标。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他晚上的时候可以纺织),徒步240英里,历经25天后到达海边取盐。他的“奋斗目标”是(    ) A.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 B.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 C.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 D.开展武装斗争推翻由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 2.(2022北京丰台高三二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开始注入新的内容,有了新的方向”。以下史实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成立社会主义国家 C.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了民族大起义 D.印度国大党支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材料分析题 3.(2024北京东城高三二模)甘地与民族解放 材料一  甘地认为,英国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从饥饿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手中抢走了最后一碗饭。工业文明导致了损人利己的疯狂行为,使人精神堕落。甘地发起了手工纺织运动,提出“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人民穿”。 ——摘编自彭树智《甘地的农村经济思想及其道德观》等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中国对甘地的报道多是翻译外国文章,对甘地以赞同、景仰为主。 1930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第二阶段开始,中国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和旅居印度的学者,撰写大量文章,指出不合作运动中上层只顾自己利益,不同教徒存在矛盾,反英力量分散,无力抵御英国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文章,呼吁印度无产阶级夺取革命领导权,只有“破碎‘非武力抵抗’和改良欺骗,革命才能更扩大的发展”。 九一八事变后,民众将不抵抗比同于甘地的非暴力。有报刊指出“中国的不抵抗主义仿效甘地非武力抵抗何其相像”。西安事变时,西北军打出“我们要做中兴的少康(夏朝君主),不做亡国的甘地”的标语。 1938年,中国报纸报道了甘地捐助中国救护车的消息,称其“为国际社会向中国表示同情之新例证”。1939年,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甘地同情我抗战》,报道甘地呼吁印度全国向“为世界主持正义而战之中国人民加以救济”,共产党《新中华报》发表《可贵的同情——甘地向印人呼吁援助中国人民》一文。 ——摘编自唐文权《甘地两次不合作运动在当年中国的反响》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甘地发起手工纺织运动的目的。 (2)阅读材料二、解读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材料“其中一人是一个60多岁穿着粗布衣服的老者。他随身携带一套被褥,一个肩背袋,一个纺锤”可分析出这位老者是甘地,他的“奋斗目标”是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B项正确;甘地的“奋斗目标”不是通过民主改革来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排除A项;领导黑人民权运动迫使美国通过民权法案是马丁·路德·金,排除C项;卡斯特罗领导拉美国家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排除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不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古巴人民从1953年7月武装起义开始,经过5年多的武装斗争,于1959年1月取得胜利,在拉丁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摆脱帝国主义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 3.(1)以印度自产棉布,抵制英国棉布的倾销;在手工纺织中恢复传统美德,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道德沦丧;提供就业和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印度的民族自治。 (2)示例:1930年,中国学者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武装斗争,反对甘地的斗争方式。在这一阶段,甘地不再被中国视为反帝斗争的榜样,甚至被视为革命的阻碍,折射出国人对救亡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民众和爱国官兵要求抗日,把甘地的非暴力等同为不抵抗。在这一阶段,甘地在中国被视为妥协投降的代表,借此批判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积极寻求国际援助。甘地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受到赞誉。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两党对甘地的态度趋向一致。在这一阶段,国人视甘地为中国抗战的同情者、支持者,以此增强抗战的信心。 综上所述,甘地在中国的形象变化,折射出不同关注者目的和立场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形势的变迁。同时,中印国情的差异也影响了国人对甘地的认识。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印度)。据材料“英国用廉价的大工业纺织品打碎了印度的手工纺织业”可知,以印度自产棉布,抵制英国棉布的倾销;据材料“工业文明导致了损人利己的疯狂行为,使人精神堕落”“纺车轮的每一次转动,都在纺着和平、善良和仁爱”可知,在手工纺织中恢复传统美德,以对抗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道德沦丧;据材料“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并且用这种棉纱来织布给印度人民穿”可知,提供就业和解决贫困问题;结合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可知,甘地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印度的民族自治。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印度、中国)。设问要求阅读材料二、解读20世纪30年代甘地在中国的形象变迁。据材料“破碎‘非武力抵抗’和改良欺骗,革命才能更扩大的发展”“不做亡国的甘地”可知,20世纪30年代前期,甘地的形象以负面为主,据材料“为国际社会向中国表示同情之新例证”和“为世界主持正义而战之中国人民加以救济”“《可贵的同情——甘地向印人呼吁援助中国人民》”可知,20世纪后期,甘地形象变为积极正面的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定形象的变化与中国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20世纪30年代前期,甘地的形象以负面为主的原因可以从以下角度思想:1930年,中国学者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武装斗争,反对甘地的斗争方式。在这一阶段,甘地不再被中国视为反帝斗争的榜样,甚至被视为革命的阻碍,折射出国人对救亡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民众和爱国官兵要求抗日,把甘地的非暴力等同为不抵抗。在这一阶段,甘地在中国被视为妥协投降的代表,借此批判国民党不抵抗政策。20世纪30年代后期,甘地形象转变为正面形象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说明: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积极寻求国际援助。甘地对中国抗战的支持,受到赞誉。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两党对甘地的态度趋向一致。在这一阶段,国人视甘地为中国抗战的同情者、支持者,以此增强抗战的信心。 最后进行总结:甘地在中国的形象变化,折射出不同关注者目的和立场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形势的变迁。同时,中印国情的差异也影响了国人对甘地的认识。 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