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名词解释
地图 ⑴ 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 ⑵ 运用地图语言⑶ 地图概括
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他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数字地图:以数字形式记录和存储的地图(一般不显示图形)。电子地图(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依托于空间信息可视化系统实时再现地理信息的数字化地图。
普通地图 普通地图是表示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它并不偏重说明某个要素。
专题地图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地图。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由指定的国家机构和其他公共事业部门按照统一规格测制或编制。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的任务是建立地图的数学基础,它包括把地球面上的坐标系转化成平面坐标系,建立制图网——经纬线在平面上的表象。
主比例尺 地图上注记的比例尺,称之为主比例尺。由于投影后有变形,所以主比例尺仅能保留在投影后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而其他地方不是比主比例尺大,就是比主比例尺小。
大于或小于主比例尺的叫局部比例尺。
变形椭圆取地面上一个微分圆(小到可忽略地球曲面的影响,把它当作平面看待),它投影到平面上通常会变为椭圆,通过对这个椭圆的研究,分析地图投影的变形状况。这种图解方法就叫变形椭圆。
等变形线等变形线是投影中各种变形相等的点的轨迹线。
方位投影 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的投影;纬线投影成同心圆,经线投影为同心圆的半径,即放射的直线束,且两条经线间的夹角与经差相等。
圆柱投影 圆柱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的投影;纬线投影成平行直线,经线投影为与纬线垂直的另一组平行直线,两条经线间的间隔与经差成比例。
圆锥投影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的投影。纬线投影成同心圆弧,经线投影为同心圆弧的半径,两经线间的夹角小于经差且与经差成比例。
正轴投影 正轴投影:辅助投影平面与地轴垂直(如前图(C1)),或者圆锥、圆柱面的轴与地轴重合(如(A1)、(B1))的投影;
横轴投影 横轴投影:轴助投影平面与地轴平行(图(C2)),或者圆锥、圆柱面的轴与地抽垂直(如图(A2)、(B2))的投影;
斜轴投影斜轴投影轴助投影平面的中心法线或圆锥、圆柱面的轴与地轴斜交(如图(C3)、(B3)、(A3))的投影。
墨卡托投影是16世纪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Mercator)所创造的,故又称为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迄今还是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方面的重要投影之一。
地图投影变换地图投影变换是指从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
视觉变量能引起视觉差别的图形和色彩变化因素称为“视觉变量”或“图形变量”。 从制图实用的角度看,视觉变量包括形状、尺寸、方向、明度、密度、结构、颜色和位置。
等高距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在大、中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分层设色法根据地面高度划分的高程层(带),逐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称为地貌分层设色法。
定点符号法表示呈点状分布的物体,采用不同形状、大小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由于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故称定点符号法
等值线法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现象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底法和等值线法。值线法则偏重于表示现象的数量特征用等值线的形式表示布满全区域的面状现象。适于用等值线表达的是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流等满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值线是表达专题要素数值的等值点的连线,如等高线、等温线、等降水线、等气压线、等磁线等。
运动线法 运动线法又称动线法,它是用箭形符号和不同宽度、颜色的条带表示现象移动的方向、路径和数量、质量特征。如自然现象中的洋流、风向,社会经济现象中的货物运输、资金流动、居民迁移、军队的行进和探险路线等。
线状符号法用于表示呈现线状分布的现象,如河流、海岸线、交通线、地质构造线、山脊线等。
范围法 表示呈间断成片分布的面状现象.如森林、沼泽、湿地、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和动物分布等.
质底法布满整个制图区域现象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底法和等值线法。质底法偏重于表示现象的质量特征表示连续分布、布满于整个区域的面状现象。如地质现象、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壤类型等
点数法用一定大小、形状相同的点群,表示制图区域中呈分散的、复杂分布现象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分布密度的方法,称点值法。如人口分布、农作物播种面积、牲畜的养殖总数等的表示。
定位图表法 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内(整个制图区域或线状分布)某些地点的相同类型的图表表示区域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或变化的方法
分级统计图法在整个制图区域的若干个小区划单位内(多按行政区划),根据各分区某种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分级,各级用相应的色级或不同疏密的晕线,以显示现象地理分布差别的方法。
分区统计图表法在制图区域的若干分区单位内,按各区相应的统计数值描绘图形,以反映区划单元内现象的总量、构成及变化的方法。
制图综合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域的特点,以概括、抽象的形式反映制图对象的带有规律性的类型特征和典型特点,而将那些对于该图来说是次要的、非本质的物体舍掉,这个过程叫作制图综合。它是通过概括和取舍的方法来实现的。
选取是从大量的制图物体中选出较大的或较重要的物体表示在地图上,而舍弃次要的物体。
概括是对制图物体的形状、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化简,通过去掉轮廓形状的碎部代之以总的形状特征,缩减分类分级的数量,以减少制图物体间的差别。
地图载负量地图载负量也称为地图的容量,一般理解为地图图廓内符号和注记的数量。符号确定,载负量越大,地图内容越多。
极限载负量指地图可能达到的最高容量。
适宜载负量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景观条件确定该图适当的载负量。
地图编辑地图编辑是指制定地图成图技术方案和实施地图设计的工作。地图编辑主要包括:①搜集和分析制图资料,确定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及其使用方法;②研究和确定制图对象的特征、分类分级及概括方法;③拟定地图编绘方法与程度,提出地图生产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④制作各种参考图,指导地图样图的制作;⑤制定作业计划并组织实施,写出“编辑指示”并负责地图作品的验收。
地图设计地图设计是通过研究实验制定新编地图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生产工艺程序的工作。
二、判断题
图号为K—48—B的地图是1﹕50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48—[4]的地图是1﹕10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48—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48—6—B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48—12—(24)的地图是1﹕1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49D005012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49F036048的地图是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
图号为K53G023006的地图是1﹕1万比例尺地形图( )
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的长度比为1()
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
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
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
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
地图的彩色印刷是色彩的加色法混合( )
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
同一幅地形图上只能采用一种等高距
地图印刷采用平版印刷,图文要素和空白要素在同一个平面上( )
三、问答题
1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⑴ 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⑵ 运用地图语言⑶ 地图概括
2述地图的基本内容(要素组成)?
数学要素⑴控制点⑵ 坐标 网⑶ 比例尺⑷地图定向确定地图空间信息的依据,包括比例尺、坐标系统、控制点和地图定向。
地理要素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图形符号、文字注记。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出版信息等辅助地图使用的要素。
3国基本比例尺地图采用的编号方法?
1:100万地图的编号是“列-行”编号。1:50万、1:25万、1:10万比例尺地图的编号这三种比例尺地图都是在1:100万地图图号的后面加上自己的代号形成自己的编号。这三种比例尺地图的代号都是在自然序数编号,它们的编号方法属行列式加自然序数编号,由“列-行-代号”构成。
4国基本比例尺地图新的编号所用10位码的含义?
它们的编号都由10为代码组成,其中前三位是所在的1:100万地图的行号(1位)和列号(2位),第四位是比例尺代码,如表2-3所示,每种比例尺有一个特殊的代码。后六位分为两段,前三位是图幅的行号数字码,后三位是图幅的列号数字码。行号和列号的数字码编码方法是一致的,行号从上而下,列号从左到右顺序编排,不足三位时前面加“0”
5点位于东经113度21分、北纬39度11分,用新、旧编号方法找出其所在的1:10万地形图的编号及其四周相邻地图的编号?
6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地图投影按其变形性质可分为
等角投影、投影面上某点的任意两方向线夹角与椭球面上相应两线段夹角相等,即角度变形为零 ω=0(或 a=b,m=n)。等积投影投影面与椭球面上相应区域的面积相等,即面积变形为零 Vp=0(或 P=1,a=1/b)。任意投影投影图上,长度、面积和角度都有变形,它既不等角又不等积。
7出各种正轴几何投影的经纬线?
圆锥投影变形特点:①变形只与纬度有关,与经差无关,同一纬线上的变形是相同的,等变形线的形状是与纬线取得一致的同心圆弧;②切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上长度比等于n。=1,其余纬线上长度比均大于1,并向南、北方向增大;③在割圆锥投影中,标准纬线n1=n2=1,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向外增大,在 之间n<1,在之外n>1.
正轴圆柱投影变形特点:① 变形随纬度变化,与经差无关;② 在切圆柱投影中,赤道无变形,变形自赤道向两侧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在割圆柱投影中,在两条标准纬线上无变形,变形自标准纬线向内和向外增大。
圆柱投影中,等变形线与纬线相合,成为平行直线。适宜于低纬度沿纬线伸展的地区。
正轴方位投影: 切点在极点(φ=90。)经线为从一点向外放射的直线束,纬线为以切点为圆心的同心圆。投影中心为各经线的交点,所以投影后的夹角δ与经差λ相等即δ=λ,并且因为经线和纬线相互正交。主要作两极地图。
圆锥投影适合于什么样的制图区域?
根据圆锥投影的变形特征可以得出结论:圆锥投影最适宜于作为中纬度处沿纬线伸展的制图区域之投影。
墨卡托投影是什么性质的投影?为什么被广泛用于航海、航空图?
16世纪荷兰地图学家墨卡托(Mercator)所创造的,故又称为墨卡托投影,属于正轴等角圆柱投影,迄今还是广泛应用于航海、航空方面的重要投影之一。等角航线是地面上两点之间的一条特殊的定位线,它是两点间同所有经线构成相同方位角的一条曲线。等角航线又名恒向线、斜航线。在墨卡托投影中它成为两点之间的直线(墨卡托投影是等角投影,而经线又是平行直线,那末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曲线在该投影中当然只能是连接两点的一条直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和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主要差别?
横轴墨卡托投影与高斯-克吕格投影相比较,这两种投影之间仅存在着很少的差别,从几何意义看,UTM投影属于横轴等角割圆柱投影,圆柱割地球于两条等高圈(对球体而言)上,投影后两条割线上没有变形,中央经线上长度比小于1(假定μ=0.9996)
地图投影变换的基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传统的手工编图作业时,通常是采用网格转绘法或蓝图拼贴法来解决投影转换问题。
网格转绘法 是将地图资料投影格网和新编地图的投影格网对应加密,也就是把地图资料微小格网与新编地图的微小格网一一对应,在对应的微小格网范围内,采取手工方法逐点、逐线转绘。
蓝图拼贴法 是将地图资料按新编地图比例尺复照后晒成蓝图,利用纸张湿水后的可伸缩性,切块拼贴在新编地图投影网格的相应位置上。
随着制图自动化的发展,常规制图方法已逐渐被制图自动化作业所代替,制图自动化作业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连续地将原始资料图上的二维点位变换成新编图投影中的二维点位。这就要求建立两种不同投影点的坐标变换关系式。制图自动化作业中变换地图投影,具体变换过程:(1)通过数字化仪将原始投影的地图资料变成数字资料;(2)在计算机中按一定的数学方法变换一种投影点的坐标到另一种投影点的坐标;(3)将变换后的数字资料用绘图仪输出成新投影图形。
实施这种方法必须首先提供从一种投影点的坐标,变换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点的坐标变换关系式。1.反解变换法(又称间接变换法)2.正解变换法或直接变换法3.综合变换法4.数值变换法
地图符号按照其表示对象的几何特征如何分类?
可以把符号分为面状符号、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体状符号。
面状符号 地图符号所代指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位于空间的面。可以从图上量测其长度、宽度和面积。一般又把这种符号称为依比例符号。
点状符号是一种表达不能依比例尺表示的小面积事物(如油库、居民点、矿产地、气象站等)和点状事物(如控制点等)所采用的符号
线状符号是一种表达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事物的符号。地面上呈线状或带状延伸分布的事物,如河流、道路、岸线、航线、境界线等,其长度能按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一般不能按比例尺表示,需要进行适当的夸大
体积符号可以推想为从某一基准面向上下延伸的空间体(例如人口或一座城市,用等高线表示地势,用等值线表示人口密度),这些空间现象可以构成一个光滑曲面。
描述制图对象的性质特征主要使用哪些变量?它们在设计不同类型的符号时有什么区别?P第六章地图语言
描述制图对象的数量特征主要使用哪些变量?它们在设计不同类型的符号时有什么区别?
设计地图符号有哪些基本要求?
等高线的基本特点?地形图上等高线如何分类?
我国地形图上用等高线表示地貌,为什么还要使用地貌符号?
普通地图上地貌表示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及其优缺点?
普通地图上如何描述居民地的形状?
专题地图上范围法和质底法有什么异同点?
定点符号法和定位图表法有什么异同点?
简述色彩的三个基本属性?
地图设色的特点?设计地图色彩的一般原则?
制图综合的基本类型?
影响制图综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制图物体选取的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
实施制图概括的基本手段?
地图编制的阶段划分?
地图设计的基本程序?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
综述
设计地图符号时所使用的视觉变量及其含义?
视觉变量能够形成的图形知觉效果及形成不同效果使用的基本视觉变量?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