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行知实践课堂”校本研修——课例研究
一、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
(一)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所以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为了让农村孩子过上好的生活,我们需要为他们创设与生活相适应的教育。
当前农村孩子所处的家庭社会背景,造成他们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面临困难时,学校如何做好农村孩子的教育,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方针的根本任务。因此以“生活教育”为指导,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就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在北碚区“双主共学”卓越课堂建设理念的指导下,依托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和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 “行知实践课堂”建设这一理念。
(二)教学做合一
大家都知道,“教学做合一”是陶老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做是教与学的核心。
(三)六大解放
六大解放:解放双眼,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放大脑,就是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放双手,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解放嘴,就是让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和疑惑;解放时间、空间,就是在操作、观察、讨论、交流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留足足够的时间、空间,而不是流于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观点与我们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十分吻合,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如教学做合一思想能为我们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理论支撑,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1+2+1”(即目标导学、自主学习10分钟左右;合作探究、释疑点拨20分钟左右;训练检查、反馈矫正10分钟中左右)的研究提供方向,所以,我们将“1+2+1”研究提升为“行知实践课堂”研究。
二、研修目标
1、通过学习课标解读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观点,深刻理解“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深刻内涵。
2、通过课例研修,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探究“六大解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研修,探索适合澄江小学的“行知实践课堂” 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三、研修方式
(一)培训提升
借助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邀请市区内知名专家到校进行培训。他们为我们带来教育理论、新课改理念、学科教学思想等信息,教师们在聆听中启迪思考,评课上课能力得到增强,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业能力。
(二)课例推动
每次教研活动都以课例为载体,以研究为内容,以改进教学为目的开展活动。每次课例研修都提前确定主题,市区骨干教师针对主题准备微型讲座,教研组长指导评课、议课,全体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并作观察量表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三)课题引领
我校的校级课题均是按照“小而实、可操作”的原则,发动全体教师查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研究。而课题的立项、实施和结题就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课题的研究也激活了教研活动,打破了以往“主题不明确、话题不集中、研讨无共识、问题无对策”的局面,一个学期或学年的学校教研工作有了一条课题研究的主线,每次研讨活动有了前期准备、有思想碰撞、有基本共识,也就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也让教师们看到了自身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一些教师开始利用各种资源,自觉研读业务书籍,养成了自学“充电”的良好习惯。教师更加注重对实践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提升,注重反思后的教学行为跟进,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不断提升。
四、本次课例研究过程
时间
内容
责任人
地点
主持
8:30-8:45
本次校本研修介绍
王波
会议室
于波
8:45-9:00
观察量表介绍
张纯英
会议室
9:00-9:50
课例展示
甘文英
会议室
9:50-10:00
来宾休息
分组汇总观察量表
年级组组长
会议室
10:00-10:20
录像课片段展示
甘信均
会议室
10:20-10:50
分组交流观课情况
各年级组长
会议室
10:50-11:10
本次研修活动小结
易凤梅
会议室
附:本次课例研究主题阐释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一、什么是学习力
学习力国外有学者释义为“一个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的总和.”也有人认为还应该增加“学习创新力”,即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和学习创新力的总和;是人们获取知识、分享知识、使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动态衡量一个组织和个人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强弱的真正尺度。
二、怎样培养学习力
1、设计有效地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教学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学习情景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长期保持兴奋状态,问题的设置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紧紧围绕本节课目标、重难点来开展学习活动。
2、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操作交流,让学生愿说、能说
给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去发现、去感悟、去验证。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就应该让学生通过看、摸、量、比等实际操作,在观察、感悟、比较的基础上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探究的方法,体会学习的快乐,积累学习的经验,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再比如“三位数的加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即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但计算的学习又是比较枯燥的,一般来说学生都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我们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通过创设学生情景,教具、学具操作、ppt演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愉快地学习新知识。还有就是老师要讲得少,讲得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亲自参与计算,让学生多练、多看、多想、多说,在积极参与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