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镇海区艺术实验小学“新基础教育”研究教师教学设计
执教
学科
数学
班级
日期
册数
第七册
单元
第三单元
内容
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
课时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使学生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3、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分析归纳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制
定
依
据
1.教材分析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在二年级上册,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二段就是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的认识。
与二上直观认识线段和角相比,本单元内容则更加注重从数学概念本质的层面上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如对于线段,在二年级上册结合长度单位认识的学习,仅在于帮助学生感知到线段的可测性,没有归纳提炼线段的本质特征,本单元则需要与直线、射线一起,对线段的本质特征作出归纳提炼。关于角的认识,进一步从射线出发,归纳出角的概念。
2.学生分析
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2、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1、认识线段
①实例引入
师:拉紧的线和绷紧的弦,都可以看作什么?(课件演示:线段)
②观察特征
师:线段有什么特点?我们想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有什么办法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
(3)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线段
师: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到线段吗?指一指。(注意要指出线段的2个端点)
(4)操作活动: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①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②介绍线段的字母表示方法。(例:线段AB。)
2、认识射线
(1)观察特征
①师:注意看,老师现在将线段右边的这个端点去掉,让它向右边延长,再延长,无限延长。
②师: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板书:射线有一个端点,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
(2)学生举例,形成表象
师:想一想,射线的特点与生活中哪些现象类似呢?
(3)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请你从A点出发画一条射线。
②交流校对,补充提问:能从A点出发再画一条射线吗?还能画吗?
③引发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归纳: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④介绍射线的表示方法。如射线AB。注意:端点处的字母标在前面。
3.认识直线。
(1)观察特征
①师:注意看,老师要将这条线段两边的端点都去掉,使这个图形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②师:现在的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后,板书: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2)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①任意画一条直线。介绍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如:直线AB,直线l,
②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③经过两点A、B,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④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归纳: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4.讨论交流: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1)出示讨论要求:①说一说:3种图形有什么不同;②用图或表格整理好。
(2)学生完成后交流点评:
例: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特点整理
图形名称
图形
端点数量
延伸情况
能否测量
直线
射线
线段
(3)练习: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生: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线段。
生:只有一个端点,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不能度量。
生举例说明:手电筒的光束,汽车车灯的光束,探照灯的光束等。
生:没有端点,向两边无限延长,不能度量。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对于抽象的“线段”的认识建立在具体的生活模型基础上,有助于学生认识图形特征,形成表象,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从线段到射线的变化,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两种图形的不同,激发了学生认识“射线”的兴趣。生活中类似“射线”现象的呈现,有助于学生认识射线的特点。画射线的活动,又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的图形性质。
认识直线,延续了前面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线段”的认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通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观察描述、特点归纳,逐步完成对图形的认知建构。此外,三种图形认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图形比较时的归纳提炼,有助于学生感悟不同图形的特点,认识图形的性质。
认识角
(1)唤起经验,回忆旧知
教师选取刚才从A点出发画射线时的图形(如图)
师:刚才我们从A点出发画射线时,画了两条射线,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你们认识吗?
师:关于角你们还知道哪些知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直角、锐角、钝角)这些角怎么有大有小啊?角的大小和谁有关?
(2)动手操作,理解概念
①自己画一个角,交流画法
②提问: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学生:射线)
③尝试归纳
师: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
3)看书自学,交流汇报
学生介绍: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各部分名称;角的标记和表示方法。
(4)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P39做一做
要求:在图中画出角的标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角?
生:角
生归纳:从一个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角,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射线的基础上,完善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内涵。教学时注意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学角的有关知识,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展示自我创造机会。
回顾旧知,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回顾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经验,体验成功。
教
学
板
书
反思
和
重建
让每个学生自由生长 让每个教师自我超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