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案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载体”--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60116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载体”--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案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载体”--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案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载体”--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7 月下旬教学研究32教学参考案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载体”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罗琴龙少琼严龙成(1.重庆第一中学校,重庆;2.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重庆;3.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重庆)摘要:案例的示范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其成为学生“思”与“行”的载体,能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在“做中学”。因此,案例是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力“载体”。文章以“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例解读相关知识的价值,确立教学目标,并通过准备、导入、授课、升华四阶段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案例运用。关键词:案例设计;核心素养;区域地理案例是教学的常用工具,在传统的教学中,其主要发挥的是“知识

2、载体”的功能。新课改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要启思维、养能力。因此,优化案例在地理课堂的应用,使其成为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成为一线教师的探讨方向。基于此,笔者以“重庆永川秀芽”与“当地农产品”作为案例,借助案例的“示范性”与“实践性”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知识、生活与实践充分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 1 一、价值解读:区位因素知识的地基”“农业的区位因素”部分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中第一节与第二节部分内容的“合”,是在“人口的变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基础上对“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的深入探索与深度解读。它是农业

3、区位知识学习的“核心”,也是后续工业、服务业、交通布局等相应的区位因素学习的“地基”。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获得正确解读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思维与能力,从而为工业、服务业、交通布局等区位因素的解读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农业生产多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相关。可以说,“农业的区位因素”是学生“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思想融合渗透的优质“土壤”。在案例解析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学”的“深度”。具体表现在要求学生具备“地理眼睛”,即不仅能“看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更能抓住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二、目标确立:核心素养为“中心”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强调要培

4、养学生的学科核心思维,充分肯定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结合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要求,将课程目标、教材内容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围绕核心素养这一“内核”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具体如下:(1)从自然地理(自然因素)与人文地理(社会经济因素)角度出发,充分分析某农产品生产地的区位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2)通过课外活动、探究活动实现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3)结合案例实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4)以案例为基础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区域的客观现象的意识,并从区域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形成

5、科学的区域认知观,让学生顺利实现区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三、教学实践:实际案例为“载体”1.准备阶段新课改要求学生能在“做中学”,旨在让学生将本文系重庆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地理学习行为体现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罗琴,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2023年7 月下旬教学研究33中地理教学参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思”与“行”实现科学概念、知识体系、认知模型的建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做”的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同时实现信息提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学科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等的同步培养与

6、发展。教师提前布置如下小组任务。小组任务:本地农产品调研。通过查阅资料、访谈调查等多种方式调查本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主要的农产品产业,并撰写简单的汇总报告(见表1)。表1本地农产品调研报告家乡自然环境简述家乡人文环境简述家乡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现状家乡农产品农业活动的劳动力需求和机械化操作情况家乡农产品农时的安排情况家乡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建议家乡的农产品是学生“常见”但不“常思”的地理现象,学生在思考相关问题时,往往聚焦于“自然因素”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而忽略了“人文因素”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力。因此,在此次的课前小组任务中,教师明确要求学生应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个维度展开调查,“强迫”学生

7、养成多维度思考的思维习惯,助力学生破除思维“盲点”。2.导入阶段导人阶段是课堂中学生关联生活经验、已学知识与地理知识的“起点”,对后续教学的“质”与“量”有极大影响。因此,导人阶段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在导人阶段呈现案例,一方面能让学生迅速“收心”,回归课堂教学情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实现已有生活经验、固有认知与地理课本知识之间的关联提供“链接”。教师以茶叶这一家庭常见、常备的农产品出发创设“买茶叶”的生活情境,用“不同的茶叶价格差异巨大”现象引发学生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的深度思考。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学生已经对农产品及其与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8、,因此学生提出了各种猜想。此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55页的图自主学习“区位”与“区位因素”概念,学生对于“旧知”与“新知”的关联便水到渠成,对于概念的理解也更为深刻。3.授课阶段与传统的“教授式”课堂相比,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课堂“主旋律”。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因此,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提供详尽、有针对性的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到最终答案。案例的应用过程也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独立思考并展开多元化的思维交流,其思维的广度、深度均得以提升,而案例中蕴含的人地协调观念也在探讨的过程中得以渗透。本课中,教师

9、采用分段式的探究活动设计,有效降低了探究活动的难度。在完成基础概念的自主学习后,教师以“重庆永川秀芽”这一当地常见的茶叶为例,设计了如下活动。探究活动1:探究重庆永川秀芽生产的自然因素。探究活动2:探究重庆永川秀芽生产的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探究活动3:探究重庆永川秀芽生产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人文因素探究活动1 中,教师提供永川秀芽茶株的种植偏好、永川区地形图与气候图、永川区的土壤情况等资料,让学生明确永川秀芽之所以有产品优势,依赖于永川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念顺理成章地融人学生的思维之中。探究活动2中,教师展示永川区交通布局图、人口、政策及永川秀芽的品质、国内

10、市场与海外市场等资料。详尽的资料让学生较为轻易地归纳出了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而这些人文因素的归纳,让学生明确永川秀芽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天时”,更需要“地利”与“人和”,三者缺一不可。探究活动3 则是开放性的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活动1 与2中的结论为基础发散思维。经此过程,于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均得以培养。4.升华阶段升华阶段是知识、思维、能力的“三位一体式”升华,是学生知识系统的建构、思维梳理、知识迁移、家国情怀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分“两步走”。首先,教师应通过概念结构图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助力学生将“零碎”的知识进行梳理,实现知识

11、的系统化、全面化。随后,教师应借助课前准备阶段中家乡的案例让学生审视准备阶段的作业并进上接第2 3 页)2023年7 月下旬34教学研究爱地理教学参考行修改与探讨,让学生的所学能迅速地为自已所用。这种“知+行”两步走的方式,让学生查漏补缺,能有效增强学生学的质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满足感。在本课中,教师首先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框架图,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填充知识结构图(如图1),并与教师共同总结完善自然与人文两大农业区位因素的特征。随后,要求各小组对准备阶段所写的“本地农产品调研报告”进行修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该地农业产业发展建议。与授课阶段相同,学生对于“本地农产品调研报告”的审视与修

12、改也是“三探究”,即探究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与其中的主导因素。而发展建议则要充分考虑师生共同总结出的“自然因素的可改造性”与“人文因素的易变性”特征。因此,在发展建议的探讨阶段,教师应补充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当地农产品发展政策、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等资料,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农业生产与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此过程,学生不仅明确了农业区位分析的相关概念知识,也掌握了区域学习的方法和模式,更深人了解了家乡的农业现状,真正地学到了“有用的地理知识”。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地理课堂要求知识、思维、能力的“三位一体式”发展,对于课堂的“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准备阶段,案例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

13、地理”;导入阶段则为设计,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参与、体验和感悟,从而落实学科立德树人功能。如在“气候”主题学习中,不能简单地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按照新课标建议,模拟各国代表在“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大会”上的发言,以角色扮演形式,更深刻地感受气候对人类的影响,认同人地协调观。还可以开展课后的拓展活动,如让学生分组收集感兴趣的全球气候问题的相关资料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尝试以编撰主题小报等形式进行校园宣传,真正让学生体验为共同的地球家园做些力所能及事情的过程,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公民意识。再如: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主题学习中,可以结合时事新闻,让学生自主收集汇编我国太空探索的历程和

14、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涵育家国情怀;在“地球运动”主题学习中,可以结合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精彩片段设计跨学科学生迅速架起“生活”与“课本”的桥梁;授课阶段让学生通过探究实现深度学习;升华阶段充分发挥了案例的“示范”作用,让学生迅速地展开知识迁移 2 。这四阶段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大有神益,从而使得课堂效率“事半功倍”。学生通过在此过程中的调研、思考、探索、合作、交流,逐步培养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并逐步具备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各项品格与技能,充分凸显了教育的“育人”功能,为“立德树人”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 气候市场主导因素百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交

15、通运输地形显著影响可易变农业区位因素劳动力土壤改造具体表现科技水源农业区位选择政策图1“农业的区位因素”知识结构参考文献:1 岳兰霞.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案例教学探究:以“气温的影响因素”为例 J.教师教育论坛,2 0 2 2,35(6):61-63.2黄婉庆.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穿越湿地”案例研究:以探究深圳湿地为例 J.地理教学,2 0 2 1(1 8):36-37.3刘学梅,张红军.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的三种形态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 0 2 0,2 1(1):7 7-8 1.的主题学习,让学科学习与生活关联更密切。多些研究性学习,会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有意

16、义,而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在这种浸润式的学习中真正落地。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 EB/OL.(2 0 0 1-06-08)2023-01-08.http:/ 0 2 2 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16,19-21.3杨昕,段玉山,丁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 0 2 2年版)的变化 J.地理教学,2 0 2 2(9):4-9.4牛学文.中学社会学科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1 5:1 2-1 4.5林培英.以行为动词为标识研究教科书“活动”设计初探: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2 为例 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 0 0 8(3):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