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析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577493 上传时间:2025-02-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0课-《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 对比阅读两篇演讲词,把握经典演讲词的特点;初步学习演讲稿写作的谋篇布局能力; 2.把握演讲词的现实意义,结合马克思所表现出来的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激发对祖国前途命运和当下社会现实的关切之情,在时代洪流中寻找理想,增强个人的抱负感与使命感。 1.准确、充分、生动地发表见解,阐明主张,明确立场,抒发情感。 2.通过两篇作品的整合,探索演讲词魅力与感召力的源泉,总结演讲词的特点;感受整篇演讲的逻辑性和语言的感召力,学会演讲和撰写简短的演讲稿。 知识精讲 【作者简介】 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成就: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代表作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 伟大的“第二提琴手”   恩格斯(1820—1895),德国哲学家,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朋友和战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成就: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并在马克思逝世后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 代表作品:著名作品《英国工人阶级现状》被列宁称为“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一部优秀的著作”,与马克思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探寻背景】 复兴工人运动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被邀请作为伦敦的外国流亡革命人士的正式代表,出席1856年4月14日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第一个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马克思参加《人民报》的创刊纪念会这件事明显地说明了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同英国宪章派保持着联系,马克思和恩格斯极力想在思想上影响英国无产阶级并且帮助宪章运动的领袖,以使英国工人运动在新的社会主义基础上复兴起来。 深切的悼念,崇高的评价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马克思于1883年3月14日在英国伦敦逝世。3月17日,安葬于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是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讲话。恩格斯用英语发表的这篇讲话,代表全世界无产阶级对于马克思的逝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对于马克思一生为无产阶级事业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 【基础知识】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 一、读准字音 气氛(fēn)  衰颓(shuāi tuí)  愚钝(dùn) 毋庸(wú)  狡狯(jiǎo kuài)  豁然(huò) 二、辨明字形 三、辨析词语 征兆VS征候 征兆 征候 指预感到的或即将出现的迹象。 指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 二者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征兆”有时搭配对象是“人”。 衰颓VS衰败 辨析 “衰颓”指衰退,颓败。适用范围广,还可以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也可以指枯败。“衰败”指衰落,衰弱。形容事物的发展具有衰退和败落的样子。 四、识记成语 (1)坚韧不拔:形容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不可动摇。 (2)永垂不朽:指(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3)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4)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词语运用】 1.选一选(选择一个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回顾过往的历史,当战争要爆发的时候,总会有一些征兆。(征兆·征候) (2)他的能力如此强劲,为何不能一鼓作气地挽救明朝衰颓的局势?(衰颓·衰败) 2.判一判(判断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误,运用错误的请说明原因) (1)他说,自己赏竹、写竹和画竹,勉励自己像竹子那样坚韧不拔、虚心向上,像竹子那样高风亮节、廉洁清正。 (√) (2)无数的革命先烈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名和业绩永垂不朽。 (√) (3)我见证了一片叶子在生命最后一瞬间的美,虽然这种景象微不足道,但却很感人。 (√) (4)挑食很容易导致营养不均衡,但现在很多孩子特别挑食,每样饭菜都是浅尝辄止。(×。使用对象错误,“浅尝辄止”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重点梳理 【重点01】 理清思路  1.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空格中的内容。 答:①      ②       答案:①势不可挡 ②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答:①      ②       答案:①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及其影响 ②抒情        2.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理论 方面 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②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剩余价值) ③在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实践 方面 ④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⑤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工作 ⑥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重点02】问题探究 1.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中,马克思是怎样安排演讲的结构的? 【明确】 演说中,马克思先以诗一般的语言提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下蕴蓄的革命力量,再通过分析工业和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对抗,阐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最后做出无产阶级就是资本主义灭亡的“执刑者”的预言。整篇演说逻辑严谨,围绕主题分析透彻,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 2.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一文中,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世界各国的材料在马克思的演说中都是信手拈来并加以深刻的分析,请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列举了哪些事实?这些材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 马克思在演说中,列举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说明了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即“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兆”。其中,前者构成了爆发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经济基础,而后者则说明了这场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最后,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高度阐述了这场社会革命的阶级力量,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执刑者。 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按理论贡献和实践功绩的顺序来论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先介绍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一面,而在后面论述其实践功绩的时候,恩格斯为什么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点拨 恩格斯认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家、科学家。这是承接上文对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的评述而说的,意在说明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为科学而科学,他创立科学理论的目的是指导革命实践,否则他也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 4.《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一段中“停止思想”和“安静地睡着了”,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 “停止思想”运用讳饰,突出了马克思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安静地睡着了”运用讳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怀念和悲痛之情。 5.第3段中,作者说“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这个“简单事实”包含几层意思? 【明确】 包含三层意思:①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必须由经济基础来解释上层建筑,而不是由上层建筑来解释经济基础。 6.悼词的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是对死者的悼念。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明确】 本文是按照一般悼词的结构来写的,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各部分之间充满内在联系。恩格斯在组织文章时,正是依据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 另外,作者也善于运用恰当的结构来显示和加强这种内在联系,如过渡段的使用:第2段、第5段。过渡句的使用,“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等。 【重点03】品味语言,分析技巧 演讲的语言,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意义的,要求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声声入耳。马克思说:“你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写就怎么说。”就是这个道理。这两篇演讲词语言准确生动,都有值得揣摩的词句,需要我们认真学习。 1.在《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马克思的语言风趣幽默,但是非常具有锋芒和战斗力,试结合文本分析马克思运用了哪些手法来体现这种语言特点的。 【明确】(1)比喻、对比。马克思把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喻为“一片汪洋大海”,一旦它汹涌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马克思把1848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将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以比喻性的评价对照起来,这就把后者的宏伟气势、重大意义艺术地展示在听众的面前,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从将革命形象比喻为“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到对革命“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把“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和“无底深渊”“汪洋大海”进行对比,写出了1848年革命的重要意义。 (2)语言灵活,妙用典故。“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语言精彩幽默;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菲默法庭”的判决等典故,使整个演讲始终处在一种鲜活的语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 2.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将”字? 【明确】现在我们生活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已经至少在中国变成了现实。而当时,共产主义运动才刚刚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还只是少数,就连当时参加马克思葬礼的人也只有十几个人。在那样一个时代,恩格斯说“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而且认为他的英名就活在他的“事业”之中。虽然他离开了世界,但在恩格斯看来,“人类失去了一个头脑,而且是它在当代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个头脑”。但无产阶级革命并不会因此而停止自己的运动,而且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将”字表明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不朽生命力的信心。 3.“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如何理解“空白”一词的深层含义? 【明确】上文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个“不可估量的损失”就是马克思身后的空白。前面称马克思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达到的境界别人是达不到的。这个损失不但不可以估量,而且无法弥补。历史唯物主义是承认杰出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马克思的贡献和作用,就是别人无法代替的。 4.在评述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时,作者说“豁然开朗”,而说以前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试揣摩“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这两个短语蕴含的意义。 【明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就是剩余价值规律。资产阶级通过无偿占有剩余价值来剥削工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马克思以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发现真理,不可能正确解释这个问题,所以作者说他们是“在黑暗中摸索”。相反,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就是建立在资本家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这个学说彻底地否定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的说法,所以作者用了“豁然开朗”这个词。这样“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从而热情地赞颂了马克思这一伟大发现的意义。 5为了说明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到了“历来”“繁芜丛杂”“掩盖”“简单” 四个词语。用词贴切、准确,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形象。 作用:①“繁芜丛杂”的本义是杂草杂树生长茂盛,这里指在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②这个问题“历来”都被“掩盖”,而只有到了马克思手中,才变得“简单”起来。 【重点04】 规律总结 梳理演讲词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 梳理近几年高考对演讲词的考查可知,演讲词主要集中于写作部分,在阅读方面很少涉及。2020年全国卷Ⅰ、全国卷Ⅱ的作文都考查了演讲词。 【归纳方法】   1.写作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如:亲爱的老师)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如:大家好) (3)正文 (4)结尾(如:谢谢大家) 2.演讲词写作技巧: (1)内容上的现实性。 演讲词是为了说明一定的观点和态度的。这个观点和态度一定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它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的观点要来自身边的生活或学习,材料也是如此。它必须真实可信,是为了解决身边的问题而提出和讨论的。 (2)情感上的说服性。 演讲的目的和作用就在于打动听众,使听者对讲话者的观点或态度认可或产生同情。演讲词作为这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讲话稿,一定要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很好的演讲者,他们往往借助于自己出色的演讲,为自己的政治斗争铺路。 (3)特定情境性。 演讲词是为演讲服务的,不同的演讲有不同的目的、情绪,有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听众,这些构成演讲的情境,演讲词的写作要与这些特定情境相适应。 (4)口语化。 演讲词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讲话,所以,它是有声语言,是书面化的口语。因此,演讲词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头语言变为书面语言,即化声音为文字,起到规范文字、有助演讲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讲稿要把较为正规严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易听易明的口语,以便演讲。同时,演讲稿的语言应适应演讲人的讲话习惯,同演讲者的自然讲话节奏一致。 能力拓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世界上最纯挚的友谊,马克思因为贫困常常需要恩格斯的资助。他们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为世界无产者的解放倾注了大量的感情。 1.本课两篇文章虽然都是演讲词,但由于场合不同,与《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相比,《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表达感情上显得非常深沉、凝重,试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但不是普通的悼词,是一位革命家对另一位革命家的悼念。恩格斯作为马克思的好朋友,面对他的逝世,沉痛悲伤在所难免。但是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友,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他把悲痛体现得深沉而凝重,努力用对马克思思想和事业的赞颂来鼓励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继续英勇斗争,本文在表达感情上的特点:沉痛悲伤又深沉凝重,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而这样的情感效果,主要得益于本文准确而又富有感情的语言。 实践飞跃 2.《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感情表达得深邃、丰富,思想并不晦涩。假如你刚刚被选为你们班的班长,请你写一个简短的演说,要求:语言简洁,感情真挚,能清晰传达自己的观点,有效激发同学们积极向上的情绪,350字左右。       参考示例: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在这里发表就职演讲,先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信任。我知道我离一个优秀班长还有很大距离,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但我一定会尽力的。 首先,我有信心当好班长,在集体中我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力。其次,我有管理班级的能力,敢于负责、任劳任怨、严于律己、管理好班级,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让我们班成为全年级的佼佼者。而且,我努力做到不乱发脾气、热情开朗、热爱集体、团结同学、拥有爱心,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 班长就是架在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我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航员!做同学的好朋友,老师的好助手。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做到老师不在时也要跟老师在时一模一样。请给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我会经得住考验的,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谢谢大家!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一、 基础达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新型冠状病毒虽然只有128纳米大小,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它带来的危害却非常大。 B.秦汉时代人们已经把书法视为“艺事”,出现了第一批姓名载诸史册的书法家。 C.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使用仅用10天,被誉为“中国速度”,让西方人觉得不可思议。 D.做学问,除了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外,在方法上也要得当,切不可多端寡要,什么都浅尝辄止。 【答案】A 【解析】A项,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一提(多指意义、价值等)。此处望文生义。B项,载诸史册:记载在历史书中。C项,不可思议:现多指对事物或言论无法想象,难以理解。D项,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文学批评这个行当里,有所偏爱,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儿,每逢谈论所钟爱的诗人作品,就如恋人絮语,不但自己陶醉其中,也最能感染读者。 B.“达康书记”成网红犹如一记警钟,让演艺工作者明白,只有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所扮演的角色才能被广大观众所喜欢。 C.作者潜心研究现代诗数十年,因此无论对所评诗作的阐释还是选择,看似信手拈来,实际却四两拨千斤,每有所论皆能有新见。 D.校服之美不但给孩子们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正确的审美引导,而且还会对人生观产生正面影响,激发出更多才情乃至创造力。 【答案】A 【解析】B项,“一记警钟”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一记耳光”或者“长鸣的警钟”;“被广大观众所喜欢”成分赘余或搭配不当,将“所”去掉或者将“被”改为“为”。C项,“对所评诗作的阐释还是选择”语序不当,应改为“对所评诗作的选择还是阐释”。D项,表意不明,可在“人生观”前面加上“其”或“孩子们的”。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规范的一项是 (  ) A.恩格斯是马克思最忠实的朋友和战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B.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C.《水浒传》里景阳冈下那个小酒铺门前,一杆旗子高竖,上书“三碗不过冈”五个字。 D.黄庭坚说:“人不读书,一日则尘俗生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当然,这也要看所读的是些什么书。 【答案】D 【解析】选D。独立完整的引用,应将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 4. 下面是社区居委会准备发到社区群中的公告的部分正文,文段中有几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请指出其中四处(只写序号)并修改错误处,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在出入口设置检查点,进出人员必须佩戴口罩并接受体温检测。②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防疫安全排查工作,落实“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要求。③暂时关闭小区内健身娱乐场所,严禁杜绝人员聚集。④小区出入口、小广场、电梯及按钮、入户门把手等公共设施每天全覆盖、高频次消毒。⑤设置口罩专用垃圾桶,定时消杀清洁,避免二次污染。⑥为解决疫情防控形势下业主买菜难,物业将提供免费代购服务,由物业管家统一配送至业主门口。⑦快递需在小区门口区域由业主自行领取。 答: 【答案及解析】(1) 语句②, “早报告、早发现、早隔离”应改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2) 语句③, 删除“严禁”(或删除“杜绝”) 。(3) 语句④,“公共设施”改为“公共场所和设施”。(4) 语句⑥,应在“买菜难”后添加“的问题”。(5) 语句⑥,“提供免费代购服务”改为“提供代购服务,免收服务费”。 5.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在2019年11月20日发布了一条消息:“近日,陕西宝鸡,医生许向东正要为一名85岁高龄的病人实施一台手术。病人被麻醉后,护士接到电话,得知许医生的父亲在楼下ICU病房离世。两难之间,许向东来到楼下,看了父亲最后一眼,便立刻返回为病人成功实施了手术。”看了这则微博,你一定被许向东医生感动,请你为他写一则留言,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意,80字左右。 答: 【答案】许医生,父亲去世,您一定很难过,但您强忍悲痛,坚守岗位,挽救了一位躺在病床上的老人的生命。您强大的职业素养令人敬佩,您对病人的大爱令人感动!医者仁心,向您致敬!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知识点。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题目的要求,找到材料关键词。题目要求为许医生“写一则留言”,所以留言中应有称呼;还要求表达“敬佩之意”,所以要梳理事件,找出许医生令人敬佩的地方。梳理事件可知,许医生的父亲去世,但他依然回到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这表明他职业素养高,且内心有大爱。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2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做为这一切工作的完成——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再用抒情的表达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时不可估量的损失。 B.第④段中“豁然开朗”与“在黑暗中摸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C.“一生中的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是“点”与“面”、“详”与“略”的关系。 D.第③段采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揭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A项,“抒情”表述错误,文中是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的马克思逝世时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选A。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极言时间之短暂,对于马克思的突然逝世,亲友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表达了深切的惋惜和遗憾。 B.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的规律;作为思想家,马克思创办了报纸杂志,组织各种工人活动,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等成果。 C.“繁芜丛杂”的本义是丛生的杂草多而乱,这里比喻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谬误百出、模糊杂乱。 D.恩格斯具有高度政治敏锐性,从政治的角度在马克思墓前发表演说,不仅高度赞扬马克思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在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捍卫和推动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答案】B 【解析】B项,“革命家”与“思想家”调换。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作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B.悼词往往是从某人的逝世写起(述其哀),接着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贡献、功绩,做出应有的评价(赞其功),最后用切合死者身世、职务、贡献的悼念语(颂其德)结束全文,表达对死者深切的悼念、哀思及对生者的激励。 C.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代表作为《资本论》《共产党宣言》。 D.讳饰是一种修辞手法,又叫避讳,指说话时遇到有犯忌的事物,不直说这种事物,而用别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本文中“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运用讳饰的修辞手法,点明马克思的逝世,表达了作者悲痛与崇敬的心情。 答案:C 解析:《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 9.作者说马克思“可能有过许多敌人”,又说“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前后是否矛盾?简要分析。 【答案】不矛盾。“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而树立的敌人,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他有“许多敌人”,是说这些敌人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大敌。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文本的能力。此处主要是结合文本辨析“敌人”与“私敌”的区别。 10.请具体说明第⑧段的写作思路? 答: 【答案】先写敌人对马克思嫉恨和诬蔑,接着写革命战友对马克思尊敬、爱戴和悼念,两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文章思路能力,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整合、概括的能力。首先要求写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即概括地说明本段先写了什么、其次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说本段从哪些方面(正面与反面、客观与主观、古今中外、理论与事例、举例与引用等)分别写了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论证或说明或补叙什么。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一、 语言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战友和同志。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兄弟般的感情和同志式的友谊。这种兄弟般的情感和同志式的友谊,( ) 珍视友谊,热爱共同的事业是他俩弥合矛盾的根本密码。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结成深厚友谊的同志和战友,在共同的事业中,两人从________的文献资料中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在一次一次问题争辩中________,找到解决问题症结的办法。长相知,不相疑,肝胆相照,________,风雨同行。视友谊为生命,以事业为根基,经受住了漫长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血与火的________,建立了具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共同理想、伟大事业的友谊。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B.在他们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 C.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 D.他们在长达40年的漫长革命岁月中,始终如一地在工作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关心,结成了同志式的友谊和兄弟般的感情。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 B.经受过怎样的磨难与考验?他们伟大友谊的密码是什么? C.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 D.值得后人仿效与敬仰,因为它是世间少有的真情实谊。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繁芜丛杂 豁然开朗 休戚相关 考查 B.繁文缛节 茅塞顿开 休戚相关 考验 C.繁芜丛杂 茅塞顿开 休戚与共 考验 D.繁文缛节 豁然开朗 休戚与共 考查 【答案】1.C;2.B;3.C 【解析】1.原句主要存在主语残缺和动宾搭配不当两处语病。A、B两项缺少主语“他们”,“在他们”应改为“他们在”;且修改后的内容信息不完整。D.“结成……感情”动宾搭配不当。 2.注意与上文“这种……友谊”以及下文中的“……密码”相照应。C、D两项只是对友谊的赞美,和后文陈述的内容没有关联。A项与下文衔接不恰当,故选B项。 3.繁芜丛杂:丛生的杂草多而乱。形容内容、文字或种类繁多。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豁然开朗:由狭窄阴暗一下子变为开阔明亮。也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而感觉明朗。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相关联。侧重体现利益关系密切。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①_____________。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②_______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因此,③___________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答案】示例:①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②就是位置决定价值;③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解析】文段的主旨是“人生价值”,因而在答题时应围绕“人生价值”进行思考。第①处,由横线前面的句子可知,人们之所以希望得到百元大钞,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由此①处应填写“因为它自身还有价值”之意的句子。第②处,根据下文“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和“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的对比关系可知,②处应填写“就是位置决定价值”之意的句子。第③处,根据横线前的“因此”可知,这里应填写的是一个总结句,再根据横线后面的“就”可知,横线处的句子应与后面的句子构成假设关系,由此③处应填写“如果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之意的句子。 5.用“马克思”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 【答案】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二、 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10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数学家说,你们会毫不在乎数量概念,比如“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为了对仗,让十根竹竿共一片叶子,也称最得意的写竹诗?比如“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四十围的竹子,直径大约7尺,区区7尺之径,要支撑两千尺高,可能吗? 文学家哈哈大笑:先生过虑了,依你之见,那个“白发三千文”“燕山雪花大如席”的,是不是也该唤他来替你磨墨、脱靴?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是不是也该实地丈量一下,看看究竟是吹牛,还是缩水? 数学,硬邦邦的,一根筋,严格按照逻辑来办事;文学,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道理,惠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和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都成道理。文学讲道理,举上三四个例子,就下结论了;数学讲理,对的就必须100%,即使一万个例子都对了,只要有一个例子出现了偏差,也一定不对。 按文学思维“论道”,数学绝非文学的对手,但是文学归纳出来的东西,能全当真吗? 数学,科学技术的教父;文学,文化艺术的养母。正是由于矛盾的万物构成了和谐的宇宙,包括数学与文学的两山对峙、二水分流,今日才有这等风光。 (《数学与文学的对话》) 材料二: 引入虚数固然解决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但也带来了另一个困难——虚数在数轴上没处摆。这迫使数学家创造出一根“虚数轴”,使之与改称为“实数轴”的原来之数轴相垂直。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称为“复平面”。实轴上的点是实数,虚轴上的点是虚数。复平面上其余的点就是“复数”,它包含实数及虚数两个部分。零就是实轴与虚轴的交点,是整个复平面的中心,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难怪最近在网络上评选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时,零也在被提名之列。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零赞 你自己一无所有 却成十倍地赐予别人 难怪你这样美 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虚”无缥缈,“复”杂得很。其实虚数和复数都有原型。电工学中利用复数表示交流电,虚数代表虚功,这使得电工学计算大为简化。如果说在电工学中引入复数只是为了计算方便,不用它也行,不过麻烦一点而已。那就请看量子力学:量子力学中的波函数必须用复数表示。这不是简化计算的问题,而是反映了微观粒子本性的实质问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演讲/致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