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轮备战】
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精讲精练(北京专用)
专题九:作文写作·命题议论文(原卷版)
【作文写作】
北京市高考作文写作从2021年调整为命题作文,且是二选一,给出不同的素材,结合素材和命题,在议论文或记叙文中选一篇书写。
【命题·议论文写作方法】
全命题作文是命题者直接给定作文标题让学生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
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从形式上来看,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机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
掌握议论的结构方式,做到结构完整。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行文首尾一贯,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
议论文的结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总分式
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所要叙述事件的整体面貌、基本特征或中心观点,然后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描写或以不同的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总分式分为:
(1)先总后分。
(2)先分后总。
(3)先总说,后分说,再总说。
(二)递进式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文章各层之间显示出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的关系,例如文章可先提出一个论题,然后由现象到本质,由主到次逐层加以分析,最后做综合归纳。
递进式结构可以和总分式结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从“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分别设立分论点,进行阐述。
(三)对照式
结构形式上是一正一反,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等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记人叙事的结构形式。
使用这种结构应注意:
(1)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鲜明突出食物的特征。
(2)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
(四)启感式
“感”指的是从一个事例中得到的启示和感想。
启感式结构的议论文,一般的行文思路是先叙述事例,然后对事例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启事或感想,接着由启示或感想联想到现实或历史,最后再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引——议——联——结”。
【真题连接】
【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
“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专题模拟】
一、(2023·北京海淀·校考三模)根据下列要求进行写作。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之手创造出来的。莫言也说:“劳动之美可能是人世间最值得赞同的美,这是一种力量的美、创造的美、朴素的美。”
请以“劳动之美”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二、(2023·北京海淀·人大附中校考三模)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4月23日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说他“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青年作家双雪涛说,现在的书太多了,种类繁杂,良莠不齐,还是要读一些真正能够让你变得不一样的书,读书多多益善,但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
于是,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就成了读书人需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请以“说读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有说服力,不少于700字。
三、(2023·北京昌平·统考二模)按要求作文。
唐代诗人杜荀鹤在《泾溪》中写道:“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意思是,险流之处几乎无人倾覆,而平流无险之处却时常有人出事。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小议‘平流与险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四、(2023·北京东城·统考二模)作文。
近年来,带有中国元素的设计日渐成为潮流:复古精致的中式糕点深受大众喜爱,中国自有品牌的运动装备在奥运赛场上频频亮相,中国航空航天文创热销海内外……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说国潮”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五、(2023·北京顺义·统考二模)完成作文。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新时代的社会平台需要充满澎湃活力的青春力量勇挑大梁,新青年们应当敢于肩负使命。
请以“挑大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六、(2023·北京东城·统考一模)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滚动的石头不会长青苔。也有人认为青苔有它的意义,石头无须滚动。
请以“‘滚动的石头’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顺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七、(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写作要求。
品,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以指对人、物或事件的品评或辨别。品,体现出人们对周围生活的积极关注,也包含着人们对自己内心的潜在诉求。
请以“说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生活需求、社会发展等方面,任选角度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八、(2023·北京丰台·统考一模)作文。
“附近”指个人实际参与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附近”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有人针对一些人“以网为生”的现象认为,“附近”是个人与社会连接的纽带,它使我们触摸到真实的生活,丰富对生活空间乃至世界的认知。
有人针对一些人热衷于追求远方的“风景”而忽视身边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世界这一现象,告诫人们,“附近”就是星辰大海。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说附近”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九、(2023·北京石景山·统考一模)根据要求写作。
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形式,凝聚着中国智慧。以含“同”与“异”的成语为例,感同身受、同舟共济、世殊时异、标新立异、和而不同、殊途同归、求同存异……这些成语体现着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同与异”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十、(2023·北京朝阳·统考一模)作文。
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