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石壕吏》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70174 上传时间:2025-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石壕吏》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北省西八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石壕吏》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教学难点:“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赏析法、表演法、竞赛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诗作,提出疑问;教师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作品的背景,检查朗读和背诵,为深入理解诗作奠定基础。 1.趣味导入:你知道“诗仙”“诗圣”分别指的是哪位诗人吗? 2.背景简介: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8)。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 3.诗题解释:石壕:也叫石壕镇,现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4.背诵检查:(根据要求提示背诵相关内容,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背诵) 【说明】: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营造理解诗作的氛围,为全面深入的挖掘诗作,理解诗作内容,再现诗作意境,体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奠定基础。 板块二:精读作品,分组表演,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的意境画面,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 1.边读边思考: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有吏夜捉人) 2.研读欣赏: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点评) 3.研读赏析: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 4.深思明辨: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引导学生结合诗作的背景来谈,善于从诗作中找到依据) 5.分组准备表演:教师提示注意分配好角色,注意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腔调、神态动作等。学生分组准备5--10分钟。 分组上台表演:师生点评,结合诗作指出哪些表演到位,与诗作描写不符,哪些表演逼真,与诗作描写的不相符合。以后上台的小组注意克服前面的不足。约10—20分钟,3—4个小组表演。 【说明】: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参与体验中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再现诗作意境,品味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感情。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诗歌的能力。 板块三:理解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进而理解学习本诗的艺术特点。 1.本诗语言精炼。陆时雍称赞这篇诗“其事何长!其言何简!” 全诗仅用二十四句,就写出了典型性很强的环境、人物和情节,在惊人的广度与深度上反映了生活中的矛盾与冲突,蕴含了诗人矛盾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这首诗能够以非常少的语句表达非常丰富的内容呢? 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如“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但并没复写吏的蛮横凶暴,而是从老妇的致词中暗示出来。 2.课外延伸: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藏问于答、从答见问的例子并不罕见。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深入思考:为什么诗人要用“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手法呢?直接写官差是怎样抓人的、怎样逼问的,不是更能反映官差的凶暴、从而更突出老百姓的痛苦吗?诗人又为什么不这样写呢? 在讨论基础上师生归结:诗人经历这件事、写这首诗时,他的感情是很复杂的,也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通过此诗反映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并为此而深感悲痛,对老妪一家寄寓了无比的同情,这样的惨烈战争一天也不要进行下去了。可是诗人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对官差的捉人未予以直接揭露,对老妪被迫自请应役采取默认态度,这又说明诗人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并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社会才能早日安定下来,人民的痛苦才可以早日结束。(在感情上和理智上不一样) 【说明】: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希望在理解诗作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防止学生浮光掠影式的浅尝辄止,最终层层开掘,探本求源,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板块四:以改写促背诵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向你挑战:如果把本诗改写为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想一想: ①应该保留哪些内容? ②应该加进哪些内容? ③应该重点写什么? 【说明】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以写作练笔来巩固对诗作的理解和品味,同时又可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自由发展的空间,既提高理解诵读诗作的能力,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