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 周庄水韵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周庄水乡动人的情韵。
2.了解景物描写的时间和空间顺序,理清思路。
3.研读课文,品味准确、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品味准确、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一个周庄”,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赞叹过“黄
山集中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中国水乡之美”。
周庄位于苏州城东南,昆山的西南处,古称贞丰里。春秋战国时称摇城。至
康熙年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周庄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说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一保存
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带大家一起走进周庄,去体会那里的动人水韵。
二、介绍背景知识。
1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等阅读障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 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明确:主要写作者游周庄的所见、所闻、所感。
② 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阅读这两部分,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3):叙述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
第二部分(4~6):三次游周庄的情景和感受
四、精读文章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1~3自然段)思考:
① 周庄水乡留给人们的总印象是什么?
② 语段中描绘了哪些画面?
③ 作者对此有何评价?
(以下为板书)
周庄(总体印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
事物。”
画面 评价
① 水中倒影:波动似绸 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
② 小河泛舟:富有诗意
③ 整体布局:井形河道,古镇为一体。
小结: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水乡给人们的总体印象——河水、波光、倒影、
古桥、小舟、行人、游客,古雅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1.画出文章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美。
2.搜集周庄、同里等江南水乡的图片和描写江南水乡的诗文,体会景物之美
和语言之美。
2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第二部分。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作者游览周庄共三次,印象分别是什么样的?
提示:第一次去周庄,是在“仲春”时节,“天下着小雨”,蒙蒙春雨,让作
者觉得这“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
第二次是冬天,一夜的小雪过后。古老的砖石与清新的白雪,黑白分明,鲜
明对照,交相辉映,“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水墨画”与“版画”,虽
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作者写第二次到周庄较前一次详细一些,写了“令人目眩”
的色彩,还写了积雪融化时滴水和流水的声音。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水声描写
得柔情绵绵,使周庄景物不仅有“色”,而且有“声”,美妙动人。
第三次游周庄,悬在一个温暖的春夜,正是周庄的旅游节,到处都充满了节
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这一夜的景象,使作者感
到如梦幻、如童话一样神奇美妙。
作者写第三次夜游周庄水乡。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写的。由岸上写到水上,坐
船夜游,描绘水中的朦胧景色。再写小船经过拱桥,船摇过桥洞,最后到古镇尽
头。然后写古镇节日夜空的礼花及河中的倒影,最后写古镇的欢呼,由“天上”
写至“地上”。
三、仔细体会揣摩语言,完成课后第二题。
明确:
1.写冬日白天的雪景,着重从滴水、流水的声音方面来表现周庄之水声充
满柔情。
2.写春夜河上所见到的五彩斑斓的礼花。着重从色彩方面来描写周庄水乡
绚丽多姿。
3
4
四、朗读背诵。
朗读并努力背诵“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一段文字。
五、模仿写句子。
模仿“一串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而起的萤
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暗红的光线”这句话的形式,写一句话。
六、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