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田辉,1,.,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熟悉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实验室检查、并发症,了解病原学、预防原则,2,.,汉坦河流域,3,.,概述,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
2、源性疾病,(人兽共患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出血、肾脏损害,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典型病例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4,.,病原学,形态,:,病毒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平均120nm,有双层脂质包膜,一、病原学(Etiology),电镜照片,5,.,病原体-,汉坦病毒,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RNA分为大(L)、中(M)、小(S)三个片段,L片段 聚合酶,M片段 膜蛋白(G,1,、G,2,),S片段 核蛋白,核蛋白:,核蛋白抗体出现最早,膜蛋白:,含中和抗原和血凝抗原,中和抗体是保护性抗体,6,.,在汉坦病毒感染的细
3、胞内可见为数较多、形态不一的包涵体。,7,.,血清学分型,(serological types),至今已鉴定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血清型已29种,我国流行的主要是:,型汉滩病毒(野鼠型),型汉城病毒(家鼠型),型病毒感染者的病情重于型,型普马拉病毒多为轻型(棕背鼠型),其他:辛诺柏病毒(鹿鼠型)则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图拉病毒对人类不致病,8,.,抵抗力,(resistance),弱,HFRSV,对外环境抵抗力不强,不耐热、不耐酸,对紫外线、乙醚、,75%,酒精、,05%,碘酊均敏感,100 1,分钟可灭活,9,.,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宿
4、主动物与传染源,多宿主性,。,世界上有173种动物自然感染汉坦病毒,我国有67种。主要是啮齿类(Rodent):,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人不是主要传染源,。,10,.,流行病学,褐家鼠,黑线姬鼠,11,.,(二)传播途径,-,3类5种,一、动物源性,:,1、呼吸道传播,(最重要途径),2、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二、,垂直传播,4、母婴传播,(1)患病孕妇,(2)带病毒孕鼠,(3)带病毒螨经卵传递,三、,虫媒传播,5、,螨,媒传播,12,.,欧亚大陆。我国灾情最重,13,.,(三)流行特征,(Epidemiological features),1、地区性:,我国自2005年以来,病
5、例数逐年,年发病数已降至1万左右;韩国每年 300例500例;日本自1984年后再未发现人间病例,欧洲部分国家HFRS的流行日渐严重-俄罗斯发病数明显增长,年发病率达到5.2/10万;芬兰年发病数超2000例,;比例时、瑞典、德国发病数,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及台湾均有病例报告。,我省高发疫区为沈阳、抚顺、葫芦岛、盘锦等地。,我省近年来流行性出血热疫情,14,.,2004-2013年中国HFRS疫情,15,.,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趋势,自2000年以来通过财政拨款,国内重点流行省区(,黑龙江、陕西、辽宁、山东、河北、浙江,)启动了扩大的疫苗接种计划,病例明显,新疫区病例,16,.,(三)流行特征
6、,2、周期性和季节性:,野鼠型,11月至次年1月,为大高峰,5至7月,为小高峰,家鼠型,3至5月,为高峰,大林姬鼠,夏季,为高峰,3、人群分布:,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17,.,黑线姬鼠及褐家鼠,黑线姬鼠,我国不同省市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分布,新疆,西藏,四川,贵州,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台湾,福建,江西,湖南,宁夏,山西,陕西,辽宁,上海,天津,黑龙江,山东,青海,甘肃,北京,河北,浙江,吉林,内蒙古,重庆,褐家鼠,大林姬鼠,18,.,(四)易感性,(Susceptibility),普遍易感,本病隐性感染率低,感染后有较强免疫力,19,.,三、发病机制,(Pathoge
7、nesis),出血热病毒具有,泛嗜性,,,病变累及多器官,3整合素是汉坦病毒感染的主要受体,并且可能参与了血管屏障功能的维持,(一)病毒直接作用,(二)免疫作用,:型变态反应是血管和肾脏损害的原因,存在型、型、型变态反应(淋巴细胞攻击肾小管上皮细胞),(三)各种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介质的作用,目前尚不能用一种学说解释全部发病机理。,20,.,HFRS发病机制与临床的联系,病毒血症,发热,小血管病变,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血浆外渗,组织水肿,血液浓缩,病毒直接作用,血容量,出血,肾损害,休克,低血压,免疫,作用,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扩张(充血),通透性,脆性,炎症介质,细胞因子,21,.,休
8、克,(shock),原发性休克血浆外渗性低血容量性休克。,(病程第37天发生),继发性休克大出血、继发感染、多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少尿期以后发生),22,.,出血(,bleeding),发热期皮肤出血点:,毛细血管受损,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低血压休克至多尿早期:,DIC,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肝素类物质增多,尿毒症,23,.,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肾血流不足,免疫损伤,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及缺血、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激活,肾小管被蛋白和管型所阻塞,24,.,三、病理解剖(Pathology),出血性炎性反应,(一)血管:,
9、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基本病变,(二)肾脏:皮质苍白、髓质暗红,极度充血、出血和水肿,(三)肝脏: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四)心脏:右心房内膜下出血,(五),肺:间质水肿、出血、肺实变,(六)脾、肾上腺、胸腺、胰腺、胃肠 充血、出血,坏死,(七),脑垂体:前叶充血、出血和坏死,(八)后腹膜和纵隔有胶冻样水肿,25,.,病理解剖,颅内出血,HFRS患者尸检大脑脑回血管普遍扩张,充血,26,.,四、临床表现,(Clinical findings),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446天(714天);,三类主症:发热及中毒症状、出血及血浆外渗和肾脏损害;,典型病例有五期经过,
10、;,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不典型和轻型可有越期现象;重者可有两期或三期重叠;,27,.,(一)发热期(Febrile period),1、发热:(,fever),热度,:高热,热度,病情;,热型,: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热程,:多3-7天,热程,病情;,与病情的关系,:轻者热退后病情减轻,重,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28,.,2、全身中毒症状,(systemic toxemic symptoms),“三痛”症状,:头痛、腰痛、眼眶痛;,腹痛、关节痛,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呃逆;,神经精神症状(重症):,嗜睡、烦躁、谵妄、幻觉、视物不清、抽搐、昏
11、迷,;,29,.,3、毛细血管损害征,(capillary lesion),充血,:,“皮肤三红征”面、颈和前胸充血重者醉酒貌,“粘膜三红征”眼结膜、咽和软腭、舌充血;,出血,:,腋下、胸背部、软腭及眼结膜出血点,,,重者,可有,大片瘀斑和腔道出血,;,渗出,:“,三肿征,”,球结膜、颜面和眼睑水肿,,重者可有胸、腹腔积液及渗出性肺水肿;,束臂试验阳性,30,.,又叫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方法是在前臂屈侧肘窝下4cm,画一直径5cm的圆圈(先把已有的出血点标出),解压5分钟后自然光下数出新的出血点数目,超过10个为阳性,束臂试验阳性,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C缺乏,束臂试验及其临床意义,加压
12、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持续8分钟,31,.,4、肾损害(renal lesion),尿蛋白、血尿及管型,32,.,临床表现,搔抓样出血点,软腭出血点,33,.,皮肤搔抓出血,临床表现,34,.,临床表现,大片瘀斑,口腔出血,35,.,临床表现,眼结膜出血,眼结膜水肿,36,.,临床表现,球结膜出血、水肿,口、鼻、结膜及皮肤出血,37,.,醉酒貌,38,.,(二)低血压休克期,1、发生时间:4-6病日,发热末期或热退时;,2、持续时间:不一,一般1-3天;,持续时间长短与病情轻重、治疗有关,3、分度:低血压倾向(,收缩压100,脉压差26),低血压,休克(,收缩压70,脉压差20),难治性休克:
13、血压测不出2h,末梢循环严重衰竭,一般抗休克无效,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4.,发热期进入低血压休克期标志,:口渴等血浆外渗表现更明显,毒血症加重,,心率增快,39,.,低血压休克期,烦躁不安,甚至恍惚,躁动,精神异常,渗出及组织水肿加重;毒血症加重,“三痛”、淤点、淤斑更明显,末梢循环障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少尿或无尿,电解质平衡紊乱:低血钠、低血氯、高血钾等。血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少数病人可合并,DIC,、,脑水肿、,ARDS,、,急性肾衰,40,.,(三)少尿期(Oliguric period),1、发生和持续时间:多在5-8病日,持续2-5天,,持续时间,肾损越重,,2、
14、分度:,少尿倾向尿量1000ml/24h或40ml/h,,少 尿尿量 400ml/24h或20ml/h,,无 尿尿量 50ml/24h或尿闭,,3、临床表现:尿毒症,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有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出血症状加重。重者可有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腔道大出血;,41,.,高血容量综合征,体表静脉充盈,脉搏洪大,脉压差增大(血压,160/100),,脸部胀满,心率快,心音亢进,呼吸困难,严重时易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脑水肿等,血象有血液稀释表现,输液见接头回血明显,滴速减慢,42,.,(四)多尿期,(Diuretic period),1、发生和持续时间:多在9-14病日,持续时间不一
15、,2、分期:,尿量 ml,尿素氮、肌酐,症状,移行期,500-2000,上升,加重,多尿早期,2000-3000,上升,加重,多尿后期,3000,下降,好转,43,.,(五)恢复期,病后,34,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减少趋于正常,2000ml/24h,各种症状逐渐消失,尿比重及,BuN,等正常,少数可遗留高血压、肾功能障碍、心肌劳损、垂体功能减退等,44,.,临床分型,根据发热高低、中毒症状轻重、出血和休克、肾功能损害程度分5型:,体温,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低血压,肾损,轻型,39,轻,出血点,无,轻,无少尿,中型,39-40,重,明显球结膜水肿、出血,低血压倾向,有少尿期,尿蛋白+,重型,
16、40,严重,瘀斑、腔道出血,休克,严重,少尿5天,无尿2天,危重型,重型,基础,上出现严重,合并症,之一,不典型,38,不显,散在出血点,无,尿蛋白,45,.,出血热,早期定度,参考标准,病情,轻度,中度,重度,体温(,持续3天),40度,恶心呕吐,不明显,有,频 剧烈,充血渗出,出血现象,不明显,有充血水肿明显山血点,严重,神经系统症状,头痛轻,明显头痛兴奋或失眼,烦躁不安或意识障碍,尿蛋白,+,+-+,+,注:具备其中三项者作为定度标准,46,.,六、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findings),(一)血常规,:WBC,PLT,出现较多异型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发热后期和低
17、血压期明显升高(血液浓缩,),;血小板病后第2天开始减少,(二)尿常规,:尿蛋白(出现早,短期波动大)、红细胞和管型,膜状物(蛋白和脱落上皮细胞的凝聚物);,47,.,实验室检查,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尿中膜状物,尿中有膜状物为重症,48,.,(三)生化检查:,肾功异常 肌酐 尿素氮升高,血清离子紊乱、心肌酶谱异常、肝功异常,(四)凝血功能:,(五)其他,心电图常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B超 双肾增大,回声增强,眼压增高,视乳头水肿,X-线:肺水肿,胸腔积液和胸膜反应,实验室检查,49,.,(六)病原学检查,抗体:,IgM抗体,ELISA 法:,1:20(+),胶体金标记试纸条快速检测(15 分钟内
18、),IgG抗体,免疫荧光法(IFA)、ELISA 法,1:40(+),双份血清滴度4倍升高,Vero 细胞分离汉坦病毒,RT-PCR 检测汉坦病毒基因及分型,实验室检查,免疫荧光检查,50,.,七、并发症(Complication),(一)腔道出血:胃肠道出血多见,(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炎、脑膜炎、脑,水肿、高血压脑病、脑出血;,(三)肺水肿:常见于休克期和少尿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衰性肺水肿,(四)其他:继发感染、肾破裂、心和肝脏损伤。,自发性肾破裂,突然腰部剧痛,冷汗,血压下降,B超和CT 可确诊.,51,.,早期特殊临床类型,十种临床类型,流感伤寒型,:,高热,相对
19、缓脉;,胃肠型,:,吐泻,急腹症型,:,腹痛,压痛,反跳痛,肺型,:,咳、痰、喘,呼吸困难,预后差,脑型:,头痛,呕吐,昏迷,幻觉,晕厥型,:心律失常,肾型,:,浮肿,贫血,蛋白尿,类白血病型,外周血白细胞,,出现幼稚细胞,出血型,注射部位大血肿。严重出血,休克,肝型:,乏力,纳差,黄疸,说明,早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易混淆,要注意鉴别,52,.,八、诊断(Diagnosis),(一)诊断依据,1、流行病学,2、临床特征:早期3种主要表现和五期经过;热退全身症状反而加重,3、实验室检查:,IgM(+)或双份血清IgG 4倍升高或5病日后,单份血清IgG 1:320;汉坦病毒抗原或RNA,(二)早
20、期诊断依据,发热,、,软腭出血点,、,血小板减少和尿蛋白阳性,53,.,早期诊断时注意事项,详细询问流行病学资料:,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皮肤、眼及口咽、肾区叩痛。,注意:,软腭出血点出现早,可存在3-4天,尿蛋白和血小板变化快,疾病早期应反复查,.,不能片面强调某些阴性表现而轻易否定诊断。,不能过份依赖实验室诊断,出血热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症,但具备三大主症的并不都是出血热。,54,.,九、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主要临床表现进行鉴别,发热期:,发热性疾病:HFRS无咽痛。,流脑、登革热、钩体病等。,休克期:流脑、感染性休克等。
21、,肾衰表现者:钩体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明显出血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IC等。,急腹症,55,.,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蜱叮咬史或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相对缓脉,,WBC减少,外周血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中性粒细胞内可见桑葚状包涵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抗体阳性,,参照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 内报告,选择“其他传染病”,56,.,人粒细胞无形体病,57,.,十、预后 (Prognosis),与病型轻重,治疗迟早,措施正确否有关。病死率3%-5%,58,.,十一、治疗(Treatment),原则:“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
22、和就近治疗。,治疗中关键是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防治三关),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抗病毒治疗,中晚期对症治疗,低血压与少尿重叠,先纠正休克,59,.,(一)发热期,1、,早期抗病毒(,发病5天内应用),利巴韦林、干扰素,2、,减轻外渗,:,液体疗法以平衡盐液为主,。渗出较重者,可适量补胶体液以防低血压休克。每曰补液约1000-2000ml。,3、,改善中毒症状,:早期高热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短期,用激素;,发热期忌用强烈发汗解热药,4、,预防DIC,:降低血液粘滞性: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检查凝血时间,及时给与小剂量肝素抗凝,60,.,(,二)低血压休克期,积极的液体疗法是治疗的关键
23、环节,原则是 1、,补充血容量,2、,纠正酸中毒,3、,改善微循环,做到三边:边输液,边观察,边调整。,(量 成份 速度)。,61,.,(,二)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早期快速适量:4小时内血压稳定,常用的,晶体液,有:5%碳酸氢钠、平衡盐液、林格氏液、生理盐水。,常用的,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血浆、白蛋白,不用全血,62,.,低血压休克期补液成分,休克期晶胶比例一般,2,:,1,看渗出、吐泻,液体顺序:,5%碳酸氢钠,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甘露醇,葡萄糖,63,.,低血压休克期补液速度,快速扩容阶段:,速度一般800-1200ml/h,,多数0.5-1,小时血压即可回升
24、。,继续扩容阶段:,200-400ml/h,,维持12-24小时,,以后按一般需要输液即可。,一般3-4小时检测血常规,以指导补液。,64,.,补液要,达到的指标,病人安静,神清。呼吸平稳。,收缩压100mmHg.,脉压差26mmHg。,心率3天或尿闭1天;2、BUN 正常4倍;3、高分解状态;4、高血钾;大于6mmol/L 5、高血容量综合征、心衰肺水肿,脑水肿及腔道大出血;6、严重不,易纠正的酸中毒,67,.,(四)多尿期,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要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补液以口服为主,注意补钾,尿量3000ml后,每排尿1000ml,补钾1克。防治继
25、发感染,注意口腔卫生,室内空气消毒,感染及时诊断治疗,禁用肾毒性药物,68,.,(五)恢复期,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体力完全恢复1-3个月,69,.,十二、预防(Prevention),防鼠灭鼠,疫苗接种,我省是混合型疫区接种双价疫苗(抗型和型病毒),常规免疫:在流行高峰前1个月内完成,应急免疫:当月本村发生1例HFRS病人发病户周围20户或50米范围内的居民;如1月内1个自然村发病2例以上则全村,双价疫苗,1660岁,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1ml,(0,14天,6月),70,.,发现病人后所要开展的有关工作,个案调查,送血清样本,71,.,重点内容,流行病学,肾综合征出血热三主症,五期名称及主要表现,高血容量综合征,血、尿常规检查的特点,早期诊断依据,各期治疗原则,休克的发生机制,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