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北京专用)
二轮拔高卷1
(本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3月15日8时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
A.长江下游地区风向偏南 B.东北地区晴空万里
C.四川盆地出现大到暴雨 D.东海海域风大浪高
2.此时,北京出现较强的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北京( )
A.春季升温,表层土壤解冻 B.冷锋过境,大风吹来沙尘
C.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D.降水稀少,植被条件较差
2020年2月,南极某科考站附近出现了“西瓜雪”现象。科学家表示,这是因为雪中含有一种叫极地雪藻的微生物,它们适合在寒冷气候中生存,并在低温下保持“休眠”状态,升温时会迅速生长并呈现粉红色。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相比普通的雪,“西瓜雪”的出现会使图中(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4.如果“西瓜雪”现象在南极地区大面积频繁发生将( )
A.引发降雪增多 B.导致土壤酸化
C.利于生态平衡 D.加剧气候变暖
2020年是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测量登山队对珠穆朗玛峰的山体“身高”进行新的测量。1975年我国测得的珠峰峰顶雪面高度为8848.13米,2005年测得的珠峰峰顶岩石面高度为8844.43米。下图为中国测量登山队登山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登顶珠峰的最佳时间及可能面临的危险是( )
A.1月 大风 B.5月 流雪 C.8月 暴雨 D.11月 干旱
6.队员们在攀登过程中( )
A.可以记录丰富的自然带谱 B.沿途可见峡湾地貌
C.可能采集到海洋生物化石 D.一直沿着山谷前行
7.中国测量队两次测得珠峰“身高”数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板块持续运动,导致山体下沉 B.全球变暖加剧,冰川大量融化
C.侵蚀作用增强,导致高度下降 D.测量技术发展,排除冰雪厚度
2019年8月22日,第四届红层与丹霞地貌国际研讨会暨第十九届全国红层与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发布《延安宣言》,指出陕北丹霞地貌具有极高的价值,是全人类宝贵的财富。下图为陕北丹霞地貌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8.陕北丹霞地貌景观
A.组成物质直接来自软流层 B.表现出了黄土沉积的特点
C.属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D.适宜由远及近地进行观赏
巴音河,蒙古语意为“幸福的河”,源出祁连山南坡,经过德令哈市,最终汇入可鲁克湖和托素湖。下图为巴音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巴音河流域( )
A.南北跨纬度接近2° B.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C.河流为德令哈市提供便利水运 D.境内铁路在山谷呈之字形延伸
10.巴音河中下游有季节性断流现象,推测可能的季节及原因是( )
A.夏季 蒸发强 B.夏季 降水少
C.冬季 下渗多 D.冬季 气温低
下图为北京市2020年2月13日13时至14日13时的气温点状和降水量柱状图。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经历了某天气系统过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推测该天气系统到达北京市的时间大约是( )
A.13日13-15时 B.13日22时-14日0时
C.14日3-5时 D.14日6-8时
12.该天气系统过境对北京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使故宫惊蛰时节出现雪景 B.为都市农业提供充足水源
C.导致永定河产生春汛现象 D.给快递行业工作带来不便
下图为某公园导游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该公园里的游客中心、问询处、观景台、饭店等设施的合理布局依次应该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14.以下推荐给不同旅游团队的登山游览线路中,合理的是( )
A.Ⅰ线坡缓路长,多羊肠小道——“银龄疗养”团
B.Ⅱ线多人文景观,游人如织——“探秋赏叶”团
C.Ⅲ线索道方便快捷,省体力——“探幽寻古”团
D.Ⅳ线路坡陡路短,拾级而上——“健身达人”团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中部,从19世纪一个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南美洲重要的海港城市。城市依山而建,老城区保留众多连接山顶和海边平地的轨道缆车,当地居民将各种颜色的油漆涂在木质房屋上,形成了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下图),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据此,完成下题。
15.瓦尔帕莱索( )
A.木质房屋可减少地震发生 B.人口增加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C.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D.受地形影响,形成多彩的建筑风貌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
下表:湟水谷地年降水量与湟水河年径流量统计(西宁站)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年降水量(mm)
450
332
375
347
480
405
年径流量(亿3)
12.8
9
13
10
12.5
16.5
(1)据表绘制统计图,并指出年降水量与河流年径流量的关系。河流输沙量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的重量。含沙量一般是单位体积的浑水中所含的干沙的质量。(3分)
(2)分析夏秋季节湟水河输沙量较大的原因。(4分)
(3)说明大量泥沙汇入湟水河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4分)
17.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巍巍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素有“国家中央公园”和“中央水塔”之称,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基因库,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历史。
(1)说明秦岭被誉为“生物基因库”的原因。(4分)
秦岭多宝,木耳是其中之一。柞水木耳以其味鲜、个大、肉厚的特点成了当地脱贫增收的“金耳朵”。柞水县木耳小镇建有木耳技术研发中心,年可生产地栽黑木耳菌包1000万袋。小镇分为门户区、示范区、观光区、生产区、加工区5大片区,观光区有吊袋木耳展示大棚、木耳博物馆、木耳盆景园及木耳游乐园设施;生产区建设标准化黑木耳大田栽植示范基地500亩;加工区建成生产车间5100平方米,年可加工农产品1000吨。
(2)简述木耳小镇的上述举措对木耳产业发展的作用。(4分)
关中平原是陕西省人口、城市最密集的地区,古城西安亦位于此。
(3)从保障西安市供水的角度,分析秦岭北麓植被恢复的必要性。(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武汉长期呈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力之势,长江、汉水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水运之时也制约着三镇间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三镇间联系迅速加强。图1为武汉城市空间演变示意图。
(1)说出影响武汉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3分)
武昌江边蛇山之上的黄鹤楼闻名天下,唐诗《黄鹤楼》更是脍炙人口。
(2)推断诗人崔颢以情观景时的朝向。(3分)
(3)从自然条件和长江水运条件的角度,分析武汉长江大桥选址龟、蛇两山之间的原因。(4分)
19.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素有“雪域秘境”之称的西藏墨脱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端南坡,地势北高南低,从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海拔115米的巴昔卡,地势落差大。低海拔地区的气候特征与我国华南沿海地区相似,植物种类繁多。近年来,当地百香果、核桃等特色果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同时,墨脱县依托其独特的旅游资源,逐渐成为旅游探险者的乐园。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分析墨脱县夏季日均最高温低于秋季的原因。(4分)
(2)结合墨脱县自然环境特点,说明6~8月到该地旅游可能遇到的困难。(4分)
(3)下图示意墨脱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其具体表现。(4分)
20.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说出乌梁素海的主要生态功能。(3分)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两级政府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持续推进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2)列举区域内三种主要环境问题,并说出各自对应修复工程的分布地区。(4分)
在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程的基础上,当地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创建“天赋河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越来越多的优质河套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走向高端市场。
(3)分析“天赋河套”农产品质优价高、立足高端市场的原因。(3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