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提分小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8551942 上传时间:2025-02-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7.91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提分小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5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提分小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提分小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酸雨是对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的统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 C.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氮肥厂的废气也会形成酸雨 D.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须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减少SO2的排放量 【答案】A 【解析】A.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与酸雨无关,A项错误; B.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化为硫酸,最终形成酸雨,B项正确; C.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氮肥厂的废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与水和氧气反应也会形成酸雨,C项正确; D.对燃料进行脱硫处理,减少SO2的排放量,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D项正确; 答案选A。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D 【解析】A.二氧化硅对光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故A正确; B.水玻璃具有黏性,不易燃烧,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故B正确; C.硅胶具有吸附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故C正确; D. 钠能与水和二氧化碳剧烈反应,金属钠着火时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D错误;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质脆,微溶于酒精和二硫化碳 B.硫与氢气反应,体现了硫的还原性 C.硫与铁粉和铜粉分别反应,都可生成二价金属硫化物 D.从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硫单质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 【答案】D 【解析】A.硫质脆,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A错误; B.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其中硫的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B错误; C.硫与铁粉和铜粉反应分别生成FeS和Cu2S,C错误; D.硫单质中S为0价,在反应中既可以作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到价,也可以作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到、价,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铵盐化学性质稳定,因此施肥可以忽略天气影响 B.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C.实验室常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D.、、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答案】B 【解析】A. 铵盐化学性质不稳定,故A错误; B. 雷雨天气时空气中氮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正确; C.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故错误; D. 与反应生成不能共存,故错误。 故选B。 5.下列有关三氧化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 B.标准状况下,1的体积约为22.4L C.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D.、均具有漂白性,二者都能使石蕊溶液褪色 【答案】A 【解析】A.三氧化硫极易溶于水,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生成H2SO4,即SO3+H2O=H2SO4,故A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SO3呈固态,1SO3的体积远远小于22.4 L,故B错误; C.不管氧气是否过量,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即S+O2SO2,故C错误; D.SO2虽具有漂白性,但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SO3不具有漂白性,故二者都不能使石蕊溶液褪色,故D错误; 答案为A。 6.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使用的材料除了金属材料还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与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前计算机使用的硅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 B.当前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 C.水泥、玻璃、陶瓷都是传统的硅酸盐工业产品 D.高纯硅的制备是通过氢气还原三氯硅烷实现的 【答案】B 【解析】A.Si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是当前计算机使用的硅芯片主要材料,故A正确;B.当前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Si,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二氧化硅,故B错误;C.制水泥、玻璃需要二氧化硅,制陶瓷需要黏土,都是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C正确;D.目前,高纯硅的制备是通过氢气还原三氯硅烷实现的:HSiCl3+H2Si+3HCl,故D正确。故选B。 7.实验室设计下列装置,能达到目的的是 A.制取NH3 B.干燥NH3 C.Cl2“喷泉”实验 D.收集NO2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用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反应制备氨气,用氯化铵共热不能制备氨气,故A错误; B.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则浓硫酸不可用于干燥氨气,故B错误; C.氯气与挤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圆底烧瓶中的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气体压强减小,当打开止水夹后,氢氧化钠溶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进入圆底烧瓶中形成喷泉,故C正确; D.从短管通入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无法收集二氧化氮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8.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Ⅱ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无色溶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Ⅰ和Ⅱ中对应的试剂为 A B C D Ⅰ CaCO3、稀HCl Na2SO3、稀H2SO4 Zn、稀H2SO4 Cu、稀H2SO4 Ⅱ KNO3溶液 KCl溶液 BaCl2溶液 Ba(OH)2溶液 【答案】C 【分析】根据题意,在Ⅰ中加入试剂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Ⅰ中有气泡冒出,说明Ⅰ中两种物质反应会生成气体,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Ⅱ中,Ⅱ中才会看到气泡;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Ⅱ中液面上升,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Ⅰ中生成的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会把Ⅰ中的液体压入Ⅱ中,与Ⅰ中的液体反应会生成沉淀,溶液由无色变为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析】A.打开止水夹时,Ⅰ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气体,Ⅰ中会看到气泡,但是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盐酸和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A错误; B.打开止水夹时,Ⅰ中Na2SO3和稀H2SO4反应会生成气体SO2气体,Ⅰ中会看到气泡,但是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Na2SO3、稀硫酸和氯化钾溶液不会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B错误; C.打开止水夹时,Ⅰ中Zn和稀H2SO4反应会生成H2,Ⅰ中会看到气泡,关闭止水夹后,被压入的稀H2SO4和BaCl2溶液会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使溶液会变浑浊,符合实验现象,C正确; D.打开止水夹时,Ⅰ中Cu和稀H2SO4不反应,Ⅰ中看不到气泡,Ⅰ中液体不能压入Ⅱ中,因此无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2021·广西百色市·高一期末)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差异较大,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三大特性,下列有关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可做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 B.↑,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其酸性 C.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不与铁、铝反应 D.取少量蔗糖于烧杯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现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答案】B 【解析】A.浓硫酸能吸收氨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NH3,故A错误; B.由反应可知,部分浓硫酸转变成二氧化硫,硫元素价态降低,表现其强氧化性,部分转化成硫酸铜,硫元素价态不变,表现其酸性,故B正确; C.常温下铁或铝与浓H2SO4反应剧烈反应,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后续反应的发生,即“钝化”现象,不是不反应,故C错误; D.浓硫酸使蔗糖分子中的氢、氧原子以2:1的比例形成水而脱出,剩余了碳,蔗糖变黑,体现脱水性,故D错误; 故选:B。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通入水中制硝酸: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 C.稀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与5%双氧水: D.向硫酸铁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答案】C 【解析】A.通入水中制硝酸,同时生成NO:,A错误; B.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稀硫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与5%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单质碘:,C正确; D.硫化氢难电离,向硫酸铁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D错误; 答案选C。 11.下列关于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A.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一定有Cl− B.先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原溶液一定有SO C.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D.加入KSCN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一定有Fe3+,一定没有Fe2+ 【答案】C 【解析】A.氯离子可以和银离子之间反应产生白色难溶于硝酸的沉淀,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一定有氯离子,但只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能是碳酸根离子等,故A错误; B.先加入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排除银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干扰,再加入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一定有SO,但先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也可能原溶液中含有银离子,故B错误; C.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Fe3+,再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一定有Fe2+,故C正确; D.加入KSCN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一定有Fe3+,无法判断亚铁离子是否存在,故D错误; 故选C。 12.硫元素的几种化合物及其单质存在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省略)。 浓H2SO4SO2Na2SO3Na2S2O3S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反应②表明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C.反应③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D.反应④中稀H2SO4作氧化剂 【答案】D 【解析】A.反应①为浓硫酸氧化铜单质的反应,浓硫酸作氧化剂被还原成SO2,化合价降低2价,Cu作还原剂被氧化成Cu2+,化合价升高2价,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A正确; B.二氧化硫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表明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故B正确; C.反应③为Na2SO3+S=Na2S2O3,生成物只有一种,原子利用率是100%,故C正确; D.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稀硫酸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3.将3.84g铜粉与一定质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溶解时,收集到NO、NO2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酸的物质的量是( ) A.0.1mol B.0.11mol C.0.16mol D.0.22mol 【答案】D 【分析】根据铜和硝酸的反应,可知消耗的硝酸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被还原生成氮的氧化物,一个是生成硝酸铜,根据元素守恒可得答案。 【解析】根据铜和硝酸的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Cu+4HNO3(浓)= Cu(NO3)2+2NO2↑+2H2O,可知消耗的硝酸有两个去处,一个是被还原生成氮的氧化物,一个是生成硝酸铜,根据元素守恒n(HNO3)= n(NOx)+ 2n(Cu(NO3)2)= ,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34分。 14.(7分)二氧化硫(SO2)是硫元素的最简单的氧化物,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是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SO2)具有漂白性,常常可以利用该性质用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二氧化硫(SO2)还是是典型的酸性氧化物,试写出其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128g的二氧化硫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3)标况下5.6L的二氧化硫(SO2)气体含有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 (4)将标况下11.2L的SO2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则该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 【答案】(除标明外,每空1分) (1)品红溶液 (2分) (2)64g/mol 2mol (3) (4)0.5mol/L 【解析】(1)二氧化硫遇到品红可以褪色,故用品红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二氧化硫和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故离子方程式为。 (2)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故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128g的二氧化硫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 (3)5.6L的二氧化硫(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5mol,原子个数为。 (4)标况下11.2L的S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故浓度为0.5mol/L。 15.(7分)如图是氮元素的几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N2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物质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3)HNO3与图中的物质C常用于检验Cl-的存在,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N元素化合价角度分析,上图中涉及的六种物质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做保护气(冷冻剂、制氨气) (1分) (2)(1分) (3)AgNO3(1分) (4)(2分) (5)NH3 (1分) N2、NO、NO2(1分) 【解析】(1)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来做保护气,也可以用来保存粮食,也可做冷冻剂、制氨气等; (2)B为氨气,电子式为; (3)Cl-的检验方法是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不是沉淀,就证明溶液中含有Cl-。因此C为AgNO3; (4)在实验室中是用铵盐与碱共热来制取氨气的。制取物质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化合价最低的NH3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N2、NO、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16.(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有关SO2性质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1)实验室通常利用Na2SO3固体与70%的H2SO4溶液反应制取SO2气体,图中a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B中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___________(填“氧化”“还原”或“漂白”,下同)性,C装置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明SO2具有___________性。 ②证明亚硫酸酸性比碳酸酸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SO2气体直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分液漏斗(1分) Na2SO3+H2SO4=Na2SO4+H2O+SO2↑(2分) (2)漂白(1分) 还原(1分) E中品红溶液不变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分) SO2+Ca2++2OH-=CaSO3↓+H2O(2分) 【解析】用Na2SO3固体与70%的H2SO4溶液反应制取SO2气体,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SO2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SO2是酸性氧化物,其相应的酸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所以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会生成CO2,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根据仪器构造可知,a为分液漏斗;Na2SO3固体与70%的H2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SO2气体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 (2)①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SO2中S为+4价,可以升高到+6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SO2是酸性氧化物,其相应的酸为H2SO3,SO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再通过品红,若品红不褪色,则证明不含有SO2,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生成了CO2,即可证明亚硫酸的酸性强于H2CO3。 ③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SO2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生成不溶于水的CaSO3沉淀,溶液会变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Ca2++2OH-=CaSO3↓+H2O。 17.(12分)工业生产硝酸的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NOx(假设仅为NO和NO2的混合物),影响生态环境。 (1)氮氧化物NOx对环境主要影响有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用氨催化吸收法处理NOx,反应原理为:NH3+NOxN2+H2O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该处理过程的实验装置如图: 盛装稀硝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6NO2+8NH37N2+12H2O可用于处理NO2。当转移3.6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mol。 (5)工业上也常用NaOH溶液吸收法处理NOx: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2+NaNO3+H2O 当NOx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时,NO、NO2的物质的量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240mL(标准状况)NO和NO2的混合气体溶于200mL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无气体放出,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化学烟雾(1分) 酸雨(1分) (2)分液漏斗(1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分) (3)使氨气和一氧化氮混合均匀(1分) (4)0.9(2分) (5)n(NO)≤n(NO2) (2分) (6)0.5mol/L(2分) 【解析】(1)氮氧化物NOx对环境主要影响有光化学烟雾、酸雨; (2)盛装稀硝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A中发生NH4Cl和Ca(OH)2反应生成CaCl2、NH3、H2O,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3)装置C的作用有两个:一个作用是通过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控制反应物的比例,另一个作用是使氨气和一氧化氮混合均匀; (4)反应6NO2+8NH37N2+12H2O,NO2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了4价,6molNO2反应时,转移的电子为4×6mol=24mol,故当转移3.6mol电子时,消耗NO2的物质的6×3.6mol/24=0.9mol; (5)当NOx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时,NO、N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即n(NO)≤n(NO2); (6)2240mL(标准状况)NO和NO2的混合气体溶于200mL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NO2、NaNO3的混合物,从产物的组成看,n(Na)=n(N),则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