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854194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DF 页数:123 大小: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中山大学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I历年考研真题试卷.2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2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4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5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6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7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8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9II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10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10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

2、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33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45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61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74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86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98中山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110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123I历年考研真题试卷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

3、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北京猿人:2、马家窑文化:3、殷墟:4、曾侯乙墓:5、悬泉汉简:6、鹿石:7、青花瓷:8、莫高窟:9、形制:10、环境考古: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简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2、简述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及史学研究意义。3、简述东周列国货币的类型和特征。4、列举说明汉代考古学遗址的主要类型和特征。5、举例说明北朝、唐代陵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6、简述考古类型学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早期新石器时

4、代遗存的发现与研究2、汉至唐代都城的转型3、中国考古学的发展阶段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2/123中山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5题计50分)1.莫斯特文化2.周原3.铜鼓4.买地券5.原真性二、问答题(每题50分,共5题计250分)1.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及其阶段性特征。2.商代青铜器的分期与特征。3.中国古代城市里坊制的变迁。4.简述春秋至明清铜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

5、5.考古学断代的基本方法及主要特点。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3/123中山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马坝人2.中石器时代3.后冈三叠层4.居延汉简5.武梁祠6.敦煌吐鲁番文书7.民族考古学8.李济9.帕提侬神庙10.庞贝古城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列举说明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古人类的发展阶段与特征2.商周时期中国边疆地区的青铜文化3.秦始皇陵的

6、形制布局及其对后世陵墓制度的影响。4.汉长安城的发现与研究。5.莫高窟的分期及各期主要特征。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试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2.试论西汉长安城及东汉至北魏洛阳城的礼制建筑的性质布局特征。3.试论宋代主要窑址及产品特征。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4/123中山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直立人2.细石器3.石峡文化4.二里头

7、文化5.帛书(铭旌)6.博山炉7.昭陵六骏8.青花瓷9.莫高窟10.碳十四测年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简述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征。2.商代文化的发现与分期。3.汉画像石墓的主要发现与研究。4.隋唐墓葬的分期与分区。5.考古地层学的原理与应用。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与学说。2.从考古资料看战国秦汉时期的手工业。3.试论现代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中的应用。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5/123中山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

8、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智人2.金牛山人3.河姆渡人4.琮5.后冈三叠层6.汉长安城遗址7.青瓷8.云冈石窟9.金字塔10.元大都遗址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的特征。2.郑州商城遗址的主要发现与研究价值。3.洛阳地区汉墓的类型与特征。4.简论考古类型学与考古地层学的原理。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东周列国都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2.从考古资料看汉一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3.六朝墓葬的类型与分期。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

9、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6/123中山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马家窑文化 2、尸乡沟商城 3、曾侯乙墓 4、悬泉汉简5、画像石 6、洞室墓 7、龙门石窟 8、铜石并用时代9、公众考古学 10、夏鼐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简述龙山文化的主要考古发现。2.简述殷墟的主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情况。3.简述汉魏洛阳城遗址礼制建筑遗迹的考古发现与遗存特征。4.简述宋代陶瓷窑址的主要发现与遗存

10、特征。5.举例说明近年来新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中的运用。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试论述中国文明起源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与方法,并谈谈你自己的认识。2.试论述汉代诸侯王墓的考古发现与埋葬制度。3.试论述考古地层学与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及其未来的发展。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7/123中山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石核 2、石峡文化 3、鬲 4、侯马盟书 5、

11、章怀太子墓 6、GIS7、壁画墓 8、水下考古 9、云冈石窟 10、梁思永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简述新石器时代城址的主要发现和分区。2、简述二里头文化的主要考古发现与研究。3、简述西汉海昏侯墓的发现与研究。4、简述明以前主要的外销瓷窑址及产品特色。5、简述“民族考古学”的概念及应用。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试从考古学角度论述早期中国的形成过程。2、试论述汉至唐代陵寝制度的发展。3、试论述”遗址形成过程(site fbrmation processes)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8/123中山大学2018

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细石器2.石家河文化3.何尊4.原始瓷5.孔望山摩崖造像6.南汉二陵7.稳定同位素分析8.区系类型学9.撒马尔罕10.张光直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分,共120分)1.简述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发现及研究2.简述东周列国王陵的发现及研究3.简述近十年内三国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及研究4.简述唐代长安城的发现及研究5.简述当代科技考古的主要分支及理论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

13、0分,共120分)1.史前城址所见我国史前城市的建筑设施及其功能分析2.试论考古资料在研究古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试论汉唐时期中小型墓葬制度的演变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9/123II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中山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解析科目名称:考古学基础考试须知:全部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题纸上的不得分!请用蓝、黑色墨水笔 或圆珠笔作答。答题要写清题号,不必抄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1、北京猿人:【考查重点】:中国古人类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最常考的内容。其他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考的较少。【答案解析工人类化石a、1

14、921年安特生发现“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坡的洞穴);b、1921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c、1929年,在裴文中主持下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d、到1937年共发现北京人头盖骨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 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这些珍贵的标本 下落不明);e、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发现一个 残破的头盖骨。f、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g、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头部与四肢发展的不平衡性(头部较原始,四肢进化较快);文化遗物出土大量石制品(1

15、0万件以上)、骨角器(鹿角、鹿头骨)和用火遗迹(在北京人洞穴 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巨大学术意义:北京人遗址是世界范围内所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中材料最丰富,最系统的,为研究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数据。在北京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 安德特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和德国的海德堡人已经问世,但材料较少,直立人的地位未 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 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

16、说提供 了有力的证据。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0/1232、马家窑文化:【考查重点】:新石器时代的黄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考古学文化一直是考试重点。考查新石器 时代黄河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在复习时,可以制作一个表格(如下图),帮助熟记黄河、长 江流域的考古学文化。对于一种考古学文化或者遗址,答题有一定规则:时间、命名、地址、类型、陶器、建筑、农业、意义等,根据这种考古学文化的自身特色有所取舍。马家窑文化 是仰韶文化中的一种类型体现,仰韶文化是重点,它的每个类型都应该熟悉。新石器时代早期(BC12000BC7000)新石器时代中期(BC70005000)新石器时代晚期(

17、BC5000BC3000)黄河上游大地湾(一期)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黄河中游磁山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黄河下游青莲岗文化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 化【答案解析】: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50004000)。1924,瑞典安特生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洲县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分布以甘肃中部为中心,东起陇东山地,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东北部,北达甘肃北部 和宁夏南部,南达甘南山地天水地区。可分为马家窑期、半山期(以和政县半山遗址为代表)、马厂期(以青海民和县马厂 源遗址为代表)。陶器以红陶为主,彩陶数量多,多用黑彩,也有红彩,有鸟纹、鱼纹、蛙纹、蝌蚪纹 等动物纹样,还有垂嶂纹、漩涡纹、水波纹、圆圈纹、

18、网纹等几何图样,器形主要有双耳罐、单耳罐、长颈单把壶、双耳壶,敛口平底钵,卷唇曲腹盆、短颈圆肩罐、喇叭口尖底瓶等,彩陶占总数20%30%以上。马厂期多大圆圈纹、三圈纹、多圈纹、菱形纹、漩涡纹等,器 形有大口双颈耳彩陶罐、小口圆腹双腹耳罐、长颈单耳壶、单耳筒形杯等。小型铜工具。房屋为半地穴式建筑,也有平地起建的。粟作农业。马家窑文化制陶技艺发达,其彩陶继承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的风格,但表现更 为细腻,艺术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3、殷墟:【考查重点】:每个历史阶段的考古学文化,最为重要的是城址、墓葬。殷墟属于夏商周考古文化的城 址,必然是考查的重点。【答案解析】:商代后期都城遗址。在河南省

19、安阳,面积约24平方公里,渔水横贯其中。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1/123殷墟内主要遗存包括宫殿宗庙区、手工业作坊、墓葬区和一般居民区等。宫殿宗庙区 发现大量夯土建筑基址,基本上分布在以小屯村东北地为中心的地区,部分基址附近发现与 祭祀有关的现象,小屯村北发现大量玉石器半成品,推测为玉石手工业作坊,铜作坊遗址主 要发现于苗圃北地及孝民屯、薛家庄等地。北辛庄南发现制骨作坊遗址,商代族墓地主要发 现于以上手工业作坊的周围,见于孝民屯、大司空村和后冈三地。商王陵区主要发现于渔河北岸的侯家庄,墓内有大量的殉人和人牲。武官村南有排列 紧密的人祭坑,推测为商王室祭祀祖先的场所。出土

20、遗物以陶器数量最多,其他有铜器、玉器和石、骨、角、蚌、象牙器等。除一般 陶器之外,殷墟发现了少量的白陶、硬陶和原始瓷器,说明商代的制陶技术有了新的进展。青铜器发现有礼器、武器、工具和车马器等,数量相当多。器型繁复,制作精美。重 要铭文的发现对于商代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代表器如司母戊大方鼎,殷墟还发现大量 的玉礼器、武器、工具及骨角质武器、工具、日用品等,这对于研究商代社会生活、恢复商 代后期的历史原貌直到重要作用。4、曾侯乙墓:【考查重点】:战国时期墓葬是夏商周时期考古的重点。几乎每年都会考到。【答案解析】:江淮地区战国早期大型木椁墓。曾侯乙墓共有东、西、北、中四个椁室,总面积220平米。

21、墓室四周及椁顶用大量木 炭和青膏泥填塞,填土夯实,上盖石板。共发现彩绘漆棺22具。东椁室为主室,内置墓主 人棺一具和陪棺八具,另外还出一些兵器、乐器和漆器等。中椁室主要放置礼、乐器,举世 闻名的曾侯乙编钟就出在这里。北椁室主要是放兵器、车马器。西椁室主要放置陪棺十三具,陪葬者均为青年女性。随葬品15000多件。墓中随葬以九鼎八篇和编钟、编磬为主的礼乐器,遵守了周代诸 侯的身份,九鼎八蕉应为天子使用,诸侯应使用七鼎六焦,反映出先秦社会严格的礼乐制度 在后期已经裂缝。5、悬泉汉简:【考查重点汉简作为秦汉时期非常重要的门类,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悬泉汉简、居延汉简、银雀山汉简等都是考查的重点。【答

22、案解析】:悬泉遗址位于甘肃。西汉昭帝时,传递信件的机构,叫悬泉邮,随着西域的开拓,驿站的规模日益扩大,设为悬泉置,东汉后期又改为悬泉驿,魏晋时期被废弃,到唐代这里重新兴盛起来,到宋代 才被彻底废弃。悬泉简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种官府文书,皇帝的诏书种类不少,但大部分残缺,能复原 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2/123成册的不多,此外涉及律令的有20多枚,包括贼律、田律、置吏律、盗律等。数量最大的 是各种籍,有人事方面的吏名籍、功劳案、驿卒名籍、户籍、刑徒名籍等,财 经方面的田、入租、钱出入、谷出入、契约券等,也有登记车马等资产的,记 录劳动日志、供给消费的,如食鸡记有元康四年一年

23、内消费鸡肉的记录,非常详尽。这 些简牍对研究当时敦煌的社会环境和制度法规极为重要。悬泉置见证了汉唐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当时从长安通往西域的一切邮件和前往西 域的商贾均经过这里。6、鹿石:【考查重点】:属于课外常识题,在参考书中没有相关论述。所以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多看考古发掘报 告,简报。如考古、文物、大众考古、文物报等需要在平日里翻阅。【答案解析主要是指经过人工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一般面东 而立,反映了对太阳的崇拜。现已发现可称作鹿石的碑状石刻有近600通之多,尤以蒙古国 最为集中。它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至3000年以前,俄蒙学者认为更早,有3500年400

24、0 年的历史。7、青花瓷:【考查重点元青花是瓷器中的名品,瓷器是考试中的一个门类,可以熟记一些名瓷品种。【答案解析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 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钻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 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 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 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8、莫高窟:【

25、考查重点四大名窟是考查的重点。【答案解析工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 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 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 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3/1239、形制:【考查重点】:根据考古学研究方法“类型学”延伸出的

26、知识,只要了解了类型学,这题就非常容易回答。【答案解析工形制,指的是物体的形状和构造,在考古学科知识范围内,用于出土物的形状、质地、纹饰的描述。10、环境考古:【考查重点】:考查的是考古学的分支学科。环境考古、科技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等都是需要了 解的。【答案解析】:环境考古学属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和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是考古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是探求环境变迁的规律从,认识环境演变过程中,地质、地貌、气候、资源等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活场所的选择、变更、迁徙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环境与人类自身及 其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40

27、分,共120分)1、简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征。【考查重点】:长江上游、中游、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都是考查的重点,每年都会考到一个,需要考生 熟记。【答案解析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近年来 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发现了距今一万年左右的陶器、磨制 骨器和石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稻粒及稻的植物硅酸体。这表明当时稻子已经成为 人们的食物来源之一,同时制陶术已经为各地的人们所掌握。这对于旧、新石器时代转变过 渡时期的稻作农业起源、陶器出现等学术课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以彭头山文化(

28、湖南澧县)、城背溪文化(湖北枝城)、皂市下层文化(湖南石门)为 代表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澧县八十档发现了彭头山文化的城址,大致呈长方形,南北残 长一百一十米,宽七十米至八十米。城内分布着成排的房屋,其中有中国最早的高台建筑。城外有一圈壕沟环绕。这座城址可能是中国后来夯土城址的雏形。以大溪文化(两湖)、屈家岭文化(湖北省京山县)、石家河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石家河文化:a.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带。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b.该文化出现如石家河遗址群那 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4/123样

29、的中心聚落,由邓家湾、土城、肖家屋脊等数十处遗址组成。C.当时的经济生活以稻作农 业为主。d.在邓家湾遗址发现了铜块和炼铜原料孔雀石,标志着冶铜业的出现。e.琢玉工艺 崛起,玉器有人面雕像、兽面雕像、玉蝉、玉鸟、玦、璜形器等。f.邓家湾遗址出土了大批 小型陶塑,有鸟、鸡、猪、狗、羊、虎、象、猴、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g.该文化 已处于原始社会瓦解阶段。2、简述二里头文化的分期及史学研究意义。【考查重点】:二里头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分期不明的遗址,很多学者对此探讨 过,所以是考试的重点。【答案解析1959年,徐旭生,河南偃师二里头村;位于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重要遗址:河

30、 南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山西夏县东下冯、翼城感军等;晚于 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冈文化,C-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900年到1600年;分期与类型:按年代早晚分一、二、三、四期;一般分二里头类型(豫西)和东下冯 类型(晋南)两个类型,东下冯类型的起始年代较二里头类型略晚。史学研究意义:a.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1、2期是夏文化(3、4期是早商文化)(殷玮璋、安 金槐);b.二里头文化1、2、3、4期是夏文化(邹衡);c.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1、2、3、4期是都夏文化(李伯谦、许顺湛);d.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夏文化应在豫东北(濮阳地区)寻找(沈长云);

31、目前第b、第c中观点越来越得到学界的认可。3、简述东周列国货币的类型和特征。【考查重点】:考查的是第七章战国秦汉考古的货币部分。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一个 高峰期。战国时期,列国各有自己的货币体系,货币类型繁多,币制各有特点。【答案解析】:东周是中国金属铸币的大发展时代。布币、刀币、爰金、蚁鼻钱、团钱如百花般竞相斗 妍,形成了先秦货币的四大体系。布币,仿自青铜农具铲,主要流行于三晋两周地区,春秋时期流行空首布,战国时期 以平首布为时代特征,但战国初期仍有不少小型的空首布。战国晚期,受三晋两周货币体系 的影响,北方燕国和南方的楚国也有铸造。A.三国两晋地区的平首布,形体比春秋空首布小

32、,两足间基本呈凹字形,主要有平首尖足布、方足布、桥足布和圆首圆足布几种。B.燕国刀币,都是平首平肩方足方裆布,形制与三国两晋平首方足布基本一样,只是面文地名不同,有襄 平、坪阴、益昌、宜平、鱼阳、阳安。C.楚国通行铜币和金版,有殊布当金斤布、四布当斫布。刀币,由刀子(削)演化而来,其柄端有环,柄上一二条线纹,仍保留着刀削的形态。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5/123战国时期铸造和流通刀币的国家有齐国、燕国和赵国,而以燕、齐最为盛行和发达。Ao齐 国以刀币为主,战国晚期也铸行圜钱。齐刀币形体较大而厚重,通长18厘米左右,弧首弧 背。根据面文区分,主要有节墨刀、齐大刀和齐明刀。

33、B.燕国以刀、布并行的地区,战国晚 期又出现圜钱。燕国刀币远比齐国发达。燕刀主要有尖首刀和明刀两类。C.赵国刀币,流通 布币,少量刀币。圜钱,体圆,有孔,便于携带和流通,主要流行于秦国、三晋两周、燕国和齐国,有 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两种,圆孔者出现较早,方孔者较晚。A.三国两周地区流行圜钱、布钱,战国晚期主要是圜钱,圆孔无郭,背平素,面铸地名加币值,其货币单位是金斤。B.齐国主要 流行刀币,战国晚期流行圜钱。齐国圜钱圆形方孔,背平素。面文有贝益刀、贝益四刀、贝 益六刀三种。贝益有外郭,余下的有内外郭。C.燕国圜钱,是诸侯当中铸造圜钱最晚的国家,时间在战国末年。燕国圜钱圆形方孔,背皆平素。有明刀、

34、明四、一刀三种。D.秦国是流行 圜钱的主要地区,分有孔无郭、方孔有郭和方孔无郭等形制,币值以珠(铢)、两位单位,铸行于战国中晚期。楚币,楚国除了布币外,另有铜币和金版,又称蚁鼻钱和爰金。蚁鼻钱和爰金是楚国 的主要货币。蚁鼻钱形体较小,体呈椭圆形,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头有一穿孔,又似背 面磨平的贝,故常以铜贝称之;爰金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块形金版,在金版上由方形或圆形的 印记分为若干的小块。4、列举说明汉代考古学遗址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考查重点】:遗址包括遗迹和遗物,每个历史时期重要的考古学遗址主要是城址、墓葬等。【答案解析】:汉代考古学遗址主要类型有都城、帝王陵、诸侯王和列侯大墓、汉代中小型墓葬

35、。西汉长安城。先修宫殿,后修城墙。高帝时修未央、长乐宫。惠帝时修城墙。武帝时 于城西修建章宫、上林苑。王莽修明堂、辟雍、九庙于城南,宫殿区占三分之二以上。未央 宫为最主要宫殿。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已发掘宣平门、霸城门。街道:八街九陌(街为南北 向,陌为东西向)。东西九市,并非现在意义上的商业区、市场,而是手工业作坊区,为宫 廷服务,发现铸钱、陶俑作坊。居住区:160闾里,主要位于东北角(取于三辅黄图)主要为高官宅邸。渭河北帝陵设有陵邑,迁富商豪强于此,陵邑因而成为主要商业区。百姓 多居于城外。特点:依地形,利用秦旧宫殿,并未严格按照礼制;政治中心,缺乏商业意义,皇权的产物。城中设施均为宫廷服务。

36、东汉洛阳城。西周初年设成周于此,东周时为都城。东汉都城是在东周都城基础上修建。北宫布局一直影响到明清时期。城中及城外的“市”已是用于商业贸易的地方。北靠邙山,南 临洛河。所处地理环境便于成为商业都市。南北宫间有架设于空中复道。西汉帝陵。九座帝陵位于渭河北咸阳嫄上。高祖长陵位于汉长安城正北方正中。帝陵 坐西朝东。高至景,西汉帝陵制度形成。高祖长陵,帝、后二陵埋藏于同一陵园,帝于西,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6/123后于东,帝墓东西长南北短,北侧设有陵邑,陪葬多为功臣,打破以血亲为纽带的陪葬制度,赐葬帝陵成为一种赏赐。文帝霸陵,凿山为陵的崖墓埋葬方式,帝后陵分开,对后代帝陵

37、影 响很大,后陵仍依旧制。景帝阳陵,帝、后陵均为正方形覆斗状结构,帝、后各有陵园,坐 西朝东,以帝陵东司马到为中轴线,帝、后陵周围有壕沟环绕,形成主陵区,门阙形式为三 出阙,为目前发现最早三出阙实迹,原为二重,最大一重为武帝时补建,三出阙制度应为武 帝时确立,南侧发现大量夯土基址及罗经石,罗经石十字纹指四方,与磁向误差极小,所处 为礼制性建筑,设陵庙,帝陵园内有81个陪葬坑,后陵园有30余个,呈放射状排列,南区 丛葬坑发现n行24个兵马俑坑方向向东,内容较秦陵完整,规模小,只有人体三分之一大 小,骑兵占据主要位置,西北方向有14行24个兵马俑坑,方向向北,大量陪葬坑位于主陵 区外东司马道两侧,

38、所葬不仅为当时之大臣,其家族墓地也于此,直至东汉时仍在使用。东汉帝陵:分为两区:一在北邙山;一在龙门。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在村民家中发现并 确定质帝、顺帝的黄肠石。诸侯王、列侯。霍光以天子礼葬,“璧珠矶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槌 木外藏椁十五具。”东汉时:皇帝“金缕玉神、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银缕玉神”,大贵人、长公主“铜缕玉神、取自后汉书。西汉诸侯王用金缕玉衣。“便房”当为侧室。黄肠题凑:题凑:椁室的构筑形式,先秦时已存在,考古发现最早的实例为陕西凤翔秦公一 号大墓,梯钏结构前身,方木交叉构筑,梯头后无现实建筑意义,成为礼仪象征,即为“题“凑”为构筑形式。至汉时,梯头已脱离

39、椁木,在椁室周围堆放,成为“题凑”。黄肠:柏木黄 芯,即梯头用柏木芯。槌木外藏椁:外藏椁:埋于墓室之外,相对应有“正藏,外藏所埋多 为婢妾、厨厩、兵马俑(特例)。两种主要流派:a、穿土为蚌,为主流,如帝陵、诸侯王等;b、崖墓,如霸陵、诸侯王一楚王陵区、鲁王陵区、梁王陵区等。西汉末年,黄肠题凑发生变化:木室变砖室,黄肠木变黄肠石。有下层中小型墓葬向上 层大型墓变化。中小型墓葬a.形式:竖穴土坑墓、洞室墓流行。秦自战国中期开始流行洞室墓,先在以关中为中心 范围内流行,基本属黄土高原地区。西汉中期黄河流域普遍流行,出现夫妇合葬墓。秦洞室 墓不砌砖,西汉早期出现空心砖椁葬具,洞室顶近于平顶,低。西汉中

40、期出现小砖券顶洞室 墓,券顶属并列券。宣帝后出现纵练券,出现楔形砖,砖室墓建造技术成熟。无砖之墓葬,亦为拱形顶,洞室加高。最早夫妇合葬墓出现于洛阳。流行耳室,先为单耳室,夫妇合葬后 为双耳室,二人各据一间。西汉末年,出现有前后室的双室墓,后室长方形,前室正方形,壁、顶构筑方式有穹隆顶,四角攒尖顶,前室放置随葬品、祭祀用具,后室放置夫妇棺椁。前室穹隆顶,后室长方形,称为“单穹隆顶”。土洞墓受影响,也出现穹隆顶。耳室功能有变 化,前室放置随葬品。东汉出现多室墓,耳室埋人,成为几代人合葬墓,耳室成为侧室。东 汉出现横券,顶用扇形砖。多室墓流行,带来墓道变化,出现斜坡式、阶梯式墓道,便于上 下和多次使

41、用。出现有天井之墓道,便于取土。随葬品:西汉早期首秦文化影响,鲂、简形壶、陶及铜鼎、模型明器,亦长安为中心 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7/123向周围辐射。最早为仓、灶。西汉中后期,礼器减少,日常用陶器增多,尤以壶为多,仓、灶、井大量出现,六畜、陶宅院、猪圈、椎房。表明追求财富的思想观念,与私有制的发展 关系密切。漆器流行,仿漆器陶器多,如仿漆陶奁、耳杯、盒、案。东汉时,礼器仍有残余,日用器流行,仿漆陶器流行,模型明器更加发达。后期,陶礼器基本消失,明器种类增多,庄园性质的大规模陶院落极多。先秦礼制在两汉逐渐消失,为追求财富、反映生活之随葬品 所取代。东汉随葬品,或多次使

42、用,或被更换。魂瓶:小陶瓶上写有朱书文字,成为“镇墓 文”,目的是让死者不作祟,让阴间鬼神不伤害死者,受道教影响,瓶内多装水晶、雄黄等 物。装饰形式。与小砖券墓同时出现壁画墓,多在陕西、山西、河南西部。西汉中期开始 出现画像石墓,与砖室墓配合混用,分布在南阳盆地、苏北鲁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 川延续至六朝时期。画像破墓,流行于长江流域,又事先烧造好之砖,各成一画;也有特制 破构成之整体图案。5、举例说明北朝、唐代陵墓的主要类型和特征。【考查重点北朝、唐代陵墓最主要特征是壁画墓葬的兴起。【答案解析工北朝、唐代时期,壁画墓葬非常流行,特别是贵族阶层。北朝壁画以北齐最为代表性,唐代壁画以帝王陵壁

43、画最为华丽。北齐壁画墓:邺城地区的东魏北齐壁画代表汉唐之间墓葬壁画的最高成就。与“庭院重重重几许”、图象庞杂的汉壁画墓相比,西晋以来流行的长墓道单墓室的墓葬 其壁画的题材有了新的变化。内容和形式有了“规制”。墓室顶部星象四神;后壁绘墓主人正 面像,其它壁为帏幔屏风侍从牛车);甬道为侍卫;墓道壁画主题是以龙虎为先导的仪仗。隋和初唐的壁画承继了北齐的风格。主要发现:太原娄取墓、磁县湾漳壁画墓、高润墓、徐显秀墓等。唐帝陵的分布与特征:唐帝共21帝20陵(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乾陵),除昭宗李晔(19)和陵和哀帝 李祝温陵(20)分别在河南海池和山东荷泽外,其余18座陵墓集中分布在陕西省乾县、礼 泉

44、、泾阳、三原、富平、蒲城6县,东西绵延100余公里。特征:唐陵可分为依山为陵(14座)和积土为陵(4座)两类,有陵园,以乾陵为例,陵园为方形,四墙各设一门,门外有石狮、双阙。南神门北为献殿,门外围神道,由南向北 依次为石望柱、翼马、鸵鸟各一对,马和控马者五对,石人十对,石碑两通,蕃臣像六十一 尊。陵园外多有陪葬墓。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之一,雕刻手法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献、昭二陵为唐初所建,制度未定,石刻题材与乾陵以后的16陵迥然不同,献陵的四门各 有一对石虎,内城南门之南有石犀和石华表各一对。昭陵由于山南地形险阻,石刻群均集中 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

45、析18/123在陵北山后的司马门内,有唐高宗永徽年间所立的14尊“蕃酋”像,在东西两疣还有唐太宗 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 同,可分狮子;石人石马和马夫;翼兽和北门六马;“蕃酋”像;华表;碑石、无字碑和述圣 记碑六大类。各陵所存碑石约51通,是研究唐代历史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昭陵六骏:“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一是飒露紫,二是拳毛胴,三是青 喉,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骤,六是白蹄乌。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葬昭陵后,太宗诏令将 此六马刻成石雕,陈列在陵山北阙。石刻所表现的六匹骏马三作奔驰状,三匹为站立状。六 骏均为三花马鬃,束尾。懿德

46、太子李重润和永泰公主李仙蕙墓为乾陵陪葬墓,是“号墓为陵,的两座,大型双室破 墓,全长约100米,主室边长超过5米,有六七个天井和小龛,有石墓门、石椁,随葬品在 千件以上(俑约1000件)。两墓的形制、壁画内容和陵园布局反映了唐代皇室墓葬制度及唐 代宫廷斗争的历史背景。6、简述考古类型学【考查重点考古学研究方法主要有类型学和地层学,而形制学是类型学的别名,所以考查的是考古 学基础题,需要考生熟记。【答案解析】:考古类型学的定义:如果说地层学是科学地收集实物资料的基本方法论,是从地质学引 入的一种方法,那么,类型学则是对收集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归纳和分析、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受到生物分类学的启发而产

47、生的。类型学又称标型学、器物形态学,它是通过对考古遗存中器物的形态排比,以探求其变 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推断其年代的早晚,是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进行类型学研究的步骤:(1)选择地层关系比较清楚、出土单位明确的典型性器物作为标本。典型器物:是指一种考古学文化或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只能感最常见的、并构成基本组 合的那些器物。典型器物应具备的基本条件:a.出土数量多;b.易损器类;c.变化速度快;d.变化幅度大。因此陶器是类型学研究的最佳器物,瓷器、铜器和其它类别器物也可做类型学研究。(2)对这些典型器物做型和式的区分。型,习惯上是把同类器物中具有平行发展的并列关系的叫型;型表示某一种器

48、物内的小 类,型与型之间,或小类与小类之间具有并列发展关系的不同演化轨迹。型多用A、B、C、D等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在某些情况下,小类之内还可以继续划分为不同的小型,称为亚型,用a、b、c、d等小写字母附在大写字母之下的形式表示,如Aa型、Ab型、Ac型等。式,是同类器物中具有继承发展的先后关系者叫式;式与式之间具有内在的传承关系。具有先后发展关系的式组成某类器物的一个完整的发展链条,就是某一型器物的发展谱系。式一般用罗马数字I、II、III或阿拉伯数字如1式、2式、3式等表示。中山大学651考古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19/123(3)在区分型和式基础上对器物进行分析排比,最后确定文化发展

49、的编年序列。如苏秉琦将宝鸡斗鸡台墓地所出陶鬲分为四型:A型袋足鬲,B型联裆鬲,C型折足鬲,D型矮足鬲,将四种不同类型的鬲又分成不同的式。三、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60分,共120分)1、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与研究。【考查重点】:考查的是考古学通论中的第四章,新石器时代遗存相比较旧石器时代遗存而言,十 分重要,是考查的重点。【答案解析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年代大约为距今nooo年一7500年,又称“前仰韶期,文化特征为:a.前期陶器尚未出现,后期陶器虽已出现但尚处在萌芽期,具有很大的原始性,火候低,质地粗疏,吸水性强,器形不规整,器形多为圜底器和平底器,皆为手制;b.石器以打制为主,磨制石器数

50、量很少,而且只是局部(刃部)磨光;石器中已出现农 业工具(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c.农业尚处在“砍倒烧光”的“火耕农业”阶段(初级农业);d.家畜饲养业以饲养牛、羊之类的食草动物为主(以谷物为主要饲料的猪还很少)。黄河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有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后李文华、青莲岗文化等。长江流域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主要有仙人洞和玉蟾岩文化。现分述如下:(1)裴李岗文化(河南中部地区):我国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早期文化。因1977 年首先发现于河南新郑裴李岗而命名。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境内。年代为距今8000-7000 年。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种植粟、稻等农作物,以磨制石镰、石锄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