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眼科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中医眼科学》属中医学外科系统的临床学科。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既系统地体现中医学理论,又反映中医眼科学特点和最新的学术发展,同时包括重要的现代眼科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近展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的知识。通过运用中医眼科学理论阐明眼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临床学科。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并且具有西医学关于眼的解剖生理和眼病防治的基本知识。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适应临床岗位需要的中医眼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技术,具有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技术诊治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二、考核方式
《中医眼科学》课程是考察课,理论考试形式是开卷,理论课考试成绩占100%。
三、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教学内容
学时数
实验(见习)课教学内容
学时数
绪论
1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1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
1
眼与经络的关系
1
病因病机
1
眼科诊法
2
眼科治疗概要
1
胞睑疾病
1
两眦疾病
1
白睛疾病
1
黑睛疾病
1
瞳神疾病
1
眼外肌疾病与弱视
1
眼眶疾病
1
眼外伤
1
总计
16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了解:中医眼科学发展的概况及学习眼科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中医眼科发展的概况。
2、中医眼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及与其他各临床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球的解剖与生理,以及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2、熟悉: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
3、了解:视路、眼球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
【教学内容】
1、眼球壁的解剖与生理、中医对眼解剖与生理的认识。
2、眼附属器的解剖与生理及眼球内容物与视路。
3、眼球的血液供应及神经分布。
4、专业进展:动物眼球解剖。
第三章 眼与脏腑的生理关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眼与五脏在生理方面的密切关系。
2、熟悉: 眼与胆的生理关系。
3、了解:眼与小肠、胃、大肠、膀胱及三焦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眼与肝、心、脾、肺、肾在生理方面的密切关系。
2、眼与胆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3、眼与小肠、胃、大肠、膀胱及三焦在生理方面的关系。
第四章 眼与经络的关系
【目的要求】
1、掌握:眼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2、熟悉: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足三阳经脉的关系。
3、了解:眼与督脉、任脉、阴阳跷脉、阳维脉、手少阴之正及足少阳之正等的关系。
【教学内容】
1、眼与足厥阴肝经的关系。
2、眼与手少阴心经和手足三阳经脉的关系。
3、眼与奇经八脉、经别及经筋的关系。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常见眼部症状。
2、熟悉:七情、饮食失宜、劳伤、外伤、先天及衰老及其他因素致病的常见眼部症状。
3、了解: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发生眼病的病机。
【教学内容】
1、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常见眼部症状。
2、七情、饮食失宜、劳伤、外伤、先天与衰老及其他因素伤目的特点。
3、脏腑经络及气血津液功能紊乱发生眼病的病机。
第六章 眼科诊法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科四诊中的问诊、望诊及五轮辩证的内容和方法。
2、熟悉:辨外障与内障及辨眼科常见症状与体征内容。
3、了解:闻诊、切诊的内容和方法,眼科特殊检查及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闻诊的内容、范围,望诊的范围和方法及五轮辨证的内容。
2、眼病的外障与内障分属范围和特点及眼科常见症状和体征的辨证。
3、闻诊、切诊的内容和方法,扼要讲述特殊检查及临床应用。
第七章 眼科治疗概要
【目的要求】
1、掌握:眼科常用内治法、外治法和方剂。
2、熟悉:眼科局部用药剂型及用法。
3、了解:传统外治法、眼科常用中药及加减、常用针灸穴位的主治和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眼科常用内治法的适应症、外治法及方剂;
2、眼科局部用药及常用剂型;
3、传统外治法、常用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及常用针灸穴位的功能主治。
4、专业进展:扼要地讲述激光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胞睑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掌握针眼和睑弦赤烂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辨证论治内容和沙眼的诊断、分期、外治等。
2、熟悉:椒疮、上胞下垂的内治和胞生痰核、粟疮的外治。
3、了解:风赤疮痍、眼丹、胞轮振跳、目劄、睑内结石等胞睑疾病。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针眼和睑弦赤烂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和沙眼的诊断、分期、外治。
2、椒疮、上胞下垂的内治,胞生痰核及粟疮的外治。
3、风赤疮痍、眼丹、胞轮振跳、目劄、睑内结石等胞睑疾病。
第九章 两眦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流泪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熟悉:漏睛及漏睛疮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流泪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漏睛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漏睛疮的急症处理。
第十章 白睛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掌握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火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熟悉:脓漏眼、天行赤眼暴翳、时复目痒、胬肉攀睛、白涩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了解:金疳及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火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脓漏眼、天行赤眼暴翳、时复目痒、胬肉攀睛、白涩症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金疳及白睛溢血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掌握聚星障及凝脂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熟悉:花翳白陷、湿翳及混睛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了解:暴露赤眼生翳、疳积上目及宿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病变位置及聚星障及凝脂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2、花翳白陷、湿翳及混睛障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暴露赤眼生翳、疳积上目及宿翳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第十二章 瞳神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瞳神紧小、络损暴盲、目系暴盲、视瞻有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及绿风内障和络阻暴盲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2、熟悉:青风内障、圆翳内障、云雾移睛、消渴目病、视瞻昏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了解:瞳神干缺、视衣脱离、高风内障及青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详细讲述瞳神紧小、络损暴盲、目系暴盲、视瞻有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突出中医中药的治疗优势。详细讲述绿风内障和络阻暴盲的临床表现、急救措施。
2、青风内障、圆翳内障、云雾移睛、消渴目病、视瞻昏渺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3、瞳神干缺、视衣脱离、高风内障及青盲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内容。
第十三章 眼外肌疾病与弱视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章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熟悉:风牵偏视及弱视的各种治疗方法。
3、了解:通睛的矫治方法。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风牵偏视及弱视的各种治疗方法。
3、通睛的矫治方法。
第十四章 眼眶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熟悉:眉棱骨痛、突起睛高及眼眶假瘤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治疗方法。
3、了解: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
2、眉骨疼痛、突起睛高及眼眶假瘤的临床表现及各种治疗方法。
3、鹘眼凝睛、珠突出眶的治疗方法。
第十五章 眼外伤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眼病的病名概念,异物入目及化学性眼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2、熟悉:撞击伤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了解:真睛破损、辐射性眼损伤及冷热眼损伤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各眼病的病名概念,详细讲述异物入目及化学性眼损伤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2、撞击伤目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3、真睛破损、辐射性眼损伤及冷热眼损伤的治疗原则。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中医眼科学课程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临床课程,与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内科学等临床课程联系紧密,其中对于疾病的诊断是以中医诊断学为基础,辨证部分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治疗部分则是在结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指导下完成的。本课程既包括理论部分,也涉及到以外科临床为主的多学科的实践技能,因此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临床见习实习,从而达到能够运用基本知识防治常见眼科疾病的目的。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曾庆华主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教学参考书:
詹宇坚主编.《中西医结合眼科学》,广东省高教出版社出版,2007
惠延年主编.《眼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2
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