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一、 导入
(一)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乘着文字的翅膀去到了枣庄的石榴园,见证了石榴的成长和成熟,那些笑破肚皮的大石榴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那么大家对应着助学单上的表格,回顾一下《石榴》这篇文章,谁来说一说,作者写了石榴哪些方面的特点?(生交流)谁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的吗?(从颜、外、味分别交流)
(表)
作者正是抓住了石榴的颜色、外形、味道三个方面的特点,并运用了这么多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石榴的可爱和诱人,(表达了他对石榴的喜爱)。
(二) 想不想再去品一品另一种酸甜可口的美味水果呢?你来叫出它的名字——杨梅(知道这种水果吗?)
杨梅是一种南方水果,(在咱们北方不常见,不过现在交通运输发达,使得许多南方水果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到达咱们这里了。)
有一位生于江南的作家叫王鲁彦,他就喜欢吃杨梅,离家工作十几年,一提起杨梅他就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品一品他家乡的味道吧。(齐读课题)
二、 整体感知
(一)接下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读一读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种酸甜可口的水果。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能够听到自己美美的读书声。开始吧
(二)词句都读通了吗?拦路虎都扫清了吗?那我来考考你。
1、 第一组词: 贪婪 吮吸 伸展 欢笑
(一个学生读 他读对了你就跟着读一遍)
(1) 这组词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板:杨梅树】
(2) 出示第二段并齐读,你读出了什么?
作者把树当人写了。【板:拟人】
(3)“吮吸”什么意思?做做动作。吮吸甘露的小杨梅树们,你们特别渴望快快的长大,吸一口够吗?两口呢?要多少口啊?(很多口)。像这样想要很多很多,一点都不满足,就是文中的一个词(贪婪)。
带着你对词语的理解,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一生读)他读出这股贪婪劲了吗?谁来评一评?(生评)他是怎样读出来的?或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来?(重读“贪婪”,放慢语速)带着刚刚的建议谁再来读一读?(真是一棵渴望成长的小杨梅树)
(4)当你们喝饱了甘露,最想干什么?(玩耍 伸展 欢笑)
那你能畅快地、欢笑地读读第二句话吗?(一生读)
A 你为什么读的这么好?(想象自己就是杨梅树,高兴着读。)(真是个好办法,小杨梅树们,我们学着他的方法,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感受这快乐成长的时刻吧!)
B 生评,怎样才能读得更好,更欢快呢?(想象自己就是杨梅树,笑着读,加上动作读)你来试一试吧,(真是一棵快乐的杨梅树)我们学着他的方法,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感受这快乐成长的时刻吧!
2、第二组词:细腻 柔软 新鲜红嫩 汁水 甜津津
(一个学生读并领读)
这组词在文中是描写什么的?【板:杨梅果】
杨梅树们喝饱了甘露,长啊长啊,终于挂满了杨梅。
三、 精读细品
1、 文中描写杨梅果的是哪几段?(4、5、6)(找三位同学读)
边听边思考,作者抓住了杨梅的哪些方面来写的?【板:外形、颜色、味道】
(把这三个关键词依次写在表格中)
2、 下面,咱们就要联系学习《石榴》的方法,品析杨梅的这三个方面,完成这张表格。
(一) 外形
1、 先看外形,第几段?(4)请同学们默读第四段,看看杨梅外形有什么特点?
生: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2、 第一句话,老师给它改一改。你读一读,“杨梅是圆的,生着小刺。”更简单了,意思也一样。大家再读读文中的这一句。比较一下,哪句更好?好在哪?
(1) 和桂圆作比较,比一比更具体,让人读了更加清楚杨梅的大小。
作者通过比一比,对比的方法写出他的外形。【对比】
“遍身”更具体。
(2) 还好在哪?“圆圆的”这个叠词用的怎么样?(生再读)读出什么?
(体会到杨梅果特别可爱,作者很喜欢它们。)
(3) 你能读出这句话中杨梅的可爱和作者的喜爱吗?(一生读)(想象着杨梅的样子读)(圆圆的杨梅仿佛就在我们眼前了)
3、 师:(表)所以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方法写外形的?【对比】
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感受的呢?(用眼看,用舌头去触碰。)
(作者不仅用眼睛仔细观察了杨梅的外形,还把它放到嘴里用舌尖去触碰和感受那平滑的刺。)【看、触】那细腻柔软的小刺就像在给舌头做(按摩)呢,好舒服呀。
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舒服的感觉吧。(整段)(听得我都要流口水了)
现在,请同学们提笔,把外形方面的关键词送进你的表格中。
(二) 颜色
好,下面,咱们就通过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小组合作学习第5段“颜色”方面。填一填咱们的表格。(可以联系一下咱们之前学《石榴》颜色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写的,对比着学。)
小组代表交流:
1、 生:特点:(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到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鲜红的汁水。)
写作方法:(和石榴颜色的描写有什么共同之处?)
按照生长变化的顺序、由外到内(表面颜色——果肉颜色)
感受方式:眼看 嘴轻轻咬开
(根据同学们的交流修改自己的表格)
2、 改好后,我们再回到文中,请你把有关杨梅颜色的这些词在课文中圈画出来,体会体会,你感受到了什么?
(1) (谁来读读你找到的这些词并说说你的体会?)
杨梅的颜色好丰富,光红色就有这么多不同程度的表达。真是多亏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杨梅颜色的变化和特点。
(2) 下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桔子生长时颜色的变化,你能用上文中“先是……随后……最后……”为大家细致地描述一下吗?
桔子先是( ),随后( ),最后( )。
(3) 写好果实的颜色离不开什么?(我们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用词。)
(4) 我们一齐读读这由外红到内的杨梅果吧。
(三) 味道
杨梅的颜色这么富有变化,那么它的味道呢?下边每个同学默读并自学第六段,完成表格。
1、生:特点: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方式:尝一尝
2 写作方法:作者为了把杨梅的味道写清楚,给我们讲了一个吃杨梅的趣事呢。一起读一读。牙被酸倒了还想吃,可见作者对杨梅的着迷啊。
3、 你有没有因为喜欢吃某种水果而发生什么趣事呢?(生交流)
咱们就可以把这些趣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一定会很有趣味性。
总结表格:
同学们,看,作者正是抓住了杨梅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它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让我们透过文字就能 见其形、观其色、品其味。
四、 推荐阅读
同学们,这篇课文节选自作家鲁彦的散文《故乡的杨梅》,原文很长,对杨梅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
比如,拿它和荔枝对比写:“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还有这样的描写:“人家把它一船一船的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地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从脸盆捞杨梅吃的经历)
十分有趣,课下找来原文,好好读一读,品一品吧!
五、 收获总结
现在我们走出江南,回到课堂,回顾本单元学习的两篇课文(《石榴》《我爱故乡的杨梅》)。你能说说看收获到了哪些写好水果的方法吗?
1、要抓住外形、颜色、味道三方面写出水果的特点;
2、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来写,如按一定顺序来写、用上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写写你和水果间的趣事等等;
3、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都离不开我们认真的多角度的观察和感受,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全身心地感受它的特点。
下节课,我们就用上学到的方法,动笔写一种我们喜爱的水果吧。
【板】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拟人
外形
杨梅果 颜色
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