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6986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三 记叙文阅读 标题的含义与作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教材分析 记叙文的范围很广,散文和小说都可以包含其中。近几年的河南中考试题,无一例外都有记叙文阅读,且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同学友谊、人生感悟是主要题材,有时会以当年发生的重大时事及社会热点为题材。在题型设计上,仍以简答题为主。 3.中招考点 基于课标的要求,中考对记叙文阅读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4.学情分析 学生对记叙文阅读已经积累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复习时在把握记叙文基本的文体知识上,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基础性的阅读训练。 二、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考题及答案,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此类题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模式,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根据目标,设计一组活动,通过观察考题及答案,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各考点的答题方法及答题模式,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5、能准确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总结答题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第一课时 复习指导 复习内容:能准确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复习方法:默读,边读边思考,交流展示,老师点拨,找规律,归纳方法要点。 复习时间:20分钟 复习要求:归纳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 分析检测 答题思路: 标题的含义:可能会有表层义和深层义,要注意联系文章中心。 (1)指出修辞,抓住特征,说明作用; (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3)挖掘表层、深层含义。 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走一步,再走一步》; (2)充当文章线索《背影》; (3)充当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主题)《童趣》; (4)新颖、设悬念、引发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等《变色龙》; (5)引发读者思考; (6)作者思想感情的触发点《紫藤萝瀑布》《背影》 课文实例: 《爸爸的花落了》题目的含义: 一方面写爸爸养的花凋落了;另一方面暗示爸爸也离开了人世。 题目的作用:拟题巧妙新颖,一语双关,耐人 寻味,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意思。 答题公式:标题含义:表层义是---深层义是----,要注意联系文章的中心。 《爸爸的花落了》标题作用:作为文章的线索;或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揭示文章中心或概括文章内容;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一、常考的题型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好在哪里? 二、分析标题的含义 1、 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三、题目作用的归类: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修辞(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 5、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 吸引读者兴趣。 特备提醒: [注]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四、具体解析标题的含义 (示例) 例1《走一步,再走一步》 表层含义:父亲鼓励我一步步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 :大目标化解成小目标,一个个击破,取得最后成功。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字“走”,联系文章内容看文题指的是:全文写“我”爬上悬崖却恐惧得不敢爬下来,后来是在父亲指点鼓励下“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结合文末主旨句分析,“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因此文题具有更深层的含义,暗含人生哲理。 例2《爸爸的花儿落了》 表层含义:夹竹桃凋谢 深层含义:父亲去世,也预示我长大了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花儿落了”。文题一语双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结合文末主旨句揣摩标题深意,“走过院子,看那垂落的夹竹桃,我默念着: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因此文题也暗含着另一层含义: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例3《变色龙》 表层含义:善于变色的蜥蜴 深层含义:见风使舵的沙皇警察 解析:揣摩标题关键词“变色” 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联系课文内容,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态度发生五次变化,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 因此,文题的含义其实是指像奥楚蔑洛夫这样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警察。(结合主旨) 例4 课文《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解析 揣摩标题关键词“第一本书”,联系文中内容(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结合相关抒情议论的句子,理解这第一本书蕴含的深意。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它既是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 例5《背影》:答:1)充当全文线索;2)抓住外貌特写镜头来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2)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品质;3)表达“我”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心声》:1)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2)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3)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真题回放   选自河南省《说明与检测》(2017)(语文)(下册) (一)《影青瓷》题3 p26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为什么用“影青瓷”作标题。 (二)《长途跋涉的苹果》题3 p30 文章以“长途跋涉的苹果”为题,有什么好处? (三)《风筝》题2 p34 文章以“风筝”为题,有什么好处? 答案示例  例1 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全文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影青瓷展开的。‚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旨。 例2 用“长途跋涉”来修饰苹果,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具有比喻意味,梁晓星就像那苹果,苹果虽不好看,不那么甜,却回味绵长,梁晓星质朴本色,有美好的品德。 例2 “风筝”是文章的线索,使全文脉络更清晰。‚“风筝”是母爱的象征,突出对母爱的赞美。 分析标题的作用 得分策略 1、结合分值,全面考虑,按分类条理综合作答。 2、“内容主旨”作用项要具体作答,空泛则不得分。 例1.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线索)六个馒头为线索,贯穿全文;(主题)表现了文章的主题,颂扬了同学们的深情厚谊;(题目本身特点)以平常的馒头为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教师总结: 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 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 具有象征意义。 5、 语带双关。 6、 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7、 吸引读者兴趣。表明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贯穿全文线索;透露情感主旨。 8、 此外还有作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制造悬念,激发读 特别提醒 【注意】: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作全面的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提示] 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 真题回放 中考连接: 全真模拟检测 例一 2017 《说明与检测》下模拟试题(一) 《旧土》题10 p75 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例二 2017 《说明与检测》模拟试题(三) 《长在心上的眼睛》题11 p89 有人认为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例三 2017 《说明与检测》模拟试题(四) 《绝不食言》题8 p96 题目“绝不食言”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案示例 《旧土》题10示例:不能。作者是从旧土得到人生启示,写作的主要对象是旧土主旨是赞美旧土;水只是行文中唤醒旧土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在心上的眼睛》题11 示例:用“长在心上的眼睛”好。因为“心上”一词集中具体地表现了奶奶的爱,形象生动,深化主题;而“奶奶的眼睛”较为平淡,既不形象,也没有文采。(意思对即可) 《绝不食言》题8 示例:“绝不食言”一方面指父亲离婚时对我说的“她将永远爱我”,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出现在我身边。另一方面,也指我受到爸爸的影响,自己做了母亲后对孩子承诺“我会永远爱他们”. 当堂训练 (12河南)桥在水上 (第9小题) 选文见《说明与检测》 题组训练 (见附录) 限时训练(见附录)   能准确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总结答题方法,并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1)指出修辞,抓住特征,说明作用。 (2)联系中心,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 (3)挖掘表层、深层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