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8《出师表》教案(1)(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6933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8《出师表》教案(1)(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28《出师表》教案(1)(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师表》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四、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 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 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 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注释。   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宜:应该。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2 学生讲述大意。   3 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激励振奋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凭借,可译成“用”。   4 分析本段的层次。   板书: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背诵第1段。   2 预习2—5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情况。   二、讲读第2段。   1 指定学生讲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下列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惩罚;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昭:表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 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板书:   三、讲读第3—5段。   1 齐读后指名学生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善良;实,诚实。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垮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遗憾。这里包含着必须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作者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 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板书:   四、讨论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 熟读2—5段。   2 预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指名背诵第5段。   二、自读第6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 选择题。   (1)“卑鄙”的意思是( )   A (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B 见识浅陋。   C 地位低下。   D 低微而鄙俗。   (2)“尔来”的意思是( )   A 从那时以来 B 你来 C 算来 D 从来   (3)下列句中“顾”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C 将军宜往驾顾之   D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中“以”的解释相同的两句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一儿以日初时远,而日中时近也   C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 今以蒋氏观之   E 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   F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不谋求听到关于诸侯的事情   B 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C 不谋求让人知道我到诸侯那里去了   D 不想与诸侯商量大事   (6)“先帝不以臣卑鄙……遂许先帝以驱驰”全句的意思是( )   A 自己很有才能,因而先得先帝看重   B 追术当年三顾之遇,表明忠于蜀汉的历史原因   C 先帝恩宠备至,自己感恩戴德   D 赞扬先帝的知遇之恩,委婉批评后主不器重自己   2 “二十有一年”中的“有”同 。   3 将“咨”字组成一个双音合成词,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缩为一个成语。   合成词: 成语:   4 翻译“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参考答案:   1 (1)D (2)A (3)A、C (4)A、F (5)B (6)B 2 又 3 咨询 三顾茅庐 4 (略)   三、指名学生说说第7段的大意。教师重点讲解有关词句:   以伤先帝之明:以致损伤了先帝的知人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让我能用尽自己平庸的才智,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庶,差不多。   四、讨论问题。   1 北伐中原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2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明确: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受命以来”的心情和行动,说明他时刻以“报先帝”为念,深感使命沉重,不敢顾惜自己,努力做好“北定中原”的准备工作。   五、分析第三部分的结构层次。   板书:   六、布置作业。   背诵第三部分,预习第四部分。 第四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讲读8、9段。   1 学生朗读这两段课文,并指名讲述大意。   2 教师重点点拨: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以,表示目的,译为“来”。   3 分析结构层次。   板书:   三、归纳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刘禅认识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从而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   四、归纳写作特点。   1 以议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第二部分寓情于事,最后一部分谈各方面的责任,也表达了完成先帝遗愿的决心。具体说来有三方面特点。   (1)反复提及刘备的遗言、“遗德”、“遗诏”,在文章的重要关节无不提及“先帝”,处处从先帝说起,时时提先帝遗训。全文仅600多字,竟先后13处提及先帝。其作用是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   (2)常从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感情谈起,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   (3)处处从“陛下”的帝业、威望、声誉着想。   由于上面三个特点,使本文达到了“忠言不逆耳,辞切见情深”的艺术效果,使刘禅再昏庸糊涂也当欣然听取,甘愿采纳。   2 语言朴素无华,字斟句酌。   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   (1)与受表者的对象有关。刘禅本人的年龄识见,文化素养,决定了该文语词朴实,叮咛周备。   (2)写表与受表者之间特殊关系,决定了该表委婉、恳切、字勘句酌的特点。诸葛亮是后主的臣,但又是后主的长辈,刘备临终时云“以父事之”。   陆游云:“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   五、布置作业。   1 归纳《出师表》的合成词。       参考答案:   同义合成词:   志虑、阙漏、行阵、兵甲、驽钝、奸凶(名词)崩殂、开张、引喻、简拔、裨补、晓畅、叹息痛恨、闻达、枉屈、感激、驱驰、倾覆、托付、奖帅、攘除、兴复、斟酌、进尽、咨诹、察纳(动词)恢宏、菲薄(由形容词组成、用作动词)疲敝、危急、平明、广益、淑均、和睦、兴隆、倾颓、贞良、卑鄙、危难、谨慎(形容词)   反义合成词:陟罚臧否、刑赏、优劣、损益、存亡   2 找出偏义词。(异同,即“不同”)   3 填表(括号中为答案)   4 背诵全文。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关键时刻啊。(或:这实在是非常危急、或存或亡的、令人担忧的艰难时刻啊。)   引喻失义  译文:称引比喻失去时宜。   性行淑均 译文:性情善良,行为公正。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只希望乱世姑且保命,不要在诸侯里闻名,飞黄腾达。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译文:先帝并不认为我地位低下,孤陋寡闻,却让自己降低身分,枉驾相顾。   深入不毛     译文:深入到连桑麻也不能生长的地方。   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不尽力,就处治臣仆的罪。   察纳雅言   译文:审察并且采纳正确的言论。   庶竭弩钝     译文:希望使我尽点儿笨力。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