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536932 上传时间:2025-02-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专题一标题 求知之创新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型 新授 教 案 序 号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2、把握本文的论证方式,品味文中设问句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议论文阅读能力; 3、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专题学生活动设计 专题教材处理 一、学生活动设计一:情境导入 1.请同学们来做个算24点的游戏。 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互动。 3、师总结: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学生活动设计二:预习反馈 (一)、学生自测:小组交流预习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解疑 小组长带领全体组员交流各自预习情况,补充缺漏知识点,修改自己作业中的错误之处。分两块块进行:作者介绍、字词音形义积累。 (基础知识主要由学生在课下根据书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解决) (二)、课堂展示:学生展示(分版块逐一进行),学生自由发言补充。其他学生摘记、订正、补充,再识记。板书学生发言中的重要知识点,以检测题的形式出现。 (学生展示时要求说明是哪一段哪一行的哪一个字,需要注意什么,其他学生做好标记并纠正、补充) 三、学生活动设计三:整体感知 自主读思: 生速读全文,初步感知每一段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标志做好圈点勾画,尤其是每一段的中心句及其他重点语句。 思考: ①本文的结构如何划分? (分为几部分?) ②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论点? 四、学生活动设计四:精讲点拨、列结构提纲 1. 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方式符合客观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作者先从反面论证。“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然后从正面论证。“不满足于一 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2.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须的要素?为了证明这些作者用了哪两个事实论据?作用是什么? A 有渊博的知识; B 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C 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不断地尝试)。 * 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 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作用——用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的进行尝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人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富有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 逐渐充实。 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进行自我压制。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4、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13段 5、设问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有:①提醒注意,引发思考,②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变化,起波澜;③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 (在精讲点拨过程中,老师板书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列结构提纲。) 五、学生活动设计五:合作探究 处理课后习题: 1、 自主思考 2、 小组交流 3、 班上展示,教师点拨 六、学生活动设计六:拓展延伸,思维训练 1、请大家以《“1+1=1”的联想》说话,请同学们尽量打开思路,看谁想得越快、越合理。 学生抢答展示,师生点评。 2、中考链接 生活是一首歌,唱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生活是一朵浪花,撞击着人类梦想的礁石。 生活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请仿照例句,再写两个。 3、交流有关创新的名人名言。如陶行知、爱因斯坦等。 课下整理笔记 教师结语: 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处在一个激情似火的时代,我们身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度,时代呼唤我们的创新精神,创新需要有境界、有气魄、有胆量。我真诚祝愿同学们今后的日子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要学会创造,早日成为祖国栋梁之才。 六、学生活动设计六:作业 1、完成学案的《蛋糕未必越大越好》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 2、预习14课,完成练习册上的基础题。 4-1=3 4-1=4 4-1=5 一. 作者微博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 等。 二.①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锲而不舍 学识渊博 约翰 ②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③、关于“推敲”的典故: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地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做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刘公嘉话》)。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④.、关于“锲而不舍”的出处: 《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关于本文结构: 一(1-3) 由一个选择题的答案谈起,告诉人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二(4-12)论证探求新事物有赖于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及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的根据。 三(13)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2.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 要点:提醒学生注意几个位置(题目、首段和尾段,本文的第四段)。 3、关于论据: 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本文中主要在5、7、8、10、11段。 4.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7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8自然段)。 (2)引证法:如第10自然段,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 (3)正反对比论证:如第11自然段。 示例: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张天罗地网; 1、一场考试+一个分数=一根绷紧的心弦; 2、一点冲动+一点不成熟=一个不小的错误; 3、一点牺牲精神+一点主任翁态度=一个民族的腾飞; 4、一只羊+一只狼=一只狼 生活是一场戏,上演着人生的喜怒哀惧。 生活是一张照片,记录着真实的市井百态。 生活是一个调色板,调试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全民族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挥将决定着国家未来的繁荣昌盛。” ——爱因斯坦 评价要点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评价要点: 1、能否积极搜集整理课文相关的材料,全面实用。 2、能否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能否主动反馈学习成果,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评价方式:教师点评,组内互评,达标检测,过关听写 学习成果: 1、能掌握文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并能准确认读、书写。 2、能掌握议论文三要素,并能灵活分析,学会列结构提纲。 3、能条理清晰地整理好专项笔记。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