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行测常识热度考点汇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519248 上传时间:2025-02-16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测常识热度考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行测常识热度考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联考常识判断热度考点 公务员联考是指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共同举行的、统一考试时间、统一由国家公务员主管部门命题的公务员“联合考试”。统一考试、统一命题,这是公务员联考最大、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公务员联考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09年起,多个省市已经参加了三年六次联考。联考参见国考大纲: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省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科技、省情等方面。   根据大纲的表述和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分析一下联考常识判断的出题特点、规律和各部分考查的比重。   一、联考题目特点   1、组合型题目明显增多。   相较于国考、各省市联考的常识判断题目,联考的难度系数是最大的。主要原因在于联考的组合型题目较多。一般常识考试的题目考查单一知识点。2009年第一次联考时,也主要考查单一知识点。如2009年424联考题目、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草书。本题只要求考生了解汉字的演变顺序由繁到简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   但随着联考的逐渐成熟,题目难度系数不断增大。完成了由考查单一知识点向考查系列知识串的转变。例如,2011年4月联考,题干的问法多为:下列关于文化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太阳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我国武装力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行政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是。   虽然大纲表述为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但对考生知识结构和素质素养的纵深考查日益显现出来。针对这一特点,华图教育为考生推出的联考常识判断冲刺手册,采取了专题与热点讲解并重的方式,既能保证知识点的广度,又能满足联考对知识点深度考查的要求。   2、考查知识点日趋广泛并且细致。   相较于单一题目来说,同样数目的组合题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成倍数增长。就联考的考查规律和趋势来看,2012年20个常识判断涉及的知识点可能达到80个左右。但80个知识点并非浮于表面的左右突击,而是呈现较明显的规律性。   从广度上来说,围绕一个主题,涉及古今中外。   如2011年4月联考题目、下列关于文化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是莫奈、马奈、梵高等,B.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C.北宋时期的文人画多以山水、花鸟为主要内容,D.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有古筝、扬琴、琵琶、马头琴等。一个题目,围绕艺术,考查知识点涉及绘画、舞蹈、乐器;考查时间涉及古今;国别涉及中外。   从深度上来说,题目可围绕一种现象或者某一事件、某一新生事物,穷尽考查的知识点。   如2010年4月联考题目、关于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稻是目前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B.我国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出世界首例杂交水稻,C.《诗经》的“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一句中提到了水稻,D. 袁隆平的研究小组在海南岛找到的野稻对杂交水稻培育意义重大。袁隆平培植的杂交水稻对人类社会是重大的贡献。联考对水稻进行考查在情理之中。在本题中,从四个角度涉及选项:全球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何时培育成功;何地找到野稻;古语的称谓是什么。这种考查方式也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时注意同类型知识点的专题式总结和体系性梳理。 3、选非题增多。   2009年选非题相对较少,2011年20个常识判断题目,带有“不正确,不对,不属于,不符合,不能体现,无关”字样的选非题有12题之多。   在此提醒考生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审好题目,看清楚是选非题还是选是题。不要在看到熟悉知识点时放松警惕,犯非知识性错误。   二、联考考查比例   总体来说,联考的考查范围比较广泛。但与国考不同的一点是,由于联考参加省份各个省情时事的不同,联考中考查时事政治的内容相对较少。比较偏重人文历史、科技生活常识的考查;其次,经济、法律的比重一直较重。考生可侧重复习这四个模块。政治、地理、国情、管理的题目都会涉及到。   联考题目中知识点的重复比例是较高的。   民族关系是政治常识的一个重点。   法律常识中,行政法和宪法是考试的重点。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许可考查比例尤高。也会涉及到对新法的考查。   经济常识中,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都是常规考点。   人文模块的知识点多且杂,但在六次联考中,有多个点重复考查。2009年4月联考和2011年9月联考考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2009年4月联考、2010年9月联考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节日。   科技常识中,多考查涉及重大科技成就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化学、医学等知识。   地理常识中,多与国情结合考查。由于西藏的特殊性,青藏高原也容易考查。   常识手册针对考点出现的频率,对高频考点进行了模块化、专题式梳理。对其中经常出现的关键词以方框凸显,可能考到的重要知识点加粗标示,考生可以在全面复习的同时,分清主次,对重点突出复习。   归根到底,公务员常识考试越来越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对国家的关注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各位想从事政府工作的考生还需要多想多看,从根本上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公务员考试时政常识热点:中央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2年工作总体部署   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   三个关系: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五个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2012年主要任务   关键词1:扩大内需。   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关键词2:控物价,保供给。   保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重点: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   关键词3:PM2.5   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知识点连接: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到2010年底为止,除美国和欧盟一些国家将PM2.5纳入国标并进行强制性限制外,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还未开展对PM2.5的监测,大多通行对PM10进行监测。PM2.5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 公务员考试时政常识热点:十七届六中全会 1、主题:《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会议精神要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和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务员考试时政常识热点:2012中央一号文件  1、主题:《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要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公务员考试时政常识热点: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来;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注重提高发展的包容性。   2012年经济总体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公务员考试时政常识热点:中国入世十周年 1、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3、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经济体仍是美国,之后依次为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巴西。   4、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   【知识点链接】   1、世界最大的区域性贸易集团 :欧盟。   2、世界贸易组织(WTO):1995年正式运作,取代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部长级会议是世贸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世贸组织的标志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成立,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为国际货币问题的磋商和协作提供方法,稳定国际汇率,在成员国之间保持有秩序的汇价安排,避免竞争性的汇价贬值;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记账单位,不是真实货币。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采用一揽子货币的定值方法。】主要功能是监察,不是提供贷款。 公务员考试时政常识热点: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 1、南巡讲话   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核心),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计划、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方式,和社会性质无关;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标志邓小平理论的最终成熟和形成。   2、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3、目前最大的经济特区:新疆喀什。   例、关于“南巡讲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B.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南巡讲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解析】选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是1988年邓小平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提出的,并非在1992年南巡“首次”提出。 公务员考试常识时政热点:社会管理 1、社会保险: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五项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   2、三公经费: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工作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建设一个廉洁、节俭的政府是我们的目标。中央国家机关要带头厉行节约,特别要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这项工作要注重制度改革和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1)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2)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3)切实提高政府行政效能。A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B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C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素质,推进政府绩效管理。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提倡讲短话、开短会、行短文,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弄虚作假和做表面文章。   (4)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切实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发展基层民主。   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11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试点工作,计划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B.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出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三项经费支出   C.创新社会管理,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D.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解析】选A。2011年7月1日起,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今年试点范围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公务员考试常识时政热点:民族关系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2、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3)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实行民族平等是中国的宪法原则。   (4)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3、中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西南和西北是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两个区域。   4、中国的民族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和抵制一切外部势力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插手、干预中国的民族问题   二、主要少数民族   1、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是中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白节: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闲时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有娱乐或游戏之意。日常食俗: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意为“红食”。炒米;奶茶。   2、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   5、藏族: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明称“西蕃”,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清代称“唐古特”,“藏番”。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新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民主改革结束了这里的封建农奴制度。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王传》。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以糌粑为主食,青稞酒。  6、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7、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8、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10月13日,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特有的点心“萨其玛”。   三、古代民族关系   1、秦汉开创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格局。   (1)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在全国设郡县加以统治,今天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都纳入秦朝管辖之下。   (2)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局面,在今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管辖包括新疆地区在内的广大地区。   (3)唐朝(618—907年)设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管辖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设道、府、州或羁縻府、州,管辖中南和西南各少数民族。   (4)蒙古族建立的元朝(1206—1368年),在南方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设土官(以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的地方行政长官),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西藏事务,在西藏分设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西藏从此处于中央政府有效行政管理之下,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5)满族建立的清朝(1644—1911年),在西域设伊犁将军并建新疆行省,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土司制度、选派官员统一管理的“改土归流”(少数民族地方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政治改革,最终确定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2、重要事件   (1)茶马古道   周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通过“茶马互市”、“绢马互市”等,既满足了中原农业、交通和军事对马匹的需求,也满足了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所需,促进了经济互补和共同发展。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茶马古道是当今世界上地势最高的贸易通道。(两条路线:川藏、滇藏)   (2)改土归流   元朝设置土司制度。改土归流是指雍正时期,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例、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并存的国家,下列有关古今民族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其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B.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C.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其中,民族平等,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D.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那达慕大会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解析】选D。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并非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丰收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公务员考试常识热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一:邓小平理论   1、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1980年,邓小平首倡,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到1992年后,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经济区—内地中心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6、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7、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首先解决香港问题。(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但不具有外交权和国防权)   ★两岸进程:1979,《告台湾同胞书》。1982年,三通---通商、通航、通邮。1992,《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邓小平南巡时期,提出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D.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解析】选B。1980年,邓小平首倡,先后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不是在南巡时提出的。   知识点二:三个代表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 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知识点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要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二是要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   例、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 )。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 ④民族自豪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热点:宏观经济学 知识点一:三大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   第三产业:服务部门、流通部门、提高科技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房地产行业属于第三产业】   例、下列不属于第三产业的是()   A.挖掘业 B.房地产 C.物流 D.教育培训   【解析】选A。第三产业:服务部门、流通部门、提高科技水平和居民素质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房地产业不同于单纯的建筑行业,涉及服务和流通各个部门,属于第三产业。挖掘业是第二产业。   知识点二: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原因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下跌   危害直接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秩序混乱,生活水平下降,影响社会稳定直接引起物价下跌,影响企业与投资的积极性,市场销售困难,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   对策主要是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内需,并努力扩大出口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例、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   A. 生活水平会下降 B. 生活水平会提高   C. 没有变化 D. 幸福感会增强   【解析】选A。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靠固定工资收入的人会因为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 知识点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缺陷   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没有中央协调的统一体制来运作。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1.平等性 2.竞争性 3.法制性 4.开放性。   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生产过剩:资本主义的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但在古典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发金融动荡,股市崩溃;而在当代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过旺,寅吃卯粮。】   市场经济的基本作用:利益刺激功能;信息传递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市场导向功能; 优胜劣汰功能。   知识点四: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税收、财政补贴等促使宏观经济总量变化。   货币政策: 通过央行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及其结构,调控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再贴现率、发行政府债券、汇率等。   1、财政政策的运用   “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   总需求不足→经济萧条→企业倒闭→失业   ∴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增加总需求   总需求过度→经济繁荣→信贷规模扩张→通货膨胀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   2、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   货币供给量增加→债券价格上升→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消费增加   货币供给量减少→债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消费减少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恰好相反。   1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过热,央行可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抑制消费。反之,则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需求。)   2汇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一国货币升值,将不利于该国出口贸易,容易导致国际热钱的流入,有利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   例、2011年11月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创下了1美元兑6.31元人民币的记录。下列关于本币升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币升值有利于非贸易品部门   B.本币升值有利于外延增长型部门   C.本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依赖型上市公司   D.本币升值不利于外债和资源性上市公司   【解析】选A。西方经济理论将开放经济体的国内产品分为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非贸易品的价格基本不受国际市场影响,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非贸易品包括金融服务、运输等。根据经典汇率决定理论,本币汇率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在国际市场贸易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本币升值会负向影响到国内市场贸易品价格,非贸易品部门取得相对价格优势,从而使生产要素向非贸易品部门聚集,非贸易品部门得到更快发展。 知识点五: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194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   1947年签定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3、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   (4)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公务员考试宪法常识热点: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的立法机关。   2、组成和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5年。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1)立法权:①宪法修改权和监督权: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   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②基本法律的制定权和修改权: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监督权: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重大事项决定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   4、召集与主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性质和地位 :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2、组成和任期:由委员长、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和委员若干人组成,组成人员实行专职制(不得担任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职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为5年。委员长、副委员长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职权   ⑴立法权:①宪法解释权和宪法监督权;②立法权和法律解释权。   ⑵重大事项决定权:①有权决定宣布战争状态; ②决定全国总动员和局部动员;③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等。   ⑶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3人大代表的权利:   需集体行使——①提出议案的权利,②提出质询和询问的权利,   个人的权利——③言论免责权(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④刑事豁免权(非经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主席团许可,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⑤工作便利权和物质权利。   二、国务院——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1、组成与任期: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每届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2、国务院的职权:   ⑴立法权: 行政法规制定权。   ⑵重大事项决定权:国务院有权决定省级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区域划分;批准市县级建制及区域划分(注:省政府批准乡级建制及区域划分)。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国的国家元首,包括国家主席和副主席   1、任期:国家主席、副主席的任期是5年。国家主席、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2、国家主席的职权: ①公布权 ②任免权 ③外事权 ④授予荣誉权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1、中央军委的任期:中央军委每届任期为5年,没有届数限制   2、中央军委的责任:中央军委主席对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不汇报工作。   五、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1、任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期为5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2、领导体制: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   六、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是行使国家最高检察权的机关 。   1、任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任期为5年,连续任职不超过两届   2、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下级人民检察院在接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的同时,还要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负责。 公务员考试行政法常识热点:行政行为 知识点一:行政主体   一、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关   1、派出机关: 政府派出,有主体资格   市辖区:街道办事处县政府 :区公所 省级政府:地区行署   2、派出机构:职能部门派出,授权才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   3、内设机构:授权才有(商标评审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