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数论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519071 上传时间:2025-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论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数论文:课堂因生成而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目:小学数学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邮编:415700 单位:桃源县青林乡中心小学 姓名:张丽平 职务:数学教师 职称:二级教师 电话:13487656084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数学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有着灵活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的过程。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那么,如何构建有效的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精心预设,引导生成;灵活宽容,尊重生成;理智筛选,接纳生成;整合资源,升华生成”等几方面作了探讨。 关键词:预设,生成,宽容,尊重,课堂教学 “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不确定的,是可以预测,但无法规定的。”这就是动态生成。“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它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它必须是真实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能迸发出智慧和灵感的火花。使课堂教学超越预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呢?我觉得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精心预设,引导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动态生成,使生成更具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教师只有课前成竹在胸,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才能面对学生的生成时做到心中有数,临阵不慌。如对“圆的周长”一课预设时,教师要考虑两种可能性,假如学生不知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时应怎样备课?假如知道又怎样设计?对前者教师在预设时应选择“对未知的探索”,对后者在预设时应选择“对猜想的验证”。作了这样两手准备,在课堂上我们还慌什么,怕什么。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是“教材”,倡导教师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运用教学机智进行反思性教学,以提升教学情境的适应性和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首先,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内容。   其次,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活用教材。学生学习数学除了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只有根据学生实际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准确、恰当地预设。这就要做到:⑴从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出发,找准学习的新起点;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找准学生的兴趣点;⑶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找准新知的生长点。   再次,在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富有弹性。教材提供的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广泛的,所有适合学生认识规律,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任何材料都可经过加工筛选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除了事先预设一些预备内容外,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反应,及时捕捉课堂上有用的信息来调整教学内容。因为,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倘若预设空间过窄,答案唯一,生成则太少;反之,预设空间过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必将太杂。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也要有一定弹性,由于教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各个教学环节在用时上难以把握,所以教学预案对时间安排应留有余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探究情况及时调控。   二、灵活宽容,尊重生成   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当精彩不期而至的时候,不能回避学生“节外生枝”的问题,而应顺势引导学生,尊重课堂上预设外的生成问题,使学生思绪飞扬、兴致盎然。 如教学“千克的认识”时,一个学生说:“我妈妈买蔬菜、水果时,总是讲买几斤,斤是千克吗?”有部分学生跟着附和,都有这样的疑问。教师笑着说:“斤不是千克。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斤,买菜、卖水果等都习惯用“斤”做计量单位。我们几乎很难听到“千克”这个计量单位。其实“千克”是国家法定的计量单位,而“斤”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使用的计量单位。”那个学生似懂非懂,教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千克”与“斤”的关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吧!” ……学生通过学习,弄清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我们预设外的“节外生枝”,作为一个有“动态生成”意识的教师,不要让它擦肩而过,而是要敏锐地捕捉这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使师生积极互动,擦出智慧的火花,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灵动生成。   三、理智筛选,接纳生成 课堂是丰富的,生成是精彩的。教师在努力促进预设生成的同时,还应该运用自己的智慧去促进更多的“非预设生成”,及时捕捉住“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让它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片段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王爷爷家用篱笆围一个长10米、宽6米的长方形鸡圈,需要篱笆多少米?”第一个学生解答:(10+6)×2=32(米)。教师问:“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第二个学生解答:10×2+6×2=32(米)。就在这时,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如果鸡圈有一面靠墙,就不需要这么多篱笆。”教师马上表扬了他:“能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很好。”这时候,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也有可能两面靠墙。” ……教师说:“同学们考虑得很全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列出相应的算式进行解答。” 这堂课的最后达到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非预设生成状况,教师没有打断学生的思考,而是及时加以引导,通过充分讨论和广泛交流,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互相借鉴、互相补充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四、整合资源,升华生成   布卢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一系列表现做出及时反应,如遇突如其来的提问,遇到与众不同的声音,遇到错误的认知等,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还要切实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激励评价功能,既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有一道题:一个梯形上底1.4米,下底3.5米,高2米,求它的面积。一个学生这样解答:1.4+3.5=4.9(平方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学生此时十分发窘。教师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孩子的思路独特而奇妙:梯形高2米,求面积时要除以2,乘以2与除以2抵消了,实际就是上底与下底的和。教师进而让学生讨论,形成共识:如果这样列式求的是上下底的和,不符合题意,正确列式是(1.4+3.5)×2÷2;但计算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此时教师再补充道,是这位同学为我们找到了简便算法。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这种匠心独运的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变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使课堂在对话中生成,在辨错、改错中,引燃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表现出一种人文之美,使动态生成得到了升华。激励学生更好地将学习热情与创造精神施展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新课程呼唤生成性的课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思想,课前在充分研究学生、教材、教法等基础上科学而精心地预设,课中又能突破预设的窠臼,不拘泥于预设,把握课堂的闪光点,针对教学实际灵活进行调整,追求动态生成,就能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焕发出生命活力,我们的课堂也将生成更多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