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汨 罗 市 弼 时 中 学
音
乐
特
长
生
培
训
材
料
培训教师:范 锷
弼时中学文艺代表队培训计划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为此开展了音乐特长班,依据学生实际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特制定音乐特长班培养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以及据前任科任老师反映,有一部分同学对音乐和舞蹈非常感兴趣,平时喜欢唱歌、跳舞、乐感、节奏感较强,能积极参加并组织学校文娱活动,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受到校领导、老师以及同学的一致好评.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2)、提高学生的乐谱演唱能力,能熟练演奏歌曲。
三、主要任务:
(1)、通过特长生培养的实施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挥,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
(2)、鼓励、关注、培养在口风琴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不断进步。
(3)、学生能非常流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确定培养目标。
教师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选拔有专长及潜力的学生作为初步培养对象,依据具体情况确立培养目标与采取的措施。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完善阶段。
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使他们在原来基础上能够不断进步,培养声乐、舞蹈、器乐的出色人才,能按时完成老师所要求的曲目,认真练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能取得优异成果,使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能力。
第三阶段:形成良好的育人范围。
通过以上工作使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涌现越来越多专长甚至多才多艺的学生。
五、主要措施:
1、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利用早自习以及双休日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
3、教师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兴趣。
4、经常举行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小型歌咏比赛或联欢,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以及舞台表现能力。
六、培训时间安排
每周二、四、五早自习时间
每周日下午
弼时中学音乐兴趣小组学生名单
声乐: 范 欢 范 聪 彭 娜 陈姣艳 刘 盼
器乐: 汤颗星
舞蹈: 汤颗星 罗思思 欧 洁 鲁凡彬 杜 蓓
彭 露 彭 宁 范 洁 杨伊妮 彭思洋 彭 谨 陈兰欣 彭好君
弼时中学音乐兴趣小组培训教案
(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学期以自然声区为基础,着重中声区的训练,逐步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技巧,使声音、呼吸自如,喉头稳定,声音流畅优美,富于人生的自然色彩,获得理想的歌唱声音。
要求:1、身体自然端正,双脚平行分开,分开的距离达到肩的宽度即可,双脚亦一前一后,但重心要稳。2、头端正,眼平视,勿伸下巴。3、面部自然呈微笑状态,根据歌曲内容而富于表情。4、演唱时,整个人都要处于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积极向上,充满信心的状态。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 教学内容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1、发声练习:
(1) 1 2 | 3 4 | 5 4 | 3 2 | 1—|| 中速
m
要求:闭口哼鸣在哼唱时,上下牙略分开,舌尖轻抵上门齿背,舌面平放靠近上腭,口腔像含着半口水一样,把声音“逼”向鼻腔通道产生共鸣。
(2) 5 4| 3 2 | 1—|| 中速 连贯
Mi ma mi
要求:唱“(咪)”时,气息支持要积极,笑肌抬起,唱开口音“ 吗”时,后腔体打开,完全放松的运用气息进行歌唱。注意:要连贯、流畅,一口气完成。
(3) 1234 5432 | 1234 5432 | 1— || 中速
Yi ao li la yi
要求:每拍时值要饱满,声音要圆滑、连贯,气息均匀,开口音放松打开,闭口音含笑着把声音唱出来。
(4) 1 3 5 3 | 1 3 5 3 | 1— ||
Mi ma mi
5 3 1 | 5 3 1 ||
i a
要求:分解和弦的声音训练,要强调气息的运用规律。练习跳音主要是锻炼声音的灵活性和弹性,也能起到扩展音域和统一声音的作用。有时还能克服声音“滞重”的毛病。
2、 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中国声乐作品《 摇篮曲 》和外国作品《我亲爱的》以及相应程度的曲目。
《 摇篮曲 》歌曲简析:歌曲表现的是一位母亲对她的小宝贝的亲切爱抚和良好的祝愿。全曲结构方整,采用单乐段写成。音乐素材简练,歌曲开始乐句与结尾乐句的节奏、音调较为一致,形成呼应,统一全曲。甜美的曲调,徐缓的速度,使歌曲给人以安祥、温馨的意境。
意大利歌曲 《 我亲爱的 》 ,从曲式结构上看是典型的 A 、 B 、 A 三段体。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作品在演唱上音乐表情的变化( p 、 cress 、 f 、 dim 、 pp )。这首歌曲开始第一句的 Ca 是在五线谱的 f 上,而且要弱起。这对男高音和女高音都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在唱 Ca 之前,共鸣腔体充分打开作好铺垫。老师将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实际演唱情况进行具体调整。
四、总结课堂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要求在强调科学发声,讲究歌唱的咬字吐字的同时,必须重视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感。复习巩固发声和声乐作品演唱的练习。
(二)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歌唱是一种语言表达,是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使声音、呼吸自如,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逐步增加音区范围,让学生懂得发声生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声乐基本知识,尽快的掌握歌唱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教学内容: (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1 、发声练习:
(1)5 4 | 3 2 | 1— || 中速
n
哼鸣音练习,轻松开口和闭口的情况下哼唱,也可咀嚼哼鸣。这时体会声音的点和气息的连贯支持。
(2)5 6 |5 4 | 3 2 | 1—|| 中速 连贯
yu
声音下行过程中不要增加音量,保持假声的位置,混入真声成分,尽可能使声音均衡不脱节。
(3)1234 5432 | 1234 5432 | 1— || 中速
Yu e yu a yu
每拍时值要饱满,声音要圆滑、连贯,气息均匀,开口音放松打开,闭口音含笑着把声音唱出来。
(4)1 3 | 5 1 | 5 3 | 1— |
E a e a
每条练习都是一口气唱完,不能停顿换气。
通过训练,解决发声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克服发声的各类毛病,提高歌唱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2、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中国声乐作品《花非花》和外国作品《尼娜》以及相应程度的曲目。
《花非花》这首歌的歌词选自白居易《长庆集》中的“花非花”一段,词中的意境有几种解说:一是,用花与雾的轻渺隐示着具有神秘色彩的美女;二是,解释为作者的自我幻觉憧憬的追忆。
本曲的曲调婉转优美,格外增添了诗文的梦幻感及意境感。运用了两段体的歌谣式体裁。
演唱时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音量减弱及换气;“无觅处”三个字加以延长,压弱音量,增强其幻影消失感。
《尼娜》这首歌曲是选自歌剧〈三个可笑而潇洒的男子汉〉中的一段插曲。歌曲由带再现的二段式加补充构成。由于歌曲采用西洋典型的旋律小调谱写,以及较为缓慢的速度,时而断断续续的唱腔,恰当地表达了一位母亲失声痛悼其亡女——尼娜的悲伤心情。用较为合适的音色、力度来唱此歌曲。
四、总结课堂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况指出学生的优缺点。要求在强调科学发声,讲究歌唱的咬字吐字的同时,必须重视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感。复习巩固发声和声乐作品演唱的练习。
(三)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歌唱是一种语言表达,是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使声音、呼吸自如,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逐步增加音区范围,让学生懂得发声生理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声乐基本知识,尽快的掌握歌唱的方法。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教学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调整)
1 、发声练习:
(1)5 4 | 3 2 | 1— || 中速
eng……………………
哼鸣音练习,轻松开口和闭口的情况下哼唱,也可咀嚼哼鸣。这时体会声音的点和气息的连贯支持。
(2)5 6 |5 4 | 3 2 | 1—|| 中速 连贯
A…… ……………………
声音下行过程中不要增加音量,保持假声的位置,混入真声成分,尽可能使声音均衡不脱节。
(3)1234 5432 | 1234 5432 | 1— || 中速
a a a a
每拍时值要饱满,声音要圆滑、连贯,气息均匀,开口音放松打开,闭口音含笑着把声音唱出来。
(4)1 3 | 5 1 | 5 3 | 1— ||
eng ……………………
每条练习都是一口气唱完,不能停顿换气。
通过训练,解决发声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克服发声的各类毛病,提高歌唱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2、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中国声乐作品《跑马溜溜的山上》和外国作品《在我心里》以及相应程度的曲目。
《跑马溜留的山上》四川民歌 编曲:江定仙 这首歌又名《康定情歌》,是中国民歌中的精品,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康定位于四川西部高原,那里山峦环套,景致优美,那里的青年男女经常在夜幕与山影的掩护下,纵情高歌,向心上的人表达爱慕之情。这首歌就是一首向心上人表达内心爱恋的情歌。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月亮弯弯”三小节,只是一个小小的转承句。最后两小节是第二句从词到曲的重复,给人以简明、稳定感。歌中的“溜溜的”和“月亮弯弯”都属于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但使歌曲更为风趣、生动,同时显现了地方特色,句尾的“呦”与句中“溜溜的”反复而有规律地出现,改变了正词原有的韵辙和平仄,使得句中和句尾韵律回环,给人以悦耳、和谐之美。四段歌词,按歌曲谱面上的强弱标记演唱,就可以基本达到歌曲情绪上的要求,歌曲咬字要以柔为主,平缓连贯。演唱上需注意节奏的特点,装饰音要唱得自然且不失其民族风格,犹如美丽的傣族姑娘婀娜的舞姿,富有动感。声音尽量松弛自然,喉咙松开,气息流畅。后面的“来”字要保持醇厚的音色,声音随着音乐的结束逐渐消失,使人听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觉。争取做到语言清楚;演唱时要注意歌曲的节奏、风格,保持气息的平稳。
《在我心里》是一首典型的意大利歌曲,从曲式结构上看是典型的三段体结构,歌曲结构虽然简单,可是三拍子的节奏和大跳的音程构成了整手歌曲的旋律线,要求学生在演唱此作品时候,加强气息的训练和高位置声音的保持,有助于提高演唱的表现能力。
四、总结课堂内容:
总结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复习巩固发声练习和中国声乐作品《跑马溜溜的山上》和外国作品《在我心里》以及相应程度的曲目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四)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为目的,通过选择一些平稳的音阶和爬音练习作为主要练声曲,巩固中音区。通过学习相应程度的艺术歌曲和创作歌曲,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咬字、吐字的状态初步掌握正确的歌唱表现方法和能力。
二、 教学时数:
4学时
三 、 教学内容 :
1、发声练习
(1) 1 2 | 3 2 | 1 — ||
s a s a
(2) 1 3 2 4 | 3 5 4 2 | 1 — ||
m a m a m a
(3) 5 3 4 2 | 3 1 2 7 | 1 — ||
Yi ya yi ya yi
(4) 1 2 3 4 | 5 4 3 2 | 1 — ||
m a m o m a
a母音的练习
要求:从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入手,引导学生进入发声练习。例如:闻花、兴奋、打哈欠等手段。在五个元音字母中,a母音开口音。要求舌面平放、舌尖抵达下门齿,嘴巴张开、声带闭合、送气发出纯真的a母音。a母音的练习要求:气息均匀、声带闭合。
练声曲:1)在哼鸣练习的基础上,气息运动保持同样的状态,喉咙充分、自然、适度的打开,就像生活中的打哈欠时,鼻腔呈开放状态,口盖微收成拱形,舌平放,舌根和后咽壁形成一个圆状空间,喉头处在深吸气位置上,吸好气唱出母音。
(2)自然松弛地打开喉咙,舌头松弛地平放,后勃颈挺直以使后咽壁竖起。吸气后靠腹部力量保持,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声音通过口腔上颚,沿着咽壁往外走。
2 、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处理
中国声乐作品《长城谣》、《我爱我的台湾岛》以及相应的程度的曲目。
1) 作品及音乐简介: 《长城谣》是我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音乐家刘雪庵为潘子浓编导的影片《关山万里》创作的影片描写了东北流亡的老京剧艺人一家的悲欢离合。歌曲二乐段结构,F宫调式,旋律自然流畅,建立在五声调式上,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音乐苍凉悲壮、朴实、感情深切而不缠绵。有抒情与叙事的特点。歌曲节奏平稳4/4拍结构规整。
同时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大声朗读歌词,做到发音准确、注意气息的同步性。对咬字吐字不规范的字要求标上汉语拼音。
2)演唱作品:初步感觉歌曲的旋律、咬字、吐字和情感。
歌曲《长城谣》中“新的长城万里长”乐句的第二个“万”字,要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置和明亮色彩,同时加强气息的支持。只有让学生充分吃透所要演唱声乐作品的内涵等因素,才能合理的联系发声技巧体现声乐作品二度创作。
《我爱我的台湾岛》,是歌颂宝岛台湾的一首民谣,在感情的处理上要注意,要合理的把握思乡和热爱的情怀。歌曲的高潮部分的感情投入更要充分,气息的支撑的流动要注意。
四 教学总结:
歌曲《长城谣》 气息对声音的支持,技术难点练习;要多次详细地讲解\示范,牢牢抓住气息、共鸣和咬字吐字相互运动的状态,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这种感觉特别是11-12小节到13-14小节;31-34的连接时气息的准备等。《我爱我的台湾岛》注意音乐的连贯性,包括情感的连贯,声音的连贯,咬字吐字的连贯。讲究渐强渐弱的处理和控制。学生容易范“把作品唱断”的错误,声音断、情绪断、气息断、咬字断。
(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声理论,掌握一定的科学发声的方法。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声乐艺术鉴别和欣赏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力得到合理的培养,使其全面的得到发展。初步建立歌唱状态,重视科学发声的技巧。讲究歌曲的二度创作,注意情境。
二、教学时数
4学时
三、 教学内容 :
1、发声练习。逐步建立和巩固基本的科学发声方法。
① 5 3 1 ︱ 5 3 1 ║
hao hao hao hao hao hao
hao - - - -( i )
② 5 4 ︱ 3 2 ︱ 1 — ║
ao ao ao I
mao mi
练习曲①只要是针对学生没有建立气息支持下的歌唱而进行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跳练,通过短促、有力的跳音联系让学生体会气息与声带形成对抗。要求学生体会深呼吸、
深支持的感觉。练习曲②则是第一条的延续。第一条练习曲是气息支持下的发声“点”的练习,第二条则是气息支持下的发声“线”的练习。(深气息支持下声带持续的与气息合理的对抗,形成连贯优美的声音线条感)。注意发声的连贯性、科学性。
③ 1 2 3︱ 3 4 5 ︱ 5 6 5 4 ︱ 3 2 1 ‖
ma mi ma mi ma mi ma mi
yi ya yi ya yi ya yi ya
④ 1 2 3 4 ︱ 5 4 3 2 ︱ 1 ║
mao mi
mao mi ma
mi mao mi
第三、第四条练习曲,与前二条目的相同,但是难度有所增加。前两条是下行比较简单,后两条是上行再下行一气呵成较难,对气息的控制要求较高。
2、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歌曲《半屏山》、《放羊歌》以及相应程度的曲目。
《半屏山》演唱时要注意几个装饰音,以及“河”“可爱”“隔”“美丽”“海峡”等咬字的到位,以及高音F上的字不能缩喉咙,声音要站立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加以纠正,如发声、咬字吐字、气口、乐句的强弱处理、情感情绪的表达。歌曲《半屏山》为起承转合式的四句体乐段结构。第一、二乐句节奏、音调较为统一,起到“起”“承”的作用;第三乐句的“转”在节奏、音调都产生变化,与前面形成对比;第四句乐句又回到开始的音调,尤其是句尾的补充更加强了结束感。整首歌曲以中庸的速度、优美的曲调,表达出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的骨肉之情。演唱时要注意几个装饰音,以及“河”“可爱”“隔”“美丽”“海峡”等咬字的到位,以及高音F上的字不能缩喉咙,声音要站立起来。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加以纠正,如发声、咬字吐字、气口、乐句的强弱处理、情感情绪的表达。
《放羊歌》演唱时要注意气息的支持,以及在演唱过程中气息的流动。状态要始终保持,不要随着歌曲的转和而滑动口腔、脑腔的共鸣。歌曲《放羊歌》。要求在强调科学发声,讲究歌唱的咬字吐字的同时,必须重视表达歌曲的内容、情感。
四、总结评价:
总结课堂所学习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复习巩固发声练习和声乐作品《半屏山》、《放羊歌》以及相应程度曲目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六)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懂得科学的发声理论,掌握、巩固一定的科学发声的方法。在歌唱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歌曲表达能力、声乐艺术鉴别和欣赏能力。同时,使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力得到合理的培养,使其全面的得到发展。初步建立歌唱状态,重视科学发声的技巧。讲究歌曲的二度创作,注意情境。
二、 教学时数:
4学时
三、 教学内容:
1、发声练习
① 5 3 1 5 3 1 ║
vao vao vao vao vao
ao ao ao I I I
② 5 4 ︱ 3 2 ︱ 1 — ║
hao hao hao
vao vao vao
第一条练习曲,只要是针对学生没有建立气息支持下的歌唱而进行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跳音训练,通过短促、有力的跳音联系让学生体会气息与声带形成对抗。要求学生体会深呼吸、深支持的感觉。
第二条练习曲,则是第一条的延续。第一条练习曲是气息支持下的发声“点”的练习,第二条则是气息支持下的发声“线”的练习。(深气息支持下声带持续的与气息合理的对抗,形成连贯优美的声音线条感)。注意发声的连贯性、科学性。
③ 5 4 ︱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vao vao vao
ma me ma
第三条练习曲,与前二条目的相同,但是难度有所增加。前两条是下行比较简单,这条是上行再下行一气呵成较难,对气息的控制要求较高。
2、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歌曲《牧羊姑娘》、《浏阳河》以及相应的曲目。
《牧羊姑娘》歌曲以带再现的二段式为基本结构重复构成。它原以男女声对唱形式演唱,因而歌词以问答形式进行,十分朴实。旋律基本上是由上而下进行,加之小调的色彩,使音调流畅而柔美,表达了牧羊姑娘的忧郁之情和人们对牧羊姑娘深切的同情。
《浏阳河》注意气息的控制,音乐的连贯性,包括情感的连贯,声音的连贯,咬字吐字的连贯。讲究渐强渐弱的处理和控制。高潮的表现,从声音、情绪、咬字、气息、肢体语言等方面进行表达。
四、教学总结:
要注意发声技巧,歌曲演唱时要注意e母音的口型,咬字吐字的着力点,如“对”“为”“谁”“泪”“为”“没”等。容易唱的白、扁,导致音色不统一,真声过多,嗓子容易疲劳。
要注意歌曲情感表达,歌曲《牧羊姑娘》旋律基本上是由上而下进行,加之小调的色彩,使音调流畅而柔美,表达了牧羊姑娘的忧郁之情和人们对牧羊姑娘深切的同情。《浏阳河》在重视歌唱技巧的同时要重视歌曲情感的表达,旋律的流动性、连贯性。
(七)
一 、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为了让学生了解四、五十年代的歌曲,了解当时的演唱风格。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应让学生多唱这个时期的作品。因为这个时期的作品多以自然、条件为主对初学者是比较合适的。
要掌握好气息的深沉、连贯,掌握好语气、语调和情绪的变化,处理好音色、速度和强弱的变化,唱准附点和音符和装饰音,以表现内在的感情,以情领声,声情并茂
二、 教学时数:
4学时
三、 教学内容:
1、发声练习:
(1)1 2 3 4 | 5 4 3 2 | 1— ||
mi…………….
iu…………….
La…………….
(2)5 4 3 2 | 1 — ||
yu……………
(3)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跳音)
前两条除注意声音的连贯、均匀外,所有的音要保持在最高音的位置上,尤其注意起音时的第一音要在高音的位置上
第三条:注意声音位置要统一在第一音的位置上,要有爆发力和弹性,但不失歌唱的平衡。这是练习硬起音的跳音练习,开始闭上声门,然后出气使声带震动发声。声音的跳动中要求连而不断,断而犹连,横膈膜处要有颤动感。
2、声乐作品的演唱技巧与处理:
演唱歌曲《延水谣》、《我爱你》以及相应的曲目。
《延水谣》熊复词 郑律成曲歌曲结构较为特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动机构成,基本上是\\a+b//+a;的循环结构,a句八小节速度稍慢,节奏舒缓,较为抒情,b乐句13小节较快,如数板,带朗诵性。A,b乐句循环,一张一弛,时抑时扬,既具有民族风格,又颇具心意。
《我爱你》出自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之手,作词海洛珊。这是一首具有德意志民歌音调特征的抒情歌曲。歌曲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它以优美的旋律,真诚感人的情感,歌颂了建筑在同甘共苦,相亲相爱基础上的爱情。
(八)
歌曲的气息
教学目的:
让学生明白气息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简单,有规律的发声练习,理解在歌唱时高位置的状态!
教学重点:
1、练气息时,注意气息的控制,吸气不要吸太多,自然吸气。
2、练习“u”时,位置不能跨下去,眉心竖起,位置要高。
3、吹“嘟”时气息不能放了,气要吸到腰上面去,支持住。
教学难点:
气息运用自如、流畅,位置要高,注意横隔膜放松。
教学内容:
1、练声:
(1)呼吸练习:si与n结合
(2) 5 4 | 3 2|1 -¶
Nu ( 注:声音要竖起来,位置要高)
(3) 12 34 |54 32|1 -l
嘟 (注:音要吹在嘴唇上,右腰着力,气要沉下来)
(4) 12 34 |54 32|1 -l
Mi ma
2、唱《摇篮曲》
教学过程:
1、练声四:
(1) 气息{缓呼缓吸,急吸急呼}注意气息的控制,四个短的“s”一个长的“s”
(2) 5 4 | 3 2|1 -|
u
注:气息控制好,嘴巴竖起,位置要高,挂到头腔里去
(3)565 454|343 232|1 -|
u u u u
注:气息要稳住,不能到处跑,一样的要有高位置
(4) 12 34 |54 32|1 -l
嘟
注:气要吸到腰上,用嘴唇来吹,后腰着力,打到上口盖去
(5)50 30 10|50 30 10¶
Mi mi mi mi mi mi
注:跳音,后腰着力,横隔膜跳起,打到一个点上。
2、唱《摇篮曲》
(九)
教学内容: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的:通过练声曲、歌曲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声乐作品旋律性的歌唱要求,同时获得圆润、甜美的歌唱音色。
教学难点:在不同音区保持相同的歌唱状态和匀称的呼吸。
教学重点:吐字清晰、连贯均匀的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出示练声曲
分3组检查练声曲的演唱情况,并分别示范、纠正不足之处。
二、练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1=E 2/4)
此歌曲应突出旋律的连贯性,每个字须保持竖立的感觉演唱,节奏平稳,音符时值要唱到位,使得乐句完整。学唱二声部,要求节奏要准.
1、 歌曲演唱的声音要清晰,吐字、咬字准确规范。
2、教师范唱歌曲:要求感情真挚,气息连贯,声音清脆明亮。
3、学生逐句练唱,教师注意分辨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分组检查,个别检查。
4、难点解决:《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演唱要注意吐字发音,真假声用运,歌曲风格.声音要连贯,圆润统一.二声部的学习.
三、练习歌曲:《春天的故事》(1=G 4/4 2/4)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要求总体上音色统一,乐句完整连贯。
2、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的下行旋律,如5323 处,下巴放松,气息要控制住。弱起后半拍的乐句,要求气口吸的快而饱满。歌曲的政治背景,演唱思路要清晰,及时调整下一乐句的气息,音高要准确。
3、个别抽查:轮流演唱歌曲,按2或4乐句,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分别连接下去。要求衔接准确,用积极的状态演唱。
4、教师分析点评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并示范。
四、巩固新课:
全班分两组分别演唱两首歌曲,比较优点与不足,教师给予学生演唱的信心和鼓励。
五、 作业:预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二部分,要求用放松自然的声音歌唱,旋律、节奏视唱准确。
六、下课。
(十)
课 题:歌曲教学
教学目的:通过声音训练和歌曲作品的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运用声音的技能技巧、能较好地调控音色,较完整地表达声乐作品。
教学内容:
练 声 曲:
(1) 1 2 3 4 ︱ 5 4 3 2 ︱1 —‖
u o u o u
(2)5 6 5 4 5 4 ︱3 43 2 3 2︱1—‖
Li La Li La Li
(3)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mi ma mi ma mo
练习曲目: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四、教 法:讲授法、因材施教法、练习法。
教 案 提 纲
一、《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F调
授课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歌曲作品的处理。
教学难点:① 开始乐句“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高位置发声;
② 高音乐句“牧羊姑娘放声唱”的共鸣与气息状态。
解决方案:① 通过母音“Li”、“La”的训练,为“美丽”的发声打下高位置基础。② 通过“U”、“o”的练习抓好“姑娘”里母音的发声共鸣习惯。
教学过程:
声音训练:
练声曲(1)、(2)的练习。
练习要领:① 保持微笑状态,体会以鼻腔为中心的面罩共鸣的形成;②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尽量做到字正腔圆;③ 感受气息支点的作用,体会高位置与深呼吸的对抗作用。
新歌学习
了解歌曲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情感;
试唱歌曲作品,感受歌曲的情绪特征;
深入学唱歌词,注意吸气换气、强弱控制、音色把握等技术问题,并从中找到在发声上存在困难的母音,通过有目的的强化训练加以解决;
加强发声歌唱的流畅性,感受声乐作品的艺术性。
答 疑
小组成员分别演唱声乐作品;
歌唱者和小组成员分别指出演唱的不足及解决方法;
教师作评价总结,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案。
歌唱表演:进行小组内的声乐观摩。
布置作业:布置新作品或提出声音训练要求。
弼时中学音乐特长培训工作总结
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结合音乐新课程改革,紧紧围绕艺术教育的规律,积极探索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教学、特长生辅导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 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努力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在全面贯彻艺术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下,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艺术《新课程标准》等有关理论书籍,关注网络中有关教育的新动态,不断吸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树立适合自己教学的新型教学理念。
在教材的运用中,体现多元化,突出艺术经典,关注学习经历,重视过程评价;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音乐课中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多角度的视听欣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科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重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参与性,通过即兴表演、即兴创作等形式,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培养和体现,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艺术品味。
二 、以特长生辅导为抓手,不断提高我校艺术教育水平。
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本组教师还利用业余时间为我校艺术特长生进行专业辅导,几年来已有部分学生通过辅导升入高等艺术院校。对于特长生,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辅导计划,配备两名精干的辅导老师,按时按计划进行辅导。具体做法是:
1、端正思想、从严要求
参加特长培训的学生,要想取得专业上的不断进步,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地不断学习和提高。作为专业老师,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对学生进行辅导,还要很好地帮助和指导他们端正心态,教育他们要持之以恒,不能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而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要想在专业上取得突破,就要坚持不懈。
2、认真辅导、因材施教
我校的音乐特长生,专业素质和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们所学的专业方向也不相同。音乐方面,有的主攻声乐,有的主攻器乐,有的主攻舞蹈,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音乐教师经过分析研究,决定对专业中共性的知识进行集中辅导,而对考生不同的专业技能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不仅强化了考生的专业知识,而且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辅导工作中,我们还注意引导正确处理好专业学习和文化课学习的关系。对专业基础好,专业悟性强的学生,我们要求他们在保证专业的基础上,学习重心向文化课转移。对文化成绩好的同学,我们鼓励他们保持文化课的优势,加大对专业的训练。
3、以生为本、尽心尽责
我们的专业辅导工作,都是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了保证辅导时间,我们分别安排每天早自习时间,临近考试还增加了周日上午进行辅导。由于音乐类的专业技能比较多,不仅有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还有舞蹈,所以需要大量的时间对不同的考生进行不同的辅导,老师们都克服人手少,时间紧的困难,尽量挤时间去指导他们。无论怎样,我们一定保证学生的辅导时间。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教研活动。
2、按时进行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音乐教学能正常开展。
3、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会,促进全体艺术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鼓励艺术教师充分利用器材室现有模具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艺术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艺术节歌舞比赛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6、定期组织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规范的教学活动和丰富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营造出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