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式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507390 上传时间:2025-02-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导学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 题 养花 学 习 目 标 1、正确划出中心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2、了解养花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学会3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会用“不是-----就是-----”“要是-----就----”等写句子。 重 点 难 点 重点:能按照划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正确阅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把握照应的写作方法。 教 法 选 择 诵读法、读—议—读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预习、了解作者老舍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揭题定向。 从人们爱养花说起。揭题审题:课文会写些什么?老舍写《养花》要抒发什么感情? 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 2、简介作者 2、范读、自学课文。 (1) 自学生字字词。 填空作业。 三年五( )偏旁[ ]笔画共[ ]字义[ ] ( )之不理[ ] [ ] [ ] ( )烛夜游[ ] [ ] [ ] ( )花异草[ ] [ ] [ ] 给带点的字选读音。 循环( )、好朋友似的( )、调节( ) 3、读书划找。 (1) 回顾单元学习提示及一、二课找中心句的学习体会。 (2) 自由读,独立划找中心句。 (3) 比较思辨,统一中心句的划找结果。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是总起句,虽表达了作者爱花之情,但并未写养的乐趣,不是中心句。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点明了养花的乐趣,说明爱花、爱养花的原因,是中心所在。 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补充 教师范读课文 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点拨、引导讨论 同学们说说自己养花的乐趣 阅读文章右侧作者介绍 学生自读, 小组讨论完成作业 自读课文,勾画中心句 学生讨论订正 板书设计: 养花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总起句 有喜有忧……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中心句) 作业设置 (1) 作业本1、2题。 (2) 在书划出“不是----就是------”、“要是------就-----”的句子朗读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札记 培养学生准确的找出中心句是引导学生有效理解文章的关键,在本课授课中我把把握中心句作为教学的关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养花 学 习 目 标 1、理解内容,搞清结尾段与其他各段的关系,借中心句领会中心中心思想。 2、运用两组关联词写句子。 重 点 难 点 重点:能按照划中心句领会中心思想的方法,正确阅读并理解课文。 难点:领会“有忧有泪”,“给预”也是乐趣、幸福的感情;背诵4个自然段 教 法 选 择 阅读、讨论,理解运用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认真熟读课文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2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2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回顾定向。 中心句是什么?中心句意思怎样在前面段落中表达出来的? 自己记读读想想,伙伴议议,搞懂问题,并会用两组关联词写句子。 2、阅读理解。 (1)、自读课文,各自归纳各段要点。 (2)、重点学第4自然段。 阅读后作业。 我工作的时候,总是---------------------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如此循环”是指[ ],这样“如此循环”的好处是[ ]。最后两句有两个“这”。第一个“这”指[ ];第二个“这”指的是[ ] 用-------划出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这时两次写了“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并说“这么有意思呀!”这是为什么?表达老舍什么感情? 朗读第四自然段。 (3) 全班重点讨论。 为什么“我”只养好种易活的花? “我”怎么摸到门道的?这说明养花有什么乐趣? 辛辛苦苦种的花,朋友们拿走了,为什么心里特别喜欢? 养工作组 忧有泪,这写出了作者什么感情? (4) 总结:齐读中心句,说说中心句和各段的关系。 3 句子训练。 (1)出示范句: -------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 (2) 半独立作业。 只要昙花开放,就[ ]。 只要肯化力气,花就[ ]。 只要朋友们高兴,就是[ ]也[ ]。 我要作时,不是[ ]就是[ ],使[ ]。 夏天大雨倾盆,不是[ ],就是[ ]。 提问 引导自读,归纳要点 点名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巡视指导 引导讨论 总结 出示训练 学生用原文句子回答 自读、总括,小组讨论 根据同学的朗读完成作业 小组互议,全班交流。 同桌讨论,交流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交流评价句子作业,修改订正。 板书设计: 养花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5、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作业设置 熟读课文,背诵最4节。 做作业本3、4、5、6题。 教学札记 引导学生准确勾画每段的中心句,以此培养和提高同学们的概括能力,这样可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养花 学 习 目 标 1、体会老舍爱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了解花的乐趣。 2、进行背诵方法的交流指导,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 点 难 点 指导学生背诵的方法 教 法 选 择 指导背诵、引导理解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课前自背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 学 时 数 3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3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3 课时 课 堂 教 学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检查。 (1)、听写检查。 载、秉、赠、置、昙、奇、异 (2) 按意思写出词语,并选3个说一段话。 2、背诵指导。 (1) 交流指导背诵方法。 (2) 指导背诵第四自然段。 将第4自然段划成2----4层,化整为零背诵。先自由唱读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全班分两部分试背,再合背。 3、深入体会。 (1)、老舍讲的养花的乐趣,哪些在你们平日的养花、养鱼和其他活动中也体会过? (2)、老舍讲的养花乐趣,哪些初读时觉得怪,不好理解,现在读完了有了新的感受? (3)、有感情地读背最后4个自然段。 复习检查 背诵指导 指导第四自然段 提问、分析、体会 小结 听写生字词 同桌检查背诵 学生自己背诵,前后桌检查 学生谈感受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板书设计: 作业设置 背诵4-7自然段 教学札记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古诗二首 学 习 目 标 1.学习本课11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 法 选 择 诵读法、引导领会法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背诵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4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感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第一首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⑤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介绍作者 释题,提出问题 教师范读全诗 指名试读全诗 指导朗读 指导交流,巡视参与 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提出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指导体会 指导背诵 总结 邀请学生背诵 学生聆听 点名回答,集体补充 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 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小组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学生讨论、交流 描述画面内容 体会、想象 背诵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神态 儿童 动作 语言 作业设置 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教学札记 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体会农村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古诗二首 学 习 目 标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 法 选 择 引导背诵、理解体会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预习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学 课时 第 2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5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三)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四、小结:学生谈自己本课的收获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检查背诵 教师范读 引导体会 提出讨论问题 巡视、参与讨论 指名朗读,提问 探讨写作方法 检查背诵 小结 学生背诵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 阅读、体会,小组讨论明确 小组讨论,组长整理 点名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分组默写 学生谈自己本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农村初夏的自然景色 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以动衬静 作业设置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把你感到有趣的场面或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再把它画下来,最后根据你写的话、画的画写一首诗,第二、第四句诗最后一个字韵母要相同。 2、预习《山中杂记》 教学札记 指导学生学会背诵古诗的方法,在背诵中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山中杂记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3、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了解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 重 点 难 点 重点:品味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 难点:作者博爱思想的体现 教 法 选 择 指导朗读,引导体会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了解冰心,阅读冰心的《春水》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2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6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给你怎样的感受?给你带来了那些乐趣? 2、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动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情感。 3、板书课题:山中杂记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1、作者简介: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2、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温驯、焦躁、蹒跚、妩媚、瞥见、憨涩、幕天席地、倚枕倾听、出其不意、自惊自跳、心魂俱静、庞然大物、玲珑娇小、弱不禁风 (2)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温驯:温和驯服。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圈出作者写了哪几种动物?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里?(1—2自然段写马;3-4自然段写狗;5-6自然段写猫;7-11自然段写鸟;第12自然段写虫。)从这些动物身上作者寻找到了那些乐趣?从那些词句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用直线画出来。 3、作者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但各有侧重,详略得当,那作者详细写了哪一种动物呢? 四、小结 导入 板书课题、交流资料 检查字词 指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作业 引导讨论 教师小结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了解冰心,同桌交流 同桌查字典解决教师出示的生字、词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自读课文,用笔圈画描写的动物名 同桌讨论,互相订正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1—2 马 3—4 狗 5—6 猫 7—11 小鸟 12 昆虫 作业设置 教学札记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山中杂记 学 习 目 标 1、研读重点语段,提高分析能力 2、深入领会作者的博爱思想 3、学习冰心的博爱精神,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重 点 难 点 重点:对语段的赏析 难点:作者博爱思想的体现 教 法 选 择 精读理解重点段,讨论 交流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小鸟图片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2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7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 二、阅读感知(7-11) 1)这几段文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几段你最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这五段文字分别写了周围的鸟是快乐的象征;写小蜂雀可爱的外形,写鸟的清脆声,写小鸟温馨的家庭,写大鸟哺育幼鸟的情景。 2)生畅所预言如: A 我喜欢第一段因此这段运用对此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繁多(让我理解了作者的用意) B 我喜欢第一段,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同时渗透了自己的情感,对小蜂雀的喜爱,柃惜与友好。 C 我喜欢第三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 D 我喜欢第四段,因此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连想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F 我喜欢第五段,因此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更突出了它们和人一样有情有爱,母子相爱。 3 师小结 同学们理解得这样好:原因在于作者对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那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作者为什么能写得栩栩如生呢? 评论明确 1)作者善于观察 2)作者拥有一颗丰富的爱心。 4 师述: 作者丰富的爱心,博爱的思想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呢?找一找。 具体语句(略)5下面结合全文内容找一找能表现作者博爱思想的语句。 具体语句(略) 6 那么结合这些语句你能感觉到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动物的呢? 生讨论做答,进而明确: 尊重 关心 欣赏动物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动物的。 三 拓展延伸 1 你身边的人是怎样对待动物的? 生谈 2 你学习本文后感到应怎样对待动物 ? 四 归纳总结 指名读写鸟的语段 师生共同矫正进而明确 教师小结 提出问题 拓展讨论 其他同学思考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讨论,小组订正 阅读,同桌讨论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尊重 关心 博爱 欣赏、平等 博爱 欣赏 平等 作业设置 课外阅读冰心的《春水》 教学札记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爸爸带我去爬树 学 习 目 标 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教学难点: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 法 选 择 自主阅读法、点拨法 课 型 阅读课 课 前 准 备 学生预读课文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8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堂导入。自然就引出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二.分组讨论,赏析全文。 导入时已经谈到了爸爸带我去爬树这一话题, 1、提出第二个问题:爸爸为什么带我去爬树?。 板书“回归自然”,解决本文重点 2、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呢? 通过讨论可知文章运用了对比写法,即我与父亲的对比和我爬树前后的心理对比来突出主题——回归自然。解决难点,为后文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可现实生活中“爬树”又不太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回归自然?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与我们共同分享?顺势我提出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回归自然”?学生分组讨论后得出“回归自然”因为热爱自然,我们应保护自然,有基本的公德和环保意识。这时我板书“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四、课堂练习 训练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我们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让我们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去共同努力吧! 谈话导入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提出讨论问 提出第二个问题 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出示训练题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学生读课文分组讨论问题 学生从写法角度入手赏析全文 小组讨论,组长记录,集体订正。 学生快速书写,然后交同桌检查 板书设计 : 回归自然 爸爸带我去爬树 热爱自然 保护自然 作业设置 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爸爸带我去___》 教学札记 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和陶冶。在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引导学生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的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为保护美好、健康的大自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美猴王 学 习 目 标 1、 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史上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 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 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教学难点: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教 法 选 择 自读圈点、引导点拨 课 型 新课 课 前 准 备 了解《西游记》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9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1、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 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 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 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 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 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 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1、 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 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 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全书情节展开的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 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 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检查查阅资料 引导学生讨论, 补充 对比阅读 提出问题 引导对比 带着问题齐声读课文 参与活动 启发学生思考。 提出探讨问题 小结 学生介绍《西游记》 小组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学生阅读,讨论 学生谈感受,互相补充 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 再读课文,圈划 读、说给同桌听 积极思考 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 板书设计: 作业设置 1、《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 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教学札记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综合活动一 学 习 目 标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重 点 难 点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教 法 选 择 讨论 课 型 活动课 课 前 准 备 进行单元小结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0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 谈话导入,播放录音故事 引导体会快乐 小结 谈话导入,分享快乐 参与、点拨 谈话,引出话题 教师引导 总结 学生谈自己不快的事 学生把不快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学生听故事,叙述感兴趣的事情? 学生活动 自谈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 板书设计: 寻找快乐→ 体会快乐→分享快乐→留住快乐 作业设置 教学札记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签章): 课 题 习作 学 习 目 标 1、指导学生能仔细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并用自己的笔墨展现出来。 2、能写出自己感受最深和认识最深刻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重 点 难 点 重点:学会选材和组材。 难点:把自己认识最深刻的部分写出来,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 法 选 择 讲解,点拨 课 型 习作课 课 前 准 备 了解自己的生活地的人情、风貌和特产 是否采用多媒体 否 教 学 时 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11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习作题目:《我爱瓜州》 三、提出写作要求 四、指导写作 1、抓住瓜州的特点、人情、风貌和特产去表现自己对瓜州的喜爱之情。 2、用真情实感表现对瓜洲的喜爱之情。 3、选材一定要和所表达的主题结合,围绕主题选择。 4、用第一人称写,写完认真修改。 谈话导入 出示习作题目 出示写作要求 指导选材 学生根据要求写作 板书设计: 《我爱瓜州》 作业设置 当堂完成450字的一篇习作。 教学札记 检 查 签 阅 第 周, 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