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形成性考核管理学基础_行政管理1.docx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503269 上传时间:2025-02-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成性考核管理学基础_行政管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形成性考核管理学基础_行政管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题: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 )的谋划与方略。 第2题: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 ),导 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激烈竞争,利润( )。 第3题: ( )是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第4题: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 ),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 第5题: ( )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第6题: 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 )战略。 第7题: 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 )。 第8题: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 第9题: ( )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第10题: 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 )、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 第11题: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 )。 第12题: ( )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第13题: 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 ),经营越( )。 第14题: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 )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 第15题: 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第16题: ( )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 第17题: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 )是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 第18题: PDCA循环法是将①计划、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第19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 )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第20题: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 )。 第21题: 市场是( )购买者和( )购买者的总和。 第22题: 按照( )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 第23题: ( )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 第24题: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 )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第25题: 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求、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 )。 第26题: ( )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第27题: 所谓( )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 第28题: ( )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 第29题: 产品组合的( )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 第30题: ( )是指已获得专利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 第31题: 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 )。 第32题: 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 )。 第33题: 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 )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 )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 第34题: 渠道的( )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 第35题: 企业( )是指企业的声誉、人力、财力和物力。 第36题: ( ),即企业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只选择一家中间商经销或代理其产品。 第37题: ( )是企业以一定的代价,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可能的购买者传递企业产品或劳务信息,以扩大影响、增加销售的一种手段。 第38题: ( )不属于人性的内容。 第39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尔顿?梅奥提出了( )假说。 第40题: ( )不符合人本管理思想。 第41题: ( )对人力资本的理解不正确。 第42题: ( )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支出的形式。 第43题: ( )不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特性。 第44题: ( )不体现人力资源开发目标的整体性。 第45题: ( )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最高目标。 第46题: ( )不属于人力资源组织开发的方法。 第47题: ( )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手段。 第48题: 在管理内容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 第49题: 在管理形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 )。 第50题: 在管理方式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采取( )。 第51题: 在管理策略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 )。 第52题: 在管理技术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 第53题: 在管理体制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 )。 第54题: 在管理手段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 第55题: 在管理层次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 第56题: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 )。 第57题: 企业战略的实质是实现( )之间的动态平衡。 第58题: 企业外部调研的方法主要包括( )。 第59题: 影响企业经营话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 第60题: 企业的总体战略有( )。 第61题: 企业采取撤退战略的主要方式有( )。 第62题: 决策科学化的要求包括( )。 第63题: 决策树的构成要素包括( )。 第64题: 现代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包括( )。 第65题: 目标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 )。 第66题: 按照交换对象不同,可将市场分为( )。 第67题: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 第68题: 按照消费者在购买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角色可分为( )。 第69题: 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可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分为( )。 第70题: 组织市场是由各组织机构形成的对企业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其类型可分为( )。 第71题: 产业市场与消费者市场具有相似性,但产业市场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包括( )。 第72题: 企业采购中心是指由所有参与购买决策的人员构成采购组织的决策单位,它通常包括的人员有( )。 第73题: 影响产业购买者购买决定的主要因素有( )。 第74题: 包装策略主要包括( )。 第75题: 下列属于成长期企业采取的营销策略的是( )。 第76题: 下列属于产品改良的是( )。 第77题: 折扣折让定价策略包括( )。 第78题: 心理定价策略包括( )。 第79题: 影响销售渠道选择的因素有( )。 第80题: 企业促销策略包括( )。 第81题: 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 第82题: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 第83题: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 )。 第84题: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第85题: 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 )。 第86题: 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第87题: 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 )。 第88题: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 )。 第89题: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 )。 第90题: 失业类型分为( )。 第91题: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 )。 第92题: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 )。 第93题: 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第94题: 政府支出包括( )。 第95题: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 )。 第96题: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 )。 第97题: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 )。 第98题: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 )。 第99题: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 )。 第100题: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 第101题: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 )。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    A是什么    B怎么样    C应该是什么    D本质 2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 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 3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 4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 Es﹤0     B Es﹥0         C Es﹤1        D Es﹥1 5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A Es﹥1  B Es﹤1  C Es﹥2  D Es﹤0 6 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C)   A Es﹤0       B Es﹥2        C Es﹤1       D Es﹥1 7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A Es﹥1  B Es﹤1  C Es﹥0  D Es﹤0 8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 A(△S/S)/(△W/W)     B(△W/W)/(△S/S)     C(△W/S)/(△S/ W)       D(△S/ W) /(△W/S) 9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D) A(△W/△D)/(W/D)  B(△D/△W)/(D/W)   C(△W/ W)/(△D/ D)  D(△D/ D)/(△W/ W) 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劳动力需求    B劳动力供给    C劳动力需求量    D劳动力供给量 11 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 Ed﹥0    B Ed﹤0      C Ed﹥1      D Ed﹤1 12 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A Ed﹥2    B Ed﹤2      C Ed﹥1      D Ed﹤1 13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A Ed﹥0  B Ed﹤0  C Ed﹥1  D Ed﹤1 14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D)A Ed﹥2  B Ed﹤2  C Ed﹥1  D Ed﹤1 15 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B)  A △L/△Q         B △Q/△L        C  Q/ L       D  L/ Q 16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 A  AP递减       B  AP递增       C  MP递减       D  MP为负值 17 AP与MP的交点为(B)的最大值 A总产量TP  B 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 18 当(B)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   A  AP=0         B  MP=0          C  AP﹥MP        D  AP﹤MP 1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A MRP=VMP  B MRP=MP  C VMP=MP  D MP=MC 20 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C)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马歇尔        D瓦尔拉 21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马歇尔        D瓦尔拉 22 均衡价格论是由(A)提出的          A马歇尔       B希克斯   C亚当·斯密    D瓦尔拉 23 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24 总供给等于(A)之和   A消费+储蓄     B投资+储蓄         C投资+收入      D消费+收入 25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C)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26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C) 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    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27 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A)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 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8(B)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金融政策       D收入政策 29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  A国民收入    B基尼系数    C人均GDP    D需求弹性 30 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B)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   A大于0.2    B小于0.2    C大于0.4    D小于0 二 多项选择题 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AB)A劳动力市场现象 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 C劳动力市场 D资本市场 E就业与失业 2 实证研究法的步骤有(ABCD) 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  C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  E反馈 3 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BE) 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 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    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    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4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ABC)阶段 A MP递减    B AP递增    C总产量绝对减少    D总产量绝对增加    E总产量不变 5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CE) A第一阶段AP递增   B第一阶段AP递减   C第二阶段MP递减  D第二阶段MP递增   E第三阶段MP为负值 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 A MRP=VMP       B VMP=MP·P       C MC=W       D MP=W       E VMP=MC 7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BC) 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   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 8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    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 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就业人口总量 9 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BE) 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  E工资制度 10 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BC)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    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    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    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 11 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BCD) 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   E公平性 12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BC)  A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  C延期支付    D支票支付    E现金支付 13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BDE) A总供给    B总需求    C投资+储蓄  D消费+储蓄  E消费+投资 14 失业类型分为(ABCD) 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阶段性失业 15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CD)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 16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BE)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   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 17 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CD)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    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 18 政府支出包括(BD)   A赠与    B政府购买    C税收    D转移支付    E政府呆坏帐 19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BDE)A劳动力供给量 B最低社会保障 C劳动力需求量 D最低劳动标准 E工会 20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CE) A财政政策  B就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E收入政策 2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CE) A扩大政府购买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 D增加税收 E降低税率 22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DE) 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    B调整税率    C调整利率    D调整贴现率    E公开市场业务 23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BCD) A增加货币供应量    B降低利率    C刺激投资和消费    D增加总需求    E降低消费需求 24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BCD)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D有利于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    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 25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BC)  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 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 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 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劳动法  一 单选选择题 1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物质帮助权   C报酬权   D休息休假权 2(B)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3 所谓(C)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 A基本保护    B优先保护    C全面保护    D部分保护 4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D)共同参与决定 A企业    B员工    C员工代表    D企业家协会 5 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6(B)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7(A)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8(C)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D)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 10 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11(B)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12(A)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13(D)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 14(C)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 15(A)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 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    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 16(B)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17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D)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D) A最高,非强制性       B最低,非强制性       C最高,强制性      D最低,强制性 18(D)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19 劳动法监督检查的(A)即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 A内容             B目的              C客体                 D方式 20(A)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法律关系    B劳动合同关系    C劳动行政关系    D劳动服务关系 21 劳动关系的产生使以劳动条件的(C)为其条件    A合并    B具备     C分离     D完整 22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B)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 23(A)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 24(C)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    A法律文本    B双方当事人    C劳动合同    D法律渊源 25(B)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规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 26(C)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劳动法律渊源 27(D)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A劳动法律原则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关系 28 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A)调整 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 29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D),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 A劳动关系      B法律关系      C劳动合同      D双务关系 30 劳动法律关系的(A)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31(A)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      C无劳动行为能力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 32 劳动法律关系的(C)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33 劳动法律关系的(B)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实物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 34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D) A劳动法律形式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35(A)是指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36(D)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 A劳动法律行为    B劳动法律渊源    C劳动法律体系    D劳动法律事件 二 多项选择题 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BCDE)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C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D高度稳定性 E高度的权威性 2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CDE)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    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E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 3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ACE) A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B平等就业权原则   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自由择业权原则   E物质帮助权原则 4 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BDE)  A平等就业权   B基本保护    C自由择业权    D全面保护    E优先保护 5 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ABCDE) 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自由择业权    D休息休假权  E职业培训权 6 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ABCDE) A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B平等协商的权利   C集体协商权   D共同决定权   E知情权 7 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BCD)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    E知情权 8 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ABCDE) A劳动法律  B行政规章  C正式解释  D雇用规则  E地方性劳动法规 9 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ABC)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任意解释  E合同解释 10 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ABCDE) 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E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11 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 A社会保险的体制 B社会保险的项目 C社会保险的种类 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 E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 12 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ABCDE)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    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13 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ABCD) A劳动关系法  B劳动标准法  C劳动保障法  D劳动监督检查法  E劳动合同法 14 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ABCDE) A劳动合同法   B集体合同法   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D职工民主管理法  E劳动争议处理法 15 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CDE) A劳动合同法  B集体合同法  C工作时间法  D工资法  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16 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ABCD)A促进就业法  B职业培训法 C社会保险法 D劳动福利法 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 17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DE)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 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范畴 18 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ABC) 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民事劳务关系   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19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BDE) 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双务关系   E具有国家强制性 20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DE) 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了   E行为能力 21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ABC)  A主体   B内容   C客体   D出发点   E归宿 22 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ABC) 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  E丧失行为能力人 23 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AB) 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   E行为能力 24 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BCDE)  A合法行为  B违约行为  C行政行为  D仲裁行为  E司法行为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一 单项选择题 1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使用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A)的谋划与方略 A总体性和长远性     B总体性和全局性     C全局性和系统性     D长远性和风险性 2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D),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积累竞争,利润( ) A快,上升      B快,下降       C慢,上升       D慢,下降 3(C)时影响企业战略 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 4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 A绝对性和时间性    B相对性和时间性    C绝对性和暂时行    D相对性和暂时性 5(B)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A采购管理   B售后服务   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D技术开发 6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A)战略  A扭转型   B增长型   C防御型   D多种经营型 7 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B) A领先原则 B有效原则 C总成本最低原则 D持久原则 8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C)时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 A低成本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战略    D稳定战略 9(B)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A新型行业  B成熟行业  C衰退行业  D稳定行业 10 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A),和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 A领导地位战略    B差异化战略    C重点战略    D稳定战略 11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A)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重点 12(C)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A实际成效  B绩效评价  C战略评价标准  D纠偏行动 13 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A)经营越(A)  A大,安全   B大,危险   C小,安全   D小,危险 14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D)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   A 50%   B 40%   C 30%   D 20% 15 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③①②      D ①③② 16(A)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   A悲观决策标准  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C中庸决策标准  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 17 PDCA循环法是将①计划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地是(A)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③② 18 建立合理有效的(C)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A计划体系   B决策体系   C目标体系   D营销体系 19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B)  A起步环节   B中心环节   C结束环节   D中间环节 20 市场是(D)购买者和(D)购买者的总和   A显性,隐性    B男性,女性   C城市,农村   D现实,潜在 21 按照(C)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 A买方的类型   B卖方的类型    C交换对象    D活动范围和区域 22(A)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 A服务市场 B商品市场 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 23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B)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 A家庭消费    B个人消费    C市场消费    D社会消费 24 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求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将以上过程排序正确的为(A)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④①③②⑤ 25(B)是指企业的采购部门根据过去和许多供应商打交道的经验,选取供货企业,并订购过去采购过的同类产业用品 A修正重购       B直接重购        C新购             D间接重购 26 所谓(A)就是对本企业的营销具有吸引力的,能享受竞争优势的市场机会 A企业营销机会   B企业竞争机会    C企业优势机会     D企业实践机会 27(C)是指某一品牌或产品大类内由尺码,价格。外观及其他属性来区别的具体产品 A产品组合         B产品大类        C产品项目          D产品线 28 产品组合的(D)是指产品大类中每种产品有多少花色,品种和规格   A宽度   B长度   C关联性   D深度 29(B)是指已获得专利权并受法律保护的一个品牌或一个品牌的一部分  A品牌名称  B商标  C品牌标志  D记号 30 下列不属于投入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的是(A)A改善产品策略 B快速掠取策略 C快速渗透策略 D缓慢掠取策略 31 下列不属于售前服务的是(C)   A提供咨询    B协助选购    C提供零件    D提供资料 32 所谓销售渠道是指产品由(D)向最终顾客移动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或企业通过(D)到最终顾客的全部市场营销结构   A中间商,企业     B专卖者,消费者    C消费者,中间商    D企业,中间商 33 渠道的(A)就是产品在从生产者流向最终顾客的整个过程中所经过的中间层次或环节 A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