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pptx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848848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19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古今语音异同概述.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今语音异同古今语音异同p一个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古今一个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古今语音的不同就体现在声、韵、调三个方面。语音的不同就体现在声、韵、调三个方面。p韵母方面古今的不同,很容易感觉到。例如,用今韵母方面古今的不同,很容易感觉到。例如,用今音读唐诗,就会发现押韵有不和谐的地方。音读唐诗,就会发现押韵有不和谐的地方。p如如登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艰难苦恨繁霜鬓,

2、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浊酒杯。p韵脚是韵脚是“哀、回、来、台、杯哀、回、来、台、杯”,在古代诗韵,在古代诗韵“平平水韵水韵”里,它们同属灰韵里,它们同属灰韵uui ,也就是说主要元,也就是说主要元音(韵腹)和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但现在读音音(韵腹)和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但现在读音只是韵尾相同。只是韵尾相同。p再如杜牧的再如杜牧的山行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和家、花今天读起来不押韵,这是古今韵母斜和家、花今天读起来不押韵,这是古今韵母发生了变化的原因。但是,在某些方言里,如吴方发生了

3、变化的原因。但是,在某些方言里,如吴方言仍把斜读成言仍把斜读成xixi,这样就押韵了,说明在古代斜、,这样就押韵了,说明在古代斜、家和花是押韵的。家和花是押韵的。p诗经诗经时代的读音差异更大。详见教材例子。时代的读音差异更大。详见教材例子。p古韵母和现代韵母的不同,也可以从叠韵联绵词方古韵母和现代韵母的不同,也可以从叠韵联绵词方面看出来。某些古代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却并面看出来。某些古代叠韵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却并不叠韵,如仓庚、芣苡等。不叠韵,如仓庚、芣苡等。p古今声母的不同,在双声联绵词方面也有所体现。古今声母的不同,在双声联绵词方面也有所体现。有些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声母并不相同

4、,有些古代的双声联绵词,今天读起来声母并不相同,如玄黄、缤纷、容与等。如玄黄、缤纷、容与等。p声调古今也不相同。从调类看,中古有平、上、去、声调古今也不相同。从调类看,中古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是阴、阳、上、去四声,古今调类不入四声,现代是阴、阳、上、去四声,古今调类不同,而且同一个字在古代和现代所属的调类也可能同,而且同一个字在古代和现代所属的调类也可能不同。如:不同。如:李白李白早发白帝城早发白帝城p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p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p韵脚字是间、还、山,间、山今读阴平,还今读阳韵脚字是间、

5、还、山,间、山今读阴平,还今读阳平,而在中古平声字是不分阴阳的。平,而在中古平声字是不分阴阳的。p至于至于诗经诗经时代的音调又有不同。时代的音调又有不同。p在语言研究史上,学者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古代在语言研究史上,学者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古代的语音不同于后来的语音的。汉代以后的人读的语音不同于后来的语音的。汉代以后的人读诗经诗经楚辞楚辞,首先遇到的就是押韵不和谐的问题。针,首先遇到的就是押韵不和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从南北朝到宋代有过三种错误的做法。对这一现象,从南北朝到宋代有过三种错误的做法。1 1、叶韵(叶句、协句)说:如、叶韵(叶句、协句)说:如经典释文经典释文所载所载梁末沈重的

6、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毛诗音,在,在诗经诗经邶风邶风燕燕燕燕三章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民及,实劳我民”中,中,“南南”字下注云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协句,宜乃林反反”。协句,是用临时改变韵脚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协句,是用临时改变韵脚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的做法。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至,称为叶音说。谐的做法。到宋代朱熹发展到极至,称为叶音说。2 2、古人韵缓,不烦改字:这是唐代陆德明在、古人韵缓,不烦改字:这是唐代陆德明在经经典释文典释文中提出的。缓,是宽的意思,指古人用韵不中提出的。缓,是宽的意思,指古人用韵不像中古时

7、那么严格,读音相近的字就可以押韵。像中古时那么严格,读音相近的字就可以押韵。3 3、改经:唐玄宗读、改经:唐玄宗读尚书尚书“无偏无颇,尊王之无偏无颇,尊王之义义”,感到,感到“颇颇”和和“义义”不押韵,遂改不押韵,遂改“颇颇”字为字为“陂陂”。p以上的说法和做法都是对语音缺乏历史认识,不以上的说法和做法都是对语音缺乏历史认识,不知道语音是发展变化而造成的。他们拿时音来读知道语音是发展变化而造成的。他们拿时音来读千百年前的韵文,当然会有不和谐的感觉。千百年前的韵文,当然会有不和谐的感觉。p明代学者陈第在明代学者陈第在毛诗古音考序毛诗古音考序里说:里说:“时有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

8、,亦势所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必至。”明确认识到了语音是随着时空而变化的。明确认识到了语音是随着时空而变化的。古音与今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我们要建古音与今不同,这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我们要建立语音发展的观点,需要掌握一定的音韵学知识,立语音发展的观点,需要掌握一定的音韵学知识,解决古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古书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古音简说古音简说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1 1、先秦两汉时期,以、先秦两汉时期,以诗经诗经、楚辞楚辞用韵和用韵和说文说文谐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上谐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上古音。古音。2 2、六朝到唐宋时代

9、,以、六朝到唐宋时代,以切韵切韵系韵书和唐诗用韵系韵书和唐诗用韵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中古音。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中古音。3 3、宋元明清时代,以宋元明清时代,以中原音韵中原音韵和元代北曲所反和元代北曲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近古音。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称为近古音。4 4、二十世纪以后,以北京音系统(普通话系统)为、二十世纪以后,以北京音系统(普通话系统)为代表,是现代音。代表,是现代音。音韵学的基本知识音韵学的基本知识 p字母字母:在音韵学上,有字母、母、声类、声、纽、声纽、:在音韵学上,有字母、母、声类、声、纽、声纽、音纽等名称,这些都是传统声韵学对声母的称呼。古代音纽等

10、名称,这些都是传统声韵学对声母的称呼。古代没有今天意义的字母,既没有拼音也没有英文或其他表没有今天意义的字母,既没有拼音也没有英文或其他表音文字的字母。但是受梵文影响,对声母有所认识,有音文字的字母。但是受梵文影响,对声母有所认识,有人就用汉字来代表声母,传统音韵学的每一个字母,就人就用汉字来代表声母,传统音韵学的每一个字母,就是一个是一个声母代表字声母代表字。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最早创立字母的人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最早创立字母的人是唐末的和尚守温,他根据梵文的音理创立了三十个字母。宋代人在此基础上根据梵文的音理创立了三十个字母。宋代人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六个字母,成为三十六个字母,反映了唐

11、代到又补充了六个字母,成为三十六个字母,反映了唐代到宋代语音的发展。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宋代语音的发展。三十六字母大致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语音的声母系统,每个字母代表那时的一个声母。语音的声母系统,每个字母代表那时的一个声母。三十六字母p唇音唇音 帮、滂、並、明帮、滂、並、明p 非、敷、奉、微非、敷、奉、微p舌音舌音 端、透、定、泥端、透、定、泥p 知、彻、澄、娘知、彻、澄、娘p齿音齿音 精、清、从、精、清、从、心、邪心、邪p 照、穿、床、照、穿、床、审、禅审、禅p牙音牙音 见、溪、群、疑见、溪、群、疑p喉音喉音 影、影、喻、喻、晓、匣晓、匣p半舌音半舌音 来来p半齿音半齿音 日日

12、日 r鼻齿音 半 齿 音喻 I y半元音匣 晓 x h舌 根来 l l舌尖边 半 舌 音疑 ng群 g 溪 k k见 k g舌面后 牙 音床 禅 穿 q照 j审 x舌面前舌叶音 正 齿从 dz 邪 z 清 ts c精 ts z心 s s舌尖前 齿 头齿音娘 澄 彻 知 舌面前舌 上舌音泥 n n定 d 透 t t端 t d舌尖中舌 头微 奉 v 敷 f f 非 f 唇 齿轻 唇重 唇影 o 喉 音 喉 音 明 mm次 浊滂 p p次 清並 b 全 浊全 清帮 p b 发 音 方 法双 唇发音部位新名唇音 发音部 位旧名p五音和七音五音和七音:这是古代学者就声母的发音部位所:这是古代学者就声母的

13、发音部位所作的划分,把声母分为唇、舌、齿、牙、喉,谓作的划分,把声母分为唇、舌、齿、牙、喉,谓之五音,到了宋代,增为七音,即加上了半舌、之五音,到了宋代,增为七音,即加上了半舌、半齿两类。半齿两类。p清浊清浊:按照发音方法,古人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全:按照发音方法,古人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全清为不带音不送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全清为不带音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为送气的塞音和气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次清为送气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浊为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塞擦音;全浊为不送气带音的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为带音的鼻音、边音、半元音。音;次浊为带音的鼻音、边音、

14、半元音。”p韵、韵部、韵目:韵、韵部、韵目:p韵书把凡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做韵书把凡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也相同的字归在一起,叫做一韵,也可以叫做韵部,如一韵,也可以叫做韵部,如广韵广韵有有206206韵,或韵,或206206个韵部个韵部(上古音里的韵部和中古音的韵部有所不同,它不考虑声调,(上古音里的韵部和中古音的韵部有所不同,它不考虑声调,上古音的韵部又称部)。上古音的韵部又称部)。p韵、韵母的区别:韵考虑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不考虑韵韵、韵母的区别:韵考虑主要元音、韵尾和声调,不考虑韵头。而韵母考虑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不考虑声调。头。而韵母考虑韵头、主要元音和韵尾,

15、不考虑声调。p韵目:韵书里韵部的标目,是同一个韵部里选出的代表字。韵目:韵书里韵部的标目,是同一个韵部里选出的代表字。如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作用是便于排列和称说,为什如一东、二冬、三钟、四江,作用是便于排列和称说,为什么用这些字做代表字,与字母一样,都是随意的,一经使用么用这些字做代表字,与字母一样,都是随意的,一经使用就沿用下来。就沿用下来。p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根据韵尾的性质将韵部分为三类:音韵学上根据韵尾的性质将韵部分为三类:带鼻音韵尾的是阳声韵,包括带鼻音韵尾的是阳声韵,包括-n-n,-,-m-m不带韵尾,或带元音韵尾的是阴声韵;不带韵尾,或带元

16、音韵尾的是阴声韵;带塞音韵尾的是入声韵,包括带塞音韵尾的是入声韵,包括-p-p,-t-t,-k-k。对转对转:在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常有阴、阳、入互相转化的情况,:在汉语语音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常有阴、阳、入互相转化的情况,叫做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同,如叫做对转,条件是主要元音相同,如“礙、凝、嶷礙、凝、嶷”三个字的谐声偏三个字的谐声偏旁都是旁都是“疑疑”,按照,按照“同声必同部同声必同部”的道理推测,三字发音应相同或的道理推测,三字发音应相同或相近,但在相近,但在诗经诗经里,它们就起了变化,分属不同韵部了。礙在阴里,它们就起了变化,分属不同韵部了。礙在阴声之部,读为声之部,读为,凝

17、在阳声韵蒸部凝在阳声韵蒸部 j j,嶷在入声韵职部,嶷在入声韵职部 j jkk。发生了对转现象。发生了对转现象。旁转旁转:阴、阳、入声韵母内部彼此的变化,叫旁转,如上海话里:阴、阳、入声韵母内部彼此的变化,叫旁转,如上海话里“关关”字字的音变的音变p四声、平仄四声、平仄:中古的四声指平、上、去、入;中古的四声指平、上、去、入;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上古韵部系统上古韵部系统 p在陈第的在陈第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有转移”的理论指导下,清代有许多学者以的理论指导下,清代有许多学者以诗诗经经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

18、,对古音韵部进行归等先秦韵文为研究对象,对古音韵部进行归纳和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韵脚字系联法。纳和分析,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韵脚字系联法。p段玉裁以后的学者更是进一步考察了形声字的谐段玉裁以后的学者更是进一步考察了形声字的谐声系统,提出了声系统,提出了“同谐声者必同部同谐声者必同部”的观点,运的观点,运用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得出的韵部系统与从用这一理论进行研究得出的韵部系统与从诗经诗经通过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通过归纳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p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顾炎武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顾炎武音学五书音学五书将古将古韵分为十部;江永韵分为十部;江永古韵标准古韵标准把古韵分为十三把古韵分为十三部;

19、段玉裁部;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六书音均表将古韵分为十七部;将古韵分为十七部;戴震戴震声类表声类表将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孔广将古韵分为九类二十五部;孔广森将古韵分为十八部;王念孙森将古韵分为十八部;王念孙古韵谱古韵谱等将古等将古韵分为二十一部;江有诰韵分为二十一部;江有诰音学十书音学十书将古韵分将古韵分为二十一部。为二十一部。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章炳麟将古韵分为二十近现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章炳麟将古韵分为二十三部;黄侃将古韵分为二十八部;三部;黄侃将古韵分为二十八部;王力将古韵分王力将古韵分为三十部,这是目前比较通行的结论。为三十部,这是目前比较通行的结论。p王力的古韵三十韵部分为十一类,每一类根

20、据韵王力的古韵三十韵部分为十一类,每一类根据韵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种韵部,同一类的阴阳入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种韵部,同一类的阴阳入声韵部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声韵部主要元音相同,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3 3、王力古韵三十部王力古韵三十部(一)(一)1 1、之部、之部 2 2、职部、职部 3 3、蒸部、蒸部(二)(二)4 4、幽部、幽部 5 5、觉部、觉部 6 6、冬部、冬部(三)(三)7 7、宵部、宵部 8 8、药部、药部(四)(四)9 9、侯部、侯部 1010、屋部、屋部 1111、东部、东部(五)(五)1212、鱼部、鱼部 1313、铎部、铎部 1414、阳部、阳部(六)(六)1

21、515、支部、支部 1616、锡部、锡部 1717、耕部、耕部(七)(七)1818、歌部、歌部 1919、月部、月部 2020、元部、元部(八)(八)2121、脂部、脂部 2222、质部、质部 2323、真部、真部(九)(九)2424、微部、微部 2525、物部、物部 2626、文部、文部(十)(十)2727、缉部、缉部 2828、侵部、侵部(十一)(十一)2929、叶部、叶部 3030、谈部、谈部上古声调上古声调 上古时期有无声调,至今尚无定论。有各种说法:上古时期有无声调,至今尚无定论。有各种说法:p古无四声(陈第):四声起自江左;四声之辨,古人未有古无四声(陈第):四声起自江左;四声之辨

22、,古人未有p四声一贯(顾炎武):古人用韵较宽,四声一贯(顾炎武):古人用韵较宽,“四声可以并用四声可以并用”p古有四声(江有诰、王念孙):古有四声(江有诰、王念孙):“特古人所读与后人不同特古人所读与后人不同”p古无入声(孔广森):上古平入可以通押,而谐声字又多相混用。古无入声(孔广森):上古平入可以通押,而谐声字又多相混用。p古无去声(段玉裁):上古平入可以通押,而谐声字又多相混用。古无去声(段玉裁):上古平入可以通押,而谐声字又多相混用。p古无上去声(黄侃):只有平入二声。古无上去声(黄侃):只有平入二声。p长入短入说(王力)长入短入说(王力):舒声:平、上;促声:长入、短入。:舒声:平、

23、上;促声:长入、短入。上古声母 p古无轻唇音古无轻唇音:这是清代钱大昕在:这是清代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十驾斋养新录里提出的论断。即上古没有里提出的论断。即上古没有“非敷非敷奉微奉微”四纽,中古时才由四纽,中古时才由“帮滂並明帮滂並明”分化出来;分化出来;p古无舌上音古无舌上音:这也是钱大昕的发现。即上古没有:这也是钱大昕的发现。即上古没有“知、彻、澄知、彻、澄”三母,它们是后来才从三母,它们是后来才从“端、透、端、透、定定”中分化出来。中分化出来。古书的读音问题古书的读音问题 一、关于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问题一、关于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问题 p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用韵的地方,今天用由于语音的发

24、展变化,古代用韵的地方,今天用现代语音读起来不押韵,不和谐。这是很自然的。现代语音读起来不押韵,不和谐。这是很自然的。我们既要反对朱熹的我们既要反对朱熹的“叶音叶音”说,即为求谐和而说,即为求谐和而强改字音的主张,也要反对清初顾炎武的用古音强改字音的主张,也要反对清初顾炎武的用古音读古诗的主张。我们学古音知识,不是为了用古读古诗的主张。我们学古音知识,不是为了用古音诵读古诗文,而是为了学习古今语音演变的对音诵读古诗文,而是为了学习古今语音演变的对应关系,了解古代韵文用韵的时代特点,分析和应关系,了解古代韵文用韵的时代特点,分析和解决古书中存在的一些语音问题。解决古书中存在的一些语音问题。二、关

25、于古书中假借字的读音问题。二、关于古书中假借字的读音问题。p古书中的古书中的假借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大致有两种情况。p一种是一种是“六书六书”上的假借。例如东南西北的上的假借。例如东南西北的“西西”,本来没有专用字,是借,本来没有专用字,是借“鸟栖息在巢上鸟栖息在巢上”的的“西西”来表示。后来为了区别,另造一个来表示。后来为了区别,另造一个“栖栖”字去表字去表示示“鸟栖息在巢上鸟栖息在巢上”的意思,而的意思,而“西西”就专用作东就专用作东西南北的西了。这种假借就是许慎所谓的西南北的西了。这种假借就是许慎所谓的“本无其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字,依声托事”。p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出了

26、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出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如: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如:p列子列子汤问汤问:“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假借为假借为“慧慧”)p这种用字的假借,在上古时期文字还没有规范的这种用字的假借,在上古时期文字还没有规范的条件下是允许的。汉代以前没有产生促进规范化条件下是允许的。汉代以前没有产生促进规范化的字典,书写工具又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辗转的字典,书写工具又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辗转相抄,也比较容易采用同音替代的办法,而且往相抄,也比较容易采用同音替代的办法,而且往往用笔画较简的音同或音近字以代替笔画繁多的往用笔画较简的音同或音近字以代替笔画繁

27、多的字。字。p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p根据上古的读音,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破假根据上古的读音,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破假借字。例如:借字。例如: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直”假借为假借为“特特”。p“特特”和和“直直”的现代读音相差甚远,声、韵、的现代读音相差甚远,声、韵、调都不同,但在上古,它们同属入声职部,声母调都不同,但在上古,它们同属入声职部,声母都是定母,也就是说,在上古都是定母,也就是说,在上古“特特”和和“直直”读读音相同,完全符合古音通假的条件。音相同,完全符合古音通假的条件。p假借字应如何读

28、法,也要有个原则。如果假借字和假借字应如何读法,也要有个原则。如果假借字和它的本字今音完全相同,就不存在读什么音的问题;它的本字今音完全相同,就不存在读什么音的问题;如果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或者本来同如果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或者本来同音而到后来读音不同了,一般就要按所表示的本字音而到后来读音不同了,一般就要按所表示的本字来读。来读。p诗经诗经幽风幽风七月七月:“八月剥枣。八月剥枣。”(“剥剥”假假借为借为“攴攴”,读,读pp)p论语论语雍也雍也:“(颜回)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颜回)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也。”(“亡亡”假借为假借为“无无”,读,读w w)p也有少数的假借

29、字,已经知道它所表示的本字,但也有少数的假借字,已经知道它所表示的本字,但习惯上仍按假借字读音。例如:习惯上仍按假借字读音。例如: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虽然虽然“直直”假借为假借为“特特”,但是习惯上仍根据假借,但是习惯上仍根据假借字读音读字读音读zhzh。三、关于三、关于“破读破读”字的读音问题。字的读音问题。p所谓所谓“破读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p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

30、演变而来的。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变而来的。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本音”或或“如字如字”,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破读破读”或或“读破读破”。p诸葛亮诸葛亮出师表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臣不胜受恩感激。”孙子孙子谋攻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胜,用作及物动词,胜,用作及物动词,“能承担能承担”的意思,读的意思,读shngshng,平,平声;用作不及物动词,声;用作不及物动词,“胜利胜利”的意思,破读的意思,破读shshngng,去声。去声。p破读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结果,破读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

31、结果,它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破读音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破读音是客观存在的,许多词的破读和本音的分别一直沿用到现代。如美许多词的破读和本音的分别一直沿用到现代。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好的好(形容词),读hoho,爱好的好(动词),爱好的好(动词),读读h ho o;法度的度(名词),读;法度的度(名词),读d d ,揣度的度(动,揣度的度(动词),读词),读d do 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 nn n,灾难,灾难的难(名词),读的难(名词),读n nn n;作为的为(动词),读;作为的为(动词),读w wi i,为了的为(介词),读,为了的为(介

32、词),读w wi i,等等。现代口语里,等等。现代口语里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破读音,例如下沿的沿(动词),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破读音,例如下沿的沿(动词),念念y yn n,河沿的沿(名词),念,河沿的沿(名词),念y yn n;猪圈的圈(名;猪圈的圈(名词),念词),念jujun n,把人、动物圈起来的圈(动词),把人、动物圈起来的圈(动词),念念junjun。另外。另外qun qun 作为动词是画圈做记号的意思。作为动词是画圈做记号的意思。p许多破读没有保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变许多破读没有保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变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声、韵、调)的

33、发展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声、韵、调)的发展趋于简化,许多原来有异读的字音,现代只留下单一的读法,趋于简化,许多原来有异读的字音,现代只留下单一的读法,没有本音和破读的区别了。没有本音和破读的区别了。“易易”字,变易义(动词),本读字,变易义(动词),本读入声,容易义(形容词),破读去声,现在则都读去声。这是入声,容易义(形容词),破读去声,现在则都读去声。这是由于入声韵尾的消失,入声调转为平、上、去三声的结果。由于入声韵尾的消失,入声调转为平、上、去三声的结果。“足足”、“食食”、“乞乞”等,是由于浊声母的清化,特别是全等,是由于浊声母的清化,特别是全浊上声变成去声,原来有本音

34、上声和破读去声的区别的都读成浊上声变成去声,原来有本音上声和破读去声的区别的都读成去声了。如去声了。如“近近”,群母,形容词本读上声,动词破读去声,群母,形容词本读上声,动词破读去声,后来群母清化都读去声。同类的例子还有后来群母清化都读去声。同类的例子还有“上上”、“下下”、“坐坐”、“涕涕”、“饭饭”、“断断”等。等。四、四、关于古书中一些特殊词语的读音问题。关于古书中一些特殊词语的读音问题。p对沿用已久的词语的特殊读音,要按照习惯读音对沿用已久的词语的特殊读音,要按照习惯读音来读,对已改为现在一般读音的词语,要按今读来读,对已改为现在一般读音的词语,要按今读来读。来读。五、近体诗的特点五、

35、近体诗的特点p句数固定:律诗(句数固定:律诗(8句)律绝(句)律绝(4句)排律(句)排律(8)p押韵严格押韵严格:一般用平声韵,并且不能出韵(即韵脚的字必须一般用平声韵,并且不能出韵(即韵脚的字必须是同一韵里的字)(要求记住平水韵里的平声韵和入声韵的是同一韵里的字)(要求记住平水韵里的平声韵和入声韵的韵目)韵目)p讲究平仄:这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标志,要求平仄相间,以求讲究平仄:这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标志,要求平仄相间,以求得声调的抑扬顿挫。得声调的抑扬顿挫。p例:例: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出句),平仄(出句),平平平仄仄仄平(对句)仄平(对句)。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对对、粘粘、一三(五)不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二四(六)分明、拗拗救救p要求对仗:即一联内词类和句式的对称要求对仗:即一联内词类和句式的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语言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