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8481337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2.50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文) 备课组 主备人:丁惠荣 审核人: 备课日期2014-12-12 学案编号:14 课题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自主预习:(相信这些题目不会难倒你噢!)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编译出《________》《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________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出《____________》,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____________、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细节点拨 林则徐的举动有力地冲击了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心态,对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影响巨大。但是,林则徐对西方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并且其“师夷长技”的思想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出现了____________的形势。 2.代表人物 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等。 3.主张 他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____________。 5.影响 (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2)迈出了中国_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细节点拨 “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洋务运动时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维新运动兴起后,这一主张就成了维护专制体制的思想工具。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 (1)人物:王韬、________等。 (2)主张 ①经济上:主张发展____________,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 ③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3.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a.在广州办____________,宣传维新思想。 b.他撰写的《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c.以《____________》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d.特点:(1)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____________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 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相结合。 e.意义: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一思想被称为是“_______________”“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 发表《____________》,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________、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________,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____________。 4.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提倡________,起到了____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___潮流。 细节点拨 注意对比近代中国主要思想流派的基本主张的异同,认识它们的阶级属性及政治、经济要求。 我的困惑: 学程导航:【合作探究】 探究一、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各个思潮产生的背景、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目的、实践及其结果。 探究二、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又是发展者。 ” 有人说:“维新变法思想指导下的戊戌变法只是‘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遗产的继承。”请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对上述观点进行讨论,并谈谈三个救国思潮之间的关系? 课堂巩固 一、选择题 1.“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魏源 D.洪仁玕 2.针对下图所示的社会现实,中国有识之士提出的最早的应对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民主”“科学” D.“伸民权,设议院,行立宪” 3.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 ①有内在的一致性和继承性 ②都有抵御外来侵略的意图 ③都主要体现了地主阶级的要求 ④在当时都有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4.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学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5.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  ) 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 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 6.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 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 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出什么样的主张? (2)郑观应对洋务运动提出了怎样的批评?你认为他的批评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对比材料三与材料一,李鸿章思想有无变化? 生成内容或要点记录等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