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蟹病害防治.doc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8475670 上传时间:2025-02-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蟹病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蟹病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蟹病害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河蟹病害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河蟹病害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本文档共5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河蟹病害防治二、丝状细菌病1、病原 是一种绝对需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C左右,个体较小,肉眼不可见,在水生甲壳类的成体、幼体体表、卵,尤其是鳃丝上附着发育。2、症状和病理 丝状细菌一端附着,另一端游离,用粘液样物质附着在虾蟹体表,并不侵入体内组织,不会从虾蟹体上吸取营养成分,因此丝状细菌不属于寄生物,而是附着物。附着在鳃上时对蟹的危害性较大,往往附生的数量很多,成丛的菌丝布满鳃丝表面,菌丝之间还往往粘附着许多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或其它污物,因而使鳃的外观呈黑色。鳃的外观呈黑色是菌丝间的粘附物造成的,这些菌丝和粘附物阻碍了水在鳃丝间的流通,隔绝了鳃丝表面与水的接触,妨碍了呼吸,并且

2、细菌和污物也消耗氧气,这是河蟹上岸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在体表和鳃丝上附着丝状细菌数量很多时往往蜕皮困难,引起死亡,这可能是因为丝状细菌对于蜕皮有机械的阻碍作用,并且蟹在蜕皮时需氧比平时多,细菌阻碍了氧的供应所致。3、流行情况 分布较广,海淡水中均可生长,购买患有丝状细菌病的蟹苗是幼蟹培育过程中感染该病的主要渠道之一。池水和底泥中含有机质多时最易发生。丝状细菌往往与聚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同时存在,这就更加重了它的危害性。丝状细菌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从春到冬都可发生,但主要发生在8-9月份的高温季节。4、诊断方法 取鳃丝或其它患病部位组织做成水浸片在显微镜下检查。5、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3、保持水质和底质清洁,在养殖期间要饲料营养丰富、投饵量适当,促使正常蜕壳和生长,蜕壳时丝状细菌就可随着老的甲壳一起蜕掉,放养密度切勿过大,要适当换水。(2)治疗方法:全池泼洒含氯消毒剂,有一定疗效;可用0.1ppm孔雀石绿加20ppm的福尔马林合剂全池泼洒,12小时后换水。1、腐壳病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预防方法:(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

4、池泼洒呈1520PPM。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2、黑鳃病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3、烂肢病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预防方法:(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5、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4、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治疗方法:(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5、水霉病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

6、入伤口所致。预防方法:(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治疗方法:(1)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2)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6、纤毛虫病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治疗方法:(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 10PPM

7、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4)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7、蟹奴病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预防方法(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治疗方法(1)用5PPM硫酸

8、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3)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8、蜕壳不遂病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9、聚缩虫病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防治方法:用10PPM孔雀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 夏季一、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无论

9、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发病严重的水体甚至绝产。2、病症:最典型的症状为步足颤抖、环爪、爪尖着地、腹部离开地面甚至蟹体倒立。病蟹反应迟钝,行动缓慢,螯足的握力减弱,蜕壳困难,吃食减少以至不吃食;鳃排列不整齐、呈浅棕色或黑色,肝胰脏呈淡黄色。3、防治: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和蟹宁,隔天再泼洒一次。第四天全池泼洒菌毒双效宁,同时饲料中添加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还有全池泼洒底净宁。二、

10、腹水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拟态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感染引起的危害很大的疾病,病蟹的背甲里有大量腹水。1、流行:全国各养蟹地区均有发生,1龄幼蟹至成蟹均受害,在长江流域于511月均有发生,以79月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严重的池塘甚至绝产。池中不种水草或水草很少,水质恶化的池塘发病尤为严重。2、病症: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蟹行动迟缓,多数爬至岸边或水草上,不吃食,轻压腹部,病蟹口吐黄水;打开背甲时有大量腹水,肝脏发生严重病变,坏死、萎缩,呈淡黄色或灰白色;鳃丝缺损,呈灰褐色或黑色;折断步足时有大量水流出;肠内没有食物,有大量淡黄色黏液。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

11、c、VE,同时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三、细菌性烂鳃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河蟹鳃发炎、溃烂的疾病。1、流行:全国各养殖地区都有发生,尤其当管理不善,水质、底质较差的情况下发病较多,严重时可引起死亡。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河蟹反应迟钝,吃食减少或不吃食,爬在浅水处或水草上,有的上岸。鳃丝肿胀,呈灰白色,变脆,严重时鳃丝尖端溃烂脱落。3、防治:内服蟹宁,并配合使用增氧宁,并使用菌毒双效宁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四、水霉病是由于蟹体表受伤后,水霉侵入引起的疾病。1、流行: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526均可以生长繁殖,凡是受伤的河蟹均可被感染,但是未受伤的一律不感染,严

12、重感染时也会引起死亡,尤其是继发细菌感染时。2、病症: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疾病严重时,可见病体行动缓慢、反应迟钝,体表有大量灰白色棉毛物,诊断时应与纤毛虫病区分。3、防治:发病时可用二溴海因治疗,每米水深、10%含量使用200克/亩。五、固着类纤毛虫病是由聚缩虫、累枝虫、钟虫、单缩虫等固着类纤毛虫寄生引起的疾病。1、流行:主要发生在夏季,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对幼体的危害为大。少量固着时,经蜕壳、换水后可痊愈,一般危害不大。但当水中有机质含量多、换水量少时,固着类纤毛虫大量繁殖,充满鳃、附肢、眼及体表各处,在水中溶氧低时,可引起大量死亡,残存的河蟹的商品价值也会大大降低。2、病症:固着类纤毛

13、虫少量固着时,外表没有明显症状。当大量固着时,河蟹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不能蜕皮;将病蟹提起时,附肢吊垂,螯足不夹人;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油腻感。3、防治:全池泼洒甲壳宁,并配合使用菌毒双效宁等消毒剂。六、甲壳附肢溃疡病1、病因:细菌感染引起。2、病症: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摄食量下降,最终无法蜕壳而死亡。3、防治:内服蟹宁,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七、肝坏死1、病因:细菌感染,饵料霉变和底质污染并发引起。2、病症:肝呈灰白色,有的呈黄色,有的呈深黄色,一般伴有烂鳃。3、防治:内服蟹宁和FRC活力源添加剂以及复合Vc、VE,连喂57

14、天。八、肠炎病1、病因:细菌感染引起。2、病症:发病初期体色发白,病蟹摄食减少,肠道发炎无粪便,有黄色粘液流出,有时肝、肾、鳃也会发生病变,有时表现出胃溃疡且口吐黄水。3、防治:内服强力克菌宁,并配合使用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消毒剂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 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二是调节 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浇 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3-

15、5公 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 二、改善生态环境。1、清野:在蟹种放养前,应将鲤鱼、黑鱼、鳜鱼、青鱼、草鱼等食肉、食草类的鱼类捕捉干净。2、种植水草:品种有伊乐藻、苦草(网金边草)、轮叶黑藻等;种植方法:将种植水草糊上泥(尽量减少泥的用量),一般以水草能沉至湖底固定为原则。种植布局上,可采用条播间隔种植的方法,即每种植水草10米宽左右,留有15米左右宽的空间,然后再种植10米宽的水草,直至全池种满为止。3、放养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放养螺蛳1000斤左右,以做到净化水质,增加天然饵料的作用。4、放养花白鲢:放养规格310尾左右斤,放养数量3

16、0尾左右亩,可以达到充分利用水体、净化水质、增加收益的目的。2.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溶氧要求每升4毫克以上,pH值6.88.7,透明度40厘米左右。春季为提高水温,促进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6米0.8米;夏秋季水温升高,池水深度掌握在1米1.5米。同时勤换水,春季每7天换水1次,夏秋高温季节每2天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3,并边排边灌,使水的温差控制在3以内。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出泡沫、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河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败坏或严重缺氧,此时应迅速将陈水换掉。另外,要定期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以改善水质,增加钙质,促

17、进河蟹生长和顺利蜕壳。一般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每次用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春季每月施用1次,夏秋季半月1次。3.疾病防治 高温季节,易引发河蟹的各种疾病,坚持防重于治,辅以药物防治。可定期交替泼洒0.001土霉素粉、0.00050.001呋喃唑酮、0.0005蟹安灵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公斤蟹重用0.1克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拌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贝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蜕壳素等,增加饲料中钙、铁等元素,以利河蟹蜕壳。寄生虫可用0.0050.01福尔马林或其他适量杀虫药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杀菌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二三次,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养蟹必须走出五

18、个误区 误区之一:放养蟹种有毛就是鸭。部分蟹农由于鉴别优质蟹种的水平不高,特别是对小规格蟹种识别不准,容易购回劣质蟹种,其后果一则是成活率低,二则是养成的蟹商品规格小,品质差,卖不上好价钱。因此,蟹农在购买螃蟹苗种时,可通过技术权威部门代购或请技术专家帮助鉴定,或者直接到有关知名度较高的蟹种繁育场购买。 在蟹品种上以长江系的中华绒螯蟹为最佳。 误区之二:放养蟹种数量越多越好。有些养蟹户总以为只有种苗放得多,就不愁没产量。去年本镇有个养蟹户,在60亩蟹塘里放养了30万只五期幼蟹和2万只扣蟹,每亩放养量高达5300多只。结果成蟹规格平均每只仅有60克左右,最大的也只有100克左右,价格很低。内塘养

19、蟹合理的放养密度为每亩500-800只,且规格大小要一致。 误区之三:清塘寡水也养蟹。一些养殖户的蟹塘里几乎没有种水草,主要靠投喂饵料,这既加大了养殖成本,又容易败坏水质,而且不利于螃蟹生活栖息。如果在蟹塘里栽培一定数量的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既可为螃蟹提供良好的生活栖息环境,又可以为螃蟹提供丰富的优质饵料,还可以吸收蟹塘中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改善水质。 误区之四:只要有蟹种、有饲料就不愁没产量。我镇有一位姓陈的外来蟹农,去年在放养蟹种前,未清除蟹塘野杂鱼,加之管理不善,跑了部分成蟹,结果50多亩蟹塘只捕得几百斤蟹,却捕得了300多公斤黑鱼,最大的黑鱼个体达三四公斤重,一年算下来,亏本4万余元。因此,蟹农一定要多学习科学养蟹技术,实行科学养蟹。 误区之五:只要有蟹就不愁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对农副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无论什么农产品,都必须达到无公害要求,都要通过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销售。因此,在养蟹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技术服务部门的要求进行养蟹,不断提高成蟹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水产/渔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