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护理
慢性新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是指心肌收缩功能明显减退,使心排血量降低,伴有左心室舒张末压增高,临床上引起肺淤血和周围循环灌注不足的表现,以及两者不同程度的合并存在。心瓣膜疾病、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内分泌疾患、细菌毒素、急性肺梗塞、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脏疾患等均可引起心脏病而产生心力衰竭的表现。妊娠、劳累、静脉内迅速大量补液等均可加重有病心脏的负担,而诱发心肌衰竭。临床上根据病变的心脏和淤血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心衰,其中以左心衰开始较多见,以后继发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衰,单纯的右心衰较少见。
【护理常规】
1. 休息:根据心功能受损程度而定。
心功能ⅰ级——病人应适当休息,保证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心功能ⅱ级——病人应增加休息,但能起床活动。
心功能ⅲ级——病人应限制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
心功能ⅳ级——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原则上以不出现临床症状为限。
2. 饮食:以高维生素、低热量、低盐、低脂、富含钾、镁及适量纤维素的食物,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对少尿病人应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3. 吸氧:宜持续地流量吸氧,流量1-2L/min,呼吸困难时应加大氧流量。
4. 排泄: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对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如长期便秘者,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每日监测尿量,测体重。
5. 皮肤及口腔:重度水肿病人,应定时翻身,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呼吸困难者易发生口于、口臭,应做口腔护理。
6. 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康复, 鼓励患者参加各种娱乐活动,调动生活情趣,使其思想放松,注意力转移,调整心情,提高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从而减少心衰的发生。
7. 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翻身拍背,鼓励和协助病人咳嗽。
8. 栓塞的预防:鼓励病人做床上肢体活动或被动运动。当病人肢体远端出现疼痛、肿胀时,应及时检查及早诊断处理。
用药护理
【观察内容】
1. 观察体重变化及活动量增加时对氧的需要量的改变。
2. 观察呼吸困难的改善情况及胃肠道功能的状态。
3. 观察咳嗽、咯血时了解咳嗽发生的时间、咯血的性状及量。
4. 水肿的观察,尤其是双下肢水肿的观察,必要时要每日测量腿围
5. 心律失常的观察,心功能不全引起全心衰时经常并发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可导致死亡。
【应急处理】
1、急性肺水肿的护理:
(1)观察神志、面色、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心率、心律、血压、尿量等变化。
(2)取坐位或半坐位双下肢下垂,并给予30%-50%酒精湿化间断吸氧,每次持续20-30分钟。
(3)遵医嘱及早、准确使用镇静、强心、利尿、血管扩张剂。
2、洋地黄中毒的护理
(1)立即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图监护,血压监护,急查血心肌酶谱,血生化及血常规.无高钾血症,即在血钾监测下补充钾,给予苯妥英钠0.1g口服,并以125~250mg加注射用水适量使其溶解,再用5%葡萄糖液稀释,缓慢静脉注射.由于患者房室传导阻滞,予阿托品1mg口服.
(2)针对地高辛同血浆蛋白结合后能使血药浓度降低的特点,予以静滴白蛋白,提高血浆蛋白的浓度,以促进血清中游离的地高辛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地高辛血药浓度,减轻不良反应。
(3)及时联系血液透析,加强腹透超滤,避免静滴白蛋白后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出院指导】
1. 根据病人接受能力讲解本病相关知识,使病人学会自我护理的方法。
2. 根据病人心功能情况适度安排活动与休息。
3. 饮食指导:心衰病人进食易消化、低热量的清淡食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
①少食多餐,严禁吃得过饱,每日可进食4~6次。
②限制钠盐摄入,轻度心力衰竭病人每天氯化钠摄入量控制在5g左右,中度心力衰竭每天氯化钠摄入量控制在2.5g左右,重度心力衰竭每天氯化钠摄入量控制在1g左右。饮食种类应以稀饭、面条、豆浆、淡水鱼、鲜肉等含盐量低的饮食为宜。
③在应用利尿药大量利尿时,因有大量钠离子丢失,可不限制钠盐摄入。
④心衰病人不吃腌制食品,最好不吃用碱或小苏打制作的食品。
⑤如果缺钾可食用含钾高的海带、紫菜、瘦肉、橘子等。
⑥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有利于保护心肌。
心内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