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外墙涂料技术标准
1、本工程建筑外墙涂料采用水性弹性质感外墙涂料。
2、产品性能要求
2.1、外观
包括平涂亚光和拉花效果,其中拉花效果包括中及小拉花两种类型,拉花效果以经确认的样板为准。
2.2、适用基面
应满足不同的墙体材料及抹灰层基面要求,如新型墙体材料/多孔砖/剪力墙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混合砂浆抹灰墙面、胶粉聚苯颗粒/挤塑聚苯板保温抗裂砂浆/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抹灰墙面等。
2.3、适用气候分区
应能适用于我司项目所在的气候分区的需要。
2.4、涂料主要成分
弹性丙烯酸系中的各层涂料的主要成分为纯丙烯酸乳液或改性丙烯酸乳液。
弹性纯丙烯酸系中的各层涂料的主要成分为纯丙烯酸乳液。
添加的颜料首选为无机颜料,可采用有机颜料。
2.5、配套外墙腻子的主要成分
包括型双组分的聚合物水泥腻子及R型腻子至少各一种。腻子层经养护5~7天后,其 pH值应小于10。
2.6、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的要求
1)配套外墙腻子应符合《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2004)的普通型腻子(P型)和柔性腻子(R型)的技术要求(表1)。
2)水性弹性系列涂料要求各层涂料均为水性弹性涂料,以适用于外墙保温体系构造要求。各层涂料应符合《水性涂料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 (HBC12‐2002)及《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2001)优等品的技术要求(表2),水性弹性涂料应满足表3的技术要求,产品整体应符合《复层建筑涂料》(GB/T 9779‐2005)优等品的技术要求(表4)。底涂层应提供符合《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2007)技术要求(表5)的Ⅰ型抗碱底漆,并说明配套涂料产品系列的使用条件:包括基面、气候等。适用于外墙保温基面的弹性涂料还应同事满足北京市地方性标准《建筑外墙弹性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 01-57-2001)的涂料技术性能要求(表6)。
表1:(GB/T 9755‐2001)的技术要求
表1:《建筑外墙腻子》(JG/T 157—2004)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P型
R型
容器中状态
无结块、均匀
施工性
刮涂无障碍
干燥时间(表干)/h
≤5
初期干燥抗裂性(6h)
无裂纹
打磨型
手工可打磨
吸水量/(g/10min)
≤2
耐碱性(48h)
无异常
耐水性(96h)
无异常
粘结强度/Mpa
标准状态
≥0.6
冻融循环(5次)
≥0.4
动态抗开裂性/mm
基层裂缝
≥0.1,<0.3
≥0.3
低温储存稳定性a
—5℃冷冻4h无变化,刮涂无障碍
a 非粉状组分需测试此项指标
表2:《建筑外墙腻子》(JG/T 157—2004)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优等品
容器中状态
无硬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
刷涂二道无障碍
低温稳定性
不变质
干燥时间(表干)/h ≤
2
涂膜外观
正常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1)) ≥
0.93
耐水性
96h无异常
耐碱性
48h无异常
耐洗刷性/次 ≥
2000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
白色和浅色1)
600h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
粉化,级 ≤
1
变色,级 ≤
2
其他色
商定
耐玷污性(白色和浅色1))% ≤
15
涂层耐温变性(5次循环)
无异常
1)浅色是指以白色涂料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色浆后配制成的浅色涂料形成的涂膜所呈现的浅颜色,按GB/T15608-1995中4.3.2规定明度值为6到9之间(三刺激值中的YD65≥31.26)。
表3:结合《弹性建筑涂料》(JG/T 172-2005)及《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GB/T 9755-2001)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外墙
容器中状态
无硬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
刷涂二道无障碍
低温稳定性
不变质
干燥时间(表干)/h ≤
2
涂膜外观
正常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1)) ≥
0.93
耐水性
96h无异常
耐碱性
48h无异常
耐洗刷性/次 ≥
2000
耐人工气候老化性(白色和浅色1))
600h不起泡、不剥落、无裂纹,粉化≤1级,变色≤2级
耐玷污性(白色和浅色1))% ≤
15
涂层耐温变性(5次循环)
无异常
拉伸强度/MPa
标准状态下
≥1.0
断裂伸长率/%
标准状态下
≥200
-10℃
≥40
热处理
≥100
1)浅色是指以白色涂料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色浆后配制成的浅色涂料形成的涂膜所呈现的浅颜色,按GB/T15608-1995中4.3.2规定明度值为6到9之间(三刺激值中的YD65≥31.26)。
表4:《复层建筑涂料》(JG/T 210-2007)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优等品
容器中状态
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涂膜外观
无开裂,无明显气孔,无气泡
低温稳定性
不结块,无组成物分离,无凝聚
初期干燥抗裂性
无裂纹
粘结强度/MPa
标准状态 ≥
E
0.7
浸水后 ≥
E
0.5
涂层耐温变性(5次循环)
不剥落,不起泡,无裂纹,无明显变色
透水性/Ml
B型 <
2.0
耐冲击性
无裂纹、剥落及明显变形
耐玷污性(白色和粉色a)
平状/% ≤
15
立体状/级 ≤
2
耐候性(白色和浅色)
老化时间
600
外观
不剥落,不起泡,无裂纹
粉化/级 ≤
1
变色/级 ≤
2
a)浅色是指以白色涂料为主要成分,添加适量色浆后配制成的浅色涂料形成的涂膜所呈现的浅颜色,按GB/T15608-1995中4.3.2规定明度值为6到9之间(三刺激值中的YD65≥31.26)。
表5:《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2007)
分类
项目
外墙
Ⅰ型
Ⅱ型
容器中状态
无硬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
刷涂无障碍
低温稳定性a
不变质
干燥时间(表干)/h
≤2
涂膜外观
正常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1))
≥0.93
耐水性
96h无异常
耐碱性
48h无异常
附着力/级
≤1
≤2
透水性/mL
≤0.3
≤0.5
抗泛碱性
72h无异常
48h无异常
抗盐析性
144h无异常
72h无异常
面涂适应性
商定
a 水性底漆测试此项内容。
2.7与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结合使用的腻子层的技术要求
1)结合国家建筑设计标准《外墙外保温建筑构造(一) 》(02J121‐1)的相关要求,腻子层采用的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应满足《耐碱玻璃纤维网布》(JC/T 841- 2007)的技术要求以及下表的技术指标要求:
表 7: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指标
氧化锆、氧化钛含量
ZrO2含量为(14.5±0.8)%,TiO2含量为(6.0±0.5)%,或ZrO2和TiO2的合量≥19.2%,同时 ZrO2含量≥13.7%,或 ZrO2含量≥16.0%
经纱密度
6 根/25mm(实测值应不超过其标称值±10%)
纬纱密度
单位面积质量
160g/m2(实测值应不超过其标称值±8%)
拉伸断裂强力,N/50mm
≥1200
断裂伸长率
≤4%
可燃物含量
≥12%
耐碱性,拉伸断裂强力保留率
≥75%
2.8产品施工工序要求
1)含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外墙腻子层的施工工序宜满足以下工序要求:
表 8:含耐碱玻璃纤维网布的外墙腻子层施工工序要求
次序
工序名称
建议施工方式
备注
1
清理基层
2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
刮涂
3
满刮第一道外墙腻子
每遍刮涂厚度不小于0.8-1mm
4
第一道外墙腻子表干前批嵌耐碱玻璃纤网
5
批刮第二道外墙腻子,磨平
刮涂
每遍刮涂厚度不小于0.8-1mm
6
批刮第三道外墙腻子,磨平
注:a)使用耐碱玻纤网布的腻子为P型腻子,适用于水泥砂浆等抹灰基面。
b)在确保产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厂家推荐施工工序如有与表8中不同之处可另外说明,并阐述具体调整原因。
2) 平涂亚光效果的水性弹性涂料系列施工宜满足以下工序要求:
表 9:平涂亚光效果的水性弹性涂料系列施工工序要求(参照《建筑外墙弹性涂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 01-57-2001 要求)
次序
工序名称
建议施工方式
备注
1
清理基层
2
填补缝隙
刮涂
每遍刮涂厚度宜为0.5mm
3
刮专用耐水腻子多遍
4
磨平
5
施涂逢低涂料
刮涂
6
施涂第一道弹性涂料
第一、二道弹性涂层的颜色宜一致,厚度宜不小于0.15mm
7
施涂第二道弹性涂料
3)拉花效果的水性弹性涂料系列施工宜满足以下工序要求:
表 10:拉花效果的水性弹性涂料系列施工的工序要求
次序
工序名称
建议施工方式
备注
1
清扫
2
填补缝隙
刮涂
每遍刮涂厚度宜为0.5mm
3
刮专用耐水腻子多遍
4
磨平
5
施涂逢低涂料
滚涂
6
施涂第一道弹性涂料
采用拉花滚筒进行滚涂
拉花中涂层凸部厚度不小于1mm,各道弹性涂层的颜色宜一致
7
施涂第二道弹性涂料
滚涂
8
施涂第三道弹性涂料
4)外墙涂料的工程施工应满足《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2003)的相关要求。施工工具及方式可结合厂家的产品特性及施工条件另外进行推荐,由于施工工具及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产品用量、稀释比例、涂膜厚度等而有所变化时应进行说明, 相关的施工条件要求也应进行说明。在确保产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厂家提供水性弹性产品系列的施工工序如有与表9、10中不同之处可另外说明,并阐述具体调整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