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ESL学习者与EFL学习者逻辑连词使用对比分析——基于ICNALE书面语语料库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46721 上传时间:2024-03-29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8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SL学习者与EFL学习者逻辑连词使用对比分析——基于ICNALE书面语语料库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ESL学习者与EFL学习者逻辑连词使用对比分析——基于ICNALE书面语语料库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ESL学习者与EFL学习者逻辑连词使用对比分析——基于ICNALE书面语语料库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语言文化研究 学习者与 学习者逻辑连词使用对比分析 基于 书面语语料库的研究徐 托 杨昊宇(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研究调查了非母语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逻辑连词的情况重点比较了 学习者和 学习者的差异并分析了影响逻辑连词使用的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 学习者更善于运用复杂逻辑连词而 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简单逻辑连词 此外 学习者更常用逻辑连词表达因果关系而 学习者更多地使用逻辑连词表示转折和对比等关系 影响逻辑连词使用的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和英语水平 研究结果有助于英语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实际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跨文化交流和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关键词:逻辑连词 学习者 学习者书

2、面语对比分析 引 言英语写作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话语标记()的习得和运用如逻辑连词等这些话语标记是组织和传达书面语和口语中思想的重要工具 和(:)认为英语学习者在写作中面临较多问题特别是逻辑连词的使用 逻辑连词()是连接句子或短语的重要语法成分在表达复杂语义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学习英语的非母语使用者来说正确地运用逻辑连词是一个十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尤其是在书面语()中由于其更加正式、规范以及需要追求准确性使用逻辑连词更为关键 多年来对英语写作的研究表明逻辑连词是影响英语学习者提高写作技能的主要障碍之一(:)的研究还发现()和()背景下的英语教师都反馈学习者有误用或过度使用逻辑连词的现象 和

3、 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逻辑连词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根据先前的研究 学习者相较于 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过多的逻辑连词例如(:)在其研究中发现 学习者使用逻辑连词的频率明显高于 学习者但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逻辑连词 导致表达累赘冗长(:)和(:)等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并且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源于母语转移、知识结构以及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需要通过更加实证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即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比较 学习者和 学习者在书面语中逻辑连词使用方面的差异探讨非母语背景下对逻辑连词的认知和运用以期帮助英语教师更精准地把握学习者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改进英语教学方法促进语言学习者跨文化交流和语言习得水平的

4、提高 研究现状 逻辑连词的定义和分类篇章的连贯性通过隐含的逻辑关系以及各种明确的连贯性手段来实现 王寅(:)从认知功能角度将篇章的连贯性描写为:“一组语句可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具有概念成分上的照应性命题发展的索引性(即能从语篇中发现命题发展的线条信息互有关联)语用推理上的顺应性这样就能保证激活的语篇信息在心智上具有链接性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知世界这个语篇就具有连贯性”篇章的连贯性主要通过衔接(连贯性手段)来实现 和(:)将衔接定义为“使用明确的语言手段来表明句子之间和部分文本之间的关系”而连贯性手段是“作为信号使读者能够连接已经陈述或即将陈述的内容的单词或短语”由于连贯性手段易于量化因基金项目:

5、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基于语料库的“一带一路”亚洲沿线国家英语学习者书面语逻辑连词研究()此一直是研究书面篇章性质的众多研究的焦点因为它们提供了对文本进行客观数量比较的方法 这种连贯性手段的实现方式就是依靠逻辑连词 逻辑连词是指用于连接句子、表达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语法单位在英语中逻辑连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如、等另一类是表示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的连词如、等(:)此外一些学者也将逻辑连词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认为连贯关系可以分为时机()、评价()、背景及解释()、扩展()个大类每个大类又可切分为若干种具体的连贯关系 和(:)则将逻辑连词分为从属连词和并列连词两大类其

6、中从属连词又可以分为陈述从句连词、疑问从句连词、条件从句连词、目的从句连词、结果从句连词、比较从句连词等多个小类别 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逻辑连词的分类进行了研究(刘庆元蔡基刚)本文逻辑连词的选择主要基于 和(:)划分的四个连接关系类别即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以检查文本的连贯性 我们将逻辑连词(如 等)放入文本文件中然后运行()加载文本文件并进行多项搜索 对检索到的条目进行人工筛选以排除不属于逻辑连词类别的协调连词、两个名词之间的连词和 作动词等情形在本文中我们将沿用 和()所提出的定义和分类将逻辑连词按照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等四种连接关系进行归类

7、 为检索和讨论方便不对其内外连接关系、具体连接含义等做严格区分表 连接关系分类 (续表)(:)国内外 与 学习者逻辑连词使用的研究现状在国际上研究者们对()与()学习者的逻辑连词使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例如(:)通过分析土耳其学生和美国学生的英语作文发现土耳其学生在使用逻辑连词时的错误率更高尤其是因果连词和转折连词的使用 类似地韩国大学生的书面表达中也存在着逻辑连词使用不当的问题(.:)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法国的英语学习者经常在句子中使用过多的连词导致句子结构复杂、表达不清晰(.:)在国内一些学者主要关注的是中国 学习者的逻辑连词使用情况 例如(:)就曾在其研究中发现在考察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文章

8、中中国 学习者的逻辑关系表达频率高于英语母语者 然而这些学习者在使用一些具体的逻辑连词时也存在着问题例如、等(:)此外一些研究者还探讨了 学习者在口语中的逻辑连词使用情况(陈新仁、吴珏)总体而言国内外的研究都发现了 与 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学习者在使用逻辑连词时的差异但却未深入探讨其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连词 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与 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的困难和原因并为英语教学提供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指导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研究设计与方法 语料库介绍本研究以()语料库作为数据来源 该语料库涵盖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巴

9、基斯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或地区学习英语的学生所写的英语作文包含有 和 学习者的书面语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因此通过对 语料库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探究 学习者和 学习者在书面语中逻辑连词使用方面存在哪些差异见表 表 的写作条件 研究对象选择和数据收集方式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 语料库中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限时限题英语作文 为了确保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我们对语料库中所有 和 学习者书面语进行了分析并根据作者的背景信息如年龄、学历、英语水平等对样本进行分类 具体地我们将选取巴基斯坦、菲律宾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作为 学习者选取中国内地、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10、作为 学习者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两组样本分别代表 学习者和 学习者数据收集方式是通过与开发者联系获取 语料库访问权限在线下载相应的英语作文原始数据在下载完毕之后我们将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并记录相应的作者背景信息 数据分析方法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将采用计量分析法对选取的英语作文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 软件实现相关数据处理和图像展示 具体而言针对来自 学习者和 学习者的样本我们将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检验、皮尔逊卡方检验等多种统计方法比较两类学习者在使用逻辑连词时的异同并探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此外我们还将与英美文化背景下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学习背景对逻辑连词使用的影响表 和 学习

11、者逻辑连词使用频次统计逻辑连词 使用频次 使用频次 表示在“”使用上 和 学习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 是 和 学习者使用逻辑连词的频率统计以及通过 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 和 和 的计算是为了确定 和 学习者在使用逻辑连词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结果表明“”是 和 学习者最常用的逻辑连词分别占 和.的频率“”和“”也经常被两组人使用而“”和“”则使用较少 在 和 学习者之间“”的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学习者的使用频率比 学习者更高 然而在两个学习者组之间其他逻辑连词使用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表 学习者组别逻辑连词使用卡方检验结果参数卡方逻辑连词.个单元格(.)的期望计数小于 最小期望计数为.表明 和 学习

12、者逻辑连词使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 和 学习者的逻辑连词使用上存在统计上显著差异(.)使用 校正的事后分析()表明与 学习者相比 学习者在 书面语写作中更频繁地使用逻辑连词(.)表 逻辑连词使用常见错误错误类型频次示例位置错误“.”用词错误“.”意义错误“.”表 列出了 和 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时常见错误类型、频次和例子 逻辑连词位置错误是最易发生的占错误总数的 其次是用法错误()和意义错误()位置错误的例子包括没有在适当语境的情况下使用“”而用词错误则包括不完整或不正确地使用逻辑连词 意义错误包括不合理地使用逻辑连词导致语义不清或矛盾 研究结果与讨论 学习者和 学习者逻辑连词使

13、用差异对比分析第一我们发现 学习者和 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而言 学习者更倾向于灵活地运用“”等复杂的逻辑连词而 学习者则更多地使用“”等简单的逻辑连词 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类学习者从小学习英语的方式有关 学习者所处环境使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目标语言因而能更多地注重语言功能的实现更注重语境和文化背景的认知而 学习者通常在特定场合才能接触到目标语言(如学校)并受到语法规则的强制性教育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但对语言的功能性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这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了两类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的差异第二我们还发现 学习者和 学习者在使用逻辑连词时所表示的逻辑关系也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

14、学习者更倾向于使用连词来表达因果关系而 学习者则更多地使用连词来表达转折、对比等关系 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类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有关 学习者通常更加直观和实用注重因果关系的建立而 学习者则更加善于思考、分析和比较更注重语境和文化背景的把握 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可能导致了两类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的差异 影响逻辑连词使用的因素探讨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逻辑连词使用的多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通过对样本中作者的年龄、学历、英语水平等信息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逻辑连词的使用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年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学习者在使用逻辑连词方面会变得更加娴熟自

15、如 这可能是由于成熟度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导致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逻辑关系从而使用更复杂的逻辑连词 比如在写作中一些高年级学习者可以巧妙地使用转折逻辑连词“”等来表达其观点其次学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高学历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语言技能和更深入的文化认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逻辑关系 这使他们在使用逻辑连词时更具优势 同时高学历的人通常拥有更多的学习经验和更深入的思考方式这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运用逻辑关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比如 在 中高学历的作者通常使用更复杂的逻辑连词来准确地描述给定写作的内容和结论最后英语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通常具有更好的语言能力和更深入的语言输入量因此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6、各种逻辑关系并更灵活地使用各种逻辑连词 因此在限题作文中高水平作者通常使用更多的逻辑连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结 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了 学习者和 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的差异以及影响逻辑连词使用的各种因素 这些结果对有效地促进 和 学习者书面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方面针对 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语言功能的实现帮助学生在理解和运用逻辑关系方面提高能力 此外还应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书面表达中的各种逻辑关系另一方面针对 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更加注重语境和文化背景的认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逻辑关系 此外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比

17、较和分析以更好地把握不同逻辑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灵活地应用于书面表达中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可能不够代表性其次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并未充分考虑到位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深入探究语言背景和文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化背景的影响等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 和 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的差异和共性 再次本研究仅关注 和 学习者的书面英语其研究结果可能不一定适用于其他语言技能或语言背景 此外本研究依赖于特定的书面文本语料库其发现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口头或非正式英语中逻辑连词的整体使用情况最后我们认为逻辑连词使用中的错误和挑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18、语言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在本研究中未被明确考虑 尽管存在这些限制本研究为我们了解 和 学习者在逻辑连词使用方面的频率、分布和挑战、制约因素等提供了一些见解 这些发现对跨语言研究和对比分析有一定积极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参考文献 .():.“”.():.():.():.:.():.:.():.():.():.():.:.():.:():.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陈新仁吴珏.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因果类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刘庆元.逻辑联系语在语篇中的联结功能探讨.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作者信息 徐托杨昊宇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