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设计题目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4
二、减速器总体方案设计…………………………………………….....5
2.1传动方案的拟定.………………….......…..…………..……….........5
2.2电动机的选择……………………….……………….……................5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5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5(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5
(4)确定电动机型号……………………………………………….………5
2.3传动比的分配……………………………..………………..………..6
2.4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6
三、V带传动的设计………………………………………………………8
3.1确定设计计算功率Pd………………………………………………..8
3.2选择带的型号………………………………………………………...8
3.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d1、dd2…………………………………………....8
(1)选择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8
(2)验算带速………………………………………………………………8
(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dd2……………………………………………….8
(4)确定中心矩a及带的基准长度Ld0………………………………………9
(5)验算小带轮包角a1…………………………………………………..9 (6)确定V带的根数………………………………………………………9
(7)确定带的初拉力F0……………………………………………………10
(10)计算带的轴压力FQ………………………………………………….10
四、齿轮的设计计算及结构说明……………………………………....10
4.1选择齿轮材料…………………………………...………………......10
4.2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10
4.3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计算几何尺寸………………...………......11
4.4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12
4.5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及确定精度等级………………………….....12
五、轴的设计计算及校…………………………………………………13
5.1输入轴的设计计算与校核……………………………………….....13
(1)根据工作要求选择材料……………………………………………….13
(2)按扭矩初算轴的最小直径……………………………………………..13
(3)轴的结构设计………………………………………………………..13
(4)轴的强度校核………………………………………………………...15
5.2输出轴的设计计算与校核……………………………………….....19
(1) 根据工作要求选择材料………………………………………………19
(2)按扭矩粗算的最小直径………………………………………………19
(3)轴的结构设计……………………………………………………….. 20
(4)轴的强度校核………………………………………………………..21
六、滚动轴承的校核……………………………………………………26
6.1 输入轴滚动轴承寿命校核………………………………………..26
6.2输出轴滚动轴承寿命校核……………………………………......27
七、键的选择与校核…………………………………………………..28
7.1输入轴键的选择与校核………………………………………….....28
7.2输出轴键的选择与校核………………………………………….....28
7.3联轴器的选择……………………………………………………....29
八、减速器润滑、密封及附件的选择确定…………………………………..29
8.1润滑的选择确定…………………………………………………….29
8.2密封形式…………………………………………………………....29
8.3减速器附件的选择确定…………………………………………....30
九、箱体主要结构尺寸的计算及装配图……………………………..30
9.1箱体主要结构尺寸计算…………………………………………....30
设计小结………………………………………………………………..32
参考文献………………………………………………………………..33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用于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
原始数据:
运输带工作拉力F(N)
1400
运输带工作速度 v(m/s)
1.55
卷筒直径D/mm
250
工作条件:连续单向运转,载荷平稳,空载启动,使用期限8年,小批量生产,两班制工作,运输带速度允许误差为±5%。
设计计算和说明
计算结果
二、减速器总体方案设计
2.1设计方案分析
本设计中,原动机为电动机,工作机为皮带输送机。
传动方案采用了1级传动,带传动承载能力较低,在传递相同转矩时,结构尺寸较其它形式大,但有过载保护的优点,还可缓和冲击和振动,故布置在传动的高速级,以降低传动的转矩,减小带传动的结构尺寸。
齿轮传动的传动效率高,适用的功率与速度范围广,使用寿命较长,是现代机器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构之一。
所给定方案结构尺寸大,传动效率较高,成本低,连续工作性好,在所要求的工作条件下满足要求。
2.2电动机的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根据动力源和工作条件,选用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的选择
工作机所需要的有效功率为:
Pw=Fv/1000=(1400×1.55)/1000=2.17 KW
为了计算电动机所需功率Pd,需确定传动装置总效率η总。
要求总效率,必须先确定各传动环节的效率。由教材查得:ηV带=0.96,η轴承=0.98,η齿轮=0.97,
联轴器=0.99,η滚筒=0.96;则传动装置的总效率为:
η总=ηV带×η轴承2×η齿轮×η联轴器×η滚筒=0.96×0.982×0.97×0.99×0.96=0.85
电动机所需功率为:Pd= Pw/η总=2.17/0.85=2.55KW
对于载荷比较稳定,长期连续运行的机械,只要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ed等于或稍大于电动机所需的工作功率Pd,电动机就能正常工作。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第193页表19-1选取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KW。
(3)电动机转速的选择
工作机转速:nw=(60×1000×v)/(π×D)=(60×1000×1.55)/(3.14×250)=118.47r/min
(4)确定电动机型号
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7页知,V带传动的传动比常用范围为iv带=2~4,单级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常用范围为i齿轮=3~5,则总传动比范围为i总=6~20。故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n电机=i总×nw=(6~20)×118.47=710.82~2369.4r/min
符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1000 r/min、1500 r/min。
现将3种电动机的有关数据列于下表进行比较:
方案
电机型号
额定功率/KW
同步转速/(r/min)
满载转速/ (r/min)
堵转转矩/
转矩额定
最大转矩
/
额定转矩
1
Y132S-6
3
1000
960
2.0
2.0
2
Y100L2-4
3
1500
1430
2.2
2.2
注:总传动比=满载转速/工作机转速
可以发现以上两种电动机都符合要求,都可选取, 若工作环境对传动装置的外廓尺寸要求不大,则可选取方案2若工作环境希望传动装置越小越好,则选方案1;这里,我们选取方案1,即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S-6。
根据电动机功率与同步转速,选定电动机型号为Y132S-6。
其主要性能:额定功率 3KW,满载转速960 r/min。
2.3传动比的分配
i总=n满/nw=960/118.47=8.10
V带传动的传动比常用范围为iv带=2~4,这里取iV带=2
则i齿轮= i总/iV带=8.10/2=4.05
(单级圆柱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常用范围为i齿轮=3~5)
2.4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电动机轴为0轴,减速器高速轴为1轴,减速器低速轴为2轴,滚筒轴为3轴。相邻两轴间的传动比表示为i01、i12、i23;相临两轴间的传动效率为η01、η12、η23;;各轴的输入功率为P0、P1、P2、P3;各轴的转速为n0、n1、n2、n3;各轴的输入转矩为T0、T1、T2、T3。
在设计计算传动装置时,通常用电动机所需的工作功率Pd进行计算,而不用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ed。只有当有些通用设备为留有储备能力以备发展,或为适应不同工作的需要,要求传动装置具有较大的通用性和适应性时,才按额定功率Ped来设计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的输入转速可按电动机额定功率时的转速,即满载转速nm计算,这一转速与实际工作时的转速相差不大。
0轴(电机轴)
P0=Pd=2.55KW
n0=nm=960 r/min
T0=9550×(P0/ n0)=9550×(2.55/ 960)=25.36N·m
1轴(高速轴)
P1=P0×η01=2.55×ηV带=2.55×0.96=2.45KW
n1=n0/i01带=960/2=480 r/min
T1=9550×(P1/ n1)=9550×(2.45/ 480)=48.70N·m
2轴(低速轴)
P2=P1×η12=2.45×(η轴承×η齿轮)=2.45×(0.98×0.97)=2.33KW
n2= n1/i12齿轮=480/4.05=118.52 r/min
T2=9550×(P2/ n2)=9550×(2.33/ 118.52)=187.18N·m
3轴(滚筒轴)
P3=P2×η23=2.33×(η轴承×η联轴器)=2.33×(0.98×0.99)=2.26KW
n3= n2=118.52r/min
T3=9550×(P3/ n3)=9550×(2.26/ 118.52)=182.10N·m
运动与动力参数的计算结果汇总如下表:
轴名
功率P/KW
转矩T
N·m)
转速n/(r/min)
传动比i
效率
η
输入
输出
输入
输出
电机轴
1轴
2轴
滚筒轴
2.45
2.33
2.26
2.55
48.70
187.18
182.10
25.36
960
480
118.52
118.52
2
4.05
1
0.96
0.95
0.97
三、V带传动的设计
3.1确定设计计算功率Pd
由工作条件,载荷平稳,2班制工作,采用交流电动机,参考《机械设计基础》第93页,表7-5得:KA=1.2
设计计算功率Pd=KAP=1.2×2.55=3.06KW
(其中KA 为工作情况系数,P为所需传递功率)
3.2选择带的型号
根据设计计算功率Pd和小带轮的转速n0,由《机械设计基础》第94页,图7-12查得:带的型号为A型。
3.3确定带轮基准直径dd1、dd2
(1)选择小带轮的基准直径dd1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95页,表7-6查得:A型带的小带轮最小直径为75,在结构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大一些,以减少弯曲应力,提高带的寿命,所以放大一档,由表7-6初选小带轮直径dd1=125mm。
(2)验算带速
v=(π×dd1×n0)/(60×1000)=(3.14×125×960)/ (60×1000)=6.28 m/s
带速v在5~25 m/s 之间,符合要求。
(3)计算大带轮基准直径dd2
dd2=(n0/n1)×dd1=(960/480)×125=250mm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88页,表7-4带的基准直径系列取整得:
dd2=250mm
(4)确定中心矩a及带的基准长度Ld0
初定中心矩a0
由于设计要求中未对中心距提出明确要求,先按下式初选中心距a0:
0.7(dd1+dd2)≤ a0 ≤ 2(dd1+dd2)
262.5≤ a0 ≤ 750
暂时取 a0=600mm
初算带的基准长度Ld0
初选中心距a0后,按下式初算带的基准长度:
Ld0≈2a0+(π/2)(dd1+dd2)+ (dd1+dd2)2/(4×a0)= 2×600+(3.14/2)×(125+250)+(125+250)2/(4×600)=1847.34mm
确定带的基准长度Ld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87页,表7-2将带的基准长度取整至相近的标准基准长度:Ld=1800mm
确定中心距
确定带的基准长度Ld后,按下式计算实际中心距a
a≈a0+(Ld-Ld0)/2=600+(1800-1847.34)/2=576mm
考虑到安装、调整和松弛后张紧的需要,实际中心距允许有一定的调整范围,其大小为:
amin=a-0.015Ld=576-0.015×1800=549mm
amax=a+0.03Ld=576+0.03×1800=630mm
(5)验算小带轮包角a1
aa1=180°-57.3°×(dd2-dd1)/a=180°-57.3°×(250-125)/576=167.65°> 120°
a1在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要求。
(6)确定V带的根数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95页,表7-6,查得
V带基本额定功率P0=1.37KW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96页,表7-7,查得
V带基本额定功率增量ΔP0=0.10KW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97页,表7-8,查得
包角修正系数Ka=0.97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87页,表7-2,查得
KL=1.01
按下式计算V带的根数:
Z≥Pd/[P0]=Pd/((P0+ΔP0)K×KL)=3.06/((1.37+0.10)×0.97×1.01)=2.12
将Z取整为整数:Z=2
(7)确定带的初拉力F0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87页,表7-1,查得
V带单位长度质量q=0.10kg/m
按下式计算单根V带的初拉力:
F0=500×(Pd/zv)×(2.5/K a -1)+qv2=500×(3.06/(2×6.28))×(2.5/0.97-1)+ 0.10×6.282=193.54N
(8)计算带的轴压力FQ
FQ≈2zF0sin(a 1/2)=2×2×193.54N×sin(167.65/2)=766.42N
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见下表:
名称
结果
名称
结果
名称
结果
带型
A
传动比
i=2
根数
Z=2
带轮基准直径
dd1=125mm
dd2=250mm
基准长度
Ld=1800mm
预紧力
F0=193.54N
中心距
a=576
mm
压轴力
FQ=766.42N
四、齿轮的设计计算及结构说明
4.1选择齿轮材料
该齿轮传动无特殊要求,减速器是闭式传动,可以采用齿面硬度≤350HBW的软齿面齿轮,根据《机械设计基础》第127页表8-3,选小齿轮材料40Cr,调质处理,齿面硬度250HBW;选大齿轮材料45钢,正火处理,齿面硬度180HBW。
4.2计算齿面接触疲劳强度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27页表8-3
σHlim1=250×1.4+350=700MPa
σHlim2=180×0.87+380=536.6MPa
计算大小齿轮齿面许用接触应力:
[σH1]= σHlim1/SH =700/1=700 MPa
[σH2]= σHlim2/SH =540/1=536.6 MPa
4.3确定齿轮的主要参数和计算几何尺寸
小齿轮转矩:T1=48700N·mm;齿宽系数: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31页表8-6取Ψd=1;载荷系数:软齿面,工作平稳,取k=1.2;节点区域系数:准值直齿圆柱齿轮,ZH=2.5;弹性系数:由械设计基础第131页表8-5查得ZE=189.8 MPa
;齿数比u=i=4.05
计算齿轮小轮直径:
取小齿轮z1=25,则大齿轮z2=z1i=25×4.05=101.25,取z2=101;
传动比误差:
Δi=|i-i’|/i=|4.05-101/25|/4.05=|4.05-4.04|/4.05=2.5%<5%,合格。i为理论传动比,i’为实际传动比。
确定齿轮模数
m= d1/z1=48.26 / 25=1.93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18页 表8-1,取m=2
确定中心距
a=m(z1 + z2)/2=2(25+101)/2=126mm
计算齿轮的几何参数:
分度圆直径
d1=mz1=2×25=50mm
d2=mz2=2×101=202mm
齿顶圆直径
da1=m(z1+2ha*)=2×(25+2×1)=54mm
da2= m(z2+2ha*)=2×(101+2×1)=206mm
齿根圆直径
df1=m(z1-2ha*-2c*)=2×(25-(2×1)-2×0.25)=45mm
df2= m(z2-2ha*-2c*)=2×(101-(2×1)-2×0.25)=197mm
齿宽
b=Ψd×d1=1×50=50mm 取b1=55mm、b2=50mm。
齿轮的结构设计
小齿轮采用齿轮轴结构,大齿轮采用锻造毛坯的腹板式结构大齿轮的关尺寸计算如下:
齿距 P = 2×3.14=6.28(mm)
轴孔直径 d=Ф=42mm
轮毂直径 =1.6d=1.6×42=67mm
轮毂长度 L=b2=50mm
轮缘厚度 δ0 = (3~4)m = 6~8(mm) 取δ0 =8
轮缘内径 =da2-2h-2δ0=206-2×4.5-2×8=181mm
取D2=180mm
腹板厚度 c=0.3=0.3×50=15
取c=18(mm)
腹板中心孔直径
=0.5(+)=0.5(67+180)=118(mm)
腹板孔直径=0.25(-)=0.25(181-67)
=28.5(mm) 取=28(mm)
齿轮倒角n=0.5m=0.5×2=1
4.4校核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27页图8-3取
σFlim1=0.8×250+380=580MPa,σFlim2=0.7×180+275=401MPa;
SF=1.4
按下式计算齿轮轮齿许用弯曲应力:
[σF1]= σFlim1/SF =580/1.4=414.29 MPa
[σF2]= σFlim2/SF =401/1.4=286.43 MPa
由《机械基设计础》第129页8-4取标准齿轮的复合齿形系数:
YFS1=4.21
YFS2=3.96
σF1=(2×K×T1×YFS1)/(b×m×d1)=(2×1.4×48700×4.21)/(50×2×50)=98.42 MPa<[σF1]
σF2=σF1×(YFS2/ YFS1)=×(3.96/ 4.21)=92.58 MPa<[σF2]
经验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满足要求,故合格。
4.5计算齿轮的圆周速度及确定精度等级
v=(π×d1×n1)/(60×1000)=(3.14×50×480)/(60×1000)=1.26m/s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32页表8-7,根据圆周速度v=1.26m/s,取该齿轮传动为8级精度。
五、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5.1输入轴的设计计算与校核
(1)根据工作要求选择材料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73 页表11-1选用45调质钢,硬度217~255HBW,抗拉强度极限σb=640MPa。
(2)按扭矩初算轴的最小直径
d≥C3√(P/n)=1103√(2.45/480)=19.55mm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79页表11-2 取C=110
其中:P= P1=2.45KW
n=n1=480 r/min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4%,则
d=19.55×(1+4%)=20.33mm
输入轴最小直径处安装大带轮, 将20.33化为整数,所以选:d=22mm。
(3)轴的结构设计
a)轴的结构分析
单级减速器中可将齿轮安排在箱体中央,相对两轴承对称分布。由于小齿轮尺寸很小,所以和轴一起做成齿轮轴。由于是直齿轮传动,传动过程中只受径向作用力,不会有轴向力,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87页表12-1续 选用深沟球轴承。
根据上述需要初定轴的结构应是阶梯轴,阶梯轴的各轴段为:① 安装大带轮;轴段②为轴段①提供轴肩对带轮定位和安装密封圈。轴段③用于安装轴承;轴段④是轴环,对轴承进行轴向定位;轴段⑤是小齿轮;轴段⑥是轴环,对轴承进行轴向定位;轴段⑦用于安装轴承。如下图所示:
a) 确定轴各段直径和长度
①段:轴段①的直径为最小,已确定为d1=22mm。若将d1=22mm定为带轮轮毂孔径,则带轮的大致宽度为:
L=(1.5~2)d1=(1.5~2)×22=33~44mm
那么轴段①的长度L1=40mm.
②段:根据h=(0.07~0.1)d1的计算方法,(h为轴肩单侧高度)
h=(0.07~0.1)×22=1.54~2.2mm,考虑到装带轮放大一点,
取轴段②的直径为d2=27mm
考虑到轴承端盖的厚度与拆卸紧固螺钉的空间,取L2=45mm。
③、⑦段:根据《机械设计基础》第187页表12-1续 选用深沟球轴承。
由于本设计载荷很小而且平稳,参照轴径要求按照经验初步选择型号6206,其内径为d3=30mm(d7=30mm)
轴承的宽度为16mm,考虑到大齿轮圆周速度小于2m/s,所以可以采用脂润滑,挡油环的厚度为6~9,则取轴段③、⑦的长度为L3=L7=16+8=24mm。
④、⑥段:是轴环,考虑到轴承的定位与装拆,取d4=36mm (d6=36mm)
长度为L4= L6≈0。7(d4-d3)=0.7×(36-30)=4.2mm ,考虑到要保证箱体内表面与齿轮端面之间的距离,取L4= L6=10mm
⑤段:用于齿轮轴部分,根据小齿轮定尺寸,
Z1=25,m=2,d1=50mm,da1=54mm,df1=45mm
小齿轮的齿宽为:b1=55mm,则轴段⑤的长度为:L5=55mm。
则输入轴的基本尺寸如图:
b) 确定两轴承之间的支承跨距l1(两支反力作用点距离)
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131页表15-3查出代号为6206的深沟球轴承的外形尺寸,D=62mm,B=16mm。将轴承装到轴上,并取支承点为轴承宽度的中点,即可求l1。
l1=107mm
(4)轴的强度校核
a) 绘制并计算轴上的作用力
由于是直齿圆柱齿轮,齿轮所受法向力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即圆周力Ft和径向力Fr。此外,皮带轮传递进来扭矩T与轴压力FQ。
Ft=2T/d=(2×48700)/50=1948N
Fr= Fttanα=1948×tan20°=701.28N
其中:T为高速轴的输入转矩
d为小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α为分度圆压力角
以下求解FAY、FAZ、FBY、FBZ。
由于空间平衡的力系,在任意平面上的投影力系也平衡,所以分别作出XY平面与XZ平面上的受力简图,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即可解出FAY、FAZ、FBY、FBZ。
XY面受力图:
列方程求解:
∑MB(F)=0
FAY×107+Fr×53.5-FQ×180=0
FAY×107+701.28×53.5-766.42×180=0
FAY=938.66N
∑FY=0
FQ- FAY- FBY-Fr=0
FBY= FQ- FAY-Fr=766.42-938.66-701.28= -873.52N
XZ面受力图:
列方程求解:
∑MB(F)=0
-FAZ×107-Ft×53.5=0
-FAZ×107-1948×53.5=0
FAZ = -974N
∑FZ=0
FAZ + F t+ FBZ = 0
-974+1948+ FBZ = 0
FBZ=974-1948= -974N
b) 作出XY面弯矩图与XZ面弯矩图
XY面弯矩图MXY:
XZ面弯矩图MXZ:
c )作出合成弯矩图 M=√MXY2+MXZ2
d )作出扭矩图
e )作出当量弯矩图M’=√M2+(αT)2 ,并判断危险截面
因为是单向回转轴,所以扭转切应力视为脉动循环变应力,修正系数α=0.6
Ⅱ
Ⅰ
由当量弯矩图可看到,小齿轮的中间位置承受弯矩最大,设定为Ⅰ号危险截面,①号轴段与②号轴段的连接处也承受了较大的扭矩,而且此处也是轴的最细段,设定为Ⅱ号危险截面. Ⅱ号危险截面处的弯矩保守取(29220+63119.42)/2=46169.71N.mm.
f ) 对危险截面强度校核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73页表11-1选[σ-1W]=60Mpa
Ⅰ号危险截面:
d1==23.30mm
Ⅱ号危险截面:
d2==9.16mm
故该轴强度满足要求,合格。
5.2输出轴的设计计算与校核
(1) 根据工作要求选择材料
根据轴的使用要求,且考虑轴的制造成本,选择45钢,正火处理。
(2)按扭矩粗算轴的最小直径
d≥C 3√(P/n)=1103√(2.33/118.52)=29.69mm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79页表11-2 取C=110
其中:P= P2=2.33KW
n=n2=118.52 r/min
考虑有键槽,将直径增大4%,则
d=29.69×(1+4%)=30.88mm
输出轴最小直径处安装联轴器, 故轴径应取标准值,即安装联轴器的轴头直径d=32mm。
(3)轴的结构设计
a )轴的结构分析
考虑轴的装拆顺序,是轴从齿轮的左侧安装,轴向可以用轴环和套筒固定齿轮。因此,初定轴的结构应是阶梯轴。由于是直齿轮传动,传动过程中只受径向作用力,不会有轴向力,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87表12-1续 选用深沟球轴承。
根据上述需要初定轴的结构应是阶梯轴,阶梯轴的各轴段为:① 安装联轴器;轴段②为轴段①提供轴肩对联轴器定位和安装密封圈。轴段③用于安装轴承与套筒;轴段④用于安装齿轮;轴段⑤是轴环,对齿轮定位;轴段⑥用于安装轴承。如下图所示:
b )确定各段直径和长度
① 段:轴段①的直径为最小,已确定为d1=32mm。查244页 附录表 联轴器轴孔直径为32mm,LT6 J1型联轴器的长度为60mm,那么轴段①的长度缩短2mm,取L1=58mm。
② 段:根据h=(0.07~0.1)d1的计算方法,(h为轴肩单侧高度)
h=(0.07~0.1)×32=2.24~3.2mm,考虑到装联轴器放大一点,取轴段②的直径为d2=37mm。联轴器端面至轴承端盖端面的距离为20mm,考虑到轴承端盖的厚度,取L2=20+33=53mm。
③ 段: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87页表12-1续 选用深沟球轴承。由于本设计载荷很小而且平稳,参照轴径要求按照经验初步选择型号6008,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131页表15-3查出代号为6008的深沟球轴承内径为d3=40mm,轴承的宽度为15mm,考虑到大齿轮圆周速度小于2m/s,所以可以采用脂润滑,挡油环的厚度为6~9,则取轴段③的长度为L3=15+8+12=35mm。其中8为挡油环厚度,12为套筒厚度。套筒厚度按照将要将大小轴承与齿轮水平对正来取。
④ 段:是安装齿轮的轴段,一般将③段的轴径放大1-2mm,这里取d4=42mm,长度为齿轮宽度减去2mm,L4= 50-2=48mm。
⑤ 段:是轴环,考虑到对齿轮与轴承的定位与装拆,取d5=46mm, 长度为L5≈0。7(d5-d4)=0.7×(46-42)=2.8mm ,考虑到要保证箱体内表面与齿轮端面之间的距离,并保证轴承与小齿轮轴的轴承安装得平行,取L5=10mm。
⑥ 段:为安装轴承的轴径,d6=40m,采用脂润滑,挡油环的厚度为6~9,则取轴段的长度为L6=15+8=23mm。其中8为挡油环厚度。
则输出轴的基本尺寸如图:
c )确定两轴承之间的支承跨距l1(两支反力作用点距离)
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131页表15-3查出代号为6008的深沟球轴承的外形尺寸,D=68mm,B=15mm。将轴承装到轴上,并取支承点为轴承宽度的中点,即可求l1。
l1=102mm
(4)轴的强度校核
a )绘制并计算轴上的作用力
由于是直齿圆柱齿轮,齿轮所受法向力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即圆周力Ft和径向力Fr。此外,还有滚筒的负载扭矩。
Ft=2T/d=(2×187180)/200=1871.8N
Fr= Fttanα=1871.8N×tan20°=673.85N
其中:T为低速轴的输入转矩
d为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α为分度圆压力角
以下求解FAY、FAZ、FBY、FBZ。
由于空间平衡的力系,在任意平面上的投影力系也平衡,所以分别作出XY平面与XZ平面上的受力简图,利用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即可解出FAY、FAZ、FBY、FBZ。
XY面受力图:
由于FAY与FBY对称布置,所以FAY=FBY
列方程求解:
∑FY=0
Fr+FAY+FBY = 0
FAY =FBY= - Fr /2 = - 336.92N
XZ面受力图:
由于FAZ与FBZ对称布置,所以FAZ=FBZ
列方程求解:
∑FZ=0
Ft+FAZ+FBZ = 0
FAZ =FBZ= - Ft /2 = -935.9N
b )作出XY面弯矩图与XZ面弯矩图
XY面弯矩图MXY:
XZ面弯矩图MXZ:
c )作出合成弯矩图 M=√MXY2+MXZ2
d )作出扭矩图
e )作出当量弯矩图M’=√M2+(αT)2 ,并判断危险截面
因为是单向回转轴,所以扭转切应力视为脉动循环变应力,修正系数α=0.6
Ⅱ
Ⅰ
由当量弯矩图可看到,安装大齿轮的轴段的中间位置承受弯矩最大,设定为Ⅰ号危险截面,①号轴段为最细轴段,也承受了较大的扭矩,设定为Ⅱ号危险截面 ) ,以下对危险截面进行强度校核。
f ) 对危险截面强度校核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73页表11-1选[σ-1W]=55Mpa
Ⅰ号危险截面:
d1==28.19mm
Ⅱ号危险截面:
d2==27.33mm
故该轴强度满足要求,合格。
六. 滚动轴承的校核
6.1输入轴滚动轴承寿命校核
FAY=938.66N FAZ = -974N
FA=√938.662+9742
=1352.68N
FBY=-873.52N FBZ=-974N
FB=√873.522+9742 =1308.32N
由于FA>FB,所以只需校核A处轴承。
由于没有轴向力,所以当量动载荷P==1352.68N
由于常温下工作,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91页表12-6,查得温度系数ft=1;由于 载荷较平稳,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92页表12-7,查得载荷系数fp=1.1。
所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代号6206,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131页表15-3查出,基本额定动载荷Cr=19.5KN=19500N。
轴承的转速就是输入轴的转速,n = 480r/min
轴承的预期寿命为 8(年)× 300 (天)× 16 (小时)= 38400 h。
将以上数据带入轴承寿命公式:
Lh=106×[(ft×Cr)/(fp×P)]3/(60×n)= 106×[(1×19500)/(1.1×1352.68)]3/(60×480)=78237.61h > 38400 h
轴承具有足够寿命。
6.2输出轴滚动轴承寿命校核
FAY = - 336.92N FAZ =-935.9N
FA= FB=√336.922+935.92 =994.70N
由于FA= FB且没有轴向力,所以当量动载荷P=FA=994.70N
由于常温下工作,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91页表12-6,查得温度系数ft=1;由于 载荷较平稳,由《机械设计基础》第192页表12-7,查得载荷系数fp=1.1。
所用轴承为深沟球轴承,代号6008,由《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131页表15-3查得,Cr=17.0KN=17000N
轴承的转速就是输出轴的转速,n = 118.52/min
轴承的预期寿命为 8(年)× 300 (天)× 16 (小时)= 38400 h。
将以上数据带入轴承寿命公式:
Lh=106×[(ft×Cr)/(fp×P)]3/(60×n)= 106×[(1×17000)/(1.1×994.70)]3/(60×118.52)=527411h > 38400 h
轴承具有足够寿命。
七. 键的选择与校核 联轴器的选择
7.1输入轴键的选择与校核
输入轴上在最细端装皮带轮处使用平键连接,最细端轴的直径为d=22mm。由《机械设计基础》第78页表6-11,选择b×h×L = 6×6×32的键。键的轴向工作长度l = L-b=26mm。
由《机械设计基础》第78页表6-12,查得键的许用挤压应力为[σp]=100Mpa。
输入轴的输入扭矩为 T1=48700N·mm
将以上数据代入键的挤压应力计算公式
σp=(4×T1)/(d×h×l)=(4×48700)/(22×6×26)=56.76Mpa < [σp]
所以键的联结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