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 备 人
备课时间
课 型
新 授
教学内容
小数加法和减法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X|k | B| 1 . c|O |m
内容分析
重 点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难 点
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学习新知:
1、出示例1情境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师生交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选取适当的问题:
(1)小明和小丽一共要用多少元?
口答算式和结果,板书:4.75+3.4
回忆整数加法在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特点:右边对齐。
那么列小数加法竖式时,应该怎样对齐?(数位对齐)
师讲解小数加法竖式的对齐方法,指出小数点对齐,即数位对齐。
学生自主计算,集体交流结果。
算一算:小明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小丽和小芳一共要用多少元?
重点提示学生竖式的对齐方式。
学生计算后,集体交流。
(2)小明比小丽多用多少元?
指名列式,让学生说说如何列竖式。
师板书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体会“小数点对齐,就等于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时,指出:横式结果2.10元要省略末尾的0,写成2.1元。
算一算:小芳比小丽少用多少元?
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重点检查竖式的对齐和计算结果。
3、小结:今天我们学的小数加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
要注意那些地方?
(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竖式上正常计算,横式上要化简。)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第48页练一练。
学生完成后交流得数。
注意最后题,竖式上的计算结果是3.00,如果有横式,只要写成3。
2、完成练习八第1题。
学生口算,重点指出:结果是小数,要化简。
3、完成练习八第2题。
学生自主列竖式计算。检查竖式的格式是否正确。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审题后,独立完成。
再指名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小结
计算小数加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教 学
反 思
w W w .X k b 1. c O m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 备 人
备课时间
课 型
新 授
教学内容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小数减法
教 学
目 标
1、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小数减法。
2、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内容分析
重 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 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
口算8+1.4,读,说说正确的计算方法。补充竖式,指出:小数点对齐后相加。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情境图
问:昨天我们利用这些信息,学会了小数的加法和简单的小数减法。
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化简)
举例较简单的减法:(1)4.75-2.65;(2)4.75-3.4
分别用竖式算出上面的减法,并比较不同:第2小题小数部分缺一个数位,可以补0,算5-0=5,也可以想5不用减,直接移下来。
2、继续看4件商品的单价,提出较难计算的小数减法问题。
选择其中一个问题,1本笔记本比1支水彩笔贵多少元?
列式并板书:3.4-2.65
竖式(略)。指竖式问:这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
(引导:被减数只有一位小数,要补0,变成3.40后再算。3.40-2.65时,可以先不考虑小数点,当成是整数减法来算……)
3、验算:这题比较难,我们还可以用小数加法来验算。
补充加法验算的竖式。规范其书写格式。
4、与“4.75-3.4”的竖式比较:为什么两题都出现了小数部分有缺位情况,一题可以直接算,另一题却要补0后再算?
(指出:被减数有空位要补0,减数有空位可以不补0。)
5、完成第49页试一试
学生尝试计算。
重点:列竖式的方法,以及如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检查竖式和计算过程,最终结果是否最简。
2、完成练习八第4题:
强调做这类题的要求:对的要打“√”,不能空着;错的打“×”,然后在旁边空的地方订正。
再分别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
3、完成练习八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小数减法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 学
反 思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 备 人
备课时间
课 型
练 习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 学
目 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内容分析
重 点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 点
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复习: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列竖式时数位如何对齐?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结果要注意什么?
二、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1、第7题: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
2、第8题: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
3、第6、9题:学生独立完成。
4、第10题:明确不同问题中对应的体温各是多少?
5、第11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
再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6、第12题:应该先求出什么?再算出什么?
7、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
三、课堂小结
教 学
反 思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 备 人
备课时间
课 型
新 授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w W w . x K b 1.c o M
教 学
目 标
1、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能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体会小数加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在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内容分析
重 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难 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学习新知
1、出示例4的情境图,用计算器计算并探索:
问:这是一张不完整的发票,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算出总金额。
指名学生口答列式,师板书。
学生用计算器自主计算,也可以利用数据特点口算或笔算。
2、完成第52页试一试。
如果老师付出100元买这些商品,应找出多少元?
学生列式计算。
二、巩固练习
1、第52页练一练: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集体校对正确率。
2、练习九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校对。
3、练习九第2题
小明家九月上旬的收支情况如下表。算出每次收支后的余额,并算出合计数。
指导学生看懂该份表格,区分“收入”和“支出”,依次算出每一个空格。
讨论:上月结余、合计收入、合计支出以及表中最后余额的关系。
三、课堂小结
教 学
反 思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主 备 人
备课时间
课 型
练 习
教学内容
笔算小数加减法和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教 学
目 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激发学习的兴趣。
2、综合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小数加减法的广泛应用价值,拓展知识面,提高正确选择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分析
重 点
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 点
运用有关负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展台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备 课
一、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5题
要求学生注意小数部分的不同位数,选择这样的部分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http://w ww.xkb 1. com
2、完成练习九第6题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做在本子上。做完后,可请平时多订正的学生说说得数,有问题的再讲具体的计算过程。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练习九第7题
要求学生看懂图的意思,明白竹竿分成了几部分,然后再列式解答。
2、练习九第8题
简单介绍“警戒水位”及相关概念。
说说表格中的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指出:+和-如果用在某个数前,表示的是增加或减少的意思。
如果用在算式里,是表示加或减的意思。
依次加或减,算出结果,并对照警戒水位,说说哪几天的水位超过了。
3、练习九第4题
想:如何算出找回的钱?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练习九第9题
先让学生估计三种商品一共多少元?说说是如何估计的?
然后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一算。
5、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找到不变的数:小数部分前面都是8,最后一位是9
(2)找到变的数字及变的规律:整数部分是变的,它比最后一个小数的位数少1;它同时还是后面小数部分的8的个数。
(3)按照发现的规律填出最后一题的得数。
6、思考题
指导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用列表法理清每一次下落的数量关系。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
(1)分段算出每一秒的落地距离,再加起来。
(2)简单介绍等差数列求和方法,并用该方法算出和比较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是否一致。
三、课堂小结
新课 标 第 一 网
教 学
反 思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