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目录
机 械 工 程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 5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1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1
自 动 化 25
电子信息工程 30
工 商 管 理 35
金 融 学 41
国际经济与贸易 48
制 药 工 程 55
环 境 工 程 6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CAD/CAM) 68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 73
市场营销(汽车营销) 79
摄 影 87
产 品 设 计 92
艺术与科技 97
广 告 学 103
工商管理(航空经营管理) 110
交通运输(航空器械维修) 115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CAD/CAM) 118
服装设计与工程 126
市场营销(服装营销) 133
服装与服饰设计 140
劳动与社会保障 145
公共事业管理 154
164
机 械 工 程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开设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名称:机械工程 开设校区:松江校区
1、教学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电一体化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熟悉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进行机电产品设计、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2、学分要求:60学分
3、招生人数:30人
4、上课时间:周一、周三晚,周五下午
5、收费标准:本校 80元/学分; 外校100元/学分
6、教学计划: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备注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工程力学(一)★
3
45
3
2
工程力学(二)★
3
45
3
3
工程材料★
2
30
2
4
制造技术基础C★
2
30
2
5
电工与电子技术★
3
45
3
6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1.5
24
1.5
7
控制理论基础★
2
30
2
8
机械设计基础★
3
45
3
9
PLC技术基础★
2
30
2
10
机械优化设计★
2
30
2
11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2
30
2
12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2.5
40
2.5
13
机电传动控制★
2
30
2
14
智能控制系统
2
30
2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2
30
2
16
数控技术★
2
30
2
17
液压传动★
2
30
2
18
分布式控制系统
2
30
2
19
机械CAD/CAM技术
2
30
2
20
工控机应用技术★
2
30
2
21
专业英语
2
30
2
22
三维CAD设计★
2
30
2
23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A
2
2周
2周
24
毕业设计
10
10周
10周
合 计
60
424+12周
7
9
12
10
12
10周
注:带“★”的课程为修读辅修专业证书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的工程材料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主要内容有:绪论、钢的合金化基础、工程结构用钢,零件用钢、不锈钢、耐热钢和合金、铸铁、功能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参考教材:郑明新主编,工程材料(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C Basi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常用机械零件从毛坯到零件整个制造过程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如:选择金属材料、毛坯成形方法、常用加工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机械切削原理、零件加工及工艺分析、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基础知识。
参考教材:邓文英,《金属工艺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0/6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物体的力学分析,力学简化和平衡规律的应用,学会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求解物体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初步了解求解动力学问题的达朗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材料性能,以及构件在实际应用时的强度、刚度与压杆稳定性问题,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力学基础。
参考教材:赵关康主编,工程力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
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Technique
学时学分: 45/3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工程技术的学习打好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
参考教材:1、秦增煌编,电工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五版
2、叶挺秀主编,电工电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 Exchangeability And Technology of Measurement
学时/学分: 22.5/1.5
课程简介: 主要介绍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用最新国家标准讲述尺寸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精度设计基础,使学生对机械精度设计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材:俞立钧.机械精度设计基础与质量保证.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
1、郑风琴.互换性及技术测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廖念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
3、甘永立.形状和位置误差检测.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
先修课程:《现代工程图学》、《机械原理》等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Foundation for Machine Design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介绍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联接零部件,带传动,齿轮传动,支承零部件(轴、轴承、联轴器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参考教材:李继庆《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课程名称:机电传动控制 Electromechanical Transmission Control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机电传动及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机电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基础,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机电传动系统的过渡过程分析,三相异步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单相异步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交流伺服、直流伺服等控制电机;机电传动控制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晶闸管控制基本电路,交流、直流传动控制系统,步进电动机传动控制系统等内容。
参考教材:邓星钟 周祖德 邓坚 编著,《机电传动控制》第二版,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8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微型机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I/O端口的概念和控制方式;中断的基本概念;计数和定时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并行I/O接口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异步串行接口的基本概念。存储器的分类及其指标;半导体存储器的寻址,模拟量输入与输出通道的组成;A/D和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雷丽文,《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Measure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学分:37.5/2.5
课程简介:课程介绍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整电路和记录、显示仪器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动态测试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参考教材:黄长艺等主编,《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出版社,2000
课程名称:液压传动 Hydraulic Transmission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组成、图形符号,液压油的种类、主要性质和选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流量计算和选用,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典型结构。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电液比例阀等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压力、速度、方向等液压基本控制回路,液压系统设计计算。
参考教材: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Electron mechanical System Design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主要介绍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和方法,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与总体设计的常用方法。机械装备的分类和用途,机械系统的组成,自动机与自动线设计原理,了解以机、电、液、气相结合的机械系统的相关知识和工作原理,自动上、下料的结构原理和实现方法,机械载荷的分析与计算,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实例分析。
参考教材:《机械工程设计》,倪庆兴等,上海交通大学,1996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 Numerical Control Manufacture Equipment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数控制造装备的分类及各自的主要特点,刀具的分类和用途,刀具的材料、结构和特点,典型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特点,着重介绍制造装备的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主轴组件、支承件和导轨。自动刀具交换系统和自动工件交换系统。
参考教材:冯辛安主编.《机械制造装备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课程名称:PLC技术基础 Base of Logic Controller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结构及基本原理,组成模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设计根据,机型选择,I/O模块选择完成硬件设计文件,系统与I/O模块供电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元件符号、功能,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PLC应用系统软件设计流程,信号采样和滤波处理方法与技巧,逻辑控制程序设计方法与技巧,控制量的输出方法与技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实例。
参考教材:汤以范,《电气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名称:工控机应用技术/ 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四年级学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介绍工业控制计算机的组成、系统和应用。涉及工业控制机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工业控制机的组成原理,并以PC104总线为主线,介绍主机和人机界面系统、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生产过程信号的调整、工业控制通讯网络及监控软件等内容,并对典型的工业控制系统及DCS分散控制系统进行实例介绍。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初步完成机械系统的工控系统设计、布线、调试的能力。
教 材:刘士荣.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课程名称:分布式控制系统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该课程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特色课程,主要介绍了集散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系统的构成、系统的性能指标、评估与选型、集散控制系统的常规算法和先进控制算法。介绍了集散控制系统的显示和操作,以及系统中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和通讯协议与网络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设计,基本掌握集散系统的选型、硬件配置,并能进行界面设计和控制算法设计;了解和掌握集散系统的操作和运行特点。
教 材:程武山,《分布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
课程名称:机械优化设计/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Machine Design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之一,介绍优化设计模型的建立,几何描述及优化迭代方法等基本知识及理论;一维优化中的搜索区间确定,黄金分割法及二次插入法;无约束优化的坐标轮换法,鲍威尔法,牛顿法及尺度变换法;约束优化的随机方向法,复合型法及惩罚函数法;优化方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简单的机械优化设计问题建立目标函数,正确选用优化方法,编制源程序及上机运算。
教材:叶元烈.机械优化理论与设计.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7
课程名称:机械三维CAD/Mechanical 3D CAD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选修课之一,介绍拉伸凸台、拉伸切除、旋转凸台、剪切、旋转切除、扫描、放样、倒(圆)角、筋板、抽壳、薄壁特征、拔模、线性阵列、圆周阵列,装配体设计方法、装配体中的零部件、装配体的配合、子装配体操作、爆炸装配体视图、在装配体中编辑零件、装配体中零件的设计、装配体特征:切除特征、孔特征、焊缝,建立标准三视图、命名视图、投影视图、剖面视图、局部视图、辅助视图、标注工程图。
教材:曹岩,赵汝嘉.SolidWorks 2009基础篇(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课程名称:机械CAD/CAM技术/Mechanical CAD/CAM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CAD/CAM的基本概念、原理、知识和方法,了解CAD/CAM技术的发展水平,了解Autolisp、APT语言从而为从事CAD/CAM技术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数控加工、计算机加工仿真、初步掌握从机械CAD到CAM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和技能。
教材:蔡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学时/学分:60/2
课程简介:本课程设计通常选择含一台双级齿轮减速器的多级混合机械传动装置设计课题,以便与所学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加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使所学知识巩固、深化。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整个设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规定的图纸和设计计算说明书。装配草图要求手绘,正式图纸可采用手绘也可用上机绘制。
教材:王昆.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开设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
开设校区:松江校区
1、教学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装备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现代测试技术等综合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系统掌握制造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学习现代制造装备、机电控制系统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理论及其技术,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制造装备和现代自动化生产方法知识,具备在现代化制造设备和加工工艺领域从事设计、生产及管理工作的能力。
2、学分要求:60学分
3、招生人数:30人
4、上课时间:周一、周三晚,周五下午
5、收费标准:本校 80元/学分; 外校100元/学分
6、教学计划: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备注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工程材料★
2
30
2
2
制造技术基础★
3
45
3
3
工程力学★
6
90
6
4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2
30
2
5
电工与电子技术★
5
75
5
6
机械设计★
4
60
4
7
控制理论基础
2
30
2
8
电气控制与PLC★
3
45
3
9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3
45
3
10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2
30
2
11
分布式控制系统
3
45
3
12
液压与气压传动★
3
45
3
13
机械制造工艺★
3
45
3
14
切削原理与刀具
2
30
2
15
数控技术
2
30
2
16
现代制造装备★
3
45
3
17
先进制造技术
2
30
2
18
专业英语★
2
30
2
19
毕业设计
8
8周
8周
合 计
60
780+8周
11
11
10
11
9
8周
注:带“★”的课程为修读辅修专业证书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工程材料 Engineering Material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阐述工程材料的性能与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介绍常用的工程材料使用方法和应用范围,主要内容有:绪论、钢的合金化基础、工程结构用钢,零件用钢、不锈钢、耐热钢和合金、铸铁、功能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参考教材:1、朱张校.工程材料(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王运炎.机械工程材料(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 Basi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常用机械零件从毛坯到零件整个制造过程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如:选择金属材料、毛坯成形方法、常用加工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机械切削原理、零件加工及工艺分析、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基础知识。
参考教材:邓文英.金属工艺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90/6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物体的力学分析,力学简化和平衡规律的应用,学会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求解物体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初步了解求解动力学问题的达朗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材料性能,以及构件在实际应用时的强度、刚度与压杆稳定性问题,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力学基础。
参考教材:赵关康.工程力学简明教程(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课程名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Exchangeability and technical measurement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互换性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采用最新国家标准讲述尺寸的极限与配合、形状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齿轮传动的互换性及精度设计基础,使学生对机械精度设计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参考教材:周玉凤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清华大学业出版社,2008.
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Technique
学时学分: 75/5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方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技术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和工程技术的学习打好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础。
参考教材:1、秦曾煌.电工学(上、下册)(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唐介.电工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本教程电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 Machine Design
学时学分:60/4
课程简介:课程主要介绍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联接零部件,带传动,齿轮传动,支承零部件(轴、轴承、联轴器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参考教材: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课程名称:控制理论基础 Control Theory Fundament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基本方式和基本要求。建立物理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方块图,时间响应的概念,性能指标,一阶系统、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及其时域判据,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提高系统稳态精度的措施,频率响应分析,稳定性的频域判据,控制系统的校正。
参考教材:陆文等.控制理论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PLC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继电接触器开关控制系统与恒值自动控制系统的构造与设计方法;直流电动机四象限闭环控制系统与数字稳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可编程控制器的概念、结构及基本原理、组成模块;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设计根据、机型选择、I/O模块选择完成硬件设计文件、系统与I/O模块供电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元件符号、功能、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PLC应用系统软件设计流程、信号采样和滤波处理方法、逻辑控制程序设计方法、控制量的输出方法;PLC在模拟量控制、PID控制、步进电动机位置控制与数控插补控制中的应用技术与程序设计方法;数控机床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与进给伺服系统的性能分析方法。
参考教材:1、汤以范.制造装备电气控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汤以范.电气及可编程控制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微型机的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I/O端口的概念和控制方式;中断的基本概念;计数和定时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应用;并行I/O接口的基本工作方式和异步串行接口的基本概念。存储器的分类及其指标;半导体存储器的寻址,模拟量输入与输出通道的组成;A/D和D/A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第3版). 清华大学程出版,2010.
课程名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Measure Technology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课程介绍测试过程和测试系统的一般组成,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数字信号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整电路和记录、显示仪器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条件,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动态测试的基本问题等内容。
参考教材:杜向阳.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清华大学程出版社,2009.
课程名称:分布式控制系统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本课程按照分布式控制技术和应用设计的实际要求,从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方法入手,详细介绍了DCS的体系结构、现场总线和数据通信、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常规控制算法和现代控制方法、集中操作和分散控制等。
参考教材:程武山.分布式控制技术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传动 Hydraulic and Pneumatic Transmission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介绍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组成、图形符号,液压油的种类、主要性质和选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分类。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流量计算和选用,液压缸的类型和特点,典型结构。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电液比例阀等液压阀的工作原理、性能及应用,压力、速度、方向等液压基本控制回路,液压系统设计计算。同时,介绍气动技术的发展、应用及优缺点,气压传动及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空气的性质、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流动规律,气源装置及气动辅件,气缸的分类及特点,常用气缸的设计计算;气缸的特性及选择使用,冲击气缸,气马达,气动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方向控制阀、气动逻辑元件,气动基本回路和常用回路,气动系统设计。
参考教材:许福玲、陈尧明.液压与气压传动(第3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介绍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工件安装方式、夹具,定位原理、方式、定位误差计算方法、夹具设计方法,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方法和结构工艺性分析方法,尺寸链的定义、组成和基本计算方法,典型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及夹具使用,最新的制造方法和工艺。
参考教材: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课程名称:切削原理与刀具 Cutting Principle and Tools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基本定义、刀具材料、金属切削的变形过程、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削温度、刀具磨损破损和刀具耐用度、材料切削加工性、切削液、已加工表面质量、刀具合理几何参数选择、切削用量制订以及磨削等内容,另外还有非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切削力的计算机辅助测试及预报、刀具耐用度分布、金属切削数据库、加工自化及柔性化对切削用量选择的影响以及金刚石砂轮的磨损等。
参考教材:陈日曜等. 金属切削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数控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分类与应用,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计算机数控(CNC)系统的构成与功能,硬件、软件的结构简介,几何轨迹控制(插补)的基本概念,数控中M、S、T指令的处理,数控中的刀具位置及半径补偿,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概念,进给和主轴驱动中常用伺服驱动元件及线路,检测元件,位置控制系统。
参考教材:王明红等.数控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名称:现代制造装备 Modern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学时学分:45/3
课程简介:介绍数控制造装备的分类及各自的主要特点,刀具的分类和用途,刀具的材料、结构和特点,典型制造装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特点,着重介绍制造装备的主传动系统、进给传动系统、主轴组件、支承件和导轨。自动刀具交换系统和自动工件交换系统。
参考教材:王越等.现代机械制造装备,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课程名称:先进制造技术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介绍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本原理和支撑环境,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的基本方法,面向制造的设计(DFMA)概念,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的概念,工艺规程自动化设计基础,机床数控技术(CNC)的概念,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物流控制系统的特点、功能和组成,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生产计划与控制(PPC)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PPC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方法(MRP方法、MRPII方法),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现代制造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参考教材:王隆太. 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Scientific English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学时学分:30/2
课程简介:主要从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ies(数控技术),Industrial Robot(工业机器人),Computer Aided Design/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方面的内容,介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方面文献的词汇、语法与翻译技巧的教学。为顺利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英语资料、文章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朱林,杨春杰.机电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杨寿智.机电专业英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辅修专业学士学位教学计划
开设学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专业名称: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人工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方向)
开设校区:松江校区(龙腾路333号)
1、教学目标:
人工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任务是以建筑为主要对象,在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基础上,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去创造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舒适、健康、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和满足产品生产与科学实验要求的工艺环境,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的人工环境(如地下工程环境、国防工程环境、运载工具内部空间环境等)。教学目标为培养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是可以在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设备制造企业、运营公司等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2、学分要求:60学分
3、招生人数:30人
4、上课时间:周一、周三晚,周五下午
5、收费标准:本校 80元/学分; 外校100元/学分
6、教学计划: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学时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备注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1
工程制图基础★
3
45
3
2
工程力学★
3
45
3
3
制造技术基础★
3
45
3
4
电工技术★
2
30
2
5
电子技术★
2
30
2
6
机械设计基础★
3
45
3
7
工程流体力学★
3
45
3
8
工程热力学★
3
45
3
9
传热学★
3
45
3
10
流体输配管网★
2
30
2
11
建筑环境学★
2
30
2
12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2
30
2
13
制冷技术
3
45
3
14
热源设备
2
30
2
15
暖通空调(上)★
2
30
2
16
暖通空调(下)★
2
30
2
17
制冷与空调工程设计★
2
30
2
18
建筑设备自动化
2
30
2
19
建筑节能技术★
2
30
2
20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技术
2
30
2
21
暖通空调CAD
2
30
2
22
毕业设计
10
10周
10周
合 计
60
10周
11
8
10
11
10
10周
注:带“★”的课程为修读辅修专业证书必修课程
课程名称:工程力学/Engineering Mechanics
学时学分:45/3
参考教材:赵关康主编,工程力学简明教程(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述物体的力学分析,力学简化和平衡规律的应用,学会建立物体的运动方程,求解物体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初步了解求解动力学问题的达朗伯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材料性能,以及构件在实际应用时的强度、刚度与压杆稳定性问题,为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力学基础。
课程名称:制造技术基础/Basis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学时学分:45/3
参考教材:邓文英,《金属工艺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研究常用机械零件从毛坯到零件整个制造过程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如:选择金属材料、毛坯成形方法、常用加工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大致结构、机械切削原理、零件加工及工艺分析、零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要求、有关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基础知识。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E /Foundation for Machine Design
学时学分: 45/3
参考教材:李继庆《机械设计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非机械类、近机类专业中作为了解机械运动与零部件结构基础知识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内容有:机构运动简图及平面机构自由度,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轮系,联接零部件(螺纹、键),带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支承零部件及公差配合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常用机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