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一节好课的标准
随着教师角色转变和学生学习方法改变,化学学科的备课不再是化学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要求化学教师从化学新课程理念出发,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那么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上好一节化学课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呢?
1、抓住每一节课的起始
精心设计每一章、节的导入。巧妙的导入,可把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的集中过来,挖掘学生的好奇天性。而好奇心是人类探求事物根源的本性,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由好奇而产生疑问可以驱动学生主动去学习。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抓住学生这种迫不及待的心理,就能顺利的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科学的殿堂。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一段好的导入,在上好一堂好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关注学习过程,亲历成功体验
学生是学习化学知识的主人,化学教师要全面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质疑答惑,互相帮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碰撞中理解、感悟、激发灵感,进行创造,让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学生在这种民主,和谐,平等,宽松的课堂上获得了尊重,获得了赏识,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对别人尊重和赏识,学会了做人和做事!
3、注重课堂有效性
一堂好课,不管怎样精彩,最直接的底线应该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任务的完成,检验的标准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一节课,应该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真正学有所得,各得其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