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课 方寸之间(第1课时)
总课时 第 10 课时
年 月 日
课 题
第5课 方寸之间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辨识不同表现类型的印章。在篆刻实践中,能够结合运用相关课程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镌刻治印,通过尝试掌握篆刻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能按照治印的基本步骤刻简单的印章、合理地运用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尝试刻印,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正确的艺术态度与良好的艺术素养。
教学重难 点
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 法
学 法
讲授、鉴赏、体验、演示等。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导入:书法作品与篆刻作品对比分析
问:这两种艺术形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新课教授
1、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演变。
2、篆刻艺术的历史:历代篆刻作品欣赏。
什么是篆刻: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
3、篆刻艺术的特点:在较小的面积内,运用汉字独特的造型,对笔画加以虚实轻重的组织、进行丰富的艺术变化。
4、阳刻作品与阴刻作品比较分析,找出不同点:
①出示一组阳刻作品(朱文)
②出示一组阴刻作品(白文)
篆刻艺术在方寸之间,以刀代笔,通过不同的刀法组合来体现汉字的艺术性。
5、多样的刀法:切刀法、冲刀法、切冲结合
6、治印基本步骤介绍:
①写印稿;
②印稿上石;
③镌刻;
④修改调整;
⑤钤印。
7、印章的品类欣赏:名章作品、闲章作品、肖形章
三、尝试表现
作业要求:课本P29页学习活动一,学习篆刻刀法,尝试临摹篆刻作品(阴刻)。
四、评价总结
学生作品赏析。
学生回答
1、学生自主回答
2、结合七年级书法内容说说书法篆刻史。
3、学生交流、归纳。
4、欣赏、交流,小组商讨。
5、尝试不同刀法。
6、交流、归纳步骤。
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篆刻阴刻的方法。
学生交流评价。
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