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案例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学生
提供者
马金秀
课时
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在做角活动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比较角的大小一环节,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质疑--探究的思维过程,他们会懂得科学验证的必要性,初步建立科学理性的分析看待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特色:
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说说图中哪些物体上有角,这样既可以自然的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在对角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具体实物上的角,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形成对角的直观感受,如: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直的边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形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这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实施的。
小学人教版数学新教材二年级第三册
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网络资源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做角
1、要求学生拿出学具袋,自己选择材料做角。
【活动一】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开始活动。
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做角,不限制学生思维,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交流。在有效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探究: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课件出示两个角,提问:这是两位同学做的角,它们谁大谁小呢?
学生猜测:
1、一样大。
2、边比较长的角比较大。
学生直观感觉边比较长的角会比较大。通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直观认识有误,引发质疑,这样对认知新知有积极效应。
三、感性认识抽象理解
课件动画演示两个角的重合。
课件:活动角的大小变化。
生质疑:
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
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学习的兴趣,培养交往、探究的合作意识。
四、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拿出你们做的活动角试试吧!(有的学生可能会把角拉成一平角,认为角没了。老师: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这个图形也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是不是角呢?
小组活动:拿出自己用硬纸条和小钉做的活动角体会角的大小变化。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敢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