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1、《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二站中心校 邢乃侠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好词佳句,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3、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情感目标:
初步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朗读、口语表达、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象三峡之秋的美景,学习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三峡资料、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导入: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画面,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一下你的感受吗?大家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在哪里吗?你们去过这里吗?想去吗?有一位现代作家方纪曾经去过三峡,那我们就跟随这位作家的脚步去三峡游览一番吧!
2、板书课题。理解“之”的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语:在作家方纪笔下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下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领略秋的神韵!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 指名读课文、正音。其他生边听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4、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课文中交代时间的词语,了解课文是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的顺序叙述的,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用这些词语既交代了作者描绘三峡秋景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又用这些词语作为每段的开头,使文章的线索、层次非常清楚,还能让作者抓住三峡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特点,展示三峡之秋的美。) 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
5、 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们可以把描写早晨到夜晚景色的这几个自然段划分为一个部分,那很明显剩下的开头和结尾各为一部分。
三、深入精读、感悟美景。
(一)、学习第一部分。
过渡语: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诉我们了。
1、 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到三峡秋天总的特点。思考:从橘柚树的哪些变化中,使你知道三峡的秋天来了?请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 指名汇报。
3、 出示课件。
4、 师小结:第一自然段作者先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三峡秋天最有代表性的橘柚树,通过描写橘树、柚树叶子的颜色变化、果实的颜色变化及散发的香味,来表现三峡秋天成熟的气息。(师板书:已是秋天-------橘树、柚树-------成熟气息)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语: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三峡的一天,从露水闪耀的清晨开始,去细细品味它的魅力。
1、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学生想一想哪些景物可以体现三峡早晨的美?
2、 出示重点句。每当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了,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3、 学习好词佳句:(学习修辞方法;比较明净、明丽;理解:绿叶金实。)
4、 指导朗读。(语调轻快、读出三峡的明丽之美)边读边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景象?谈感受。
5、 出示课件。
6、 指名美读。
7、 师小结: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抓住露水在太阳升起前后给橘柚树带来的变化,突出了三峡秋天的早晨清新明丽的特点。师板书:露水、明丽。
8、 总结学习方法:自读段落-----完成表格-----画出好词佳句-----练习朗读、谈感受。(课件出示)
9、 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合作交流学习第3---6自然段。每组发一张表格。
10、 小组派代表汇报表格的完成情况。
11、 朗读、感悟3----6自然段。
(1) 谁来读读三峡中午(下午、夜)的景色?
(2) 谁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3) 播放课件、学习重点词、句、段。
(4) 谁能把你感受到的热烈(平静、宁静、月光的美)读出来?(读中午的三峡,语速应快些,语气是热烈的,体现三峡的奔放之美)(读下午的三峡语速应缓慢些,语气是平缓的,体现三峡的平静之美)(读夜晚的三峡,语速应慢下来,体现三峡的宁静之美。)
(5) 生评价。(你觉得读得怎么样?能提点建议吗?)
(6) 师配乐范读第六自然段。(月亮是夜的使者,给我们无限向往,这么美的月夜,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的聆听,看看在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指名谈感受。
(7) 师小结:在第三自然段中,重点写长江,作者把拟人、比喻、写实融为一体,将三峡中午热烈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着眼于雾和江面,让我们享受着黄昏时江面的平静。)(在第五自然段中,作者通过“渔火”“灯标”的亮,来衬托此时江面的黑暗。又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显示了夜晚时江面的宁静。)(在第六自然段中,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把月出写活了,后面连用比喻句,把月光的美描写得淋漓尽致。)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过渡语:作者笔下的月光真令人陶醉!是什么时间的月色这样迷人呢?
1、 请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声说出时间。
2、 怎样理解这一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并对写作背景简介:中秋的月色最迷人,而三峡的月色借着山势、依着清水变得更加惹人爱怜,这样就呼应了前文。同时,这句话还包含了思乡之情。中秋是团圆之日,而此时的作者随长江三峡地质勘察队在长江中上游工作采访,身在外地,中秋来临,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四、回归课文、再读抒情
1、导语: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情真意切,勾起了我们对三峡的向往与喜爱之情。下面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2、让学生齐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和结尾的话,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关于三峡你还知道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
六、学习小结: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悟?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推荐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余秋雨的《三峡》。
八、教师总结:
1、结合板书总结写作方法。(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时间顺序观察与描写的方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首尾呼应)
2、跟随作者去饱览三峡的秋色,我们领略到了它的明丽、热烈和幽美。它气象万千,在不同时段展现不同的风姿,真是美不胜收。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之中,我们深深陶醉,真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山川如此美丽而自豪。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如果有幸能亲眼看见三峡的风光,大家的感悟会更深。
3、最后老师想和同学们分享一首描写三峡的古诗。
三峡歌
(宋)陆游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板书设计:
三 峡 之 秋
已是秋天------橘树、柚树-------成熟气息
早晨 ------- 露水 -------- 明丽
中午 -------- 长江 ------- 热烈
下午 -------- 雾 ------- 透明
夜晚 -------- 月亮 ------- 宁静
正是中秋------点题、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