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 - 九江学院.doc

上传人:s4****5z 文档编号:8406471 上传时间:2025-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 - 九江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 - 九江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 - 九江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 - 九江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 - 九江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校与地方“联姻” 保护与传承“非遗”九江学院大力开展九江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活动为弘扬、挖掘、传承九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高等院校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九江学院积极开展对九江瑞昌剪纸、湖口青阳腔戏曲、武宁打鼓歌和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活动,走出了一条高校与地方“联姻”、保护与传承“非遗”的新路。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效机制为更好地发挥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学校与地方合作的长效机制,九江学院与湖口县签订了研究传承青阳腔戏曲文化的合作协议、与瑞昌市签订了“瑞昌剪纸”合作协议。赴修水县了解全丰花灯和宁河戏的历史由来及它的音乐特色、赴武宁县打鼓歌和采

2、茶戏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和相关部门一起洽谈具体合作事项。协议的签订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的平台,对九江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掘和产业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在全社会营造了重视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二、 成立研究小组,彰显资源优势九江学院与地方达成“资源共享、共同抢救、联合攻关、保护国宝”的一致共识。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科研优势,使非遗文化在交流中传承,在沟通中保护。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请进校园,与资深教授一起,组成非遗课题研究攻关小组,对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大家在一起交流、沟通,系统全面研究地方特色非遗文化状况,深入挖掘留存于

3、村民经验中的非遗文化知识,形成能够发表的科研成果。具有“非遗”资源条件的县(区)成为研究的主要基地;拥有人才和技术优势的高校成为“非遗”传承的主要途径。三、建立陈列场馆,展示“非遗”风采。由于地方财力和科研力量等因素的限制,青阳腔戏曲、采茶戏等民间艺术在传承和研究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传承保护面临很多难题,如资料保存环境十分简陋,保存手段比较原始,保存方法比较落后。象湖口青阳腔的一些光绪年间的手抄剧本,只是简单地放置在档案盒中,没有周密的保护措施;很多录音磁带都是已故艺人的原始唱腔,也未作刻录备份,一旦消磁,将无法补救。另外,资料的搜集、分列、整理等工作也有待细化。为此,该校专门建立了陈列

4、馆,用于保管已搜集到的珍贵资料。其中有手抄剧目131个、正本戏36个、曲牌448首、单折戏与杂出戏64个、音乐资料50余本等。陈列馆以原始资料、实物、图片、影像、文字等为内容,较为完整地展示了九江青阳腔戏曲、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资源。四、编写文化教材,普及“非遗”知识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营造全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九江学院将青阳腔、瑞昌剪纸及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编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目前,九江学院与湖口县经整理发掘,推出了青阳腔专著湖口青阳腔,作为大学生学习青阳腔的教材。在音乐专业的大学生中,都开设了青阳腔专业必修课,在美术专业的大学生中

5、,开设了瑞昌剪纸选修课,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这样通过一代代老师的传、帮、带,一批批学生的学习、研究和表演,以及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设备的支撑,传统戏曲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保护和发扬光大。五、组建艺术中心,培养“非遗”队伍2007年11月,九江学院成立了青阳腔戏曲艺术中心。艺术中心成立当天,艺术学院“青阳腔艺术团”的老师和同学120余人专门组织了一台“庆丰收、品青阳”金秋文艺演出。艺术学院的师生和付垅乡的老艺术家们同台演出“青阳腔”节目,并为乡亲们表演民乐合奏、独奏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歌舞。2008年6月,又举办了青阳腔戏曲艺术交流演唱会。演唱会上,老艺人示范演出,现场教

6、唱,艺术学院学生认真学唱,相互交流。6月15日,新华网江西频道以国宝级民间艺人进高校 青阳腔传承人九江传艺带徒为题,详细报道了这一盛况;江西电视台等媒体也进行了报道。2008年11月28日,学校瑞昌市夏畈镇隆重举行九江学院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揭牌仪式。甘筱青校长和瑞昌市委熊启栋书记共同为“瑞昌剪纸艺术教学实践基地”揭牌,甘校长向民间艺人、瑞昌夏畈镇文化站站长朱朴光先生颁发了九江学院“客座工艺美术师”聘书。下午,学校艺术学院师生们进行艺术采风,朱朴光等7位新老剪纸艺人开始手把手教师生剪纸。2008年11月29日中国文化报头版头条以城乡互补 繁荣农村文化江西省九江市“城乡文化互补工程”为题报道了此

7、项活动。2008年11月30日江南都市报以大学生拜师学剪纸为题也进行了报道。每年,学校都会在新生中举办文艺汇演,从中发现人才,不断扩充队伍。学校还把学习民间戏曲、民间舞蹈作为学校选修课,设置专职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目前,学校已成功引进了青阳腔戏曲、武宁打鼓歌等多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并作为学校的特色节目多次在校内外演出,并成立艺术团,为学校广大师生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师生提供了一个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的平台。六、建立保护基地,拓展“非遗”空间为进一步做好研究和教学工作,九江学院在青阳腔戏曲艺术最负盛名的湖口县付垅乡,建立了“青阳腔戏曲艺术教学实践基地”;在“瑞昌剪纸”最富盛名的瑞昌市夏畈镇,建立了“瑞昌剪纸教学实践基地”。主要任务是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调查学习,前往教学实践和艺术采风,详尽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培育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每年在教育基地,大学生们都能面对面地接受青阳腔老艺人传技,这种现场教学不间断进行,使得青阳腔戏曲艺术和瑞昌剪纸艺术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不断发扬光大。对充分发挥民间艺人、群众文化工作者的作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保护地方特色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5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