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理论上每天有 8.5-11.5 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为什么最多只有 4 小时是有效的?如何改善?我很想达到理想化的11.5小时中能把有效时间控制在8-10.5小时的范围。已经修改过三次学习计划,并且把工作日和周末的概念模糊以形成规律化,具体就是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开始学习时间,而结束时间就是正常下班时间,中午也要休息一个小时以满足8小时睡眠收效依然不大PS:不是动力之类的问题(我反倒认为压力太大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只是想形成细水长流的平静的学习状态。搭建了高效工作/生活的大框架。珠玉在前,我的补充主要集中在三方面:1、如何利用碎片时间2、日常琐事的处理3、突发事件来临怎么办如果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碎片我们能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时间+不让日常琐事切割整不让日常琐事切割整块时间块时间+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用最少的时间损失来处理,用最少的时间损失来处理,我们在一天内可以做的事情我们在一天内可以做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多。1.最开始发现碎片化时间的美妙是在英语学习中,好处就是从初中起到现在我从未觉得背单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每天吃饭前的10分钟单词,奠定了20000词汇的基础。安排在吃饭前,而不是饭后或者其他时间,保证了计划的执行率。人每天都要吃饭,不存在忘记的可能性;背完单词才可以吃饭,将“等一会儿再背”这种懒筋发作的几率降到近乎为零。每天十分钟(词汇量变大,背单词速度加快了以后,增加至15分钟),将计划的执行难度保持在一个比较舒适的范围内。我从没有过从没有过连着半个小时背单词,因为自认为在背单词的情境下我的注意力和working memory capacity(工作记忆容量)无法在保持承受连续半小时的负荷。不安排其他的事情,如看英文书籍报刊杂志,是因为碎片时间更适合做背单词这样单位时间短,任务单一,可重复的“碎片化”任务。这种任务不需要预热就可以直接进入状态,时间到了以后也可以迅速切断。后来我将零星时间背英语这种工作模式延伸到所有语言类、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学习任务中:背诵四字词语/成语四字词语/成语英汉互译(这是最近为了提高翻译水平增加的项目)古文积累(可能是一首清真词,一篇庄子今注今译,或者是翻看一会儿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这些例子都是为了说明“碎片时间”用来做“碎片化任务”最是事半功倍,所谓的“碎片化任务”又有那些特征呢?单位时间短,e.g.背一个单词所需要的时间很短无需准备,e.g.成语拿起来就可以背无需预热,e.g.反面例子是读专业书籍,需要让自己慢慢进入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专业文献有一种从慢到快的感觉,那是自己的大脑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类型的工作。对连续性要求不高,e.g.反面例子是写作时间投入和产出几乎成正比,e.g.背单词背一个算一个,读文章可能半小时一篇文章才刚读到尽兴处,这个特点和“单位时间短”的特点是相匹配的2.我相信现在很多知友都有每天检查邮件,微信,QQ,subscription update等类似的任务。在我还是一个新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苦恼的感受:信息无时不刻从四面八方涌来,它才信息无时不刻从四面八方涌来,它才不管你的不管你的schedule呢呢。这些不懂规矩的信息,似乎总在打断我们的工作/学习,切断整块的工作时间,扰乱我们工作节奏。既然我们无法控制这些信息何时到达我们的收件箱/微信/QQ/订阅列表,我们至少可以规定自己何时去处理他们。Again,管控自己的行为总比徒劳地去控制外部环境要来的容易。在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根据我的工作习惯和生物根据我的工作习惯和生物钟规律钟规律(何时效率最高/最低)安排了每天三个时间:喝早晨第一杯咖啡时,午饭后/午休前,晚饭后,来处理这些“日常琐事”。安排在这些时间点是因为:作为一个morning person,早上我多处理比较烧脑的工作/学习任务,而这些任务都需要我逐渐进入状态(预热),而处理“与工作相关”的琐事-邮件,是极好的预热方式。早上处理邮件+调整日程表是捆绑在一起的任务,因为有些邮件是urgent需要当天处理,那么为了避免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时手忙脚乱,从一开始就把他们排进时间表,让自己有条不紊,安步当车。饭饱神虚这个说法是不错的,不过也看情况。作为一个有午睡习惯的人,每天午饭后我的身体就自动进入了“睡眠前状态”,无-比-慵-懒。既然这样,就处理一下邮件好啦。晚饭同理,而且晚饭后到一天结束之前也是我效率比较高的时间段,这个时候处理邮件不仅能够帮助我迅速进入状态,还能够起到收尾今天的工作+布置第二天的工作的作用。备注:我的时间表安排,在周计划精神的指导下,采取日计划一天一调整的策略。原因在第三段我会讲到。综上所述,随时接收,集中处理随时接收,集中处理就是我应对日常琐事的方法。3.作为一个家族遗传性完美主义者+龟毛综合征患者,我最开始在时间安排上是很死板的,为此碰了很多钉子。其中一颗最闪亮的钉子叫做: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比如说我今天本来要领着被试做实验(时间都约好了),突然发现今天是警察局注册的最后一天。这个时候对我影这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打乱现响最大的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打乱现有安排的懊恼有安排的懊恼。所以我第一步需要练习的就是:心放平心放平。心放平的有两点前提条件:1、真正理解“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真理。日程表被某些未知不可控因素影响是非常自然的,频繁的。2、有一套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我的机制是很简单的三步走:(1)快速收尾手头工作(没有做完打个标记,设定备忘回来继续)。No closure 对人的心理状态影响也是很大的,总觉得事情未尽,心有不平;(2)按照优先性(紧急程度)梳理、排列手头的事情,给“突发事件”一个合理的位置;(3)安排止损/补救措施:凭空多了一件事,就表明今天的时间要比往常紧张,那多出来没办完的事情该怎么办?想清楚了就不会再焦虑了。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需要单独拿出来说:一个好的时间表是留有余地,随时可以调整的一个好的时间表是留有余地,随时可以调整的的时间表,可以承受变数,容纳突发事件的时的时间表,可以承受变数,容纳突发事件的时间表。反之,就是很糟糕的,很难执行下去的间表。反之,就是很糟糕的,很难执行下去的时间表。执行力是时间表的第一评判标准。所时间表。执行力是时间表的第一评判标准。所以刚开始安排时间的知友可以从疏到密地安排以刚开始安排时间的知友可以从疏到密地安排自己一天的行程。祝大家一天都有自己一天的行程。祝大家一天都有48小时!小时!考考研时,那种研时,那种“老子一定要考上老子一定要考上”的动的动力和信念,使得我承受得住学习的孤独力和信念,使得我承受得住学习的孤独和枯燥、经受得住玩乐的诱惑。这种状和枯燥、经受得住玩乐的诱惑。这种状态下,保持长时间有效率的学习也就变态下,保持长时间有效率的学习也就变得很简单了;得很简单了;备考备考CPA时,我的动力消失了,或者说我时,我的动力消失了,或者说我的动力没有强大到让我去克服厌学情绪,的动力没有强大到让我去克服厌学情绪,我有太多我有太多“合理合理”的借口,去逃避枯燥的借口,去逃避枯燥的学习。这种状态下,再好的方法、再的学习。这种状态下,再好的方法、再合理的学习计划都是安慰自己而已,并合理的学习计划都是安慰自己而已,并没有什么卵用。没有什么卵用。所以,我个人觉得,只有在动力只有在动力和信念的驱使下,好的和信念的驱使下,好的方法才会发挥出它应有方法才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的作用,要提高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首先得找到足够的动力和信念,之后才是方法的问题。我想简单谈谈动力的问题。我觉得动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外部一是外部的压力,的压力,背水一战的士兵,往往会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同为考研,二战的同学,往往要比第一年考的同学更为努力。另一个是追求卓越的品质,或者说是上另一个是追求卓越的品质,或者说是上进心。进心。立志高远、不甘为人后的人,往往有强大。题主在问题描述中提到压力太大,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这话说的很对,但问题是,谁都不知道压力产生动力和产生焦虑的临界点在哪。根据我个人对考生的观察,绝大多数同学的压力其实都很小,套用知乎上的一句话,以大多数考生的压力之低,实在没资以大多数考生的压力之低,实在没资格说压力给自己带来了焦虑,压力大格说压力给自己带来了焦虑,压力大往往是逃避和懒惰的借口而已往往是逃避和懒惰的借口而已。所以,我个人认为,对大多数考生来讲,增加外部的压力是能够产生更多动力的。在考研这一块,适当增压的方法有很多,比如:1、找一两个比你更努力的同学做研友,当你看到研友们复习进度比你更快、对知识点的掌握比你更扎实、复习时比你更专注的时候,你往往会有种落差感,这种落差感也往往会使你产生一种“我要更努力的”动力。2、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闭卷的方式定期做模拟卷,把最终分数改出来,当分数跟自己目标分值有较大差距时,也同样会有种落差感,同样也往往会产生以后要更努力的动力。如果再认真去分析下试卷的话,就更好了。分析得多了,你就会发现命题的思路、考察的重点和方式,复习起来就会更有针对性。而且,分析的过程中你也往往会发现,你错的题中,有蛮多是那种“我会做,但可惜错了”的题,这种分析会让你的印象更深刻,练习久了,犯低级错误的次数就会慢慢变少。这种改善的过程,也会提高你的成就感,学习的动力也会增加,造成良性循环。3、可以在朋友圈、qq空间等地方宣称你要考研的决心以及势必考上的信念,这种对外做出的承诺,也会让你有一种“话已经放出去了,到时候没考上,真的有点丢人”的心理,这种心理无疑也会增加你的动力。相反的例子是,频频在朋友圈、qq空间抱怨考研太难,觉得自己考不上的人,多少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暗示。如此等等这些小的举措所带来的压力,往往是良性的,一般会让自己的动力和信念变得更大一些。要有学习记录和总结学习记录比如7:30-8:00看英文小说p100-120。旁边可以自我评价,状态还不错,今天精神不错。我还会写今天精神不错可能是昨天10:00就睡了或者昨天运动了。或状态不好,有点烦躁。会分析原因。一天学习完成后,自我分析看做得如何,原因怎么样。看了30分钟实在看不下去了,比如头疼,或看书速度突然变得很慢,要休息一下。可以站起来走动一下,活动四肢。绝对不绝对不能干其它与能干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学习无关的事!最好可以换一个科目或者方式看。比如你之前就是用眼睛看,还可以朗读啊,可以写思维导图和读后感。可以写写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写自己的诠释和理解。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自己的原因,到底是身体不够好运动少,还是没有发觉学习中的乐趣,还是心浮气躁偷工减料。总之几个要点 一天基本能学习12小时1、把一天时间分成三个大块,早中晚 各4个小时,这3个时间段只用来学习。2、手机千万不要带 千万千万,迫不得已的话,可以使用软件“我要当学霸”,开启学习模式。3、每天坚持锻炼。切记!脑力劳动者需要运动来放松,而体力劳动者需要睡觉。锻炼放在你感觉头脑昏沉学不进去的时候,对我来说就是4点多那会。4、学科交替,数学学累了,背十五分钟单词,然后再继续学数学。文科与理工科交叉着学。5、永远不要想着自己太辛苦,你完全可以不用睡一个小时午觉。有时候越艰苦,越能学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