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保与安全.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839059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保与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环保与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环保与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环保与安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_海南“白色污染”的治理窗体顶端窗体底端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料产品的使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已经非常普遍。所谓的“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随着塑料产量不断增大,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用过的大量农用薄膜、包装用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在使用后被抛弃在环境中给景观和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破坏城市和农村生态环境并且威胁农业生产的一大公害。更多还原关键词: 塑料;发泡餐具;白色污染;降解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每

2、天都要使用大量的塑料产品。各种包装袋、包装盒已经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个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为人类带来许多便利的发明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然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不断增高,塑料,这个昔日的宝物,而今却不得不一点一点失去它的地位。07年10月中旬,英国卫报就评出了“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据悉,这些白色垃圾的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降解,给智利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和社会问题。比如,散落在路边,田间及草丛中的快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健康甚至导致死亡。填埋废

3、气塑料袋的土地,不能生长庄家和土地,造成土地板结。若污染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化学气体,其中二噁英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摄氏85度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溶出的有毒物质危害人以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获“最糟糕的发明”确实是实至名归”。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4、。在海南,白色污染也尤其严重。“白色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1、 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 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 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 4、 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城市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 “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

5、、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 “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

6、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虽然海南政府近几年一直在努力防治“白色污染”,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海南还没有防治“白色污染”的专门法规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基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开始对塑料购物袋的生产和使用采取禁止和限制政策。一些国家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同时要求零售商对塑料购物袋收费;有的国家已立法禁止生产、进口和使用塑料袋。从1999年开始,我国陆续有北京、天津、江苏、辽宁等10多个省市出台了限制使用超薄塑料袋的规定。由于是局部性的限制政策,超薄塑料袋在管理难度较大的农贸市场以及铁路、交通等流动场所还在大量使用,危害环境。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

7、的通知,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尝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但迄今为止,海南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法规。 2、 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海南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8、 3、 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尝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分类垃圾箱仅设置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大类,没有专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禁止乱扔废物的规定,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海南乃至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管理思想不统一,有的地

9、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 5、 人们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 加强立法,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防治“白色

10、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工作人员的行为,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海南应针对国务院办公厅前不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2、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11、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

12、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4、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是解决白色污染及其它各种形式污染的前提。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要回收废塑料,就要实行垃圾回收分装制度,设立专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箱,把不同类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这就需要我们有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事物都是有两面

13、性的,塑料的发明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白色污染”。但是,人类是不断进步的,只要我们提高环保意识,多多爱护周围的环境,不再让污染蔓延,“白色污染”终将被消除。 参考文献:【1】塑料污染及其治理对策 周卫平; 龙正宇【2】海南生态省建设中的城镇垃圾污染治理 毛毅, 华中科技大学 【3】废弃塑料的污染治理与再生利用 高桂荣; 姜博 【4】废塑料的污染治理及再生利用 童筱莉; 邬润德 【5】废塑料污染的综合治理 石志方; 刘健; 陆平中; 张向荣; 缪甦 【6】“白色污染”治理现状及对策 李新国; 余仁焕 【7】绿色化治理白色污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李芳蓉; 刘凤霞, 甘肃高师学报 【8】塑料

14、垃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分析 王慧卉; 梁国正,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9】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法律规制研究 范晓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10】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孟祥海, 华中农业大学 窗体顶端【1】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 【2】该怎样谈论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州学院学报 【4】陈大庆,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 【5】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窗体底端【11】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 【12】该怎样谈论境问题 【13】环境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州学院学报 【14】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陈大庆 【15】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Welcome 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