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过十个年头了,十年的课改实践,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新鲜经验。总结、反思十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我觉得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一、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没有被普遍采用。课程标准要求“少做题,多读书”,其实语文老师知道要想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可是我们现在的教育仍是“题海战术”,特别是临考前,学生几乎每节课都是在做题中度过的。我们学校从去年推行了“课外阅读”的一系列活动,学生读书的热情特别高涨,不过每到临考前一切的读书活动都得给考试让路,因为阅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家长要看的还是学生的考试试卷。二、学生学习的方式流于形式。在一些教学中,我
2、们经常可以看到,课堂教学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也相当活跃,“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似乎也在这节课体现了出来,可是合作的任务是什么,这个内容有没有必要讨论,对这些认识得都很肤浅。没有学生的独立学习,他们的大脑还处在一片空白的状态,对文本没读过一遍,就要坐一起讨论,有的学生讨论了一节课下来甚至都不知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种合作学习就是形式。事实上课堂上学生所有的交流研讨等活动都应当建立在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的自我理解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三、教师的专业素质还不适应语文课程发展的需要。现在比较重视教师的说话、写字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这很重要,但教师的文学修养也很重要,课堂上有许多问题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而造成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书目的要求,当孩子们如饥似渴的读书的时候,身为老师的我们可能又有很大一部分不了解书中的内容,自然我们也无法和学生进行交流,老师的“示范”性的意义又何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走过十个年头,而我们都是从应试教育走过来的,有时候我们也无法完全理解课程改革,我们所具备的都是应试教育的专业知识,我们的专业素质还不适应现在的语文课程的发展需要。我希望我们能够多走进课堂,多学习,给我们更多的培训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