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8384359 上传时间:2025-02-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脂质代谢障碍 (二)高血压【发生部位:动脉分叉、主动脉后壁】 (三)吸烟 (四)糖尿病 (五)其它因素【如遗传等】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脂质条纹期 (二)纤维斑块期 (三)粥样斑块期 (四)继发性改变 1、斑块内出血引起梗死 2、溃疡形成 3、血栓形成 4、动脉瘤形成 5、钙化动脉粥样硬化症:在动脉内膜下有脂质、复合的碳水化合物及血液成分的沉积致使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并伴有坏死和钙化的病变过程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心绞痛:心肌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一)稳定性心绞痛【劳累性心绞痛】与心肌耗氧

2、量有关(二)不稳定性心绞痛【自发型心绞痛】与耗氧量无关二、心肌梗死:心肌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坏死 (一)心肌梗死的类型 1、内膜下梗死形成附壁血栓 2、透壁性梗死 (二)心肌梗死的范围及部位 1、50%发生在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的前2/3处 2、25%发生在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后1/3和右心室的大部 3、少数发生在左心室侧壁,相当于左冠状动脉的左旋支供血区 (三)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附壁血栓形成 3、心力衰竭 4、心源性 休克 5、完壁瘤【主要在心尖部】 6、心脏破裂第三节 高血压病高血压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症候群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1、精神因素

3、2、饮食 3、遗传因素 4、其他因素二、基本病理变化 (一)机能改变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血压暂时升高,经休息或治疗后血压回复正常(组织器官无器质性改变) (二)动脉系统病变期(二期高血压):全身细小动脉血管痉挛,使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内皮间隙增宽,-脂蛋白沉积在动脉内膜下,长期则使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则使动脉血管壁变厚、变硬,腔变窄,弹性降低,血压持续升高 (三)内腔系统病变期(三期): 1、心脏病变 (1)向心性肥大:心腔下扩大,肌小节增宽,心壁增厚,心腔处于代偿期 (2)离心性肥大:心腔扩大,肌小节变长,壁变厚,心脏处于失代偿阶段(心衰竭) 2、肾脏病变(颗粒性固缩肾) 3、脑病变 (1)脑出血(脑溢血) (2)脑软化(脑梗死) (3)高血压脑病(脑水肿) (4)视网膜病变动脉痉挛 动静脉交叉压迫现象,动脉呈银丝样改变 眼底有云絮状阴影(眼底出血) 视神经乳头水肿第四节 风湿病风湿病:是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一、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渗出期:酸性粘多糖增多粘液样变性,病态进一步发展,胶原性纤维崩解,形成小条状、小片状,状如纤维束即为纤维束样坏死 (二)肉芽肿期(增生期):风湿小体 中心是纤维样坏死,周围有风湿细胞,纤维细胞,淋巴细胞 (三)纤维化期(瘢痕期)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