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柳的教学设计教师:何文华教材简析: 咏柳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两首第一首。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春天。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诗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诗、村、童、碧、妆、绿、丝、剪),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
2、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一、新课导入 看幻灯片,引入新课。师:同学们,看看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教师范读,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和老师共同学习。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二、学习古诗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2、汇报自学情况。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
3、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裁:裁剪。似:如同,好像。一棵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就像是用碧绿的玉石装扮成的。从树上垂下无数条柳条就像绿色的丝带。这满树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二月的春风就像剪刀一样裁剪出这满树的柳叶。诗的前两句: “妆”字写柳树像是精心打扮过一样;“高”字衬托出柳树袅袅婷婷的风姿;“碧玉”表现了柳树鲜嫩新翠。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高的特点。“垂”写出了柳枝的长和柔;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随风飘拂的样子,形象展现
4、了柳枝的美丽。这一句,把柳枝茂密、柔软、下垂的特点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诗的后两句:“细叶”一词,写出了柳叶细巧的特点。巧用设问,用“谁裁出”表达自己对柳叶的赞叹。作者把柳枝比作丝绦,你觉得柳枝还像什么?请仿写一个比喻句。 (细细的柳枝像婀娜的少女在风中翩翩起舞。) 三、升华1、什么是设问?设问,是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回答,即明知故问,自问自答。2、找中心句的方法有哪些?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3、那么?:此处通过一问一答的设问形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XXXX的情感并引起读者
5、的深思。4、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咏柳描绘的是什么景色?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2.咏柳描绘的是什么景色?表现了春天的什么特点?3.咏柳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咏柳运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运用比喻的好处是:诗人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写出了柳树颜色绿、生机勃勃的特点,让人感觉到柳树的颜色很美;把柳枝比作绿丝绦,写出 柳枝随风飘拂、轻柔美丽、颜色翠绿的特点,让人感觉柳树的样子很美;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把无形的春风写得有形可循,让人感觉到春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的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运用设问的好处是:不但写出了柳叶的特点,更主要的是
6、引起读者的思考,巧妙过渡,表达了自己对春的热爱之情。四、知识拓展,课堂练习推荐阅读送 别 (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与柳有关风俗文化】(1)中国古代民间有插柳迎春的风俗。寒食节,家家户户门前常插柳以迎接春天的到来。(2)古人有折柳枝赠别亲友的风俗。折柳送别有两层寓意:其一,“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其二 ,柳树极易生长,用它赠送亲友,期望亲友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落叶生根”,顽强生活。1、背诵古诗。2、听写生字。五、布置作业1、默写古诗2、学生画一画诗中的春天板书:爱柳树爱春天爱大自然分写 总写:碧玉树高想象:春风似剪刀咏 柳柳条 万条绿丝绦柳叶 细叶谁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