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通考·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与书写——从马西尼教授的研究谈起.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836923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通考·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与书写——从马西尼教授的研究谈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清通考·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与书写——从马西尼教授的研究谈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清通考·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与书写——从马西尼教授的研究谈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8UUJUUOUUILULOJUJ【历史文化研究】Vol.39 No.5Tangdu Journal第3 9 卷第5 期Sep.20232023年9 月唐都学刊清通考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与书写从马西尼教授的研究谈起刘骏勃(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摘要:意大利著名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Masini)教授对乾隆朝清文献通考四裔考中有关意大利的部分进行了翻译和细致的研究。其贡献包括追溯文本史源,指出编辑的一些失误,对相关名物的解释,对与文本有关的资料的提示,对作者编写方式和意图的分析,揭示了文本在中意交流背景下的价值定位。借助马西尼教授的研究可以深入推进对四裔考意大利部

2、分的了解,四裔考对职方外纪等相关内容的裁剪移置,反映了编者对传教士所言五大洲之说的反对,显示出清廷天下观念对当时历史书写的影响。关键词:中意交流;清通考四裔考;职方外纪;马西尼中图分类号:K092;K 2 49.3文献标志码:A文音编号收稿日期:2 0 2 3-0 2-2 1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 2 批面上资助项目:“清修“六通,的编撰与历史书写研究”(2 0 2 2 M7 2 0 47 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刘骏勃,男,陕西西安人,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研究。“西域纵横尽百城,张陈远略逊甘英。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这是王国维

3、早年所作咏史二十首中的一首,据赵万里所编王氏年谱记载,正是此诗后两句于偶然间引起了罗振玉对王国维的青眼,进而资助提携,开启了两人数十年的恩怨纠葛。诗中所称大秦即罗马帝国,所咏史实正是古代中国和罗马帝国接触中最著名、也最遗憾的一段往事。东汉永元九年(9 7)汉朝西域都护班超曾派遣使者计划出使罗马帝国,可惜最终未能成行。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度,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日: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参见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收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付佳选编赵

4、万里文存,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1 6年版,第3 页。“黑海东头”,赵编年谱中作“黑海西头”。参见范哗后汉书卷8 8 西域传,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2 9 1 8 页。条支为阿拉伯半岛,甘英所临大海为波斯2湾,参见张星烺编注、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 0 0 3 年版,第1 1 3、1 2 7 页。按后汉书西域传又称“班超遣豫甘英穷临西海而还,皆前世所不至”“甘英乃抵条支而历安息,临西海以望大秦”(参见范哗后汉书,第2910、2 9 3 1 页),则引文中所谓“大海”亦即“西海”,汉代所称西海一般认为“今波斯湾、红海、阿拉伯海及印度洋西北部”(参见辞海第六版彩图本,上海

5、辞书出版社2 0 0 9 年版,第2 2 42 页),宫崎市定、余太山等认为是地中海(参见龚缨晏2 0 世纪黎轩、条支和大秦研究述评,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 0 0 2 年第8 期),王国维则以黑海称之。99在2 2 岁的王国维看来,甘英身抵条支、西望大秦的经历是超迈前人、值得赞叹的“千秋壮观”,这一方面是少年人之激越情怀,另一方面也主要是从与前汉张骞、陈汤的对比来立论的。如果把视野放大,从整个中西交流史的角度来看,则正如意大利著名汉学家白佐良(Giuliano Bertuccioli)教授所说,当甘英面对着波斯湾的风浪,在安息人的劝说下最终放弃了出海走向更远的计划时,“他就令人非常婉惜地失去了

6、本可先于马可波罗的那次壮举好几百年的唯一机会”。这确实是令人遗憾的,因为自后汉书以来中国史籍中对大秦的记载,包括此前史记和汉书中对黎轩的记载,均源自异域来客的辗转传说,这些来客或是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贾,或是大秦国的使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十几个世纪,这其间的路商海客、景教信徒以及后来的耶稣会士等使重译传说有了更丰富的来源,但仍然都是来客的身份。国人中之往者如唐之杜环、元之汪大渊等,亦未尝亲履大秦故地。第一个踏上意大利土地并留下文字记载的中国人樊守义,已是清代康乾年间之人 2 1 3 6-3 7,,此时中西态势与甘英临海欲渡之时早已天翻地覆,设使甘英当日成功抵达大秦,开中西交通之新局,恐怕更是意

7、义空前之“千秋壮观”!樊守义所著身见录成书后并未刊刻流传,原稿藏在罗马图书馆中二百余年不见知于世 2 1 3 8-3 9。因此,在清代中后期驻外使团直接访问欧洲并写出了直接描述西方的中国作品之前,清中期以前国人对意大利的了解仍要靠以传教士为主的来客的介绍,并编人各种体裁的史书中。在这类记载中,公元乾隆十二年(1 7 47)奉皇帝命令而开始编纂的钦定皇朝文献通考(简称清通考)中关于意大利的部分(在清通考四裔考中)应该是时间上最晚的一部了。虽然在国内清通考四裔考中对意大利的描述通常不受研究者特别的重视,但是意大利著名汉学家马西尼教授却曾特意将清通考四裔考中记述意大利的部分翻译为意大利语,并加以导言

8、和详细注释,于1 9 8 9 年以清朝文献通考中描述的意大利(Lltalia Descritta nel Qing Chao Wen Xian Tong Kao)为题发表在罗马智慧大学(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东方研究院创办的东方研究(Rivista degli StudiOrientali)第6 3 卷第4期上 3】,这一研究的结论在后来白佐良与马西尼两位教授合作的名著意大利与中国的相关章节有简要体现 4。不过限于体例,其中有大量的细致研究是意大利与中国无法展现的,而这些内容不仅能够直接增进我们对清通考四裔考的了解,也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海外学者

9、的研究视角。因此,本文拟先简要分析清通考四裔考(以下简称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叙述层次,在此基础上讨论马西尼教授的这一研究所做出的贡献,进而推进对四裔考史源及书写问题的深人研究。一、清通考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内容与叙述层次清通考凡2 6 门,共3 0 0 卷,四裔考为全书最末一门,共8 卷(卷2 9 3 3 0 0)。整个四裔考开篇有序文,然后依次以东、南、西、北为划分,每一方位下列叙若干国家。其中东方的朝鲜独占前两卷篇幅,卷2 9 5 为东方的琉球和日本,卷2 9 6 为南方的安南等国,卷2 9 7 为南方暹罗等国,卷2 9 8 为南方意达里亚(即意大利)、博尔都噶尔亚(即葡萄牙)、英吉利等

10、国,卷2 9 9 为西方的东、西布噜特等国,卷3 0 0 为参见赵万里王静安先生年谱及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1 4卷相关注释。诗中张、陈指张骞、陈汤,见王国维著,陈永正笔注王国维诗词篓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1 年版,第1 2 页。或以为指安帝时期的敦煌太守张挡和尚书陈忠,或以“陈”为明代出使西域的陈诚,又有把“陈”解为动词者,均不正确。参见白佐良、马西尼著,萧晓玲、白玉译意大利与中国,商务印书馆2 0 0 2 年版,第3-4页。根据该书中译本序可知,引用部分所在的章节是白佐良教授所撰写的。后汉书西域传始有大秦之记载,其文云“大秦国一名黎犍”,而史记和汉书中都有对黎轩或犁型的描述

11、,关于黎轩与大秦的所指及关系问题中西学界百余年来争论不休,参前揭龚缨晏文及张绪山百余年来黎轩、大秦研究综述,载于中国史研究动态2 0 0 5 年第3 期。1 7 47 年发布的纂修计划是打算修一部从南宋到乾隆当朝的钦定续文献通考以接续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后来清代部分奉旨单行,遂成为钦定续文献通考(简称续通考,与明代王圻的续通考不同)和钦定皇朝文献通考(简称清通考)两部书。续通考中不涉及意大利。根据档案,清通考编成、进呈后写定为四库本的时间在乾隆五十四年,由武英殿刊为刻本的时间不晚于嘉庆十六年。1 9 3 6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武英殿本缩印为万有文库“十通”本,是该书在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出版前最

12、常见的版本。100北方的俄罗斯和左、右哈萨克。其中有些国家之下还附列一些左近之国,如意达里亚之下就附了厄勒祭亚、罗玛尼亚、翁加里亚、波罗尼亚、莫斯哥未亚、大尼亚、诺而勿惹亚、雪际亚、鄂底亚等若干国。以上是四裔考总体情况,下面我们具体来看对意大利的记载。四裔考中对意大利及所附录诸国的叙述总体上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意大利当地的风土人情,第二部分记载了明代以来直到乾隆五十年(1 7 8 5)意大利与中国的交通情况。之后为第三部分,简要叙述了作为附录的希腊(即厄勒祭亚)等九个意大利左近之国。最后一个部分则是编纂者所加的总结性质的案语。显然,前两个部分是记述的重点。第一部分描绘意大利风土人情

13、,从“意达里亚在欧逻巴州南境”开始,到“其国人来者自述其政教风俗之概如此”为止,共两千余字。按照叙述逻辑(以及为了方便后文的比较),可以分为1 5 个段落,这15个段落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为1 一6 段,所记为“山川形势之大较也”。先述意大利位置、广狭、地势,列举境内六座大城之名,然后则重点记述罗马城,再次则依次记述罗勒多、威尼斯(即勿搁祭亚)、纳波里、哥生济亚、石山,最后是西西里、撒丁、科西嘉三座岛的情况。第二层为7 一1 5 段,所记为“政教风俗之概”。依次涵盖信仰、婚姻、物产、衣服、饮食、宫室、器械技术,以及学校、社会福利、天理堂、赋税、诉讼、武备等各项社会制度。第二部分从“元以前未通中

14、国”开始,记载了明代以来直到乾隆五十年意大利与中国的交通情况,共有近两千字,根据所述内容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利玛窦及其后来者所带来的世界五大洲的地理知识和康熙八年(1 6 6 9)钦天监一次关于置闰的争论;第二层自“康熙九年六月,国王阿丰肃遣陪臣玛讷撒尔达聂等奉表进贡”开始,依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此以后意大利国几次遣使“进贡”的经过和清廷多次禁教的奏报。第三部分用七百余字简要叙述了希腊(即厄勒祭亚)等九个意大利左近之国,这部分作为附录,兹不赘述。值得关注的是第四部分的案语,这则短短四百余字的案语共讲了三层内容:第一层叙述了从西洋到中国的航海路线;第二层谓该国“远泛重洋,倾诚慕义”,因而“我

15、朝接待锡赉之典,亦不与他国同”,简略记述了清廷的优待措施,也包括一些必要的限制;第三层内容占了整个案语的一半篇幅,对“意达里亚人所称天下为五大洲”的地理观念进行了一番驳斥,代表了当时官方的认识和态度,对这一问题的探讨详见后文。二、马西尼教授对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研究贡献如前所述,四裔考在讲完意大利本国情况之后,转人第三部分,即对希腊等附录之国的记载,这部分的第一句话谓“传闻意达里亚旁有八九国,西洋人艾儒为职方外纪,道诸国山川风俗”。结合这一提示,对明清之际西学文献稍具了解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四裔考中关于意大利“山川风俗”的记载也是来自于艾儒略(GiulioAleni,1582一1 6 49)的

16、职方外纪。对职方外纪的研究已有相当多的成果,因而四裔考中的这些内容作为转引职方外纪的二手文献一般并不受研究者的特别重视。但马西尼教授并不满足于这样笼统的结论,而是对四裔考中的意大利部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的研究以导言为背景总括,以翻译为基本主体,以注释为重要构成,使读者对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可以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具体来说,马西尼教授的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揭示了四裔考相关记载在中意交流大背景下的价值定位。马西尼教授在导言中指出,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事件是中西方关系进人新阶段的标志,在此之前,中国作家撰写的有关西方世界的记录主要依靠1 6 世纪末抵达北京的那批传教士,1 7 47 年

17、开始编纂的清通考中有关意大利等国的内容“也许是在中国与西方世界直接接触之前,中国官员以传教士作品中包含的信息为主要来源本文所引清通考四裔考相关内容皆见清高宗救撰清朝文献通考卷2 9 8 四裔考六,商务印书馆1 9 3 6 年版,第7 46 7-7 47 0 页,不再一一注明。2四库本、殿本均夺“略”字。101而编成的最晚的著作之一”。即使进新阶段之后,“一些官员.开始筹划建立了翻译和收集与西方世界相关的文本和新闻的专门机构”,但所得相关信息仍属二手资料,“以至于直到几乎1 9 世纪上半叶,对中国人所著的关于西方世界的作品的任何研究都不能忽视对其文献来源的分析。找寻第一批直接了解西方世界的中国作

18、品,还需等到1 9 世纪下半叶第一批中国外交官访问欧洲”。在这样的背景下,四裔考中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源自于传教士的信息,一方面又体现了清廷的认识,时间上又比较晚,在整个旧阶段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第二,考察了四裔考相关内容的史源。马西尼教授在导言中说,四裔考中的相关内容“与意大利耶稣会士艾儒略用汉语创作的三部作品之间存在某些趋同”,这三部作品分别是职方外纪西学凡和西方答问,此外,“文本的作者可能还参考了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中文著作坤奥图说”以及“耶稣会士利类思和安文思撰写的西方纪要”。这是在导言中就整体情况而说的,除此之外,马氏还在翻译中对那些能够具体体现史源的文句添加注释并加以说明。例如,对

19、第一句“意达里亚在欧逻巴州南境。其地周一万五千里,三面环地中海,一面临高山”,马氏在译文下加注释说“参见艾儒略职方外纪卷二,第1 0 张反面”,译文的注释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这种指出文字来源的注释,其中尤以指出源自职方外纪为多。也有一些文句马氏指出其另外的来源。如“土肥饶,产五谷”一段,马西尼注释说:“对于这一段,编者可能参考了艾儒略西方答问卷上第9 张正面的文本。然而,存在一些差异。例如,艾儒略写道:“问:大西土产如何?日:五谷六畜等无异,但日用以麦为主。然而,正如我们的文本所示,编者称“米麦为重。”又如,在“小学日文科,有四种”之下,马教授注说:“编者关于意大利学校制度的描述,可以在艾儒略西学

20、凡第1 7 张正面和反面中找到。”不过,马教授也注意到四裔考与西学凡的不同,他在这条注释的后半部分表示:“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述顺序可能表明编者没有直接引用艾儒略的作品(引者注:当指西学凡),而是参考了其他作品。”与此类似,对四裔考“优者进于中学,日理科,有三家”一句,马西尼教授也在注中说:“西学凡说有五门学科,而我们的文本提到了三个学科,这一事实支持了前文注释中的论点,即编者并非直接引用上述文章(引者注:当指西学凡),而是参考了中间作品。”在具体注释中马西尼教授除了指出艾儒略的作品外,并没有注出与导言中提到的南怀仁、利类思和安文思的著作直接相关的文句。第三,指出了四裔考中与史源有关的一些失误。

21、如前所述,四裔考讲完意大利山川和风俗之后,转人对明代以来中意两国交往的记载。这部分又分两层:第一层叙述利玛窦等带来的地理知识和康熙八年(1 6 6 9)钦天监的一次争论;第二层自“康熙九年六月,国王阿丰肃遣陪臣玛讷撒尔达聂等奉表进贡”开始,依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此以后国王阿丰肃和意达里亚国教化王伯纳第多几次遣使“进贡”的经过。然而,这个“国王阿丰肃”却并非意大利国王,而是葡萄牙国王(教化王伯纳第多确为教皇本笃十三世)。马氏指出,在这一部分“作者把教皇与中国的关系史和满洲王朝与葡萄牙的关系史混淆了”,因此他的翻译截止于上述康熙八年钦天监的那次争论,而没有包括此后的内容。这是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比较明

22、显的一个失误。史源上的失误还包括不恰当的省略。四裔考中在记述那不勒斯(纳波里)时曾说:“其南为纳波里,地极丰厚,其地名哥生济亚,有两河。”那不勒斯与科森扎(哥生济亚)究系一地还是二地,读来有些令人不解。马氏指出:“科森扎被描述为接近那不勒斯,是因为编者跳过了艾儒略文本中与那不勒斯市相关的段落。”考职方外纪,相关文字为:“其南为纳波里,地极丰厚,君长极本文引马西尼教授之研究皆见Federico Masini:Lltalia Descritta Nel Qing Chao Wen Xian TongKao,Rivista degliStudiOrientali1989,Vol.63,Fasc.4,

23、p p.2 8 5-2 9 8,不再一一注明。这一段文字与职方外纪几乎全同,相似度远高于西方答问。后两者分别见(意)艾儒略著,谢方校释职方外纪校释,中华书局1 9 9 6 年版,第6 7-6 8 页;(意)艾儒略著西方答问,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本:5 0 种重要文献汇编,中华书局2 0 1 3 年版,第7 40-7 41 页。这一段文字与职方外纪几乎全同,相似度远高于西学凡。后两者分别见(意)艾儒略著,谢方校释职方外纪校释,第6 9 页;(意)艾儒略著西学凡,黄兴涛、王国荣编明清之际西学文本:5 0 种重要文献汇编,第2 3 3-2 40页。马西尼教授在关于学制部分的注释中多次举出西

24、学凡的情况,或许是为了在职方外纪之外再提示一种具有某种趋同(甚至更为详细)的文本以便参考,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史源的追溯。102多。有火山,昼夜出火,爆石弹射他方,恒至百里外。昔一名士欲穷其故,近其山,为火燎死,后移一圣人遗蜕至本国,其害遂息。有一城名亚既诺,圣人多玛斯著陡录日亚者生于此地,又地名哥生济亚。有两河。”5 1 8 6 可见这里确实是因为四裔考编者对原材料的不当省略而导致意义不明。第四,对一些名物进行解释,并提供了一些可与中国记载相互印证的西方文献资料。例如,四裔考中在描述威尼斯(勿祭亚)时提到“城中有桥梁极阔,上列三街,俱有民居,不异城市。桥高可下度风帆”,马西尼教授在注释中指出“这

25、显然是里亚托(Rialto)大桥”。对四裔考所说勿里诺湖“有沸泉,高丈余,不可染指,投畜物于中,顷刻糜溃”的情况,马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在指拉德瑞罗(Larderello)的硼酸喷气”。有时马氏也会在注释中表达自己的疑惑。例如,四裔考中称罗马“城中有七山,其大者日玛山”,马氏指出这是转述了艾儒略的说法,但这个玛山“如果是马里奥山,那么不清楚为什么艾儒略会认为它是罗马七座山之一”。又如四裔考中称勿里诺湖所在的山中“有异泉出山石中,物坠其内,半月必生石皮”,马氏指出这石皮不知是“石笋还是钟乳石”。解释中还包括一些中国专有名词,如“闰月”和“雨水”,马氏注释说,前者是“为配合太阳年而增加到农历年中的月

26、份”,后者是“中国传统历法的第二个节气,对应于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大约在公历2 月中旬”。除解释外,马氏还提供了一些可与中国记载相互印证的西方文献资料。例如,在四裔考中第一次提到利玛窦时,马氏在注释中指出可以参考德礼贤(Pasquale DElia)所编的利玛窦史料:天主教传人中国史(Fonti Ricciane:St o r i adellIntroduzione del Cristianesimo in Cina)。有些西文资料源头是中国古籍,但对西方读者来说更为易得易览,如四裔考中提到关于明代礼部侍郎沈灌、给事中晏文辉对利玛窦的指责时,马氏指出不仅可以参考德礼贤所编中国选集(Antolog

27、ia Cinese)中收录的明史中意大利部分的译文,还可以参考一部在西方学界广为流行的关于明代人物的传记,即富路特(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与房兆楹(Ch a o y i n Fa n g)主编的明代名人传(Dictionary of Ming Biography,1 3 6 8-1 6 44)。第五,分析了四裔考编者的编辑方式和意图。前面已经提到,马西尼教授的翻译止于四裔考原文康熙八年钦天监的那次争论,因而整篇翻译的8 0%是意大利山川风俗部分。这部分内容以传教士的著作作为来源,而四裔考的编者有自已的编辑方式。他指出:“观察中国编者对他在这些作品中发现的资料的收

28、集和重新排序方式是很有趣的。首先,他将地理信息与上述作品中通常混杂的与意大利风俗习惯有关的信息分开(引者注:关于此点详见后文)。他还删除了对天主教礼拜场所(原注:圣所、教堂、大教堂等)的直接引用,仅保留了对我国奉行的天主教的显著特征的描述。例如,编者转述了罗勒多的名称,但删除了艾儒略记载中有关玛丽亚之家和玛丽亚圣殿的传说。”考艾儒略职方外纪,这里所谓传说,原文记载如下:“近地日罗肋多,一圣殿,即昔日圣母玛利亚亲身所居之室。此室旧在如德亚国,后为回回窃据,天神凌空移至此地,越海七千余里,国人欲致崇饰,恐失其旧,因周以玉墙,覆以大殿,今逢圣母诞日,行旅来朝者常至数万人。儒略尝此殿,今已屹然巨镇矣。

29、其西北为勿搁祭亚。”5 1 8 5 而在四裔考中则简化为“近地日罗勒多,其西北为勿祭亚”,把中间关于天神凌空移置圣母圣殿的传说全部删去了,只保留了罗勒多的名字,虽不至像前揭哥生济亚那样产生歧义,但与四裔考本文其他记载相比,只有一个地名而无任何当地描述的情况也是较为罕见的。马氏认为,这样的编辑方式反映出编者不愿意记述有关天主教礼拜场所的意图。他还举例说:“为了避免混淆教皇和在中国需要被奉为至尊的皇帝,作者倾向于用教王一词来表示前者,而不是像耶稣会士那样称他为教皇。”事实确实如此,在职方外纪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教皇”的字样,但在四裔考中则见不到这样的字眼,代之以“教王”或“意达里亚国教化王”。对此马

30、氏认为,传教士的记载暗含着一个“隐藏的目的”,即“传播他们的信仰”,但四裔考的编者对此是相当警惕的,因而在编辑中修改或删除了许多相谢方先生在职方外纪校释中认为此处“玛山”即身见录中之“石马山”,并引阎宗临先生注认为该山因有两座石马雕像而得名,参见职方外纪校释,第8 9 页,2此书的中译本名为利玛窦全集:利玛窦中国传教史,由刘俊余、王玉川合译,1 9 8 6 年台北光启出版社和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明代名人传中译本由李小林、冯金朋主编,2 0 1 5 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103关的内容。其实,在四裔考意大利部分的案语中,作为编者的馆臣表达了与此近似的态度,马氏的翻译虽然没有包括这一部分,

31、但他通过对编辑方式的分析,得出了近似的结论,可以作为从文献角度对案语的补充证明。综上可见,马西尼教授对四裔考意大利部分的研究,既有微观的名物解释、史源追溯,或通过文献对比疏通疑难之处,也有宏观上对编辑意图的块发和对文本在中西交流背景中所处地位的揭示。虽然这一研究的主体是以翻译的形式呈现,但其贡献及研究中所展示的方法与态度,则绝非一篇翻译所能涵盖,充分体现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三、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及书写借助马西尼教授的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对四裔考意大利部分有更为深人的认识。根据马西尼教授对这部分史源的追溯,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史源不仅来自职方外纪卷二“意大里亚”

32、条下的内容,另外还来自于卷二开篇处“欧逻巴总说”条的内容。这是由于四裔考沿袭中国传统史书中关于外国的观念和记载方式,中国居大地之中,其余各国居于四方,各有远近,因而各卷依方位区分,其下分列各国,而没有采用大洲的概念。但矛盾之处在于,四裔考所记意大利的内容来自于传教士的职方外纪,而职方外纪却是按照五大洲之说来分卷和介绍各国的。意大利作为四裔考所记的第一个欧洲国家,其开篇第一句“意达里亚在欧逻巴州南境”看似平常,实际上“欧逻巴”三字在四裔考此前文字中并未有介绍,如果我们抛开自已原有的地理知识,以当时人的眼光来阅读,则对“奇峰突出”未免会有些不解。其实这正是四裔考一边利用传教士所记外国内容,一边又不

33、愿采用五大洲之说而导致的矛盾。这一矛盾在四裔考中意大利的第一句上只是略微体现,更重要的影响则是前述意大利部分的史源问题。因为四裔考在体例上没有欧逻巴总说的位置,因此编者就把职方外纪中欧逻巴总说的内容加以修改后“融入”到了对意大利的记述中。前文在分析四裔考中意大利部分的内容与叙述层次时,曾将对风土人情的叙述划为1 5 个段落,这些段落都可以在职方外纪的“意大里亚”条和“欧逻巴总说”条找到来源。表1 中详细列举了这种对应情况,所用职方外纪文本为谢方先生的职方外纪校释,该书在每一条下均以字母标出各段,表中加“总”字的指职方外纪“欧逻巴总说”条下各段,不加的则指职方外纪“意大里亚”条下各段。为便于参考

34、,表中同时还标出了这些内容在马西尼教授的翻译中的分段情况(对马西尼的分段序号从对四裔考正文的翻译算起,导言不包括在内)。职方外纪“欧逻巴总说”条的叙述包括以下内容,先是欧逻巴的方位、面积、境内大小各国及诸岛的名称,然后是婚姻特点、饮食衣服、宫室制度、建学设官制度、敬天爱人(贫院、幼院、病院、天理堂等)之习、赋税、刑政、武备诸制度。谢氏校释中一共标为j段(表中总a至总j),从表1 的对比可见,这一条的内容,除开篇方位面积等数句之外,其余全都被四裔考先进行不同程度地删缩,进而打散后插入对意大利国政教风俗的记述中去了。职方外纪“意大里亚”条下各段也在四裔考中有所移置。从四裔考此处的叙述层次看,它先述

35、意大利“山川形势之大较”(前6 段),后述意大利“政教风俗之概”(后9 段),自身逻辑是比较清晰的,对职方外纪两条内容所进行的移置重组也有一定的理由。如把“意大里亚”条中对铜鸟、造船技术、阿基米德有关制造的传说都后移,与原来“欧逻巴总说”条的内容组成政教风俗的部分,而使前半部分都为山川形势,这正是前引马西尼教授所谓四裔考编者“将地理信息与上述作品中通常混杂的与意大利风俗习惯有关的信息分开”的意思。问题在于,职方外纪“欧逻巴总说”条各段末尾常有“此欧逻巴饮食衣服宫室制度之大略也”“此欧逻巴刑政之大略也”等总结提示,这些内容移诸四裔考意大利条中,各段主语均承前省略,则不免令人以为皆意大利独有之制度

36、风俗,这样虽貌似层次分明,但所记是否符合原书含义及史实则不无疑问。马西尼教授的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四裔考具有重要价值,还可以补充对职方外纪的研究,例如谢方先生职方外纪校释之中称“哥生济亚:地名,不详”(该书第9 0 页),根据前引马氏的注释,哥生济亚即Cosenza,今通译为科森扎。104表1四裔考意大利条与职方外纪意大利条内容对比马西尼教授译职方外纪校释段落四裔考文句所起四裔考文句所止内容概要文的分段的序号1意达里亚在欧逻巴州郡繁多意大利位置、面积、【1】a州南境地势2其最大者凡六城日福楞察境内六座大城的名字【1 i3罗玛城周一百五接远山之水罗马城内的台伯河、历【1-3 a-b十里史、玛山4近

37、地日罗勒多项刻糜溃罗勒多、勿捌祭亚城与【4-5 c-d勿里诺湖5其南为纳波里遂名日一百所云纳波里、哥生济亚、【6-7】e-h石山6其名岛有三此意达里亚山川形三座名岛8-10j-k势之大较也7其俗尊奉天主女妇则别居以听尊奉天主的特点【1 1 总f8其婚娶临时议婚无二色者婚姻特点11总a9土肥饶,产五谷工作极精巧物产、衣服、饮食、宫室12-17总b-总c等情况10罗玛城有名苑各具本类之声铜鸟【1 7 b11造舟预龙物料指顾可成造船技术【1 8 C12西齐里亚岛有天文重重可以透视关于阿基米德的3 个【1 8 j师名亚而几墨得者传说13其驾车不堪战矣车马情况【1 9 总c14尚文学。设学校但不以取士耳

38、四种小学、三种中学、【2 0-2 4】总d-总e四种大学、试士情况、数学15随处皆有贫院其国人来者自述其社会福利、天理堂、赋25-30总f-总j政教风俗之概如此税、诉讼、武备等情况如前所述,四裔考意大利条包括四个部分,以上所说是第一部分的史源情况。第二部分所述明清两代中意交往中,明代利玛窦来华经过,及明礼部侍郎沈灌、给事中晏文辉等斥其邪说惑众之事,马西尼教授也已指出可参看明史。考明史卷3 2 6 外国传七最末为意大利国,四裔考中此部分内容正是删减明史而来。至第二部分第二层所述康熙间钦天监关于置闽的争论,及康熙中“国王阿丰肃遣陪臣玛讷撒尔达聂等奉表进贡”“阿丰肃遣陪臣本多白垒拉奉表贡狮子”等清代

39、的内容,则应来自于清代当时相关档案,并且如马西尼教授指出,这里混淆了葡萄牙进贡的事件。葡萄牙使团人京献狮为康熙年间轰动一时的大事,近一百年后的纪晓岚说当时“馆阁前辈多有赋咏”,但四裔考里却将其置于意大利条中而非博尔都噶尔亚(葡萄牙)条中,并将此举解读为该国“输诚称贡”“向化来归”的表现。除了把葡萄牙张冠李戴外,这部分还提到了“意达里亚国教化王伯纳第多遣陪臣噶达都易德丰等表谢明史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参看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2 5-1 7 5 页。参见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1 0,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6 5 页。但纪氏误记之为康熙十四年

40、。此次献狮经过及京师文人的赋咏参何新华康熙十七年葡萄牙献狮研究,载于清史研究2 0 1 4年第1 期;魏磊1 6 7 8 年葡萄牙献狮的文学书写,载于求是学刊2 0 2 1 年第4期105圣祖抚恤恩并贺上登极,贡方物”而受到清帝优待等事,由此观之,无论编者将献狮一事置诸何国,似都不会妨碍其在编写时的基本取向。第三部分所述希腊(即厄勒祭亚)等九个意大利左近之国,据四裔考本文所言,“传闻意达里亚旁有八九国,西洋人艾儒为职方外纪,道诸国山川风俗。”可见这部分史源也来自于职方外纪。对比两书可见,四裔考对这九个国家基本情况的叙述文句确实删节自职方外纪,不过也有几点不同。第一,在记叙各国位置关系时,两书表

41、述不同。在职方外纪卷二中,先是“欧逻巴总说”,然后云“欧逻巴之极西日以西把尼亚”“以西把尼亚东北为拂郎察”“拂郎察东南为意大里亚”“拂郎察之东北有国日亚勒玛尼亚”“亚勒马尼亚之西南为法兰得斯”“亚勒马尼亚东北日波罗尼亚”“翁加里亚在波罗尼亚之南”“欧逻巴西北有四大国,日大泥亚,日诺而勿惹亚,日雪际亚,日鄂底亚,与亚勒马尼亚相隔一海套”“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亚细亚西北之尽境有大国日莫斯哥”。可见,是先以大洲定位,再依照叙述之国相互定位。在四裔考中,既无大洲总说,一上来就是意大利,之后说“由意达里亚东行为厄勒祭亚,当欧逻巴极南境”“东北有罗玛尼亚”“由厄勒祭亚东北行为翁加里亚”“由翁加里亚东北

42、行为波罗泥亚”“由波罗尼亚东行为莫斯哥未亚”,以上五国“皆在意达里亚东境,其在西北境者,有四大国,日大尼亚,日诺而勿惹亚,日雪际亚,日鄂底亚,此四国者,与热尔玛尼亚相隔一海套”。可见,四裔考是以意大利开始,为各国依次定位,最后又以意大利为参照,叙述其东境和西北境。职方外纪中用大洲定位的如“欧逻巴西北有四大国”“亚细亚西北之尽境有大国日莫斯哥”等,在四裔考都改用其他办法定位,如“意达里亚西北境有四大国”“由波罗尼亚东行为莫斯哥未亚”,职方外纪的“厄勒祭亚在欧逻巴极南”虽然保留,但前面也要加上一句“由意达里亚东行为厄勒祭亚”,其余所叙各国的基准与职方外纪也不同,如翁加里亚,前者说“由厄勒祭亚东北行

43、”,后者则说“在波罗尼亚之南”。造成这种现象一是因为如前所述四裔考不用大洲之说,二是因为职方外纪各国平列,四裔考则把一些国家附在意大利之下,而另一些国家如以西把尼亚、热尔玛尼亚却又附在下一条博尔都噶尔亚之下,因此不能用职方外纪的定位方式,同时,这种不同的定位方式及一些国家在两书中的不同名称(如莫斯哥未亚、热尔玛尼亚等)也似乎暗示四裔考这部分内容除职方外纪外还有其他来源以上所说四裔考对史源的移置、对各国定位参照基准的改写等情况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四裔考不采五大洲之说,只视其为一种传闻,保存在对利玛窦等的介绍中。这并非推测,四裔考编者在意大利部分的案语中对此有明确表态。编者说:“至意达里亚人所称

44、天下为五大洲,盖沿于战国邹衍裨海之说,第敢以中土为五洲之一,又名之日亚细洲,而据其所称第五洲日墨瓦蜡泥加洲者,乃以其臣墨瓦兰辗转经年,忽得海峡亘千余里,因首开此区,故名之日墨瓦蜡泥加洲。夫以千余里之地,名之为一洲,而以中国数万里之地为一洲,以矛刺盾,妄谬不攻自破。又其所自述彼国风土物情政教,反有非中华所及者,虽荒远,水土奇异,人性质朴,似或有之,而即彼所称五洲之说,语涉诞逛,则诸如此类,亦疑为剿说售言,故其语之太过者,今俱刊而不纪云。”这里首先从知识来源上把五大洲之说追溯到战国的邹衍那里,是当时流行的“西学中源说”的典型体现,其次又从面积的角度批评其说把千余里之地和数万里之地都称为一洲的不合理

45、。最后在谈到该国风俗政教之时,只勉强承认“人性质朴,似或有之”,但仍不忘把五洲说再驳斥一笔,说它“语涉诞逛”。其实,这里所讲的几个原因还并不是编者认为五洲说“语涉诞逛”的真正原因,五洲说最不能为清廷所接受的,是它触碰了清廷的“天下秩序观”,这一点在四裔考序言中有明确体现。序言开篇即云:“大地东西七万二千里,南北如之。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我国家统一函夏,四裔宾服,列圣经营,宅中驭外。这是清廷的世界地理知识,更是清廷的世界秩序观念,而五洲说显然与此不相符(可玩味案语中“第敢以中土为五洲之一”的口吻)。这是四裔考编者拒绝五洲说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整个四

46、裔考种种书写的宗旨,即维护并突出清朝“天朝上国”的形象与地位。四、结语对当时的清廷编书者来说,由于缺少亲自踏上意大利的中国人所留下的切实见闻,四裔考不得不利用传教士的著作作为材料来源。但是传教士所采用的五大洲的观点和编写方式是清廷编书者所不106朱伟东责任编辑能认同的,因此编者对传教士的著作进行了裁剪移置,具体来说,就是把职方外纪“欧逻巴总说”散入四裔考意大利条下,将职方外纪意大利条本身采人四裔考时也做了一定调整,对主要源自职方外纪但在四裔考中被附在意大利条下的若干国家的记载中涉及五大洲之说的也进行了改动。对于中意两国在明代的交流,编者主要利用清修明史,对两国在清代的交流则利用当朝档案。编者对

47、史源的裁剪移置等种种书写策略显示出乾隆时期清政府的“天下秩序观”对当时历史书写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四裔考具体记载了什么内容也许并不特别重要,而编者采取怎样的方式记载、为什么这样记载,或许对后世读者来说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参考文献:1王国维.咏史二十首十二M】/谢维扬,房鑫亮主编;胡逢祥分卷主编.王国维全集:第1 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9:6 1 9.2钟叔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0.3Federico Masini.Litalia descritta nel qing chao wen xian tong kao J.Rivista

48、 degli Studi Orientali,1989,Vol.63,Fasc.4,Pp.285-298.4白佐良,马西尼.意大利与中国M.萧晓玲,白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2:1 2 4-1 2 6.5艾儒略著,谢方校释.职方外纪校释 M.北京:中华书局,1 9 9 6.Historical Origin and Writing of the Italian Part in Qing Tong Kao Si Yi Kao-A Case Study of Professor Masini s ResearchLIU Junbo(School of History,Beijing N

49、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Abstract:Professor Masini,a famous Italian sinologist,translated and made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Italian part in Qing WenXian Tong Kao-Si Yi Kao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His contributions included tracing the historical source of the text,pointing out s

50、ome mistakes in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explaining the relevant items,prompting th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text,analyzing the editors writing method and intention,and revealing the value of the text in the context of Sino-Italian cultur-al exchanges.With the help of Professor Masinis resear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