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导学设计 板家窝小学 闫瑞池 教学内容:教科书P109页的第1题及 练习二十五的第 2、3、6题。教材分析:这部分是在学生学习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基础上的归纳、总结、梳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教学。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有初步掌握,只是缺乏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不能形成统一知识链条,灵活运用能力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并能根据数据特征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2、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学会回顾梳理知识内容的基本方法,积累梳理知识能力。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
2、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 回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想不起来翻看教材210页和1730页内容) 预设:两个单元的知识,比较零散,梳理起来有一定难度。 复习(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258= 20025= 2、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吗?(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定义)预设:部分同学不能准确掌握,教师可及时加以引导。 3
3、、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复习(二)整理运算定律。1、 讨论计算,引起回忆计算12516时,是怎样算的?(小组讨论:这样算的依据)(设计意图:运算定律的运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2、自主讨论,回顾整理除了上面用到的运算定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你写出他们的字母表达式。(小组讨论,准备汇报展示)定律名称 字母表达式 含义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乘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
4、ab)ca(bc)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连减的性质 abc=a(bc)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连除的性质a-b-c=a-(b+c)在进行连减计算时,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小组梳理知识,教师适时板书,明确梳理方法 3、展示交流二、 训练:(1) 自主完成课本109页第一题中的1、2、3(独立完成后交流讨论)(2)111页2题, (3)112页6题。 (完成2、3题后完成后师友交流。) 三、 总结收获: 板书: 加法交换律a+b=b+a
5、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连减的性质 abc=a(bc)连除的性质a-b-c=a-(b+c) 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导学案板家窝小学 闫瑞池 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并能根据数据特征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2、 通过复习,学会回顾梳理知识内容的方法,积累梳理知识能力。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过程一、 回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复习(一)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不起来翻看教材210页内容) 独立
6、思考下面问题,组内交流想法,准备展示 根据 55+20= 75-55= 258= 20025= 算式说出加、减、乘、除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复习(二)整理运算定律。(翻看教材1730页内容) 1、独立计算12516时,是怎样算的?(组内交流想法,讨论这样算的依据)2、自主讨论,回顾整理除了上面用到的运算定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运算定律? 完成下表(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定律名称字母表达式含义 3、展示交流二、训练:(完成后完成后师友交流,准备展示。)1、根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分别写出另外两个算式。543892 752946 63301890 8642436 2、课本111页2题 3、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1)1429145886 (2)351258 (3)35612773 (4)75101 4、 新学期,四(1)班转来3名新同学,学校为他们买了 3套新桌椅,每张桌子68元,每把椅子32元,请你帮学校算一算,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三、 总结收获: